但柳素琴答应给的补偿,两人怎么都不肯收,说是已经介绍了摆摊的地方,这个忙比帮他们找店面还大,不能再占便宜了。
这些天,夫妻俩白天收拾东西,晚上去摆摊,终于赶在工作人员上门测量的前一天,彻底把铺面清空了,锅碗瓢盆啥啥都搬走了,还给柳素琴一间干净到一尘不染的铺面。
官方并没有通知先从哪个位置开始测量,柳素琴和林南江只得兵分两路,钱菊香张大妈带着小芳芳跟林南江一起去楼房。
柳素琴上次还调侃李亮和阿敏带孩子去参加动员会的行为,但到了签字落实的这一天,她也很诚实的给孩子请了一天。
怎么说这也是他们全家上辈子做梦都想要的好事,如今真正实现了,自然是要全家整整齐齐才好。
芳芳年纪再小,也知道家里遇到大好事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都高兴的不行。
尤其是外婆,这些天帮她洗澡,给她做饭,随时随地都能笑出声,笑完还要故意板起脸叮嘱她,家里有钱了这种事不能往外说。
小朋友不解,小朋友疑惑,家里不是一直都有钱吗,为什么现在才来叮嘱这个?
而且从她开学第一天,坐着小轿车去幼儿园,小朋友们就都知道她爸爸妈妈有钱啦,现在才开始保密也太晚了。
哎,外婆笨笨的。
小芳芳找了时间,偷偷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听了妈妈的解释她才知道误会外婆了,外婆也是在替他们高兴,这次拆迁得到的补偿虽然不能让他们家发大财,却也抵得上爸爸妈妈两三年的收入,相当于让他们少奋斗几年。
这下小芳芳就能理解了,她问妈妈,是不是以后能提前几年退休,多多在家陪她啦?
妈妈笑着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小朋友当时就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能多遇到几次拆迁,这样爸爸妈妈可以提前十年,哦不,二十年退休,天天在家里陪着她。
小朋友对拆迁有了自己的理解,也就跟大人一样有了参与感,就是妈妈不说给她请一天假来看签约,她自己也会这么要求的。
楼房隔壁就是林全生一家,他们也是同样的一家老小齐齐出动,小芳芳去那边还可以跟乐乐弟弟玩,准确来说,是她玩弟弟。
钱菊香张大妈她们也能拉着李小青母女聊天打发时间。
柳素琴则带着老爸和小老弟去了街角的铺面,林南江和老妈都担心她长得脸嫩,又是女性,一个人可能会被看轻,非让柳老根和柳平跟在她身后壮声势。
柳父这会儿激动的面红耳赤,话都说不利索了,柳素琴拿钥匙开了门,第一时间找了个凳子让老父亲坐下来缓一缓,倒是柳平这两年工作得到了历练,待人接物很是熟稔,一进门帮着收拾带来东西,又去隔壁找街坊打听情况,跑前跑后的,前面邻居开始接待测量人员时,他更是仗着身高腿长挤在第一排认真围观,记下他们的操作。
等一行人走到自家门前,柳平便第一时间迎了上去,熟练的发烟点火,送上拧开的汽水请大家先润润喉。
大概单位有规定,一整包的香烟是不收的,但是散烟没关系,水也喝了,测量的过程气氛颇为轻松愉快,柳素琴也不知道是热情招待起了效果,还是拆迁办对配合工作的居民都一样宽容,反正看到对方填上四十五平方这个数字时,她在心里乐开了花。
在拆迁办上门前,他们自己也反复测量过好几次,店铺面积都只有四十出头而已,房子则是七十五平方多一点。
好一个四舍五入呀!希望楼房那边也能四舍五入,给她记个八十平。
柳素琴一边在心里祈祷,一边爽快签下大名,又留下了证件和收款账户等详细信息,工作人员提醒交钥匙的时间和地址,就赶着去下一家了,他们也简单收拾了东西,关上门去了楼房。
这都一上午了,林南江他们也没来街边看过,可见应该还没轮到那边,柳素琴带着老爸和小弟赶过去,他们果然还没动静。
不过后脚找来的李亮表示,他那栋已经都量完了,下午就轮到这边,“今天肯定能量完你们两家,这点完全不用担心。”
柳素琴确实不担心,她刚签了一份确认书,心态稳得一批,也没错过李亮和阿敏脸上那掩饰不住的雀跃,把两人拉进门小声问,“你们家量出多少面积?我那铺子是四十五平。”
李亮负责帮她打理这些房产,记住它们的面积数据是基本素养,当下就明白柳素琴的言外之意,也双眼放光但又努力压低声音的回道,“我那是七十五平方。”
这下林南江和林全生也都听懂了,顿时压抑不住的勾肩搭背起来,“太好了。”
欢喜过后,柳素琴勾着嘴角看向一进来就跑去找妹妹的小朋友,问阿敏,“你们那边已经完事了,下午是不是要送仔仔回幼儿园?”
阿敏和李亮异口同声,“我们准备在这边陪你们一起等。”
他俩在深市朋友确实不少,但拆迁暴富这种容易拉仇恨值的事情,肯定不能随便跟人分享,也就和柳素琴他们能有共同语言了,情绪最激烈的时候,也只想和他们待在一起。
柳素琴几人也表示欢迎,同为拆迁户,大家可以凑在一起谈天说地、畅想美好未来,不用顾虑其他人的感受。
因为情绪过于亢奋,谁也没发现中午饭点都过去了,后来发现了,也没人觉得饿。
柳素琴中途打发小老弟去买了点面包蛋糕回来垫垫肚子,吃得最多的也只有芳芳和仔仔,以及还在喂奶的李小青三人,其他人都是味同嚼蜡的吃几口面包,半点滋味都没尝出来。
在众人翘首以盼下,工作人员终于来到他们这层,分别给柳素琴和林全生家登记完时,太阳也要下山了。
不过结果是好的,他们两家都是八十平米。
这下他们家光是现金补偿,就有足足四十七万五千元,加上两万的签约奖励,以及每月两千、起码能发放一年之久的过渡安置费,到账妥妥超过五十万了。
林南江迅速在心底算清这笔账,直接就搂着媳妇的肩笑得牙不见眼。
签了合同,这事也就尘埃落定,终于有人想起今天还没震惊吃一顿饭,摸着开始咕咕叫的肚子提议,“这都晚上了,要不我们大家一起去外面吃吧?”
林南江心想自家今天的拆迁款放在这个街区不算起眼,但在朋友们中,绝对是最大的赢家,当即开口,“对,是该好好吃一顿庆祝这件喜事,咱们今晚就去吃海鲜大餐,定个包厢,我请客!”
“行,这次不跟你抢买单。”李亮立即接话,“过段时间拆迁款下来,我也请大家搓一顿上档次的。”
反应慢了一拍的林全生有点郁闷,“你们都请完了,我请什么?”
柳素琴笑道,“这还不简单,等以后安置房下来,有你请客的时候。”
林南江一手搂着媳妇,一手搭着好兄弟的肩,全场就他笑得最大声,“没错,除了钱,咱们还要分房子的,这顿饭你想跑都不掉。”
“我不跑。”林全生眯着眼睛笑得满足,“再多来几次这种好事,我可以天天请你们下馆子。”
一旦尝到过这种甜头,很难不期待下一次,李亮也梦想着能多拆几次,他和媳妇就可以原地躺平退休了。
所以听到林全生的愿望,他不仅没有笑话他梦里啥都有,反而煞有其事的点头,“想多来几次这种好事,光坐在家里做梦是可能的,我们要向阿琴和南江学习,广撒网多捞鱼,他们这次不就一下捞上两条了么?”
柳素琴默默竖起大拇指,不愧是金牌中介,太敬业了,在这种时候都没忘给自己拉业务。
李亮就算没遇上拆迁,靠自己的本事也照样能赚大钱啊。
第120章 钱菊香的打算。
不知不觉, 柳素琴和林南江已经成为了他们小圈子里的权威,想安利什么东西,只要拿他们俩举例子,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基本都是信服,一点都不带犹豫的那种。
所以大家有说有笑散步着来到酒楼的这一路, 林全生都跟李亮勾肩搭背着, 详细询问该怎么学习这个广撒网, 进了酒楼包厢,两人也自然而然的坐在一块继续咬耳朵。
说是悄悄话, 但情绪上头的人是很难控制音量的,他俩以为的低声交谈,实则整个包厢的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李小青也听见了李亮的打算,双眼瞪圆惊声问道, “什么?亮哥,你要把这次赔偿款全都拿去买商铺和老房子?”
“对呀。”李亮声音轻快的像是要飘起来,“我以前还想, 都买两套老房子了, 是时候努努力, 攒钱买个新的,也让媳妇孩子感受下住正经小区, 进出都有保安,还有那什么物业服务的感觉。但人家这次补偿方案里就有一套新房, 面积在一百平左右, 保安物业都是配套的,已经完美满足我的一切需求,那就没必要再折腾了呀, 与其把钱存银行,还是趁早看看有没有合适小铺面或者老房子吧。”
即将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李亮提前喝了口白开水润润喉,才开始滔滔不绝,“我去年给自己和阿峰找房子的过程有多一波三折,你们是知道的,这件事让我发现,像这样建造格局合理、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各方面都很便利的老房子,已经不怎么在市场上流通了,以后想要满足宜居和出行等基本条件的住宅,只能考虑各大新开发的楼盘,价格要比老房子高出很多倍的,既然现在还有捡漏的机会,就不要错过了,毕竟投资小,性价比高,或租或卖都是很有优势的,要是运气好、又像这次一样拆迁,那就是一本万利了喔。”
李小青承认这番话很有煽动性,连她都开始动摇了,只是还有些纠结,“说不定再过一年半年的,大家的安置房就下来了,你们手里不留点钱应对装修吗?”
“房子具体什么时候下来还不知道,倒也不用早就开始考虑,再说我们每月都有工资奖金,可以一边等交房,一边慢慢攒钱。”说话的是阿敏,她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对丈夫的支持态度却也一览无遗,“何况钱多有钱多的装法,钱少有钱少的装修,量力而行就好。”
李亮两口子的立场很坚定了,李小青下意识想问柳素琴他们的意思,但又想起全生哥透露的事情,她也是这次拆迁才知道,素琴姐他们这几年赚的钱全都拿去买房子和铺面了,现在两口子做生意的门面都是自己的、不用交房租也就算了,那些租客每月给他们交的房租都有一两千了。
李小青至今都不敢想象,素琴姐家里到底买了多少房子,花了多少钱,反正她跟她妈讨论过,都认为还是要把钱存银行更安心,毕竟她生的是儿子,以后上学读书、长大了工作买房娶媳妇,样样都要花钱。
现在问素琴姐他们的意思,估计也会得到跟亮哥两口子一样的答案,说不定还会更激进,那不是李小青想要的,她最终迟疑着开口,“全生哥,等钱到账,要不我们拿一半出来买房,剩下的攒着给乐乐以后读书用?十来万也能买个不错的老房子了。”
“乐乐还小,他上学的钱我可以慢慢赚,这次的拆迁本来就是意外之喜,都买了房子也不影响我们生活。”林全生已经打定主意,不过他跟林南江也不是白混的,表明态度后,立刻就换了副语气哄道,“要是怕买太多房子,打理起来麻烦,那就都买铺面,这样就不用我们自己费心装修了,只需要贴张告示等着租客上门联系。你要是愿意,以后都由你来收租,那些钱也都给你当零花钱,怎么样?”
是给儿子多攒老婆本,还是选择零花钱,李小青一时陷入了天人交战,旁边抱着孩子的李母生怕她钻了牛角尖,赶紧笑呵呵道,“小青,深市的房租高,商铺租金更贵,每个月少说也有几百块,比你以前在厂里的工资都高,这还犹豫什么呀?”
“对呀,你管着家用,跟直接给你的零花钱不一样,后者是完完全全属于你的,想怎么花怎么花,半点不用看别人脸色。”钱菊香,李亮母亲和张大妈她们纷纷开始附和,话里话外都强调李小青的好福气,遇上这么勤劳顾家还大方的好男人。
本来只是不想看到女儿和女婿产生分歧的李母,也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买了商铺或者房子,同样也有闺女的一份,收到的租金还都给她当零花钱,相当于躺在家里赚钱,这分明是好事啊。
都是女人,花自己的钱跟花男人的钱有什么不同,她们最是清楚不过了,大妈们你一言我一语,成功让李小青抛开最后一点顾虑,高高兴兴加入林全生跟李亮的讨论,话题已经进行到要买几间铺面,去哪些地段捡漏了。
听着听着,钱菊香也忍不住捅了捅柳素琴,小声问,“你说你们一个个的,买完房子买铺子,这玩意就这么好吗,你弟是不是也该在这边买一套?”
柳素琴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立刻举双手双脚支持,“买,早买早享受,他还在外面租房,自己有了房子,不就不用给房东打工了?”
这话真是说到钱菊香心坎上了。
她确实很羡慕他们的拆迁,不说闺女家了,林全生家一次能拿到现金也有二三十万,这笔钱对他们可能也就几年的收入,对她和老头子那可真是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天文数字,就是柳平这个村里人人都夸的能干小伙儿,靠打工也要奋斗大半辈子才行。
太过遥远的东西,她在心里羡慕羡慕也就是了,并不敢抱有太大的期待,但是省房租却是实打实的。
钱菊香以前让小儿子去城中村租房,结果这小子赚得多了,人也飘了,跑去跟人合租有冰箱洗衣机的精装房,房租平摊下来每月也要两三百,说是他收入的零头,住得好休息好,才有精力好好工作赚钱。
柳平语气轻飘飘的,但钱菊香总是忍不住盘算,这小子的房租水电加起来绝对要三百了,一年就是三千六,十年就是三万六,租个十几二十年,都够在老家盖一套楼房了,这不是妥妥的给房东打工吗?
当然了,在柳素琴的影响下,钱菊香基本已经打消了让柳平回老家盖房的打算,他有一门吃饭的手艺,最好的出路就是在县里买房,以后在县里找工作或者自己开店都行。
但眼看着闺女一家在深市越混越好,闺女自己的生意搞得比女婿还大,钱菊香又改变主意了,为什么一定要让老四回老家呢?他在亲姐手底下做事,工资高,自己也不用担心被欺负,一辈子给姐姐打工有什么不好的?
钱菊香以前没敢想让小儿子在深市定居的可能性,主要就是柳素琴的收入跟林南江相差太大了,虽然关系亲近的人都知道她才是当家做主的那个,但大部分人包括钱菊香自己,依然觉得林南江是真正的顶梁柱,柳平这个小舅子想在深市站稳脚跟,少不得需要姐姐和姐夫的帮扶,最后真正出钱出力的,还得是身为姐夫的林南江,而世人也只会觉得他们都是靠着女婿的吸血虫。
夫妻感情再好,也抵不过外面这些恶意揣度,钱菊香就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反正小儿子学了手艺,回老家县里照样过得比很多人好,吃相没必要太难看了。
但柳素琴自己的事业搞得风生水起,一下成了老家十里八村都知道的女老板,大家都知道她赚的不比男人少,帮衬娘家兄弟那就是天经地义,比如林南江最近要斥巨资拉着兄弟和姐夫一起搞客运,他们知道以后,不仅没说什么,就连心里也完全没有不平衡的感觉,人家自己赚的钱,想跟谁合伙都是他的自由。
同样的道理,她闺女自己的生意,找谁当员工也是她的自由,别人说不着。
那就让老四一直给他姐打工好了,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毕竟就连柳香香这个堂妹,都在她的帮助和规划下,未来已经清晰可见了。
柳香香年初是跟柳平和林全生一起返城的,她年前拿到培训班的结业证书,马不停蹄进入陈家明的公司,实习了大半个月,过完年回来后也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于是实习两个月便提前转正了,陈家明把她安排给手底下一个女组长。
这位组长也是陈家明比较重视下属,对柳香香颇为关照,工作氛围好,收入也不差,又是梦寐以求的白领工作,小姑娘干得可起劲了,转正工资发下来,还找柳素琴陪她逛街挑选工作穿搭,请教适合上班的妆容。
随着工作的稳定,陈大爷承诺的相亲对象也在赶来的路上,上回陈家明婚礼,柳香香也去参加了,只是柳素琴没去祠堂之前,她为何合群都跟同事们坐在一起,后来看到她也入座了,才找机会溜过来跟堂姐坐一起。
陈大爷来招呼宾客的时候,正好看到姐妹两个,简单提了一嘴介绍对象,可惜他给了三个选项,偏偏柳素琴和柳香香都看好的那一个当天有事没来婚礼现场,陈大爷遗憾的表示下次让小伙子去城里找她玩。
第121章 不为所动的柳平。……
第一百二十一章
柳素琴和柳香香都看好的小伙子叫陈家新, 他的爷爷跟陈大爷父亲堂兄弟,四舍五入一下,小伙子跟陈家明也是堂兄弟。
跟陈大爷一样, 陈家新家里同样也是村里少有人口简单的人家,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俱已成家, 他是小儿子, 因为还没结婚, 家里目前没有分家的打算,但他父母已经放话, 等他们老了,家里的两栋楼是要给兄弟俩平分的。
当然这样的条件,在陈大爷他们村属于是一抓一大把,但柳素琴他们在村里住过小两年,跟陈家新父母接触不多, 也知道这家风评还可以,发家致富后踏踏实实收租过日子,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且她对小伙子还有点印象, 是个戴眼镜, 看着斯斯文文的青年, 跟大多数流里流气、吊儿郎当的小年轻比起来,简直是村里一股清流。
所以听到这个名字, 柳素琴真的挺受宠若惊,陈家新不仅长得斯斯文文, 还是正儿八经的中专生, 是他们村里为数不多的“高材生”了,后来家里托关系送他去镇政/府坐办公室,听说是什么宣传部的小干事, 论工作学历,人家也是十里八村都看好的青年才俊,这么好的小伙子不留着内部消化,居然还能往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