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玄英半揽着骊珠,将她扶上轿撵,安抚一番,又在临行前补充了一句:
“……即便公主想将伊陵纳入掌中,为此不惜利用旁人,这也不能叫坏。”
骊珠眨眨眼:“这还不叫坏?我若是个皇子,这便是割据一方,下一步我父皇就得怀疑我是否要谋夺他的皇位了。”
玄英随行在轿撵一旁,状似随意道:
“那也不叫坏——只能叫有野心而已,公主熟读史书,岂不知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天子威令不行,下一步群雄并起是常事,连那些无知草莽都敢肖想神器,公主想一想,怎么能叫坏?”
“玄英,”骊珠沉默了一下,“这话有些大逆不道,只可以跟我说,不能让别人知道。”
玄英笑道:“自然只会和公主说。”
他们说话真是太吓人了。
裴照野张口闭口就是造反,现在连玄英都开始说什么肖想神器。
骊珠的心一时跳得极快。
她抬头,看着前方崔时雍的背影,想到方才在内室与他的那场对话。
——臣一生愚钝,未曾替百姓做过半件实事,如今垂垂老矣,思之悔极,公主赐臣良机,臣感激涕零,必定倾尽全力,襄助公主。
好像什么地方不太对。
他是那个意思吗?
可她只是想借点粮啊。
等等等等。
骊珠忍不住摸了摸自己怀中的铜虎符。
有兵权,有一郡太守的全力襄助,她还在到处调粮。
……这好像也不能怪玄英多想。
一股莫大的恐慌笼罩在骊珠心头,若不是她坐在轿撵上,只怕双腿都要软得站不直。
宫里的人也会这么想吗?还有父皇,父皇……
骊珠想到了那张总是慈爱望着她的面庞。
那张脸在她脑海中扭曲,和史书中那些忌惮儿子造反,反目成仇,痛下杀手的皇帝重合。
父皇也会这么想她吗?
骊珠一想到这种可能,又有点想哭了。
心乱如麻之际,崔时雍已经在百姓的夹道欢迎中踏入官署。
闹着要辞官的那些官吏,此刻亦在人群中冷眼围观。
他们岂不知崔时雍的本事?
没想到还是会淌这趟浑水,他不是最重视自己的官声了吗?
然而一开口,听到崔时雍提及元嘉年间,那桩为母弑凶的旧案,在场众人无不齐齐变色。
“……元嘉年间,那时淮北有一男子,其母被人抢劫财物后杀害,官府无能,一直未能抓到凶手,倒叫这男子亲手破了案,将凶手送往官府。”
“谁料凶手买通掌刑狱的官员,从轻而判,免于绞死,那男子气不过,待他出狱那日亲手杀了凶手,替母报仇。”
崔时雍在众人瞩目之下,徐徐道来:
“当日之案,朝堂上数日争论,有人认为律法不可破,杀人者死,若人人都为私仇杀人放火,还要律法有何用?”
“然而,法不外乎人情,郑丹朱与当日那名男子杀人,非为自己,而是为了亲人复仇,郑竹清曾投告衙门,却投告无门,这才酿出恶果,罪责不在杀人者,而在于渎职枉法的官员,是他逼得良善者提刀,替自己,替家人讨个公道!”
林章也在此刻起身,对崔时雍恭敬见礼:
“多亏太守大人及时提醒,既然有此旧例,有例可循,那就好判多了。”
堂下赵维真听着这番说辞,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那些叫好声简直如同催命符,一阵阵拍来,将他一步步往死路上推。
赵维真道:“崔时雍,我乃一千石的郡丞,你想让堂上这小玩意儿判我死罪绝不可能,我的命,只有朝廷能……”
“自然要向朝廷上书陈情!”
崔时雍那双浑浊青白的眼,倏然投向门外来看热闹的官吏们。
朝中谏臣这几日参公主乱政的事情,连他也有所耳闻。
正是公主在顶着压力,以兵权压制赵维真一党,今日才能这么痛痛快快地杀上一场。
清河公主绝不能倒。
崔时雍忽而道:
“不只是我,我与林章林决曹,还有其他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会联名上书,还郑氏姐妹一个公道,也将那些不作为的官员一并罢免!”
迎上四周百姓们的期盼目光,这些官吏们顿时意识到不对。
什么意思?
这岂不是说,他们要么联名上书,要么成为被联名上书罢免的那个?
他们之前辞官,只是碍于宛郡覃氏的威名。
官场内人脉关系错综复杂,今日他们给了覃氏面子,就算辞官,凭借覃氏随便引荐一二,再起不难,说不定官位还更高。
但现在,郑氏姐妹的事闹得如此大。
要是再被崔时雍这个太守上书朝廷痛斥,官声就坏了,日后还如何做官?
“……太守大人说得对,上书,一定上书。”
“对对对,如此大的冤屈,要是不替百姓伸冤,还有何颜面忝居此位……待会儿我便回官署起草文书!”
有一个人跳出来,余下的人也纷纷随之而动。
此时也不提什么辞官了,简直争先恐后,恨不得立刻回官署为民排忧解难。
堂上的林章有了太守作保,也终于敢放开手脚去判。
裴家兄弟,逼良为娼,替官员行贿索贿,替世族侵占田地,杀人无数。
统统处死。
赵维真一党七人,贪贿纳奸,结党营私,敛财无数,手上也颇多人命官司。
虽不能由他来杀,但林章这几日挑灯夜战,与同僚写好的卷宗足足能装上一整车。
届时送往雒阳,判不死他们。
城中百姓如何知晓其中曲折?
他们见郑丹朱当场解枷释放,赵维真一党全数下狱,只将众官全都视作为民发声的好官。
一时间人心振奋,赞颂连连,呼声不绝。
竟一副官民一家,鱼水情深的场面。
丹朱看着给他解枷的长君,笑盈盈道:
“我方才听到你在外面喊话的声音了,平日说话细声细气,还是头一次听你说话这么大声……是为了我吗?”
小宦官憋红了脸:“我是为了公主。”
“为你家公主那是自然,就没有一点点为我?我不信。”
丹朱偏头直勾勾瞧着他。
长君:“……”
完全招架不住的少年落荒而逃。
郑竹清拍了拍丹朱的手背:“怎能对公主身边的人无礼。”
丹朱龇牙一笑:“不觉得很好玩吗?跟他家香喷喷的公主一样好玩,可惜我又不能玩公主,只能玩他了。”
“……你想玩谁?”
还坐在地上的丹朱昂头一瞧,对上一双黑沉沉的眼。
“嘿嘿,山主,我都说不用劫狱,公主既然让我去蹲地牢,肯定就能把我捞出来,听说公主还给我写了诗赋?这么好?公主是不是都没给你写过啊?”
裴照野:“……顾秉安,给我拿柚子叶抽她。”
早备好柚子叶的顾秉安忍俊不禁上前。
丹朱解枷出狱,红叶寨上下俱是一派喜气洋洋。
还不是靠他们劫狱劫出来的,而是大摇大摆,从官署正门走出来的。
众匪满面春风,站在官署门外,都商量着今晚要在红叶寨大宴一场。
“山主,”有人小声对裴照野道,“您说咱们要是请公主来赴宴,公主能赏脸不?”
裴照野睨他一眼,抬手不轻不重地拍了拍他的脸,笑意有些凉。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人,背后骂公主的时候可不是这副嘴脸。”
旁边几人顿时讪笑。
之前……之前他们那儿知道这娇娇弱弱的公主真能靠得住?
“就是因为说过几句坏话,这不是才要给公主赔罪吗?”
“公主要是真赏脸来,我老赵先自罚三坛!”
“那我五坛!”
“诶——怎么都没瞧见公主的人影?公主去哪儿了?”
众匪张望起来,裴照野却没理会他们,逆着人群朝某个方向去。
果然在城内粮仓处,见到了那个披着雪白斗篷的身影。
太仓令正按骊珠的吩咐,开始盘点粮仓。
骊珠正把手埋进粟稻里,翻来翻去,摸来摸去,满脸都洋溢着幸福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