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有点晚,鸭子都从鱼塘李爬上来,正往家里走呢。
钟新澄这么一闹,顿时鸭飞鸭跳。
小鸭子跑的到处都是。
知青们折腾的那块试验田里也跑进去几只。
钟新澄不想下水,转而又去追其他鸭子了。
跑进稻田的鸭子,见风平浪静,竟然低头开始啄食知青们没成功种植的幼嫩秧苗。
“走开,死鸭子。”孙伟怒斥道。
好不容易问村民要来的秧苗,试验还没弄明白呢,可不能让这鸭子给吃了。
鸭子?看着鸭子不断啄食秧苗。
周岱忽然灵机一动,他知道失败在哪里了。
顾不得同伴,他飞奔回知青院,取出几块竹子就开始用刻刀削,没几下就锉出来自己想要的形状,然后又迅速返回地里。
“你干嘛去了?刚刚叫你也不应。”这人简直是着了魔了。
“我知道该怎么改了,你看。”
周岱将圆锥形的插秧爪给取下来,把自己刚做的新的插秧爪给按上去,然后在秧苗箱里放上秧苗,挥鞭赶牛。
随着牛前进的脚步,轮轴不断的转动,秧苗被一颗颗牢固的插在泥土里,再也没有出现像之前那样,随着插秧爪,被插进去,拔出来。
“我们成功了?”
“你也太厉害了吧!”孙伟简直不敢置信,他们这插秧机还真成功了。
“快,多放点秧苗,测试一下效率。”
随着老黄牛的不断行进,他们大概估测了一下,一个小时约莫能插将近一亩的田。
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数据了。
要知道,一个熟练的老农插一亩田,也得要接近两天的时间。
现在只要一头牛,一个插秧机,算上牛的休息时间,一天下来,起码能插五亩地。
就算全村人都闲着,仅仅靠一头牛,半个月的时间,也能把所有地的秧都给插完了。
“快去找村长。”徐超喜不自胜,立马就要去报喜。
李莉莉也高兴的很,她的文章早早的就写好了,就等着周岱成功了,她去镇上邮寄投稿呢。
“真的成功了啊?”村里好多人都不相信。
等到真的见过老黄牛种的地,他们服了。
并发自内心的感概,文化人和文盲就算不一样,要是照他们,打死也做不出这插秧机来。
得知周岱终于把插秧机做出来,钟莹莹松了一口气,再想不明白,她真的要去当面点明了。
她只想当一个普通人,出风头的事情还是交给别人去做吧。
钟家的晚饭吃的是酸萝卜老鸭汤,钟新澄没抓到鸭子,但是可怜的鸭子在回到家后,还是被宰了一只。
满满一大锅鸭子汤,钟伟先分了半锅送到知青院去。人家辛辛苦苦给自己村做贡献,总不能让人白忙活。
村里之前那些说闲话的人,不约而同也送了吃食过去。
他们也想用那插秧机,有更方便的东西,谁还愿意自己蹲那一颗颗插啊,腰都要累断了。
“嗬~这是什么好日子,鸡鱼肉蛋全都有了!”张强忍不住感概道。
想当初,他们刚来钟家岗的时候,连把柴火都得去借。
现在却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
破烂的小桌上,有酸萝卜老鸭汤,有红烧鲫鱼,有炒鸡蛋,有蒸腊肉,连小菜都给准备好了,钟家岗特产,泡椒笋片,还有人送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同志们,我要开动了。”李莉莉端着碗,脸上满是笑容。
下乡真好啊,有这么多好吃的。
她已经忘记前几天还在质问自己,为什么头脑发热报名下乡了。
五个人在一块吃吃喝喝,好不快乐。
这一顿是他们从小到大,吃过的最满足的一顿饭。
即使可能不如家里的精致,但是里面的心意却让他们感动。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到的别人的认同。好吧,大部分还是凭借着周岱的专业知识。
接下来的时间里,周岱用之前从废品站搞来的材料,又做了一个插秧机。
村里只有一头牛,这个插秧机就只能用人力来拉。
两三个人拉一个机器,中间累了再换一批人。
饶是如此,钟家岗的插秧速度,也远远甩其他村子一大截。
插完秧,村长大手一挥,让陈显英给知青们全部登记成了满公分,就连刚来那几天的仨瓜俩枣,都改记成了满公分。
无人反对。
李莉莉的投稿已经寄到了报社,为了能有更大的概率被选中,她几乎投了所有她知道的报刊杂志。
村长在村子里的秧苗插的七七八八的时候,就把知青发明了插秧机的事情上报了,镇上来人考察了一下,带走了一台机器。说是拿到上面,进行研究,之后会有奖励发给知青还有钟家岗。
附近村子的人知道这件事后,纷纷过来借用钟家岗的插秧机。
窑厂的人拿砖头抵账,自己出零件,让知青们给他们做了一个。
其他村子的没有这般大气,就轮流过来借着用。
这个夏天,可以说是他们度过的最愉悦的一个插秧季。
只需要搬个小板凳坐在秧母田里把秧苗拔出来,放到插秧机里,老黄牛就能拖着插秧机自动插秧,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
插秧的事告一段落,钟莹莹开始琢磨起扫盲班的事。
闲着也是闲着,钟莹莹只想说,都给我卷起来。
少壮不努力,老大贫困县。
都姓钟,不能有一个拖后腿的。
现在大家正是对这几个知青充满好感的时候,此时不提,更待何时。
和记公分一样,办扫盲班的事,全村全票投票通过。
第33章
第一节课教的就是通用字。
村里人不多,基本上能来的都来了,傍晚在晒谷场上支了一块小黑板,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学。
第一个学的就是‘钟’字,金字旁,加上中正的中。
“这个字的寓意很好,可以组成钟表、钟一等词,还有人知道其他词的吗?”李莉莉声音很柔和,耐心引导。
“我知道,红中的中。”
“哈哈哈哈……”
众人一阵哄笑。
以前村里人闲了爱打麻将和叶子牌,这两年不允许玩那个了。
“红中的中和钟家岗的钟不是同一个,你看啊……”说着李莉莉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写出两个字。
“钟家岗的钟,有偏旁,红中的中没有。”
“原来是这样。”
“那小李老师,你给讲讲,我们的名字该怎么写?”
村里有啥事,需要签字的,因为不识字,他们都是按手印。
还有个顺口溜“豆粒当工账本,看信满庄跑,生产老一套,书报无人望。”
随着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按手印就显得有点老土。
以前是没钱上学,现在有人给免费扫盲,占便宜的事,还有啥不满意的。
他们拿着孩子的作业纸,让李莉莉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给写在纸上,回家后在地上用手指一笔一划的练习。
“嗬……我也能会写自己的名字。”
“俺也识字了!”
老楚家的孩子,楚天宝也被带到的课堂上。
那孩子虽然脑子不太好,但是上课的时候安静的很。
李莉莉讲课他就在下面玩手指,听不听的懂不知道,乖是很乖的。
楚琳琳不上学了,就像他的小跟班,弟弟走到哪里跟到哪里。
钟莹莹也很感慨,这孩子上辈子是没了的,也不知道强行留下他是对是错。
但是转念一想,自家爹娘现在都活得好好的,人定胜天,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她细细的观察了一下,这孩子好像并不是完全傻的。
起码他知道自己吃饭,上厕所。
就是动作比别人慢个五六七八个拍,有点跟不上节奏。
细心调教一下,生活自理应该没问题。
村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芦苇荡那边的地,又要种大豆了。
村里人都围着知青,问有没有能将大豆也自动播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