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_分节阅读_第206节
小说作者:胡六月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68 KB   上传时间:2025-09-06 14:37:23

  姜凌接过水,机械地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划过干涩的喉咙,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她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夜晚空气,点了点头,目光却有些飘远,望向了远处沉沉的、依旧笼罩着城市的夜空,语气复杂却坚定:“嗯,结束了。”

  这一夜,晏城警方以零误伤、仅一人轻伤的极小代价,成功击毙极端危险、背负多条人命的悍匪屠建雄,抓获连环杀人案主要嫌疑人钱大荣,轰动一时、引发社会恐慌的系列模仿杀人案宣告彻底侦破。

  消息传出,大快人心。

  姜凌的心中除了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责任感。案件的侦破,只是终结了眼前的危机,就像是扑灭了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但这场大火是如何烧起来的?那些滋生罪恶的黑暗温床是否依然存在?钱大荣从一个不良少年一步步滑向深渊,家庭、学校、社会……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她的预警系统可以捕捉数据异常,但能捕捉到人心深处悄然滋生的恶念吗?

  她想起前世档案室里那些堆积如山的卷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悲剧的人生。

  重生归来,姜凌凭借先知和努力,阻止了很多悲剧的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

  但预防犯罪这条路,远比姜凌想象的要艰难、复杂得多。

  预防犯罪,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更需要深入研究犯罪的社会根源、人性的复杂,要家庭、教育、社区、法律体系等多方面长期而协同的努力。

  今夜,她可以暂时卸下重担,为眼前的胜利而感到一丝欣慰。但姜凌知道,作为一个立志于守护这座城市安宁的警察,她的工作还远未结束。

  未来的路,依旧漫长而坎坷。

  经历了这一切的洗礼,她内心的信念不仅没有动摇,反而变得更加清晰、更加坚定——即使罪恶无法根除,即使预防之路遍布荆棘,追寻光明与正义、守护生命与和平的脚步,也永不应停歇,永不能放弃。

  时间来到10月。

  恰逢国庆五十周年,晏城市的大街小巷早已被浓重的喜庆氛围包裹。主干道两旁路灯杆上悬挂的崭新国旗迎风招展,沿街商铺橱窗贴满了庆祝标语,广场上巨大的“欢度国庆”花坛色彩缤纷。

  入夜后,霓虹闪烁,勾勒出城市崭新的轮廓,街上行人如织,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安宁的笑意。经历了节前那场令人心惊胆战的连环杀人案风波后,这份久违的、坚实的祥和之气显得愈发珍贵。

  在这片祥和之中,市局刑侦支队与技术数据中心迎来了一件喜事:梁九善伤愈归队了。他腿上的伤疤尚未完全褪去,但步伐已然稳健,一身笔挺的警服取代了往日西装,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眉宇间褪去了商界精英的锐利,多了几分沉毅与责任。

  数据中心的办公室里早已是一片欢腾。

  李振良率先大笑着上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真是好样的!这下咱们队如虎添翼了。”

  刘浩然递上一杯热茶,镜片后的眼睛笑成了缝:“欢迎回家,九善,以后技术难题可就指着你了。”

  周伟则忙着把洗好的水果塞到他手里,憨厚的脸上满是喜悦:“就是就是,回来了好,咱们数据分析和现场抓捕这下能完美结合了。”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梁九善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窗边的姜凌身上。她微笑着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眼神柔和。

  梁九善缓步走到她身边,与她一同望向窗外。

  窗外,是沐浴在金色夕阳下、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晏城。车水马龙,秩序井然,孩童的嬉笑声隐约可闻。他们并肩而立,沉默却默契十足,仿佛能感受到彼此心中同样的信念与坚守。

  姜凌转过头来,正对上梁九善望过来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

  过去的重重险阻与未来的漫漫征途,在这一刻,化为了并肩同行的无声誓言。

  而他们的脚步并未止于晏城。他们的理想,如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2000年,因预警系统成功实践及系列大案中的卓越表现,姜凌及其核心团队,包括李振良、刘浩然、周伟、梁九善,都被调往省公安厅,牵头创建省厅预防犯罪分析中心,将晏城经验向全省推广,构建覆盖更广、反应更快的犯罪预警网络。

  2010年,姜凌团队凭借其构建的跨区域犯罪预测模型,成功预警并协助破获一起特大跨省流窜犯罪系列案,立功受奖,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旋即,团队核心骨干奉命调入公安部,姜凌出任新组建的预防犯罪处首任处长,梁九善等人成为处内中坚力量。

  自此,预防犯罪的理念与技术以公安部为核心,深度整合全国数据资源,与各省市数据中心紧密联动,将无形的安全网辐射至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

  他们不再仅仅是追凶者,更是未雨绸缪的守护者,致力于将罪恶扼杀于萌芽,守护这得来不易的世间太平。

  祈望万里江山,海晏河清。

第144章 番外1·梁九善篇

  1993年的秋雨, 冰冷地拍在梁九善的头顶,连同那份几乎将他吞噬的无助与愤怒。

  姐姐!他得赶去救姐姐!

  这个雨夜,她一个人留在家里, 会不会有危险?

  然而, 当他浑身湿透、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般冲进家门时, 预想中的惨剧并未发生。他看到的是那个穿着警服、身姿笔挺如松柏的身影——姜凌。

  她正和李振良配合默契,动作干净利落地将狰狞嘶吼、额角淌血的钱大荣反扭制伏。

  金属手铐闭合时发出的那一声清脆“咔哒”,是梁九善听到的最美好的声音。

  一直欺负他和姐姐的钱大荣,被捕了!

  姐姐梁七巧紧紧抱着那只父亲留下的的铸铁煤钩,身体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兴奋, 微微颤抖着,眼睛里闪烁着劫后余生的、奇异又明亮的光彩, 她看着弟弟,声音无比清晰:“我,不怕他!”

  梁九善觉得生命里透进来一道他从未敢奢望过的、璨然生辉的光亮。

  那一刻,梁九善的目光便无法从姜凌身上移开。

  是她, 这个看似清冷淡漠、甚至有些疏离的女警,在派出所的审讯室里, 以他从未见过的雷霆手段和洞悉人心的锐利, 逼得不可一世的钱家父母节节败退,为他们姐弟夺回了久违的公道与尊严。

  也是她, 心思缜密地布下了一个他当时未能完全理解的测试,最终将钱大荣这个恶魔彻底绳之以法, 保证了他和姐姐的安全。

  庭审结束,钱大荣被判处收容教养两年。

  走出庄严肃穆的法庭,秋日的阳光有些刺眼,他一眼就看到了等候在外的姜凌。她站在那里, 神情依旧平静,却像一座可以依靠的山岳。梁九善心中澎湃着难以言喻的感激与崇敬,还有一种连他自己都尚未明晰的、激烈的情感。他鼓起勇气走到她面前,笨拙又真诚地唤了一声“凌姐”。

  她似乎微微怔了一下,随即唇角弯起一个极清浅的弧度,点了点头,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可以。”

  那简单的两个字和那转瞬即逝的笑容,像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落入他少年时历经风雨后略显荒芜、却无比渴望救赎与指引的心田。

  “凌姐……”此后无数个日夜,他在心里反复咀嚼、描摹这个称呼,仿佛每念一次,就能离那道照亮他人生的光更近一点,就能将那份温暖的希冀攥得更紧一些。

  钱大荣进了少管所,钱家的赔偿金到位,笼罩在家中的沉重阴霾一扫而空。梁七巧逐渐变得开朗爱笑,全力以赴地备考师范大学。

  积极备战中考的梁九善常常会无意识地摩挲着衬衫的第二颗纽扣,这个习惯性的动作以前会在紧张愤怒的情况下不断重复,但现在,却是因为思索与坚定的向往。

  他的人生轨迹,被姜凌以强硬的姿态硬生生扭转,拨回了充满希望的光明之下。这道如此耀眼夺目的光,他能否靠近,甚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那样能带来光明和守护的人?

  无数个深夜里,他会反复回想姜凌在派出所里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冷静的眼神,每一个果断的决策。她提到犯罪心理学,提到物证鉴定,提到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那些话语对梁九善而言陌生而艰深,却又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因为那是姜凌所在的世界,是她投身并坚信的事业。

  一个念头破土而出,并在日复一日的仰望中变得日益坚定:他要考警校,要成为像她一样的警察,穿上同样的制服,堂堂正正地站在她身边,与她并肩,守护她所守护的正义与光明。

  然而,当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姜凌相对空闲的午后,在派出所门口等她,带着满腔赤诚和一丝少年的羞涩,向她吐露这个宏伟的愿望时,姜凌却看着他,轻轻地摇了摇头。

  她的眼神很温和,带着一种长辈般的关怀,但深处却藏着一丝他当时无法读懂的复杂情绪:“九善,你的未来有很多种可能,不应该被局限。你脑子活络,数学和逻辑思维都很好,我看得出来。未来会是计算机的时代,那或许是一条更适合你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道路。记住,无论最终选择做什么,只要能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去保护你想保护的人,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那就很好。”

  计算机?那是梁九善陌生的事物,只在图书馆的科技杂志上见过寥寥数语的介绍和几张图片,感觉很遥远。

  那一瞬间,他有些失落,感觉自己被姜凌不动声色地拒绝了。

  但就在失落蔓延开之前,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她话里的关键——“更适合你”、“用自己的力量保护想保护的人”。

  电光火石间,他忽然明白了。

  姜凌不是在拒绝他、推开他,而是在以她的方式,为他指引另一条或许更宽广、更能发挥他天赋的道路。

  她相信他的能力,甚至比他自己更相信。

  内心的阴霾顷刻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磅礴的决心:“好,凌姐,我听你的。”

  既然姜凌觉得计算机是未来的方向,是能创造巨大能量的领域,那他就去学!她要走的是一条预防犯罪的新路,这条路必然离不开技术的支撑,那他就努力成为那个能用最先进技术为她铺路、为她构筑坚实后盾的人!

  目标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炙热:他要提前参加高考,要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学习最顶尖的计算机技术。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变得强大,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本,然后……回到她身边。

  自此,梁九善的人生仿佛上了一根紧绷的发条。

  他本就天资聪颖,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更是爆发出惊人的潜力和毅力。他疯狂地自学高中剩余课程,刷过的习题册堆起来有半人高。同时,他想尽一切办法搜寻、接触一切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

  1994年,晏城市开了第一家名为“未来之门”的网吧。上网价格极其昂贵,对他和姐姐而言堪称奢侈。但他仍靠着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每周雷打不动地去泡上一两个小时。

  笨重的486电脑、单调枯燥的DOS命令提示符、缓慢无比的拨号网络,别人或许觉得无趣,在梁九善眼里却充满了无限的魔力。他知道,这些冰冷的机器和代码,就是他通往崭新未来、通往她身边的桥梁。

  高二那年,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老师同学震惊的决定——提前报名参加高考。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京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录取,消息传出,在整个纺织厂家属院都引起了轰动。

  离家北上求学前夕,梁九善去市公安局找姜凌告别。

  她刚从一个案件分析会上下来,眉宇间带着淡淡的疲惫,但身上那股沉静、专注、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气息却丝毫未变。

  听说梁九善成功考取京都大学计算机系,姜凌眼中流露出真切的赞赏和欣慰,语气肯定地说:“很好,九善,我就知道你可以做到。”

  “凌姐,我会好好学的。”梁九善看着她,目光无比认真,像是在许下一个郑重的承诺,“你说计算机是未来,我相信。等我学成了,一定能用技术帮你……帮你们做很多事。”

  姜凌闻言,微微笑了起来,那是他很少见到的、带着轻松和鼓励的笑容:“嗯,我期待着。”

  大学四年,梁九善成了系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当别的同学沉浸在恋爱、社团活动或者网络游戏中时,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学业和技术钻研上。他如饥似渴地啃着各种编程语言,深入研究网络协议与架构,在实验室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他心中有一个异常清晰的蓝图,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同时,要开始积累实践经验和创业的资本。

  他始终通过各种渠道,默默关注着远在晏城的姜凌的消息。

  他知道她凭借出色的能力调入了市局刑侦支队,并牵头成立了心理画像小组,运用犯罪心理学知识参与侦破了好几起轰动一时的大案要案。

  他知道她并没有停止学习,工作之余还考上了著名犯罪学教授应璇玑的研究生,更加系统深入地钻研预防犯罪理论。

  他为她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同时也更加迫切地想要加快自己的步伐,渴望能早日拥有与她并肩的能力。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

  大二下学期,凭借几个获奖的软件设计和扎实的技术功底,他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学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时代的浪潮,毅然决然地一头扎进创业大潮,共同创立了“星盾科技有限公司”。

  “星盾”,意为“星辰下的盾牌”。他梦想着用技术打造一面坚固的盾牌,守护网络世界乃至现实世界的光明与安全。这个名字里,深深藏着他一份无人知晓的、羞涩又坚定的私心——他希望自己,终有一天能成为守护她的那道盾牌。

  创业之路,筚路蓝缕,艰辛异常。

  但他目标明确,技术过硬,眼光独到,更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和一股肯拼肯熬的狠劲。

  公司最初从承接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项目做起,靠着过硬的质量和口碑,慢慢积累了最初的客户资源和资金池。然而梁九善并未就此满足,他敏锐地察觉到网络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大数据服务的巨大潜力与发展前景,逐渐有意识地将公司重心转向这些领域,开始为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

  他赚到了远比普通工薪阶层多得多的钱,极大地改善了他和姐姐的生活条件,也让自身有了更坚实的底气。

  他从未忘记自己所有努力的初衷。

  他知道姜凌倾心投入的犯罪预防研究和新刑侦技术探索,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需要更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算法模型,而警方这方面的经费往往捉襟见肘。

  于是,他带领“星盾科技”团队参加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建设,以远低于同行的报价获得投标,并以技术合作、定向支援的方式,持续为姜凌的团队提供最新的数据处理设备、定制化的分析软件以及强大的算力支持。

  他亲自带队攻关,为姜凌的预防犯罪系统开发专用的算法模型。但他从不邀功,也禁止公司宣传部门对此进行任何炒作,只轻描淡写地对姜凌解释说这是公司前沿技术的试点应用,是双赢的合作。

  姜凌全身心扑在案件和研究上,最初并未深想,只当梁九善是一个聪明、机智、能力出众的弟弟,对星盾科技公司的实力与服务态度有极高的评价。

  直到孙薇失踪案发生。

  一切扑朔迷离,留下的线索微乎其微,传统侦查手段陷入僵局。姜凌团队连续加班多日,疲惫不堪。关键时刻,梁九善找到孙薇的OICQ聊天记录,锁定嫌疑人,为了找到嫌疑人所在,梁九善通过数字化地理画像技术,成功锁定嫌疑人的落脚点,为抓捕提供了决定性方向。

  案件告破后,姜凌回到家里,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梁九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7页  当前第2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6/2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