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胡六月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768 KB   上传时间:2025-09-06 14:37:23

  徐满仓很满意姜凌的态度,再次低头喝了一口茶,茉莉花香缓解了他的紧张情绪:“你不错,年轻人,懂得尊重老人家。不像那个小梁,摆谱,不像话。他问我问题的时候,完全把我当犯人,哼!”

  “徐大爷,您获得的奖状可真多。”姜凌知道徐满仓是在发泄对梁有训的不满,马上转换话题,指着墙上的奖状,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佩。

  徐满仓被夸得满脸放光,嘴里却在谦虚着:“老喽,老喽,这都是当年的成绩。”

  “虽然您退休了,但您这份对警察职责的坚守,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依旧是您刻在骨子里的烙印,也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姜凌适时接话。

  徐满仓微微颔首,嘴角含笑,紧绷的肩膀放松了许多,冰冷的指尖也回暖了些许。他仿佛沐浴在昔日的荣光里,这让他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第一步顺利完成,姜凌开始引导审讯进入下一个环节。

  姜凌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徐大爷,您当年守护钢厂、勇斗歹徒,心里是不是想着我们警察的职责?”

  徐满仓略有些自傲地点头道:“没错。警察职责,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守护一方平安,维护社会秩序,这是我们警察的魂啊。”

  “那您说,”姜凌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果有人,为了某种目的,哪怕他自以为是为了治病、或者唤醒什么,就在我们公安局的对面,在街坊邻居每天吃早饭的地方,投下剧毒,害得无辜的人躺进医院,生死未卜,您觉得,这是什么?”

  徐满仓整个人忽然僵住。

  姜凌继续追问:“11人中毒,其中一人还在抢救,生死未卜。您觉得,这是什么?”

  徐满仓将目光移向墙上的奖状,但很快就挪开视线,似乎被奖状烫到了一样。

  姜凌决定再加点码:“生死未卜的那一个,您应该认得,刘乐生刘大爷。他是一名退休教师,和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有一个可爱的孙子。孙子刚开始学小提琴,一开始琴声不太悦耳,吵得杜瘸子上楼砸门。您和他关系不错,对不对?现在刘大爷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他孙子也没心情继续练琴,每天都在问,爷爷什么时候可以回来。”

  徐满仓的身体猛地一震。

  听到刘乐生的名字,他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又被一股巨大的混乱堵住。

  姜凌目光变得锐利:“您是老警察了,请您告诉我,这种投毒行为,违法吗?”

  半晌,徐满仓终于艰难点头:“违法。”

  “那您说,这种违法行为,”姜凌紧紧盯着他,声音变得低沉,“与我们警察职责,是一致的,还是背离的?”

  徐满仓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之中。

  姜凌等了两分钟之后,再次发问:“我觉得,这种行为与警察职责相背离,破坏了社会秩序,让平安里不再平安,对不对?”

  “破坏……不再平安……”徐满仓喃喃地重复着这两个词,眼神中的迷茫和痛苦越来越深。

  残存的理智在他脑子里疯狂地拉扯:

  他投毒是为了治病根、敲警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平安里存在的问题,这不是维持社会秩序吗?怎么眼前这个姜凌要说他所做的一切与警察职责背离,破坏了社会秩序呢?

  刚才自己好像亲口承认这种行为犯法。

  难道自己成了当年他最痛恨的罪犯?

  混乱的思维和现实的冲击让徐满仓额头渐渐渗出冷汗。

  眼见得徐满仓内心激烈交战、自我认知摇摇欲坠,姜凌用眼神示意刘浩然说话。

  “徐大爷,我想请您听听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声音。”刘浩然从办公桌下提起一台录音机,按下了播放键。

  “是哪个杀千刀的哦,在豆浆里下毒,害得我老婆到现在还天天拉肚子,请了一个星期的病假。我老婆单位是私营小厂子,人事那边说如果再请假,就要辞退她。你说说看,我们家可怎么办?”

  “警察同志,我是真怕了。我现在只要一看到豆浆就想吐,我再也不敢在外面吃饭了,有了心理阴影啊。”

  “呜呜呜……我这是倒了八辈子霉!喝碗豆浆喝进了ICU,洗胃、打针,折腾掉半条命。这是哪个不要脸的王八蛋害人呐?这个破小区,还好意思叫平安里,平安个屁!我回去就把房子卖了,再也不住这里了。”

  徐满仓的目光幽深,面色越来越沉郁。

  直到录音机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微弱的喘息声,他整个人都呆住。

  “咳咳咳……我年纪大了,死就死了,我只是舍不得小孙子。他说,他要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我真想看他上台表演啊。”

  “老刘头!”

  “是老刘头的声音。”

  “我,我不是……哦,不!我那是……”徐满仓开始语无伦次。

  他双手抱住头,手指深深插进花白的头发里,用力撕扯着,仿佛要把那些混乱的、痛苦的念头从脑子里揪出来。

  “我是为了,为了下猛药,治……治……”他“治”了半天,却怎么也说不出口那个“断根”二字。

  他精心构筑的、用以支撑自己行为的“正义”逻辑,在受害者与受害者的谴责中,终于败下阵来。

  姜凌没有紧逼。

  她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威严的老人痛苦地佝偻着身体,眼像一头困在陷阱里苦苦挣扎的野兽。

  良久,她的声音再次响起,很轻,却很清晰。

  她的话语不是质问,而是带着一种沉重的、带着温度的引导。

  “徐大爷,我知道,您心里装着平安里。您比谁都希望它好,希望它平安、有序,是不是?”

  “看着平安里的房子一栋栋建起来,看着平安里的道路一条条修起来,看着平安里的树木一棵棵种起来,您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可是,房子、社区和人一样,也会老。外墙砖会风化,屋顶会漏水、道路会压坏、树木也会死亡。一批又一批的人来来去去,这个修建了四十年的社区,也老了。”

  姜凌的话说到了徐满仓心坎上。高度的认同度,让徐满仓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压抑的叹息从喉咙深处挤出:“是啊,平安里老了。像我一样,老了!”

  姜凌的声音里带着悲悯:“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没办法阻挡时代的进步,同样也阻止不了社区走向衰亡。”

  徐满仓猛地抬头,定定地看着姜凌:“不!我可以。”

  姜凌反问:“您可以做什么?”

  徐满仓的精神突然亢奋起来:“我要呼吁,让大家重视平安里,让政府关注平安里。只要大众关注,只要政府愿意,我们平安里就可以修路、整治,重新焕发生机。”

  姜凌道:“对,您的想法是对的。我特地到市政府了解过,明年将启动旧社区改造,我们平安里就在其中。”

  徐满仓精神为之一振:“真的?”

  姜凌点头:“是的。”

  徐满仓的眼睛里闪着激动的光芒:“啊,感谢政府、感谢党,咱们平安里终于要改造了!”

  姜凌指了指录音机:“徐大爷,您曾经是最优秀的警察,您比谁都清楚,真正的社会秩序要靠什么来守护。靠的是法律,靠的是正常渠道的反馈、光明正大的呼吁,靠的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而不是……引发人们恐慌和混乱的投毒。”

  “现在,平安里需要一个真相。”

  姜凌开始展现锋芒,声音里带上了深深的压迫感:“请您告诉我,24日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把毒药放进豆粉袋里?只有把真相说出来,才真正对得起这身您穿了一辈子的警服,对得起您想守护的平安里。这才是您现在……作为一名光荣的警察,真正应该做的!”

  姜凌的话语仿佛一只温暖的手,牵着思维混乱的徐满仓走出被大雾弥漫的森林。

  姜凌没有提认罪二字,强调的是真相。

  她没有让他坦白,而是强调对得起警服、守护平安里。

  她说,他是一名光荣的警察。

  徐满仓缓缓抬起头,脸上的皱纹愈发深刻。他看了看墙上那张曾代表他职业生涯中荣耀时刻的奖状,又低头看了看身上洗得发白的旧警裤。

  “我……”他的声音破碎不堪,带着浓浓的悲伤,“我对不起老刘头,对不起街坊们,我对不起这身衣服。”

  他伸出颤抖的手指,指向墙上的奖状,又指向自己,最终捂住了脸,他那颤抖而迟缓的声音,在布置得近乎温情的审讯室里回荡,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痛苦。就像在风雨里飘摇的风筝一般,随时都会断线、坠落。

  “是我,是我放的药。我想让他们,让对面那栋公安局大楼里每一个人都看看,让他们都醒醒。平安里真的老了,我不能让它像秀兰一样死掉,我得下猛药救它。”

  姜凌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李振良在笔录上快速记录着。

  刘浩然轻轻叹了一口气,闭上了双眼。

  窗外,暮色四合,将平安里那棵银杏树最后的轮廓吞噬。

第79章 李强

  盛夏的蝉鸣聒噪地撕扯着空气, 但平安里社区却弥漫着一种不同以往的、带着痛定思痛后的沉静。市公安局那份措辞严谨的警情通报张贴在布告栏上,纸张边缘被阳光晒得微微卷曲。

  徐满仓因患阿尔茨海默症,案发时处于发病期。作案受妄想支配, 实质性辨认能力丧失, 控制力受损, 最终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作出不起诉决定,并下达《强制医疗决定书》,责令对徐满仓采取强制医疗措施,直至精神障碍解除且不再危害社会。

  徐满仓被送进省公安厅安康医院进行治疗, 中毒最严重的刘乐生老人恢复健康出了院。徐为群挨家挨户上门看望受害者家属,诚恳道歉并支付民事赔偿, 终于获得所有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的谅解。

  平安里的这一场风波,渐渐在柴米油盐中平息。

  但由这场风波引发的涟漪,以平安里社区为中心,向外扩散。

  在市公安局主导下, 一份名为 《关于加强基层治安防控与特殊人群关爱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 的红头文件被火速拟定并下发至各街道。

  以雷骁为首的刑侦支队所有警察都被划分了责任区,每周必须有一天进基层、下社区, 与居委会干部、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专职管理员联合巡访。

  由姜凌团队建立犯罪心理学指数评估模型, 筛查社区内因重大挫折,比如失业、失独、重病, 或精神疾病存在潜在行为的风险者。其中平安里社区的胡广志、陈翠梅的名字赫然在列,并标注了重点关注字样。

  同时, 建立解困直通车,由民政、劳动、卫生部门派专员常驻街道办,对预警库人员实施“一人一策”帮扶。

  姜凌与刘浩然在街道办王干事的带领下,走进胡广志那间弥漫着陈旧纸张和霉味的小屋。

  胡广志戴着那副年代久远的金丝眼镜, 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账簿,看到穿着警服的姜凌和刘浩然,他下意识地把账簿合拢,眼神戒备而阴郁。

  “胡会计,我们不是来查案的,”姜凌微笑着,示意刘浩然将带来的东西放在桌上。那是两本崭新的书,一本《会计电算化入门》、一本《小商品零售管理》。

  王干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笑眯眯地说:“市劳动局和街道合办的技能培训班下周开班,免费教大家用电脑做账,还教怎么经营小卖部。胡广志你是老会计,底子好,学好了街道帮你在家属院门口盘个小铺位,怎么样?”

  胡广志愣住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眼镜腿。他习惯了被忽视、被淘汰,甚至做好了被“监控”的准备,却唯独没想过,还会有人给他递梯子。

  “我,我这脑子,学不会什么新玩意儿。”他声音干涩,带着自嘲,目光却忍不住瞟向那本《会计电算化入门》。

  姜凌看得出来他其实有些心动:“胡会计,这电脑记账就是把算盘珠子换成电脑,没什么难的。珠算您能获得全市比赛前三,难道还怕电脑记账?”

  姜凌看了一眼脏且乱的房间,开始鼓励他:“时代在变,胡会计你懂规矩、重细节,这品质到哪儿都是金子。开个小店,自食其力,街坊邻居都得夸你几句,不比在屋里生闷气强?”

  胡广志很久没有听过“胡会计”这个称呼了。

  自从他从供销社出来,老婆骂他是个“窝囊废”,家人嫌他是“吃闲饭的”,昔日好友散得一干二净,小区居民喊他一声“老胡”、“胡牢骚”、“胡古板”。

  姜凌的话语精准地戳中了他渴求“被认可”的心结,让他有一种受尊重的愉悦感。

  王干事顺势把培训报名表推到他面前,“胡广志,你就试试吧。”

  胡广志沉默了很久,久到窗外的蝉鸣都显得刺耳。

  终于,他颤抖着手,在报名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字迹依旧是一丝不苟的仿宋体。

  接下来,姜凌率队来到陈翠梅阿婆家。

  陈阿婆的家收拾得异常整洁,客厅挂着儿子遗照,遗照下摆着香烛与饭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7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2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