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拔高,带着超越她年龄的成熟与笃定:“三定侦查法第一步,定性质。我从以上两点分析,认为杀人动机不是激情犯罪,而是有预谋的报复性杀人。”
秦铁山是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一开始因为权威被挑战而生出的怒火,在姜凌有理有据的分析中渐渐消散。
他有些懊恼,不该一开始因为偏见,对姜凌的话全盘否定。
骑虎难下,秦铁山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
雷骁是秦铁山亲手带出来的兵,自然了解他的个性,对姜凌说:“你刚才说我们的侦查方向有问题,那你说说看,应该怎么调整?”
“定了性质之后,侦查方向就很清晰了。”
姜凌此刻也感觉到秦铁山给予她的压力减弱了许多,一颗心渐渐定了下来。
“凶手之所以选择柯小雨为报复对象,可能是新仇,也可能是旧恨。如果是新仇,那么就按一开始秦队说的,调查柯小雨在诊所实习期间、大学就读期间是否与人结仇。”
雷骁立马接话:“初步调查结果,柯小雨性格温和,没有男朋友,社会关系很简单,人缘不错,没有仇家。”
姜凌点了点头:“那就有可能是旧恨。”其实从另外两起护士被害案,凶手并非针对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换句话说,凶手恨的是护士。
“凶手为什么对护士有强烈的、病态的仇恨,恨到非要杀人?根源可能与过去发生在护士身上的严重医疗事故或创伤性事件有关。”
秦铁山一直没有说话,他默许的态度让会场顿时活跃起来。
有人主动接话:“有没有可能,是凶手曾经经历过医疗事故,比如护士拿错了、打错了针,害得他受伤?”
应玉华不就是因为小时候乡村诊所打错了针导致耳聋吗?这个猜测方向的确有可能。
雷骁立刻示意底下人记下来:“那我们可以深度排查柯小雨所在诊所及医学院近十年、甚至二十年内发生的严重医疗纠纷、事故、投诉记录,尤其是涉及护士责任的。同时,排查所有与医疗系统相关的工作人员,不管是正式工、临时工、护工、还是维修、后勤、常去诊所的病人,都要查,重点筛查那些有家人或自身曾遭受医疗事故的人。”
又有人提出一种可能:“有没有可能,凶手小时候受过护士的虐待?比如有个恶毒继母是护士,或者收养家庭有当护士的?”
这个可能性也有可能,雷骁肯定点头:“那在排查的时候记得问问,附近居民里有没有这样的家庭。”
姜凌走回自己座位,但并没有坐下来。
“凶手会在杀人后从容砸碎表盘、调好指针,这说明他的作案手法带有强烈的仪式感。从犯罪心理出发,这类凶手通常内心扭曲,他需要被看到。”
雷骁不太明白:“被看到,什么意思?”
姜凌双手放在会议桌上,腰杆挺直,宛如一棵风吹不动、雨打不惧的青松:“有个成语,衣锦还乡,相信大家都知道。赚了钱、当了官,人生得意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乡,回乡做什么?”
有人嘀咕了一句:“显摆呗。”
姜凌的目光立刻盯住发声的人:“说得对!这就是希望被看到的心理。”
坐在姜凌旁边的李振良眼睛亮亮的,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清楚记得,在打拐大队的时候,姜凌就是这样不断引导袁毅他们,用这个“衣锦还乡”的心理,引大家进行心理画像,最后提出首犯名字里带有“鹞”字,从而为破案提供了最为关键的线索。
现在,姜凌再一次掌控了会场节奏!
李振良兴奋地与刘浩然、周伟交换了一个眼神,示意他们好好看老大表演。
雷骁懂了,搓着手问:“那,你的意思是?”
姜凌道:“凶手需要被看到,他想了解自己杀人之后警方、群众的反应。我刚才已经说过,他会高度关注案件信息,比如购买所有相关报纸,收听广播新闻,留意街头巷尾的议论。他极有可能在案发后悄悄回到现场附近,可能只是远远看一眼,也可能混在围观人群中,以此满足他希望被看到的心理。”
雷骁一拍桌子,眼睛瞪得老圆:“好小子,胆子竟然这么大!杀了人不仅不逃、不躲,还敢冒头来看我们警方的反应?”
底下一堆警察,也感觉尊严被挑战,顿时群情激愤。
“可恶!这人真是个变态。”
“必须把他从人群里揪出来,不然,我们警方太没脸了。”
“雷队,赶紧下命令吧,老子不把他揪出来是鬼变的!”
姜凌觉得这样的氛围很好,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掠过,语速缓慢:“我建议,在案发现场、康乐诊所附近、医学院护理系主要出入口,设置隐蔽观察点。安排经验丰富的便衣,携带望远镜和相机,进行长时间、高密度的定点观察和识别。寻找符合心理画像特征、且行为异常的人员。比如反复出现、长时间驻足观望、对警方活动或护士制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甚至隐秘兴奋。”
说罢,姜凌看向雷骁:“雷队,这就是我提出的侦查方向。”
雷骁饶有兴趣地问:“那个12点指针的手表呢?你不是说什么仪式感?这个不要在调整侦查方向时考虑考虑?”
姜凌摇了摇头:“这个时间点对凶手个人有特殊意义,但排查过程询问,比如医疗事故发生的时间、家庭重大变故时间,很难细到这一步,我们暂时不用管。但是可以在锁定嫌疑人之后,作为击溃对方心理防线的关键钥匙。”
雷骁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抽烟的秦铁山:“秦队,您看,要不要按照姜凌说的调整一下侦查方向?”
秦铁山掐灭了烟,瞪着姜凌,又看看雷骁,再扫过会议室里其他或惊讶、或思索、或担忧的同事。
窗外蝉鸣突然停下。
时间仿佛凝固了。
秦铁山脸色变幻,最终,他重重地哼了一声,并没有说要调整侦查方向,但也没有直接否定姜凌的分析,只是对着所有人,尤其是雷骁,沉声道:
“杀人动机可以将报复性杀人考虑进来,但不能排除激情杀人。排查方向不变,东边平房区、工厂、诊所学校的人际网,给我往死里查!衣服纤维,技术队24小时给我比对。”
他顿了一下,极其勉强地说,“雷骁,你安排几个机灵点的生面孔,便衣,去巷口和诊所附近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熟面孔总在附近晃悠。记住,是顺便,别耽误了正事。”
秦铁山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医疗事故那些,排查方向没有问题,就按那个去查吧。”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抓起桌上的烟盒和打火机,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会议室,留下满室凝滞的空气和若有若无的火药味。
姜凌站在原地,脸色微微发白,但背脊挺得笔直。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初来乍到,她的声音或许微弱,但假以时日,她一定能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时代发展迅速,刑侦领域需要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
比如DNA检测、罪犯数据库、摄像头人脸识别、天网行动、大数据追踪……
犯罪手段在升级,我们也必须进步!
姜凌很尊重秦铁山,但尊重并不代表盲从。
一切为了破案,一切为了抓住凶手。
哪怕是硬扛,也必须顶住压力上!
姜凌看着白板上那块停在12点的手表照片,眼神无比坚定。
雷骁揉了揉眉心,看向姜凌的目光很复杂,有审视,有欣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姜凌,就按秦队说的做吧。”
“吱呀……吱呀……”
蝉鸣又在继续。
姜凌的声音很轻,但清晰无比。
“好,就按秦队的来。请一定要派人仔细观察,凶手就藏在人群里,他一定会再次出现在现场,他会伪装成看热闹的好奇者,参与群众的讨论、欣赏警方的反应。”
会议室内,只剩下吊扇转动时发出的嗡嗡声,以及窗外的蝉鸣,以及新旧两种刑侦理念碰撞后留下的、无声的硝烟。
第68章 耿立华
离开会议室,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姜凌缓缓坐回椅中,将手中笔记本放在桌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李振良觑着她的脸色, 狗腿地帮她倒上杯热茶:“组长, 喝茶。”
刘浩然拿着笔记本当扇子, 帮姜凌扇风:“莫气,莫气。”
周伟坐在姜凌对面,有些不好意地说:“那个,我也想帮你说几句,但不知道为什么, 当时会场的气氛好沉重,我不敢。”
李振良、刘浩然也都满脸的歉意:“是啊, 对不起,组长。”
明明是一个小组,但遇到秦铁山怒斥姜凌,其他三个都闭口不言, 他们都有点心虚。实在是当时秦铁山的脸色太难看、眼神太锐利,他们仨给吓着了。
以前在派出所, 也没哪个领导这么凶啊。
姜凌接过茶杯喝了一口:“没事, 这个时候你们要是开口,那就是火上浇油, 反而不好。”
有压力,肯定是组长顶上, 不然怎么带团队?
听到姜凌这话,三个人才松了一口气。
李振良问:“接下来我们做什么?”
刘浩然建议:“要不,我们再来细化一下三步侦查法吧?”
周伟:“对,我觉得会上你说得很有道理, 但画脸谱那个环节还可以再细化一下。”
姜凌点了点头。
三人立刻开始行动。
李振良拿来粉笔,在黑板上写下“6·15雨夜杀人案”这几个字。
刘浩然将备份的案件照片贴到白墙上。
周伟拿着笔记本坐在会议桌旁。
一切准备就绪。
洛云琛带着团队过来了。
洛云琛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在会议桌旁坐下:“我也参与一下案情讨论。”
姜凌并没有反对。
刚才会议上洛云琛顶着秦铁山的怒火帮她说话,这份情她领了。
姜凌对他说:“今天会上雷队说有个目击证人……”
洛云琛一听就知道她的意思:“放心,我已经和雷队说了,他等下就把目击证人叫过来,准备画像。不过,当时是深夜,路灯不亮,雨很大,目击证人只看清楚了对方的大致身形,脸没看清楚。”
姜凌道:“画不出脸,那就先空着,画身形,画动作。”
洛云琛笑了:“你这说话的口气,和师父倒是挺像。”
姜凌看了他一眼。
洛云琛忙抬起双手:“好好好,画身形,画动作,我尽力。”
姜凌示意李振良开始。
李振良说:“今天会上,组长已经说过……”
他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关键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