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边上就是鞋柜,王小草说:“我上次就想说,做个鞋柜放在外面都行。”说着,就给把柜子打开了。
柜子一打开,里面的鞋子一览无余。
男士的皮鞋可不是市面上的‘七六五’,‘七六五’是男的最常穿的皮鞋,七块六毛五,统一颜色样式,统一价格,走到哪里都一样,采用的是猪皮。
四爷的鞋都是牛皮的,单的、棉的,擦的锃光瓦亮的在里面放着,还有一双是十分少见的白鞋休闲皮鞋。另外有白球鞋,有布鞋,有家里穿的便鞋。
而女鞋就更多了,竟然在里面发现了一双蓝色的丁字鞋,好像是一双没穿过的新鞋。
这可不是他们俩的经济能力能买得起的。
于是,这姐俩离开之后,当天晚上,李宝华带人来了,说是有人举报。
举报什么?
人家进来直接打开鞋柜,李宝华扫了一眼,“这个不是……这是报备过的。”
桐桐:“……”这些鞋不都是买的,大部分都是结婚的时候别人送的,这没啥不能叫人知道的,这些礼物单位上好些人在结婚当天都见过的。
她再给其他不知道的人解释了一遍:“这双蓝色我觉得穿不出去,一直收藏着!是我结婚的时候,我姑姑送给我的。那双红色的我穿了两次,是我朋友送给我的。”
还有男士的,“这双皮靴子是我奶奶买给我爱人的……春节添了一双单鞋,是我妈给我爱人和我弟弟一人买了一双……”
李宝华就直接敲了东户的门:“刘建设,听见了吗?人家这都是有来处的,没有贪污也没有受贿。”
桐桐很惊讶,竟然不是王小草和王茜举报的,可能是这姐俩说话的时候被人听见了。
更没想到的是,举报的是对门刚搬来的刘建设。
桐桐还没说话呢,王小草一把拉开门出来了,咚咚咚的敲刘建设的门:“你出来,你把话说清楚!你趴在我家门上是要听什么?我爱人是领导的秘书,你这不是要偷听我们说话,你是要盯着领导呀!”
蹦高的骂,骂的刘建设两口子不敢开门!骂累了,人家要回去了,还白了桐桐一眼:“怂蛋!”
第1701章 岁月长河(32)二更
怂蛋就怂蛋吧!等新来的人也都知道自家过日子得靠两家长辈帮扶, 就没人那么盯着了。
到自家身上吧,觉得挺烦。
可要是但凡发现收入与消费不对等,就立马有人敢举报,且举报了马上就有人真查。如果一直一直这样, 难道这是坏事?
所以, 桐桐没有骂刘建设,四爷回来知道了, 也没说别的!群众监督, 举报了可疑的地方,难道就得打击报复回去?
刘建设是不是趴到对方的门上去听的, 这个是王小草臆断出来的。她们说人闲话有时候并不防备人, 刘建设无意中要是听见了, 去举报这个事……抛开品德不谈,但就这个事是没有问题的。
李宝华喊出刘建设的名字,那就是说:举报是你的权利, 实名就实名,躲躲藏藏干什么?我也举报,我就大大方方的举报了,怎么了?
出了这个事, 四爷和桐桐都没有不搭理刘建设家的人, 跟平时一样,该问候就问候,说笑两句也行, 并没有表现出有芥蒂的样子。
在林家说起这个事, 老太太就特别喜欢这个孙女婿的做法, 于是, 不太出门的老太太, 会在下班时间来转一转,每次都不空手。
这次来拿了糕点,下次来就拿奶粉。
跟碰见的邻居还聊天,一直在强调,“桐桐自小身体就不好,就怕她生病。练你舞蹈,浑身的筋骨拉伤了不知道多少次……又不能稍微多吃一点,怕长胖了没有办法保持平衡……”
说的好不可怜的样子!反正就是,我家这个孩子特别难养活,不放心。
林樱以前不爱来的,现在一周总会抽空来一次,这会来是拿了一件衣服料子,红黑格子布的,适合春季做外套穿。
来的时候桐桐还没回来,王竹兰在这边给收拾,这会子拿着春菠菜在门口摘菜,一边摘菜一边跟姚子光的妈姚婶子闲聊。
一见林樱,王竹兰赶紧起身:“快!快屋里坐!桐桐还没回来。”
“她今儿是要拍海报上的照片,回来的肯定晚。”林樱说着,就把料子拿出来,“您给她吧,自己做衣裳去!”
又从兜里拿了五斤粮票,“叫她换细粮吃!粗粮吃多了她胃疼。一疼上来就没法上台了。”
要走了,又掏出五块钱来,“怕是工资不够花,这个也一块给她。”
刘建设家的门也开着呢,刘建设的老婆一边拖地一边朝外看。
王竹兰就不好意思:“你看……这俩不会过日子的……”
“不是望才的问题,是桐桐身体不好,您别不好意思!我自己的妹妹,我给她花怎么了?您忙着吧,我走了。”
然后就真走了!
王竹兰把料子送到家里,票和钱都放下,这才又出来。
姚婶不知道有多羡慕,“你家儿媳妇这娘家,得力!有人帮衬和没人帮衬,日子天差地别了。”
“你家这也好!”
姚婶叹气,别的地方许是能帮上,但是过日子的花销上,那是一点都帮不上!不光帮不上,每次儿媳妇回娘家还得带那么些撑面子,日子且不好过呢。
她还好奇,“你这亲家家里是……”
“其实都是技术岗,又是心算,又是电报,反正没点技术不行!”
哦!这自来技术岗就挣的多,难怪呢。
王竹兰给做了菠菜面,擀好,切好,臊子都炒好,要走了,这才交代隔壁的姚婶:“麻烦您,等那两口子回来,您告诉一声,就说臊子都吃完,不准剩!臊子里的肉放了好几天了,再不吃就坏了。”
“好!记住了。”
王小草在卫生间洗手,瞥了一眼婆婆蒸出来的菜窝窝。老菠菜拌着苞米面,蘸着蒜汁子就是一顿饭。
看看人家婆婆,菠菜面肉臊子,可劲的给补贴,自家这婆婆呢?日子扣扣索索的,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
于是,姚子光回来,她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个脸,饭也不吃了。
姚婶看儿媳妇的脸色,气的躲到厨房去了。
姚子光问说:“又为啥的?”
“还不是你?!窝窝囊囊的,我过的是啥日子?”
姚子光不知道她是生气伙食不好,还以为是跟刘建设吵架的事到现在还没消气呢?他就说:“行了!我知道了!回头就给调到下面库房锻炼去。”
一周回不来一次,这总行了吧。
王小草这才正眼看姚子光:“真能给调去?”
“一句话的事!”只是之前觉得没必要!但要整天生事,那就调开嘛!
王小草问说:“那你说,金望才能不能说调就调?”
“人家林桐又没惹你,你找人家的麻烦干什么?”姚子光说王小草,“你们女人之间的事,我懒的管!但工作的事,你也少打听。金望才的岳父很得力,这是领导的原话。”
“他岳父不是跟哑巴一样吗?”
“闭嘴吧!”具体的倒是不知道,但领导这么说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看看补贴林桐的那些就知道,人家被优待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少折腾!”
说着,朝外指了指,“吃饭!”
那就吃饭!
饭菜难以下咽,她吃的如同吃药。
姚子光说她:“你要不爱吃,以后饭就你做!你做什么,我跟妈吃什么!”
王小草:“……”
在桐桐和四爷这里,家里人配合着‘补贴’他们,他们主动的把吃什么穿什么都拿出来,这件事解决了就行!摊开了,就没有人再会嘀咕了。
人家最多说两人把着两边的父母过日子,金家这边甚至于……人家会说当爹妈的偏心,几个儿子呢,就只补贴这一个。
说就说呗,麻烦解决了就行。
但是怎么也没想到,天热起来了,好端端的,刘建设被调整岗位了!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被放到库房做库管去了。这库房是在铁路边上,货运得走火车皮。那里相对来说就比较远,比较偏,生活条件不是一般的差,一天到晚火车哐当来哐当去的。
刘嫂子在门口叫骂,应该是不知道是谁干的,反正先骂着吧。
桐桐在家里呢,但是没开门:真不是自家干的。
王小草可不忍,拉开门就接上火了:“……咋了?允许你们举报,就不允许别人反应问题了?你们家是不是有公家用的纸张墨水,你很清楚。冤枉你们了?”
刘建设两口子这才知道是王小草和姚子光干的!
刘嫂子找李宝华:“那纸张都是扔出来的,我就寻思着捡回来生火用。只有废弃纸张,没有墨水。”那真的是捡的。
可李宝华说:“既然能用,那你就该反应问题,这说明有人铺张浪费。这纸张还有废弃的?若是不能重复利用,那废品站收废纸干什么?说到底,还是贪图公家的便宜。
咱们是物资部门,咱们要是不把一张纸、一根针放在眼里,那下面就得有个大窟窿,把公家的东西往下漏……”
刘嫂子不是为了上思想政治课的,她是为丈夫鸣不平的,显见的没效果,她起身直接走了。
李宝华摘了老花镜,说了一句:“这什么态度?”
说完,就继续伏案写材料,反应问题:内部福利,物资部门职工能买到肉,这看似操作合规,但明显是有人钻了政策的空子。越是掌握资源的部门,越是要甘于清平,越是要手握太平,做到公平公正。
刘嫂子来找桐桐,把里面的事给说了:“小林呀,我们老刘没有恶意,他就是……”
“这是对的!是好的!我奶奶还夸,说是就得多一些这样的群众做好监督工作,这不是为了私利,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公平。我爱人才提拔了科长,算是领导!那当然得接受监督。监督的好,他就不怕犯错误。这怎么能是刘师傅的错呢?可千万别这么说。”
刘嫂子马上就道:“可我们老刘这是被打击报复了!”
桐桐:“……”事情发生了这么长时间了,姚子光才抓住一点把柄!不用问,肯定是把公家的纸张拿回来过。这个就是错误的,人家在这个上面大做文章……那也得是你们不谨慎呀。
她就说:“那就去说明问题,把纸张带上!要是态度好,是不是时间上能缩短点?”一个月和一年差别很大。
要是态度好,罚上一个月就回来了,问题也不大。
但是叫收回这个决定,那是不可能的。
别喊冤,赶紧去处理,只要调回来,大不了做检讨,给处分,三五年别想升职的事就完了呗。
回头四爷再敲敲边鼓,事就解决了。
四爷回来也是这么说的,“把来龙去脉写清楚,回头开会的时候会有人提的。”
姚子光耍官威了,可刘建设的这点事如果处理的严厉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的。
比如:有扫把用的只剩下各小刷子了,这是办公用品吧,在单位上用到这种程度当然要换新的!那旧的呢?拿回家还能凑活的用。
肯定有人拿了!这算不算是占公家便宜呢?
从单位接热水回家,大多数都干过吧?这又算不算是占便宜呢?
姚子光这么处理刘建设,那职工之间要是有恩怨,其他人岂不是人人自危,都怕被举报然后被这么处理。因此,这个决定在九成九的人看来,都是处罚的重了。
象征性的罚一下,小惩大诫,一个月或是三个月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