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忙吧!各自忙去吧。
直到人散了,桐桐朝后一躺,孩子都没来得及细看,就沉沉的睡过去了。
四爷摆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样大,五斤半大小的样子。刚出生的孩子,睁着黑黝黝的眼睛,哪能看出来美丑?长的都差不多。
他心里叹了一口气:皇室子女要成才,没别的,自小就得格外的严苛。
舍不得?舍不得也不行呀!舍不得就学不成一身本事,没一身本事就会有性命之忧。故而,从一出生,你们就是辛苦的!
孩子喂了水,喂了羊乳,睡的很安稳。
西域有棉布,只是不细致而已。这几个月,宫里有纺织机,有棉花,孩子用的棉布是尽有的。
桐桐这一觉一直睡到日暮十分,饿醒了。
她先看了孩子,这才端了饭碗吃饭。
四爷把热汤递过去:“想想孩子取什么名?”
桐桐:“…………”她想了想,就征求四爷的意见:“望岳、临川,如何?”
四爷挑眉,看似简单的名字,其实取自《易经》。
望岳,暗含仰观天道的格局;临川,意在责任担当。
好!很好。
两人正用饭,褚遂良来了,来送今日收到的折子。这些折子必须整理分类才能送来。他抱着箱子,箱子里不同的格子里放着不同的格子。
今儿这折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贺喜的折子;一类是孩子的姓氏。
桐桐:“……”行!放下吧,放下我看。
其实桐桐就没看,她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其实不用看都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她吃完就睡了,四爷代劳看这个折子。
这里面有人提了,说是将来除了储君,都应该随父姓;还有人说,随父姓绝对不行,陛下本姓杨,还是应该正视与前隋的关系。言下之意,坏的是隋炀帝,可以把杨勇拉出来美化美化,毕竟杨勇无大错,还是个说的过去的人。而今有了孩子,有了传承了,若是不认父祖,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好榜样吗?
四爷把折子撇到一边,再看其他的,竟然还有人说,可惜往上追溯母系,比如册封云氏为皇帝,再往上,还可以追封祖母独孤伽罗为皇帝,依次往上推,追封五代。
这种属于猜度帝王心思,想着桐桐必然想确立女帝地位的。
可别扯了,要是按照母系算,怎么也追朔不到独孤伽罗身上。云氏往上应该是云氏的母亲才对,云氏是庶女,云氏的母亲在工匠之家做妾,出身必然极低。怎么不这么去追朔呢?
桐桐睡了一觉,将有代表性的折子看了一遍,然后全给打回去了,下旨意说:大皇女赐名华望岳,二皇子赐名华临川。
旨意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了。
人家不姓李,也不姓杨,姓了华了!以国为姓,有何意见?
要辩吗?
有多少姓氏最初不是国姓?周朝时期,鲁、晋、齐、郑、吴、燕、韩、魏、许、吕……等等等等。
这姓怎么了?国姓不行呀?那大家都别姓了呗。
你就说,你们是要怎么追朔吧!要怎么从经史典籍里找出条条框框来,咱往上溯源,就问这么姓行不行?
庾质:“……”
长孙安世:“…………”
陛下您要这么说,那……你有理!姓吧,姓华就姓华。只是不知道李唐有多少人要被笑死了。
父一个姓,母一个姓,孩子是另外的姓,当真是……唉!真叫人一言难尽。
这边添了孩子的事传到李唐,李渊先是喜,可听到姓氏之后,倒也未曾说什么。只是连名字都取好了,也没有国书送来,请他这个做祖父的给孩子赐名。
他心里多少是有些不高兴的。
“去告诉皇后一声。”
“皇后已收到雍王家信,告知得女得子之事。”
李渊沉吟了片刻,还是去看窦皇后了。
窦皇后极其高兴,正着人给准备厚礼。
李渊看着礼单,着实不成个样子。
窦皇后却笑道:“这是祖母给孙女孙子的……”何必弄的像是朝堂大事,“三郎能活下来已然不易,而今儿女双全,孩子康健,妾身这个做母亲的,心中不知有多欣慰。陛下,三郎有后了。”
李渊这才笑了:“是啊!儿女双全,有后了。是好事啊!”
“得叫人去瞧瞧,回来跟我说说孩子长什么模样,哪怕见不到,可只要听听……也心满意足。”窦夫人说着,就指着一箱子,“瞧瞧,那是三郎幼年用过的物件,此次捎带了去。”
李渊低声道:“未有国书来。”
“瞧您!您这两年添了多少皇子皇女,难道都郑重的递了国书给华朝?若说这些孩子乃庶出,不值当大动干戈,那嫡孙也出生了好几个了,不是一样没有国书?您未因添丁之事送国书,北华若是送国书来……也不合适!”
李渊:“……”这话也有理。
窦皇后便说:“您去忙吧!我召见了太子妃与诸位王妃,既然家信,此事便是家事!看看他们可有贺礼相送,一起送去便是。”
长孙氏将早就预备的小衣裳装了好几箱,便要进宫。添孩子是迟早的事,她早就预备好了,而今按照孩子的年岁,选合适季节穿的衣裳便是了。
要走了,她要去跟丈夫说一声。
李世民正在文学馆,跟诸位文学馆博士议事。
三郎早有信来,添了一双儿女之事也已告知了。这当然是好事,不仅是好事,林公所用’秘密建储‘一法,也是叫人感触颇深。
为何要秘密建储,针对的便是立嫡立长的规矩。
总说这个规矩是防着兄弟阋墙的,可有了这个规矩,兄弟反目的少了吗?
正议此事,长孙氏过来了,听了几句。
文学馆众人也是常见王妃的,并不避讳。
谁知王妃临走了,又站住脚:“王爷,林公此法甚好,但此法想用,需有前提。”
“哦?愿闻其详。”
“若是子女皆嫡出,秘密建储,择贤德,择才干卓越者为储,可;若是无嫡,此法亦是善法。就怕有嫡出,又有庶出,此番之下,若册立庶出,嫡出当如何?岂非乱了尊卑。故而,妾才说,此法林公用得,旁人怕是用不得。”
李世民:“……”这是提醒自己,乱了嫡庶,她万万不肯答应。
长孙氏说着便回头看他,一脸的似笑非笑,像是在警告他若有二色,便有争端。
李世民不由的笑了起来,指着长孙氏不住的用手指点着。
众人愣了一下,大笑出声。
长孙氏这才走了出去。
人一走,李世民便沉默了:观音婢半真半假、半认真半玩笑的话里,道理是对的。
乱了嫡庶,问题更大。
长孙氏一边走一边心道,若一夫一妻,只怕是难以做到!可若是限制庶出子女的继承权呢?
越想越觉得事有可为!
“此法何意?”
东宫中,谋臣端坐正殿,“这位林公来者不善!雍王必是与秦王有所勾结,他们借华朝事影射我朝,当真是居心叵测。”
否定了立嫡立长,这便是觉得只凭能力大小,便可在太子无错的情况下废黜太子。这不是冲着太子殿下来的是干什么?
“杨青鸟素来有善名,臣以为,与她为敌,便要先损其名。”
是说名声太好了,得先把这个人的名声搞臭,她的行为才不会被支持。
可这个人的名声太好了,怎么损呢?
“孝!虽说隋炀帝荒诞,祸国殃民。然则,杨勇无大错。况且,天下无不是父母。便是父母有错,子女也不该非议。况且,其父母并无大错,她一不给其尊位,二不令子女从杨姓。可以说,此人乃忤逆之徒!”
以孝为箭簇,必能百发百中!
第1570章 隋唐风云(96)二更
密信送来, 常青代为接收,而后送入皇宫。
常青拿着不属于自己的人手送来的密信,未曾拆开,直接送入宫廷, 递给雍王。
四爷看了对方一眼, 将此打开,扫了一眼, 转手送到桐桐手里。他自己则拎着个搁孩子的大篮子, 去出门去喂雕儿去了。
小雕才长出细细的茸毛,叽叽喳喳的。它们的父母是被桐桐救回来的金雕!金雕的翅膀展开能有两米多, 是一种大型猛禽。这中猛禽可猎狼。
桐桐大半个月前去巡查, 回程的时候看见了两雕斗一狼, 公雕的翅膀被狼叼住了,母雕盘旋儿下,啄狼的眼睛。狼吃疼, 放了公雕猛扑向母雕,母雕盘旋而起,一声声的啼叫着。
在狼要吃掉公雕的时候,桐桐射死了狼, 救下了公雕, 抱了起来打算带回来养伤。
可自从带回来,母雕每日都来。就在院落的上方不停的盘旋。公雕不吃喂的肉,一声声的啼叫呼唤母雕来吃。
母雕吃了还不算完, 它会一整天的来来去去, 叼着吃的就走。
桐桐就说这是有幼崽呢!于是, 她带着人一路跟着母雕, 要是落后了, 母雕还会返回来喊她。
于是,找到了这么一窝小东西。而今,公雕养好伤和母雕一起飞走了。院子里有给他们的搭建的巢,他们不定时的会回来,有个大铁笼子,里面全是养的兔子。它们饿了自己去捕杀吃就是了。
但是这两只雕儿十分灵性,不仅没吃那兔子,昨天还叼了两只野兔回来。
这小雕儿就是孩子们的玩伴了。大人听着有点烦的叽叽喳喳,在孩子听来大概是有趣的。每天都要来听听这叽叽喳喳的动静。
四爷一边把肉丝用筷子夹了喂小雕,一边看着孩子踢腾着腿,听着争食声听的津津有味。
这小雕一共五只,总有那霸道的,理所当然得吃更多的,边上的兄弟姐妹才张开口,它就去啄,好似如此是十恶不赦的。
理所当然的心态……好似一切都该是他的。
是的!嫡长的身份,继承家业!家业是中原王朝,那理所当然的将边缘政权看做臣子。
所以,在往后的很多年,便是一直友好合作。其实在李唐的大部分臣子心里,北边的政权就是假想敌。
隋朝的时候,杨坚觉得突厥太大了,觉得这是威胁。我打不过,我得分化它。于是,突厥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杨广上位,还是继续这一政策,分化它,再分化它。
而今桐桐对突厥,其实还是延续了隋朝的政策。搅和的他们内部部落四分五裂。
中原王朝哪怕是朝代更迭,只要政策是好的,就会继承、发扬、改进、完善,一直就是有延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