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_分节阅读_第1075节
小说作者:林木儿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51 MB   上传时间:2025-07-03 21:02:45

  林如海也未叫下人退下,直言道:“今儿我去了公主府,在驸马的书房里看到一对珊瑚。那珊瑚上打着咱们的徽号……我记得那一对珊瑚是开国之时,宫里所赐,你何时赠予公主了?”

  贾敏想了又想:“库里放着十多对珊瑚,我一时想不起是哪一对?”

  “品相最好的一对。”

  贾敏:“……”她揪了揪手里的帕子:“……该是母亲五十整寿时,做寿礼送出去了吧。”

  黛玉看了母亲一眼,宫中所赐,虽可相赠,但谁家又真的舍得赠出去呢?那是家族的根基。价值倒是在其次!

  林如海未看对方:“可而今此物在公主府!你可知……公主若是一个不甚,将其转增宫中。宫中必有记载,若是为宫中知道,会如何?”

  贾敏忙道:“不若找了公主,将其……”

  林如海不等对方说完,就又问:“夫人说,你母亲要拆借二十万两?”

  是!

  林如海:“……”

  黛玉心说:贾府怕是找不出更恰好的礼送给公主了,只能动压箱底的东西。这种境况,拆借二十万,何日还?能否还?若是还不起,难道还能翻脸?体面总是要的。

  这分明就是一笔有借无还的死债。

  之前郡主在江南,常与郡主通信。郡主也常说一些物价之事,比如江南之丝绸在江南何种价格,在京城又是什么价格?江南之稻米,在江南几个钱一斗,到了京城,又几个钱一斗。

  晓得了物价,便也知这二十万两白银是多大一笔数目。

  她扭脸看了弟弟一眼,小小的哥儿到了换牙的时候了,但他出门上学,沿路会买蝈蝈,会买糖人,自是知道一块银元宝换曾的铜钱只买这些的话,一年也用不完。

  是的,寿哥儿睁大了眼睛,想着二十万两怕是得放一屋子的铜钱,这得买多少糖人。

  林如海看了两个孩子一眼,问说:“夫人以为……这银钱该借?”

  贾敏:“……”她自是懂丈夫的意思,他说的是娘家还不起这个银钱。她涨红了脸:“那礼送至公主府,确实不妥当。然则,那府里如今是凤丫头管家。她年轻,冒失,有些不妥当也是有的。”

  并不是家里没有别的贵重之物可送。

  “况且,事出的急,宫里突然晋了公主。又是大年下的,便是拿着银子,又去哪里买贺礼呢?不过是逮住什么是什么,一时匆忙,出了纰漏罢了。”

  林如海不言语了,黛玉看看母亲,笑着问道:“外祖母早不管家事了!所派来的人是不是传的老人家的话尚且不得而知。”

  说着话,便起身去给父母斟茶:“母亲也该想想,如今那府里,大舅父和二舅父是何光景。外祖母借了银钱……本来,亲戚之间,有个帮衬,原也没什么。可就怕将来,闹出事端来,平白叫外祖母生气。”

  她轻轻巧巧的,将茶盏送到母亲手里,低声道:“大舅父乃是嫡长,又继承了爵位,府里本该是大舅父当家。可大舅父不管事,倒是二舅父与二舅母当了家,那家里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若真是外祖母做主借了银钱,将来大舅父不认,当如何?大舅父只一个不知此事,娘便无话可说。外祖家便是真有难处,也该是大舅父或是二舅父找父亲,怎的倒是叫外祖母出面管母亲您借呢?

  亲母女之间,说什么拆借不拆借?外祖母真开口,母亲无法拒绝,此便有逼迫之嫌,会陷外祖母于不慈。外祖母一向疼母亲,又怎么会让您为难?

  不定是谁遣了人来,打着老人家的旗号,您倒是实心去办,可这倒是为将来骨肉嫌隙埋下了祸根。莫不如,让父亲去问舅父,商量事情怎么办合适。不管是大舅父当家,还是二舅父当家,终归是要叫当家人知道的。哪里有这么糊里糊涂送钱过去的?”

  贾敏:“……”孩子这般想,原也不算错。可自己知道,这就是母亲的意思。

  如今,话说到这份上,竟是将人堵的无话可说了。

  黛玉笑着,吩咐嬷嬷:“摆饭吧,寿哥儿饿了。”

  那便用饭。

  用饭的时候,林如海说贾敏:“也该放手让黛玉打理庶务,主持中馈了。”

  “还小吧。”

  “在家不学着些,出了门子,平白操心。家中又无外人,做的对不对的不甚要紧。”林如海说着,便看女儿:“一日抽一个时辰理一理家事。”

  “是!”

  用罢了饭,林如海才跟贾敏道:“此时,你告知我了,自有我去处理。你放心,两家姻亲,若遇极难之时,能帮自然是要帮的。”

  贾敏才松了一口气,就听林如海就又道:“情分嘛,都在心里了。”

  这言下之意岂不是说:极难之时帮这一次,之后便再无情分可用了。

  林如海又说:“当日,琏儿专程告知我养生丸的消息,此情分为夫亦未忘。几分好几分歹,我不是无心之人,都在心里放着呢。”

  贾敏:“………”

  于是,林如海就还人情去了,他着人请了贾琏上门,跟贾琏说这件事。

  “你姑母突然提了拆借银子,又是老太太派的人,我一时拿不准,这是你叔父的意思,还是你父亲的意思。”

  贾琏:“……”老太太做主就可以了,不管是大老爷还是老爷,还有二话么?

  这是怕将来不还?

  他忙道:“家里的产业是不缺的!只是朝廷催的紧,如今便是变卖产业,一时又能卖给谁去?”所以,是还的起的。

  林如海摆摆手:“琏儿,姑父今儿跟你多说几句。你是个有心人,当日去扬州,临行了又折返只为了送个消息,姑父一直记得你的情分。”

  贾琏马上正色:“姑父有何指教,侄儿听着。”

  “府里终归是大房,也终归是要传入你手里的。变卖家产还钱……嗐!一家人说这个话就见外。何况,你做不了这个主,家里的境况如何,你心中有数?”

  贾琏:“……”倒也当真……不是很有数?

  “按理说,以家中的产业,真不到入不敷出的份上。”林如海就说,“你不如回去查一查,看看有哪些庄子,哪些铺子连年亏损,或是哪些是刚保本,未曾盈利。

  将这些梳拢起来,然后拿了地契,你姑父而今在户部说话还算话。不用银两,只管拿产业来抵债。那不赚或是亏着的产业,留着也是累赘,你而今不用,过几年怕是债没还了,产业也亏完了。”

  贾琏:“………”是啊!若是有产业一直亏,或是一直不赚,亦或是赚的那么一点蝇头小利不够宴一次宾客的银钱,那这必是出了蛀虫了呀。

  家中谁能贪了这银子?

  除了管家的二太太也没旁人了?自家那凤辣子,就是个挂着钥匙不拿事的,她出一身的力气,到头来越管亏的越多。

  姑父是提醒:而今借了债,其实是大房背债。

  二房一边吞着公中的,一边又不用背负外债。这将来老太太驾鹤西去,这么一分家,二房有积蓄无数,大房背着一身的债。

  这么一想,果然是不划算。

  与其叫二房这么吞了,就不如把那些对大房毫无用处的产业拿来抵债。姑父看在亲戚的情分上,不会压价,还会往高折算一部分,这就算是帮了贾家大忙了。

  而今这么一提醒,也是真帮了自己了。

  他起身,郑重的行礼:“多谢姑父!”

  “你呀,也该去你舅父家走动走动,宫里的皇后与你母亲同族……”林如海说着便是一叹,“去吧!去吧!也是可怜。”

  贾琏愣了一下,不敢深问,回去便去找了父亲,将姑父之言告知。

  贾赦:“……”看了儿子一眼:“契书不在为父这里。”

  “啊?”

  “啊!”

  贾琏:“………那这……该当如何?”

  贾赦沉默了,良久之后才道:“你莫要管了,我明儿去办。”

  结果贾赦第二天就去了道观,找贾敬,请贾敬捉刀,写一份奏折,意思是拿不出现银,能不能请皇上稳准,用家中的产业抵债务。

  皇上只要一恩准,家里谁拦着也没用。这事……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

  贾敬乃两榜进士出身,写折子不过抬手的事。

  折子一写好,贾赦誊抄,而后揣着折子往上一递,就可以了。

  作为贾家名义上的继承人,他的这个权利谁也剥夺不了。偶尔用一次,其实是管用的。

第1158章 红宇琼楼(100)一更

  对嘛!别说什么还不起?怎么会还不起?产业都是钱呐,一时之间不好出手,那便折算到国库里来。

  尤其是江南的好地,多半都被大家族侵占了。

  现在嘛,可以出手。大的庄子可以拆成小块卖,小户人家家里有个二十两银子的积蓄,那就买上一两亩上好的水田。或是家里只有中田的,可以将手中的中田卖给没土地的,再折算回来买好地。

  田地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资产,但凡有办法,都会去置办的。根本就不愁折算不成银子。

  这是朝廷和下面的百姓都跟着受益的事。

  正好户部还有查抄回来的,总是要处理的,那就一起处理。

  皇上见了折子,果然就批了一个字——准!

  折子一返回来,贾赦便拿着折子去见老太太,事就是这么个事:您看着办。

  贾母气的直打哆嗦,指着贾赦:“……孽障!孽障!祖上拼了命挣来的家业,你就这么给败了。有家业在,便是拉下饥荒,十年八年,总归是有盼头的;没了家业,这一大家子吃什么,喝什么,花用什么……

  你们但凡有出息,也去拼可前程去……便是没了这家业又如何?而今一个个的指着家业过活,偏这么糟践这家业……”

  贾赦站在边上,垂着脑袋:“……银子不是儿子借的!几时借的,借了多少,儿子也不知晓。但而今户部催着儿子还银子……儿子也不知家里还有多少银子,够不够还……圣上让还,儿子不敢不还。

  老太太也知,儿子没出息,拼不来前程,承袭的只有家业。儿子不知道除了家业……儿子还有甚?老太太若是不愿,那您进宫,许是宫里念在祖上的功劳,肯宽限些时日呢。”

  贾母被堵住了嘴,指着这混账行子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气的直直的撅了过去了。

  贾家一时间兵荒马乱,又是请太医,又是着人去叫贾敏,说是老太太怕是不中用了。

  贾敏到的时候,贾赦还跪着呢。

  贾政忙忙碌碌的应酬一拨又一拨的太医,王夫人和邢夫人在床前服侍。尤氏和李纨亲自去熬药,凤姐来回调度。

  贾珍和贾琏商议着,看看还能请哪个太医来。

  贾敏吓的,没见人先哭了,等到了床榻前,却瞧着老太太……也还罢了。

  她坐过去,老太太又哭了:“我的儿呀,我生了你们三个,就你最省心……”

  “这是怎么了?”

  老太太哭:“……你未出阁时,家里是何境况?而今,这家里又是何境况。”说着,指了指宝玉和几个孙女:“你瞅瞅,养的也不过是比旁人家的孩子稍微精细些,哪里比的上你当年半分?”

  贾敏:“……”可那时父亲活着呢,位列朝堂,何等烜赫?而今家中子弟没出息,奈何?她就说:“您放宽心,珠儿也才二十来岁,还年轻。这已然是秀才了!”

  科举是不怕晚的,那白头考秀才的都是极多的。

  “而今,身子保养好了,慢慢的读着书,将来必是有前程的。好好教养宝玉、环儿,又有兰哥儿瞧着聪明伶俐,您好好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赵姨娘在门外,听了一两句,倒是对这姑奶奶侧目了起来。早前在扬州,眼里是没有环儿的。自从回了京城,倒是对环儿也宽厚。但凡送礼,必不忘了环儿那一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25页  当前第10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75/18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