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从病人的角度来讲没问题。
但是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讲,问题就大了,因为这是要累死人的节奏啊。
几十年后有个统计,就全国各个行业来计算,医生绝对是猝死比例最高的,也是平均寿命最短的。
那是真的当牛马在使用啊,不仅仅是上班累,下班还有各种继续教育学习,比如规定你一年一定要多少学分,拿3分学分需要9个学时,拿5分需要15个学时,而总分要25分才达标。
另外为了不落伍,你得报各种研究生班吧?硕士起步不够,博士学位证你得拿吧?
还有就是各种职称考虑,考了主治还有副高,正高,考试非常严格,你下班了得乖乖捧着书学习吧?
此外你想进步,你得搞课题研究吧?你得写论文吧?这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反复研究等等。
就算你没有学习任务,你平时就得看各种前沿医学杂志、各类期刊、医学资料等等,为了让自己的水平提高。
现在还要加个门诊看病。
都说外国医生态度好,水平高,有耐心,跟病人像朋友一样交谈。
那种欧美医疗剧里,医生穿着潇洒的白大褂,一手拿着咖啡还有心情开开玩笑,仿佛岁月静好,他们一天看几个病人?有没有超过10个?
你换到中国来试试,早上门诊一开,叫号器根本就不带停的。
忙的时候甭说休息吃饭去了,你连撒泡尿的时间都没有,但凡你走开几分钟,病人就骂骂咧咧了。
如果是急诊科夜门诊,那就更惨了,一晚上抢救下班,就是累得坐在地上喝葡萄糖那种。
这样一天天忙下来,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了,人不猝死才怪呢。
所以林三七坚决否认道:
“老毕,这样,我们可以多开几个门诊,但每一位医生都必须限号。”
“限号?”
毕兴龙有点惊讶:
“林院长,我知道国外的医生都是限号的,但我们国内可没有限号这个说法。
而且限号肯定会引起病人们的不满,我们现在的口号可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病人投诉多了,会对您的声誉和考核有影响的。”
林三七指指外面的病人反问道:
“不限号怎么办?你信不信不限号,我们就算一天24小时不停诊,我们又能看多少个病人?要消灭肺结核需要举全国的力量,而不是举我们全院的力量。
我把你们这批留洋医生招回来,是把你们当作种子。你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如何治疗肺结核,到时就像我一样,一个医生就可以成立一家医院。
现在你们有70个医生,如果成立70家医院,是不是可以治愈更多肺结核病人?如果这70人再教出700个学生,是不是将来就可以成立700家医院?
所以现在我们医院的每一位医生都是最珍惜的医学人才,我是当种子在培养的,可不能让他们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这样我对不起这批医生,也对不起他们的家人。”
毕兴龙一听,心中说不感动是假的。
“谢谢,谢谢林院长,谢谢你把我们当人看待!”
林三七也会唱高调喊口号,否则跟现在的大宣传不符也是麻烦事情: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平等,病人是人,医生也是人,病人想活命,医生也要活命。既然人人平等,那么谁也不欠谁,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谁也不要委屈谁。
这样,你马上去医院门口贴个告示,我们每天开15个门诊,每名医生一天限号50个。当然你也不要说是怕医生累着,这个理由病人是不接受的,反而还会被谩骂。”
毕兴龙挠头了:“那我怎么限制限号的原因?”
林三七鄙视道:
“真是个木头人,你就说我们传染病医院暂时只有300张床位,另外就是药物供应受限,每天最多只能放这么多号。”
毕兴龙眼睛一亮:“对,这个办法好!”
林三七看着乌压压的人群,心想自己这样做不会催生黄牛党产生吧?
第416章 发明预约挂号制
来自津门市的吴铁诚在妻子的陪同下,天不亮就赶到了东岳庙前排队。
吴铁诚今年45岁,是津门机械厂的一名六级钳工,自从两年前确诊肺结核之后,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
一个原本优先的中年业务骨干,一下子就变成了只能拿基本工资的被照顾困难户。
但是上有父母,下有四个小孩的吴铁诚并不甘心自己的人生就此划上句号。
正在他不甘心又被病痛折磨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妻子下班回家,拿着手里的报纸像风一样冲进家里。
报纸上写着首都传染病医院已经攻克肺结核疾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的新闻。
同时,新闻稿上也写明了,首都传染病医院将从昌平迁址城区朝阳门外大街的原东岳庙新址,并于3月15日重新开放门诊。
于是吴铁诚夫妻早早就从提前一天从津门坐火车到北平。
当天晚上也没去招待所,本来想东岳庙前看看情况,却看到医院门口已经有人在排队时。
打听了一番,都是从报纸上看到新闻的病人和家属们,同是病友,两夫妻索性直接也跟着排队,然后坐在地上一夜等着第二天开门。
等第二天凌晨5点的时候,排队的人群已经从东岳庙前排到了日坛公园去了,就连当地派出所的民警也一个个提前上班,来维护秩序。
等到早上7点半的时候,东岳庙门口突然扯出一块黑板,被人钉在了墙上,同时围墙上被架起了一个高音喇叭。
就在众人都奇怪的时候,从医院里走出一个年轻人,拿起了话筒站在了高处。
“大家好,我是首都传染病医院的院长林三七……”
人群里一阵骚动,能赶到首都来看病的,无一例外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干部,要么是知识分子,农民连车票钱都没有不可能过来?
这批人都是有见识的,看到这么一位年轻人居然是正院长,一个个都小声议论起来。
林三七却不管别人怎么看轻他,他是出来讲规矩的:
“今天是我们传染病医院在朝阳门外重新开张的日子,我知道大家都是肺结核病人,看病的心情很急迫。甚至排队的大多数同志还是从外地赶来的。
为了怕一会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里我先给大家讲讲我们传染病医院看病的规矩:
第一个,我们每天开15个门诊,每名医生一天限号50个。也是综合一下,我们一天门诊接待量最多是750人次。”
这话音一落,排在前面的病人一个个都喜上眉梢,但排在后面和远处的病人则一个个激动地开始大喊大叫起来。
林三七站得远虽然听不清,但从排队人不断挥舞的手臂,以及队伍开始的骚乱就知道他们要表达什么。
“大家不要挤,请民警同志帮我们维持一下秩序。
我告诉大家,我们一天开放750个号子,这已经达到了我们医院的极限,因为我们目前只有5台X光机,我们的化验室也只有两套完整设备。
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目前设计病床只有300张,所以我们接待病人的条件是有限的。我理解大家的急切心理,我也会申请马上扩建医院,但目前只能限号。”
排队的人群还是有骚动,十多个维护秩序的民警、还有十多个医院保安不断警告着。
林三七一看这架式不行呀,于是赶紧对旁边的毕兴龙说道:
“赶紧给这些民警一人发一个口罩,让他们赶紧戴上。这传染病医院可不是好地方,估计周围房价都要暴跌。”
毕兴龙满脑子问号:“房价暴跌?”
林三七知道自己说漏嘴了,于是赶紧挥手:“赶紧去发口罩。”
这时候排队人群里有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跟民警勾通了一下,然后独自一人走了上来:
“林院长,我代表病人们问一句,如果一天限号750人,那我们这些排在后面的病人怎么办?我们都是好不容易来一趟首都,不容易啊。”
林三七点点头,又指了指黑板,继续用高音喇叭解释道:
“我理解今天排队病人和家属们的心情,好不容易排了半天队,结果只给前750号病人看病,那你们这队不就白排了嘛。
如果明天还是要重新排队,今天排队的人明天同样不一定轮得到,除非不吃不喝不走不动,一直在我们门口等着。但大家都是病人,本来身子骨就弱,吃不消。
所以我想了一个临时办法,前750号病人先挂号,挂完号直接进医院内小广场候诊,我们到时会一个个叫号,今天肯定都给你们看掉。”
排在前面的病人又是一阵欢呼。
林三七加大说话音量,让后面的人也能听到:
“等这750号人离开,我们今天就放明天的号子,一样是750号,按排队顺序一个个领号。挂到号后,请病人请马上离开现场,明天按预约挂号时间来看病就行。
我们接着再放后天的号子,继续是750号,然后这样一轮轮过去,保证今天在场的每一位病人都能取到号,都能看上病。大家对这样的处理有没有意见?”
排在前面的人在喊:“没意见~~~”
排在后面的人则是传来一阵阵掌声,显然所有人都同意了这个方案。
林三七又指着黑板说道:
“这个是临时办法,等以后你们来看病,有没有号子就看这黑板就行,我们每天每小时都会更新剩余号源,大家一目了然,也省得跑空。”
可惜少了一块电子屏幕,只好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预约挂号。
林三七见排队的人群已经安静下来了,知道大伙儿已经接受了这个方案,这才用高音喇叭喊道:
“好,现在开始放号,大家不要挤,不要乱,谁插队就取消看病资格。
挂号一个人是1角钱,但是大家注意,肺结核病还要拍X光,还要验血和痰培养。如果是门诊就得付药钱,如果住院还要住院费,看病花费不少,大家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传染病医院刚开业,乌压压几千号病人,医院注定会很忙很忙。
如果这时候病人没准备钱,到时看完病然后跪在医生面前恳求救救他们,这救还是不救?
如果是急诊科救命,那没说得,开通绿色通道必须先抢人。
但这是慢性病,治疗起码要6个月,再加上各种检查费用一大堆,你怎么救?
今天免去一个人费用,明天就会来十个,后天来一百个,大后天成千上万个都要求免费,那他林三七再有钱也扛不住。
他穿越是来流量变现发大财的,不是来当冤大种的。
另外别忘了首都传染病医院可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上级没有补贴,也没有粮食配额,一切都要自己赚出来的。
没钱可不可以治病,答案肯定是可以的,但这批人暂时只能排在后面,等待国家后续的福利政策出来。
这种全民性质的社会福利保障也不是林三七一个医生该考虑的事情,他是医生,只管看病,剩下就是政府责任。
如果有圣母觉得没钱也必须给病人瞧病拿药,来来来,你钻到我里来给人付钱。
顶替中医院老职工的子女们因为都是零基础,晚上是学员,白天就暂时充当医院的挂号收费员,或者“志愿者”。
一排10个挂号员,10张桌子摆好,桌子上放着一刀挂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