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_分节阅读_第354节
小说作者:烤饺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11-01 13:13:20

  这是摆在众人面前一个很严俊,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所有人都紧张看着林三七,尤其是毕兴龙、蔡春华、杨光、傅津生、周柯阳、朱凤珍等这批协和医院数字医院过来的医生护士们。

  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死,一点都不夸张,毕竟临时工一点安全性都没有。

  重新成为正式工,有编制就有了保障。

  林三七面对众人期待地眼神,也毫不犹豫答应道:

  “领导,远的我不说,至少5年内,这家新成立的传染病医院就八个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绝不给上级,给国家添一点麻烦。”

  1965年之前,他林三七敢保证,1965年以后,嗯嗯,难以保障,他也不敢乱打保票。

  大领导没有上帝视角,没有重视林三七说的5年有什么深意,他嘴里喃喃另外一句话:

  “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有意思,林三七同志,你给我们解释解释这八个字的含义?”

  林三七刚要开口,突然警觉性很高的沈院长轻咳了一声。

  大领导也是人精,马上领悟过来,笑道:

  “今天咱们就随便说说,没有对错之分,林三七同志,你放心大胆说,说得合适我们采用,说得不合适我们也当参考。你放心,我这人从来不抓小辫子。”

  呵呵呵~~~

  屋里人都轻笑起来,这尴尬的气氛就算是打破了。

  林三七心想,眼前这位领导的信誉是有保证的,也不怕日后被算账:

  “领导,你们不敢轻易开口子,设置新单位有顾忌,就是怕全国各级政府钻空子,到时影响城市人口清退工作。这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但我们医院的情况比较特殊,一来老百姓总要生病的,生病总是需要医生的,没饭吃会饿死,没医生照样要病死,所以我们医生的作用是不可取代,这是名份大义!

  另外一个特殊之处,我们医院给老百姓看病是收费的,虽然我们不像欧美国家的医院乱收费,高昂收费,但像我们中医院,一年结余二、三十万肯定不止。

  中医院是全国第一家中医医院,不缺病人,效益好。但也有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卫生所都是亏本的,需要国家给与医院和医生补贴,这对财政来说就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李部长这时候忍不住插话道:

  “对,现在全国的医院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这里面困难很多,比如医生缺乏,比如药物缺少,但主要还是基层医院亏空得厉害,需要依赖政府补贴,这是个老大难问题。”

  林三七这时候嘿嘿一笑:

  “所以我的想法,新成立的传染病医院不需要上级一分钱拨款,包括建院初期需要的装修、医疗器械等等,我们都自掏腰包。”

  大领导笑道:“等一下,医院都没有成立,自掏腰包从何说起?”

  “领导,医院初期没钱,需要多少资金我们可以跟中医院借嘛,沈院长,你放心,我肯定一分不少会还给你,不会赖账的。”

  沈院长笑道:“兄弟单位,我们肯定鼎力相助。”

  大领导点点头:“这是个办法,你继续说。”

  林三七这时候引导着几位领导移步到了办公室,大家落坐后,继续说道:

  “启动资金有了,传染病医院开业后,后续无论我们是赚是亏,我们都不再向上级伸手。一不需要粮食支援,二不需要金钱补贴,我们一切自力更生。

  但这有一个提前,就是如果病人多,单位有钱了,那我这个院长有权力多发一点物资和钱。如果业务少,病人少,我们没有钱,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第407章

  领导喝了一口茶,刚要说话突然愣住了,又看向了水杯:

  “乖乖,这是特级龙井茶呀,这茶叶我们全部都出口换汇了,连我们中央都没有存货,想不到你们中医院居然有这茶叶,怪不得你林三七敢狮子大开口啊。”

  领导一边又继续喝茶,其实一边脑子也在飞快运转。

  他当年也是留法学生,建国后又出访多个国家,所以并不是那种不能接受新事物的老顽固。

  “林三七同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医院不用上级的支援,但同时上级也要给医院放权,不要管你们太多。

  比如这个药品自主定价,想从哪里进药,想卖多少钱,给你们自由。还有听你的意思,是要打破固定工资,你是不是还想说多劳多得,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林三七也不怕犯错误,重重点头:

  “对,领导,我就是这个意思,我有足够的自信让新职工们都能吃上饱饭,如果医院的业务不尽如人意,我个人愿意出资补贴,总之绝不给上级添麻烦。”

  领导看向了景领导:“启生同志,你觉得林三七这提议怎么样?”

  景领导沉吟了一下:“大胆的想法,与国家大政策不符,但很有可操作性。”

  领导又看向了李德全:“李部长,你觉得呢?”

  李部长的态度到是挺明确:“我觉得可以试试,如果这个政策仅限于传染病医院一家,哪怕有乱子也不会有多大。”

  沈院长这时候后背的冷汗又出来了,心想这小子真是作死,要建医院就建嘛,你好好的提什么自主经营?社会主义的医院能叫经营,能叫买卖吗?

  你必须得说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你说买卖就是天然政治不正确!

  林三七心里想的是,你答应最好,不答应也行,反正你们给钱给粮嘛,反正新建传染病医院是你们提出来的,又不是我林三七个人的。

  屋里众人都各有心思,但最终拍板的还要看中间这位大领导,

  领导吹着茶叶,其实脑子也在疯狂思考,现场落针可闻。

  好半天后,领导才开口:

  “这样,你们搞一个试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事做好了也是好事。国家可以根据这个政策多办医院,财政也不用背上沉重的包袱。”

  林三七心想,医疗市场化这个潘多拉魔盒算是打开了。

  林三七以前对这个政策是深恶痛觉的,觉得医疗市场化违背了医学的初衷,把看病当做一门生意,这是政府不负责任。

  但当他身处这个时代,林三七才发现,医疗市场化或许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错。

  财政困难摆在那儿,那是真拿不出钱来搞什么免费医疗或者全民医保,这对新中国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老百姓生病了总得有地方去看病吧?不能等死吧?人人都有生存权和健康权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用哲学书上的话叫,叫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跟落后的医疗体系之间的矛盾。

  这时候政府放开医疗市场,允许医院赚钱,允许医院赚钱后自我分配利润。

  这样的结果就是全国各地瞬间就新建了无数家医院,药品市场也迅速繁荣,至少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一半吧?

  总比没有医院,没有医生,没有120急救中心,没有疾控中心来得好吧?

  就像六十年代的今天,首都人民还好,医院挺多的。但地方上基本上没有医院,晚上突发疾病基本上只能等死。

  当然后来改开了,政府有钱了,还继续执行医疗市场化,这个就不合理了,这是后话。

  就拿眼前来说,普通农民还是没钱看病的,这个很现实的问题,能上医院看病的,肯定是工人或者干部。

  这部分人的医药费大多是单位报销的,所以哪所林三七要宰,宰的也是各大单位的钱。大集体时代,私人没钱,厂里有钱。

  领导仿佛下定了决心,目光炯炯地看向林三七:

  “传染病医院就按你说得办,既然你说不要上级拨款,也不要粮食粮票,那我就真的不给你了,到时你可不要哭着喊着来找上级要支援,肯定不行,至少要撤你的职。

  既然你能自我解决粮食问题,那编制方面我也不限制你,封顶1000个,你自己看着办。至于医院的级别可以定得高一些。

  估计你这攻克肺结核的新闻一出,全世界肯定会引起轰动,到时对外交流少不了,级别低了不行。这样,这传染病医院也挂首都牌子,跟中医院一样,定为正厅级。”

  大领导这话一出,全场一片寂静,随后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因为屋里屋外大多数都是昌平分院的职工们,昌平分院独立,改成首都传染病医院,还有1000个编制,那就代表昌平分院的职工们人人都能转正。

  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

  至于说粮食问题,只要有及时雨林院长在,他们一点也不愁。

  景领导看向林三七,心中也是不禁感叹道:24岁的正厅院长,全国也数不出第二个来,果然是长前后浪推前浪啊。

  沈院长则是兴奋地直拍手,自己干儿子和他平起平坐了他不但不酸,反而是真心祝福。

  等大家欢呼结束后,李部长笑呵呵提醒道:

  “领导,这小子要求可不止这些呢,他还说了,他还年轻,年轻人做事比较有冲劲,年纪大的人不一定看得惯,所以希望要有绝对的领导权。”

  领导也决定送佛上西天了,反正肉烂了还在他这个锅里,怕啥。

  “行,既然林三七同志如此有信心,那我们就要相信他,院长和书纪就一个人挑了,暂时不设副院长。不过,有一个问题,传染病医院是以西医为主,需要从协和调医生过来吗?”

  林三七一看大领导这么好说话,于是也蹬鼻子上脸了:

  “领导,这个这个,协和医院现在自己人手都不够了,数字医院又要承担全军医疗任务,我是想,能不能把之前各大医院清退的那批医生全都招回来?这批可都是留洋医生,水平没说得。”

  领导哈哈一笑:

  “你小子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呀?行,没问题。反正是你自己出粮出钱,你要招回谁就谁,我们不干涉。”

  林三七的狗脸这时候才真正露出了笑容:

  “啊呀,领导您大气,领导的格局就是不一样,领导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为我们国家的医疗事业继续创造奇迹。”

  李部长这时候急了,赶紧提醒道:

  “领导,这朝阳门外东岳庙,您可别忘了,昨天我可是跟国桉的同志吵了一架,人家轻易不肯让出来。但您也看到了,昌平这地带实在太远了,而且大多是临时建筑,不适合成为医院。”

  大领导呵呵一笑,这种扯皮的事情对他来说是小事一桩:

  “首都传染病医院必须马上建立,这是政治任务,由不得他们不服,这事我去协调,问题不大。”

  “那领导您看,咱们什么时候登报合适?”

  “这事越快越好,现在全国人民因为自然灾害,士气已经低到最低点了,我们急需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来鼓舞全国。

  这样,一周后,《人苠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全国主要报纸全部都刊登我国攻克肺结核的新闻稿,连同5篇论文一同刊登。

  另外,薪华社也会同时向全世界宣布这个好消息。李部长也说了,我们还要在世卫组织里发传单,还要通报各国大使馆,尽我们一切力量广而告之。”

  “好~~~”

  现场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领导这时候握住了林三七的手:

  “年轻人,公布这个消息后,我估计你迎来的不会是祝贺,应该是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国内国外都会有。

  接下来就看你的了,我给你一个月时间筹备传染病医院,要什么人你自己去调动。记住,千万不要给我们国家丢脸,证明给全世界看,我们中国人行不行?”

  林三七一挺胸脯:“行!我敢立下军令状,不成功,我便自己回家继续做我的二道贩子。”(本章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0页  当前第3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8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