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
林三七听了吓一跳,赶紧开门:“沈伯伯,你这大半夜的,发生什么事了?进来进来。”
“不进了,”沈院长摆了摆手:
“你跟小晔赶紧起床,开上你的吉普,我们现在就赶去昌平。我跟你说,明天,这位大领导要亲自去昌平分院视察工作。”
“我靠!真的是这位?”
林三七也兴奋了,他这穿越到这个时代,大大小小的领导见了不少,连一哥也见过。但是这次要去昌平视察的领导是真第一次见,绝对的传奇人物。
“行,沈伯伯,哟,干妈也来了,你们在倒斗房等我10分钟,我们马上出发。”
10分钟后,小吉普飞速驶出了东棉花胡同。
这一夜,多少人躺在床上都睡不着,而昌平分院的医务人员们基本上都没睡,一直都在打扫卫生,迎接领导的到来。
第二天上午8点,昌平分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翘首以盼,伸长了脖子看向远方。
不一会儿,肉眼可见灰尘滚滚,显然有一支车队正在驶来:
“来了来了,大家准备好!”
汽车停下,这位领导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下了车,下车后笑着跟所有人挥挥手。
林三七又左右看了看,发现什么安保工作都没有。
而来就来了三辆车,除了卫生部门的领导外,领导就带了两个助手,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轻装简行,丝毫没有架子。
如果硬要说安保,现场就两个穿绿军装的,其中一个还是景启生景领导。
可真要发生点安保意外,老头也不顶用啊,人家是指挥厉害,武力值也没多少的。
昌平分院的医务人员和家属们都快激动地疯了,一个个都冲上去想握手。
好半天这位领导才站到了中医院班子面前,李部长在旁边笑呵呵地介绍:
“这位是首都中医院的沈国明院长。”
“领导好!”
“辛苦了。”
“这位是首都中医院的副院长林三七同志。”
领导停下了脚步,一边握手一边开玩笑道:
“林三七,我知道,中医院及时雨嘛,感谢你为我们拿到全世界最先进的X光机生产线,现在又发明了肺结核药物,了不起啊,果然是年轻有为嘛。”
林三七听着这熟悉又陌生的苏北口音,赶紧点头哈腰:
“领导,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说得好,那林三七同志,你就带我去参观参观你们的肺痨科吧。”
“领导,这边请。”
大领导的心情显然很好,一路走,一边还在观察着分院的情况:
“林三七同志,我听李部长说,你们中医院昌平分院的成立,初衷是为了安置清退职工,所以特意批了一个农场。采用自给自足的方法一边行医,一边种田,怎么样,这个模式成功了吗?”
林三七看看沈院长,沈院长微微点头,他明白今天是林三七出风头的日子。
“领导,我们这个模式成功了,去年我们农场粮食大丰收,足够我们中医院所有职工和家属解决吃饭问题。同时,我们也保证了职工能继续在医生岗位上做贡献,为人民服务。
这是一种三赢,职工不用回老家,老百姓有医生看病,我的肺结核课题也能顺利开展。
领导,我要多说一句,现在我们国内的医务人员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尤其是协和医院、数字医院,包括其他几家医院的医生们,特别是曾经有过留洋经历的。
每一个医生都是我们宝贵的人才资源,所以我们因为各种困难必须要清退城市人员的时候,能不能网开一面,把那些优秀的医务人员留下来。”
领导认真听着,脸上却露出了为难:
“林三七同志,你的意见我会帮你转达,其实也不仅仅你们卫生系统有这样的要求,其他系统也纷纷提出建议,要留下本系统的职工。
可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我留下谁,不留下谁?这是一个难题,总有人不服气,总有人觉得自己情况特殊。所以我们必须统筹安排,一视同仁。”
林三七对这个回答有些不满意,脸上的笑容都减少了几分。
沈院长在旁边看得脸都变色了,心想这小子要死啊,居然敢给这位领导脸色看?你有几个脑袋?
林三七毕竟是一位实习医生,接受的是现代教育,并不盲目崇拜谁,也不会盲从某个人,他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景领导绝对是人精里的人精,一看这话题有些沉重,又看到林三七这小年轻的倔驴脾气上来了,于是赶紧趁领导没发现之前打圆场。
“小林同志,你呀没听懂领导的意思。
领导的意思是所有单位的职工都要一视同仁,这个没错,毕竟大家都是劳动人民,难道劳动人民也要分三六九等,某些人要额外照顾?
但有一个前提,如果哪个单位为国家做出特大贡献,而且这个单位从工作角度出发需要这么多职工,那么中央也会根据实际工作角度出发,不但不清退职工,反而可能增加编制。”
领导有没有看出林三七的不快没人知道,但领导却风趣幽默地说道:
“景部长这个解释比我说得好,看来当年语文课一定是全班第一名。”
呵呵呵~~~
现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沈院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后背上的汗是擦不到了……
众人继续穿过田野,往白虎山下的肺痨科走去,领导看着冬天的田野问道:
“林三七同志,刚刚你说中医院农场成功了,三赢了。那你们这个农场模式可以全面推广开去吗?你觉得会不会成功?”
林三七却意外地摇了摇头:
“难复制,难推广。”
“噢?为什么?”
“因为开办农场,首先要有肥沃的土地,这个在首都就很难办到,除非是去东北,或者河套地区,或者更远的新僵。那边土地肥沃,人口稀少,有利于移民。
但是紧接着就是一个自然气候因素,北方不下雨也不下雪,我们中医院是运气好,就在农场中央位置发现了一口活泉眼,这才保证了农业用水,其他地方没这条件。
另外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高产的种子,还有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我上次从国外搞到一批杂交种子技术,可惜最终没有被重视,我是心急如焚啊。”
沈院长这时候气得想吃速效救心丸了,心想这小子今天是没完没了了???
第406章 新医院自负盈亏
对于林三七的直言不讳,大领导并不在意,呵呵一笑:
“原来你还惦记着这事情,这事我了解过,农业部门的建议是慎重,包括我的想法也是如此。林三七同志,粮食问题历朝历代都是根本问题,不能出一点意外。
现在国内因为天灾不断导致粮食供应紧张,但至少大伙儿还有一口吃的,我们国家虽然困难,还能平稳维持,而国家最需要的就是稳定。
如果杂交技术有问题,全国推广开去导致全面绝收,那这关系到六亿老百姓,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能不能生存的根本性大问题。
所以我们的意见是慎重,但是你也不要急,我们正在局部试种观察。就是这个观察周期可能要10年,可能要20年,杂交技术是不是好东西,需要时间来证明。”
林三七一声叹息,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他能解决的事情了。
从领导的角度讲,他们要站在国家民族生存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就怕杂交技术是西方国家的阴谋,阴谋往往是先给你一点甜头,最后给你来个雷霆一击。
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讲,人都快饿死了,还在乎什么健不健康?
就是希望几十年后的政府也能慎重一些,不要急着推广转基因食品,多观察多研究几年再说。
众人一边聊着天,一边继续往白虎山走去,远远的,肺痨科的医务人员们已经在欢呼了。
大领导跟众人握完手后,又怀着好奇的心情一间间房子参观过去……
资料室里,大领导看着满满两屋子的档案,心里还是蛮震憾的。
“这些就是5000位病人的资料?”
林三七赶紧介绍:
“对,我们完全是按照病人就诊先后顺序入档的,这5000份病历里,其中治愈人数是4650人,未治愈人数是294人,死亡人数是56人。”
大领导惊喜道:
“治愈率真的超过了90%,我不是医生,林三七同志你说说,这个比例可以算作是我们已经攻克肺结核这个世界性难题了吗?”
林三七有点挠头:
“领导,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但根据国际医学界的潜规则,当治愈率超过80%,还要有专门的特效药研发出来,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诊疗指南,就可以说已经攻克了。”
“我们达到了吧?”
屋里众人一听都笑了,林三七也挺高兴:
“我们达到了,论文和指南都已经写完,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办法投稿。估计投了,人家外国医学期刊报着歧视或敌视我们新中国的心态,也很难有机会发表。”
大领导点了点李部长:
你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李部长都跟我提了,我也赞同在《人苠日报》和薪华社等官方媒体上直接公布论文和成果。但前提是,你们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我们***人一定要实事求是。”
李部长这时候插话道:
“领导请放心,这5000份病历,我们每一份都进行了核实,要么是打电话核实,要么是派工作人员直接面见病人,确定了每一份病历的真实性,这点我们卫生部可以立军令状。”
“好,那就尽快发表,”大领导大手一挥:
“既然你们卫生系统上上下下都打了保票,我这个外行绝对支持我们自己的同志,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为第一个攻克肺结核疾病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为全人类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会议室里众人都兴奋了,纷纷鼓起掌来。
大领导这时候又说道:
“另外,昨天李部长说的,建议成立传染病医院的事情,我原则上同意。李部长已经把地点都选好了,下面的同志们干事如此雷厉风行,我也不能拖后腿不是。
我答应你们,传染病医院的审批特事特办,不过为了减少反对意见,林三七同志,粮食供应是目前最大的拦路虎,如果这个问题解决,我保证两周内搞定所有手续。”
粮票是这个时代的一切,一个人如果在城市里生活没有粮食,那就只能饿死。
当然你也可以去跟走私贩,黑市贩子交易,粮店2毛钱一斤的细粮,黑市就是4元5元,你一个月30多元的工资够买几斤?
从大领导的角度出发,在全国都在精减城市人员的时候,突然逆流而上成立一家新医院,又给几百个编制。
几百个编制其实事小,但这个口子一开,各个系统、各个部门肯定都吵着要增加编制,增加新部门,到时全国清退工作还能开展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