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超市是青云在高卢的合作方,一家小型连锁品牌。
张嘉乐眉头一笑,霸气外露道:“他是来认错的吗?”
第821章
“我方对青云食品的订单可以提到当前数额的十倍,并协助青食在欧陆广泛销售,保证数量不会低于议定的数值。”杰拉德经理是鲜明的高卢雄鸡,肤色较白,鼻头很长,说话有股趾高气扬的味道,比达能的中华区总裁弗兰克-尼尔还要高傲。
张嘉乐对他感观很差。
“原有的订单FN都不能照合同施行,现在还来大放厥词做什么?难道杰拉德经理以为青云食品已经艰难到没有你们这口吃的,就要倒下么?可笑。”
杰拉德静静听完翻译,面不改色道:“先前的合同并不完善,为了应对高卢关于食品进口的要求,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包括流程规范、文件更新等等,对此让青食产生什么误会,FN深感抱歉。”
张嘉乐对杰拉德的无耻倒是很平静,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生意这东西想要做大,本来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争取一切机会牟利,不能以道德君子标准要求。
他冷着脸道:“FN在青食评价中已经连降数级,不再是可信任的伙伴,杰拉德经理真有需要,去找其他公司吧。”
“张先生不要着急,FN的条件不止于此,除了订单量增加,我方还会在广告营销、促销活动等多方面扶持青食,全方位向欧陆顾客介绍来自东方国度的神秘品牌。”
“FN有这个实力吗?把你真正条件摆出来吧,别藏着掖着,浪费双方时间。”
杰拉德脸色微变,朗声道:“达能集团是驰名欧洲的食品牌子,在多个国家享有盛誉,销售渠道丰富,而青食不过是华夏刚兴起不久的品牌,各方面都不足,若是能合作,对你们非常有利。
听说青云食品想上市,很好,跟达能合作之后,保证倾囊相助,推动上市红火成功,青食的牌子亚太知名,这样的好处难求,不知张总意下如何?”
张嘉乐冷笑道:“所以FN超市并不能帮青食在欧洲增加销量,只有答应跟达能合作,才能获得帮助,不答应就会一直受到阻挠,是这意思吧?”
杰拉德阴沉着脸:“青食毕竟是刚成立不久的外国品牌,于客户群体之间,既没有知名度,也没有忠诚度,想要立足,本来就要物色合适的伙伴,难道这个道理张先生不懂吗?弗兰克先生之所以对青食屡屡示好,就是想跟青食合作呀。”
示好?
张嘉乐不想跟杰拉德废话,直接下逐客令。
“达能的所作所为既没有遵守商业规则的契约意识,也没有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古典道德,根本就是玩弄手段的巧取豪夺,这一点如何粉饰都掩盖不了,何必在这里卖弄唇舌,请回吧,恕不远送。”
杰拉德的翻译瞪大眼睛,反应良久才将这句话浓缩为“达能没有商业道德,请回去吧”,倒也是言简意赅,尤其配合张嘉乐冷峻的眼神,意义明确。
“希望青食的经营状况能跟张先生的嘴一样强硬。”
杰拉德毫不拖泥带水,甩袖就走。
张嘉豪对此十分担忧。
“态度是不是缓和一些,这样就没有谈判的余地了。”
“余地?将青云饮品独立,控股权转让给达能,就是有谈判余地了?”
“我没这个意思,只是逞口舌之快,无益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反倒会恶化情况。”
“哦,那你是有委曲求全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喽?”
张嘉豪无言以对。
经此一事,张嘉乐越发觉得办事处靠不住,如果真要坚持对欧出口的订单量扩大,且要求驻外分支发挥作用,必须升格,让一个能说话,敢说话,说话算的负责人坐镇,否则办事处只是一个传声筒,一个扫地机。
情况恰如张嘉豪所料,迅速恶化。
FN超市的杰拉德经理坦然应诉,宣称青云食品安全卫生不达标,本着负责任的态度FN暂停进口,开始调查,绝不是故意违约。
与此同时,当地报纸开始抹黑青食,什么原料种植环境差,生产不干净,方法不正确等等,猛猛混淆视听,老外传媒发达,各种大报小报,吵闹起来当真了不得。
“这就急了,顾不得绅士风度。”张嘉乐冷笑不已,占优势时老神在在,优雅从容,一旦被拆穿假面,断然翻脸,各种手段不管不顾使出,当真好笑。
张远径很不满,认为总经理的到来非但没有挽回局势,反而越来越差,起到的是负面作用,说话夹枪带棒,张嘉豪同样忧心,质疑既然要物色新合作方,为什么不拜访负责人,尤其是家乐福,行动起来呀。
“如果你们只是这个水准,永远不够格坐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张嘉乐说话毫不客气,“别人一动,你们就自乱阵脚,让团队怎么办,公司怎么看。”
张嘉乐虎目扫视之下,俩人虽神色不甘,到底没有硬顶嘴。
“眼下对方掀起舆论争端,无非各执一词打口水仗,只要青食没有把柄,他们就不能拿青食怎么样,此时去开拓渠道,等同伸着脖子让人宰,无论渠道方是否愿意跟青食合作,都要吃个亏,这个亏一吃很难弥补。
如果只是为了面子不要里子,那公司的成本等同白花,订单做了不如不做。
若是之前我不在,你们手忙脚乱还可以理解,我在办事处,一切事情我决定我承担,还慌什么?”
他冷冷道:“加快国际标准的申请,通过之后细化地方检测,足够青云扫尽杂声,至于跟谁合作的事,集团会安排,没叫你们安心做事就是。”
接轨国际之后,华夏努力推动诸多标准和体系的国际化进程,不过此时要申请,还是找国际组织更快,累积经验更多,批准后认可的地区更广。当然,随着华夏融入全球化脚步加快,自身实力和影响力更强,国际组织都能找到分支时,便不需要舍近求远。
得空时候,张停悄悄劝告张远径,不要发牢骚,不要表露不满。
“老话说,端人家碗,服人家管,张总是贸易总经理,代表集团坐镇办事处,摆明要把这件事处理到位,做下属的天天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真以为天高皇帝远,想干嘛就干嘛么?你也不是想当土皇帝呀,怎么做这么不明智的事。
老老实实把事情办好,圆满解决欧洲出口的问题,打报告申请调回香江或者内地,集团会不同意吗?干什么现在吵闹得不行,我说实话,旁观者清,张总是真有涵养,否则第一个砍了你祭旗,谁都说不了什么。”
张远径别扭不行。
“我也不是针对张嘉乐,就是心里不舒坦。”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立刻解决办事处的麻烦,只要提出来,我们都帮腔,站在你一边,若是你没有,也得照着张总的意见,先申请标准审核,再追求跟大品牌合作,那就闭嘴好好做事。
起码我们推进一点,工作就有一点成效,而不是阴阳怪气逼迫张总,说到底他才是上司,是领导和管理我们干活的,别颠倒主次。”
就在张停循循善诱之时,青食总部的争论也告一段落。
从一开始这场争论就是畸形的。
它不是饮品、零食、粮油这些事业部之间因为未来发展的规划,对公司资源的争夺,也不是研发中心、市场中心、供应中心这些职能部门因为自身困难和将来前途,要求更多经费的吵闹,甚至不是陈清厂、玉阑厂、江分花分这些生产基地对项目落地的争取。
而是尖子生、优等生、后进生之间的矛盾。
通俗形容,有点类似学生分班,以成绩将学生分成火箭班、精英班、平行班,此后好班全是水平高超、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学校更重视,管理更严格,提供更多资源倾斜,希望他们给学校带来更多名校升学率。
这种情况下,职工尤其是管理层被彻底分化,谁拿到潜力项目,谁做出优秀成果,就会拿到更多的好处,若只是这样还好,关键要比拼,也许项目很优秀,但是排不进前列,就可能被青食无情抛弃,或是扔给青创,若是出售。
趋势一摆出来就是要卷要拼的。
沈向军、安晓杰、梅娟这些新加入的职工当然乐意拼,他们选择青食说白了,就是奔着钱程来的,只要付出有收获,就愿向前辈范兴宗学习,把自己当成一块砖,玩命做事。
但有些人不一样,王浩峰、马一鸣、赵程这些紧跟袁晓成脚步,前后抵达青食,从无到有建立起偌大基业以后,自觉劳苦功高,该以功臣之位优哉游哉,却还要面临项目移交,部门被裁,新人上位重重危机,岂能甘心?
他们簇拥着袁晓成闹事,矛头直指杨朗,说这个外人胡搞,乱我基业等等,然而他们越是这样,越让杨朗觉得他们乌合之众,更想把他们撵下去,换上新人。
袁晓成自己很矛盾,一方面他做好了卸任准备,把位置留给更有本事的新人,就像当年的陈清酒厂,当青食只是一地一区域的企业,他咬牙努力还是有把握维持住大局的,可要再大,市场再广,就左支右绌,不服不行。
可另一方面,他同样觉得杨朗太独,没有一点和睦团结的意识,照他风格做事,即便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有用就用,没有就扔,真就能把青食越来越好吗?
诚然,青食面对市场得有竞争力,得有冲劲,不能让职工有懈怠懒惰,躺在功劳簿上舒服下半辈子的错觉,但也不是一味高压,那种情况,怎么兑现青云职工亲如一家之承诺,沉淀青云是大家的青云之企业文化。
很快,袁晓成和“青食老人”就没话可说。
杨朗搬出了清兰,他说青食职工可以退出青云集团持股会,于内部施行自己的奖励激励计划,以后除了部分管理层,都算子公司职工,跟集团无关,并承诺青食会持续提高薪资待遇,不光要高于同地区,连青农也会超过。
代价就是变成合资企业职工,严进宽出,砍掉裁员复杂的手续,同时青食总部随时可以搬迁至江城花城,而使陈情厂只保留发源地这么一个概念。
青云则要退股至少百分之十,原因是先前清兰投资资金、提供设备、予以管理顾问技术人才各种帮助,却没控股的根本原因是青云出人,负担一大部分员工奖励。
既然青食自己来,必须回到相对公平的份额。
这等同掀桌子的办法,顿时让“青食老人们”不敢吭声,任谁回想青食的成功,都不敢对清兰的付出视而不见,人家抛出这样的炸弹,哪还有抗衡的机会?
更要紧的是,范兴宗、罗学杨、张光辉、陈帆都明确表达对杨朗方案的支持,尤其范兴宗,言辞格外激烈。
“青云集团是青云集团,青云食品是青云食品,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拥有自己的董事会,自己的经营章程,资产也是自己的,权益可由股东享受,但不是股东的提线木偶。”
这般情况下,暗中撺掇的人慢慢熄火,袁晓成亦发觉罗学云之不出现就是在拉偏架,不管他有没有授意范兴宗罗学杨支持杨朗,单是不表态,不抗住清兰的压力,任由杨朗折腾,就已经是支持。
相对青食完整的治理结构,股东大会青云清兰,董事会罗学云张德先袁晓成张嘉乐等一帮名单,管理层袁晓成杨朗罗学杨这些,青云集团就很草台班子,股东意味不明,董事会没有常设,管理层都在子公司做事,只有一些部门并不能干涉经营活动。
如此一来,他没有绝对正确,能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方案,很难争得过杨朗,难道要告诉大家岗位世袭,公司不再鼓励竞争,大家要和善友爱?
那不是只求速死嘛,绝大多数人跟范兴宗梅娟是一样的,干活就是为了挣钱,竞争也好,辛苦也罢,只要能达成这个目的,就不坏,反之薪水不涨,待遇不加,就算上班清闲一些,又能怎样?单位时间的收益降低了,总经理不把高薪拿出来补贴,凭什么要大家支持呢。
带不好队伍的总经理,没资格稳稳当当做总经理。
第822章
“把学云叫回来吧。”袁晓成瘫坐在沙发上,眼眶充斥血丝,嘴角兀自上扬,“大局已定,他可以想干嘛就干嘛了。”
罗学杨给他倒了杯热水,缓缓道:“辛苦了,挨个劝导老朋友调岗,忍着背信弃义的骂名,青食对不住你。”
“下海不就是这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没谁能一直好,技不如人该让就让。”袁晓成叹气道,“也真是古怪,前两年还在忧愁管理层整体素质不高,没了顾问团都不会走路,现在倒好,人员过剩了,得互相淘汰,真的是……”
“精英人才,业务骨干还是缺的,恨不得更多,只是人数过剩,青食不是非要这些老将离去,只是定了竞争的规矩,就得照规矩来,形成流动才健康,转到青创也好,调岗调职也罢,要是能厚积薄发,追赶上来,公司不会不给机会。
青食被寄予厚望,大家压力都很大,真不想把牌子砸了,可偏偏放眼四周,已经是群敌环伺,青农种业还算有技术壁垒,我们做快消费食品的,哪有什么技术代差、质量隔绝,无非是谁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能拿出多少经费在营销上,就能多挣些辛苦钱过活。”
“行了,大道理我耳朵都听出茧子。”袁晓成摆手道,“我这伙人是哑巴吃饺子,嘴上说厂子没救了,奋不顾身要下海,心里还是渴望保障,期盼稳稳当当。
公司制定计划安排去做,挑拣再严格一点,生产销售都做得来,还能做得出色,但要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观察细节,提高效率,对市场有敏锐的直觉,确实不容易。
现在产品都是对手,市场上各种针锋相对,青云食品招牌的光芒慢慢小了,把一件事做好的难度上升,越来越辛苦了,他们其实也清楚,就是不甘心不服气罢了,就像以前不愿意相信国营厂干不下去,没有前景了。
然而谁都得实事求是不是?干不了就是干不了,没别人能耐就是没别人能耐,掩耳盗铃不过自欺欺人,滥竽充数抵不过大浪淘沙,到这么个阶段,就是得认输。”
“可不是认输。”罗学杨赶忙说道,“而是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要是能跟上公司脚步不掉队,也不是非不让他当主管做总监。”
“甭解释了,青食什么情况我心里明白,它就是要最好的项目,最好的人员,最好的成绩,尖子队伍都是尖兵,这话一讲谁不清楚呢,无非是觉得自己够格尖子不该被退,或者死乞白赖讲过去讲功劳,不肯走。
你与其做我的思想工作,不如做全公司的,你是副总了,不能光顾着饮品部一摊子,得有全局意识。
学云跟我讲过他的想法,照现在情况看,大概率杨朗先上来干两年总经理,你和范兴宗给他做副手,范兴宗要是磨得出彩,就接在杨朗后面,磨不出来再说其他人,总之你辅政大臣的位置不会变,要稳住青食的根本,担子不轻。”
“没谁要动你总经理的位置,杨朗行事作风太凌厉,做事可以,管人很难。”
“我跟学云说好的,去青创当家,那边捡了不少青食的零碎,又大力推进餐饮零售,需要我的地方很多,这些老兄弟刚好带过去,有斤两的多榨一榨,没斤两的混个厂长总经理也不错,既有创客模式,还有扶持地区发展的用意,想来会比青食舒服些。
反倒是青食,既然走上追逐市场规模,追求利润的强竞争道路,不到极限是不会停的,你们留下来的人才辛苦。”
袁晓成未能实现张良似的功成身退,暗自埋怨了很久,只是青云食品的现实告诉他,确实需要更强的掌门人。
国内业务风起云涌,出口贸易方兴未艾,他对上不能接过罗学云的衣钵,带领青食前进,对下又不如范兴宗勤恳扎实,践行青食战略,这般时候就不能考虑太多,尽快让青食恢复正常比什么都好,哪怕是去青创拓荒。
罗学杨沉默一会儿,苦笑道:“突然有一种宴席散了,亲朋好友各自离去的感觉,想当时青食办厂,我真是啥都不懂,全部从头学,跟人请教,你没少指点我,谁料转头就各奔前程。”
袁晓成哈哈大笑:“你又不会吟诗作赋,搁这伤春悲秋干什么,又不是离开青云,都是为集团服务,还是一家人嘛。往好处看,亲朋好友离去虽然是分别,亦是开枝散叶,把家庭族群越扩越大,若从一开始大家都不舍得往外走,都挤在青农,还会有青食、青创吗?
我盼着大家都更有能耐,省得驻外办事处,国外子公司找不到靠得住的人坐镇,连累学云四处奔波,岂不是于心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