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_分节阅读_第473节
小说作者:百里逍遥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83 MB   上传时间:2025-10-28 12:33:45

  叶帆闻言,兴头顿时上来:“不止嘞,我们田黄麦是上等的硬质麦,种子休眠期长,哪怕成熟期遇到阴雨天都不易发芽,吴金明家的麦子收成可高,比你们乡其他农户高出百分级,收购价格还高些。”

  面粉的等级划分主要靠蛋白质含量,一般超过百分之十二点五,就算是特制一等面粉,颜色白,面筋强度高,筋高筋低指的就是面粉蛋白质含量,传统小吃面筋就因之得名。

  面包面条方便面这些需要高强度和良好弹性的面制品,通常需要筋度比较高的面粉,则其麦种一般就选硬质麦,玉阑往北都是传统面食地区,可以不吃米饭,不能少面粉,因而这些地区除了丘陵山区少量种植水稻,大部分都是硬质麦。

  但在秦岭淮河以南,通常以米饭为主食,气候也比较温和,便喜欢种软质小麦,其磨出的面粉可以做糕点、饼干等饭后甜点。

  听到郭明说起这个问题,叶帆当然高兴,对于农民出身且从事农业的一份子,他最高兴自豪的不是农产品卖出多少钱,钱数久了真的会麻木,而且越数越想要,没有尽头,反而是在农业技术上的成果,什么时候讲都能大声疾呼。

  田黄麦和田黄稻是青农职工最骄傲的东西,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光是自家人吃了说好,香甜精细有味,关键消费者喜欢,饭店订购田黄米青云菜作为招牌,商店出售陈清方便面带动人气,结结实实大成就。

  此外,郭明这样的传统农户都被吴金明吸引,夸赞田黄麦种,想要盖棚种菜,还勇敢大方地邀请收割机抢收小麦,对以叶帆为首的青农机械服务小队是莫大的鼓励。

  出发之前,罗学云、田秀禾、钟乐每个人都叮嘱一番,说青农服务队不是来“卖钱”的,靠机器收割赚什么技术费,而是来宣传的,来帮忙的,来打广告的,态度一定要好,做事一定要稳。

  事实正是如此,收割价格定高,问津者寥寥,他们宁愿采用人力苦熬,要命的是夏雨狂邪,常来常往,若是非要求保本甚至盈利,不但亮相失败,还要被迁怒。

  翻阅历史清晰可闻,不患寡患不均,若是这场夏雨有人花钱熬过去减小损失,有人舍不得钱遭受重创,两者之间一定会有怨愤,青农的角色休说光辉,不被抹黑就谢天谢地。

  既然这样,还不如赔本赚吆喝,把名声赚到手,一方面压低费用,尽量普适农户,顺带把致富模范吴金明推出来,作为活广告,另一方面联合当地,组织农机下乡,使这项行动具备半救灾性质。

  如此双管齐下,青云这个外乡招牌在农户心中就算立下信誉,将来再谈种苗销售、技术服务甚至农产购销啥的,就会事半功倍,大家伙把青云当朋友,认可你是个好人。

  想到这里,叶帆也不禁叹气,青食比青农赚钱自有它的道理,只要打广告进超市,疯狂宣传营销,总是能带动消费,因为它的顾客是城里人,兜里有钱,相比自给自足的村里更习惯买买买,不觉得买现成的有什么罪恶感浪费感。

  然而青农的客户却都集中在广大乡野,尤其是罗学云看重的技术农业,传统的种子禽苗肥料饲料也好,新兴的农机服务技术方案也罢,大头仍要靠农户,然而农户的戒备心很高,对本钱也看重得很,陌生人要来插旗,必须得耐心。

  先有当地人做中介引荐,然后有人获得明显好处做例子,最后再彼此交心,确定合作。

  可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成功率多高,收益率多少,毕竟农村问题极为复杂,要综合多种因素的,但叶帆也知道,青云农业要做大做强,只能往这方面发展。

  他也是山村边边土生土长的娃子,打小就在泥里撒泼打滚,耕地什么情况,再了解不过,若以传统种植养殖为根基,哪怕青农再厉害,天花板有限,还得背上重重的包袱。

  人多地少四个字揭示奥秘,种一块地,要跟前后左右最多四家人打交道,若涉及用水施肥除草,还会增加矛盾,别说流转土地究竟如何,尚不能明确,即便明确,青农能搞的耕地也有限,每多一亩就要忧愁很多新问题。

  即便在陈清,青云的名声崇高有望,可到算账的时候,还是要分清远近亲疏,青农再有本事,也不可能让所有生产基地都跟田集一样,大量招收当地职工,修宽路修水库盖商店。

  厚此薄彼就等着出现不满,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

  就如罗学云经常讲的,现实会帮我们教育职工,被实际工作遇到的麻烦反复鞭打,青农人便会自发自觉,念起罗总战略的好。

  相比较青农租一块地,招几个人,跟数个方面打交道,费很么些成本,还不如跟农户合作,帮他们独立创业或者做家庭农场,如此种种麻烦交农户自己解决,青农需要面对的服务对象和事项大大减少。

  种子能卖到大江南北,水果能进千家万户,耕地却连一乡一县都压力山大。

  “叶经理有什么问题吗?我瞧你眉头紧皱,是不是时间不够用啊。”郭明问道。

  叶帆展颜一笑,道:“老哥放心,要是时间不够,我还会调车来,说帮你们对今天割完,就绝不跑第二趟。我只是忧愁机器不够,好多人都讲天气看起来不像是会晴很长远的样子,若是割不完再淋一两个星期,收成恐怕要大损。”

  郭明沉沉一叹,道:“咱们庄稼人苦啊,靠老天赏饭吃,有什么办法,希望明年风调雨顺,别再为难我们了。”

  “其实收割机足够多,还是能救下不少的,就是咱们穷太久了,乡里农机站又几近荒废,真到用时不趁手。”

  “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谁也没想过请台收割机回家供着,有那个本事,买台拖拉机拉人拉货不是赚得更多,还能尽快赚回本钱。但是经过这么一遭,机器好用大家都得认,说不定就有人舍得买一台。”

  郭明顿了顿,道:“俺家如果真能种菜提高收入,我还蛮想搞一台呢。”

  叶帆精神大振,喜道:“好事好事,青云农业提供驾驶培训哦,包教包会,还带上岗,老哥真有打算时,可记得联系我们。”

  “八字还没一撇呢。”郭明苦笑。

  “咱先说明,什么时候都行。”叶帆掰着指头道,“驾驶修理乃至青农有机会还能介绍活呢。”

  “那敢情好,有贵公司做靠山,心里底气足。”

  “就是啊,跟青云合作好处多多,不光可以分担风险,市场变化我们也有专人学习研究,比不知道情况蒙头干好太多。”

  郭明听着一项项优点,忍不住问道:“光是大老远把机器运到天中,就费不少钱吧,还要烧油用人,地里有什么问题害了机器还得修理,你们只卖一些种子和服务费,真有赚头吗?种子太贵也没人买,还有其他公司跟你们竞争。”

  叶帆认真道:“这就是我之前说的长期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两年三年看可能亏,十年八年呢,一家两家买我们的种子亏,千家万家呢。”

  郭明肃然起敬:“数量多了的确能赚回来,可这完全是苦功夫,熬人得很呀,你们公司吃得消吗?”

  “我们老板讲做农业就得耐得住寂寞,不以一年两年为概念,而是一辈子半辈子,所以郭老哥尽管放心,青云年年都在,即便我不来,其他人同样要按照这套规矩办事。”

  “我等着你们嘞。”

  …………

  郭明的积极靠拢被叶帆视作另一个典型,“双明共富”之类的宣传噱头在他脑海频频浮现,因而大郭庄的收割格外重视,拖拉机手把活干得很漂亮,保住大量收成不说,态度还和蔼,哪怕机器进土或者陷在泥巴里,都是带着笑脸回应,不埋怨别人。

  这无疑让村民们好感倍增,他们请过拖拉机拉石磙碾麦,即便连吃带拿,拖拉机手的态度也往往不甚和蔼,恨不得随便敷衍两圈,去跑更多的场子,赚更多钱。

  外乡人竟然如此扎实,边边角角能顾的都顾上,踏实肯干,脾气良善,这就是打入劳动群众最好的名片,是以掏钱时无人不爽快,既怕冷落远方朋友的好心,也怕被村里人瞧不起挨骂。

  “吃碗面再走吧。”郭明热情挽留。

  “不了,公司有伙食准备。”叶帆笑着摆手。

  “公司是公司的,咱们是咱们的,快端上来。”郭明不容拒绝,喊着弟弟挑箩筐过来,里面小心翼翼护着一锅面,掀起盖子热气腾腾,油花飘在上面,香气扑鼻,浇头更是舍得下本钱,肉块分明,虽然匆忙却绝不敷衍。

  “这怎么好意思?”叶帆都惊了,这规格不敢说过年有,至少也得十天半月才舍得搞上那么一顿。

  “不能让同志们空着肚子来,饿着肚子走。”郭明笑容灿烂。

  叶帆再无法拒绝,只能吆喝着同事们过来,把面吃完,汤喝尽,还夸人家手艺好。

  回去的路上,司机小哥和拖拉机手们讨论热烈,均是一副累却痛快的样子,说是感受到乡亲们心连心的美好。

  “还是罗总高瞻远瞩,叫我们活干精细,话说好气,吃不了亏,果然,不仅没吃亏,还吃到肉,这可比收到钱还痛快。”

  “不止呢,我瞧得真真的,叶队要是肯留下来,保准招女婿的排队来,老叔叔们眼睛都发光。”

  “能干又好看,搁谁谁不爱。”

  叶帆哭笑不得,却也不和他们争论,开玩笑这事,越是过激听不得,人家反而越来劲,反倒是置之不理,便随风飘过。

  他在想青农的事,今年来了这么一遭,又有吴金明当例子,恐怕下半年种麦,田黄麦种要迎来一波高峰,如果能做一波宣传,就不光是本乡,至少周围闻听事迹的,都会想着改种田黄麦卖更高的价格,还能得到青农帮助。

  光说种子,有些不点题,非要提到机器收割,未免自吹自擂,叶帆无奈,他到底还是不能像钟乐一样云淡风轻。

第693章 地理标志产品

  天中玉阑两地关系颇为复杂,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分分合合,有过平级,也有过玉阑行署统管两地,甚至玉阑地区本身都分过两个专区,东部光州西部申州,虽然条块不同,但按时兴的话说,能排到一起是有原因的,那个原因就是一样的穷。

  两家搭伙过日子时,还勉强收支平衡,分开之后到现在,彼此发展都严重依赖财政补贴,以至于后来流行“豫东南塌陷区”的说法。

  成功的原因是相似的,失败则各有各的困难,距离省城太远经济发展辐射不到,地区内缺乏有利条件,只能土里刨食等等,可不管怎么说,想要摘掉贫困的帽子,还是得想办法,比如说外出打工,改种些经济作物之类的。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出走的人多了,难免素质良莠不齐,做些难堪的事,以至于流行许多顺口溜,一整个否定,叫人不得不感慨,都是缩影,地区是省的缩影,省是国的缩影。

  吴金明属于比较敢想办法的那种,他心眼很活,前几年青云食品委托赖绍收购天中农产品,给他抓住机会,挑着担子走入穷乡僻壤,把散户的农产聚到县里卖给赖绍,他本人能说会道,做事又勤恳,只要跟赖绍的员工定好收购量,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随着赖绍收购农产成为一个经年累月的招牌,每到水果丰收或者特产成熟,农户往往三五成群自己去询价运输,没有形成收购网络和忠实客户群的吴金明利润大减,渐渐不太乐意跟后来者争抢。

  这种事本来就没有技术含量,无非是靠着信息差和掌握的渠道,现在信息公开,赖绍农产跟收购站似的,有固定联络人和地址,举凡脑子灵活的去县里打听打听都知道底细,他这横插一杠子的活计,注定做不长久。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稍微攒了些本钱。

  吴金明原本想种果树,蔡酥梨、珍珠红石榴、白云仙桃、雷寨西瓜……天中的名牌水果不少,连青云食品做果汁罐头都喜欢来买,可见受欢迎程度,凭他跟赖绍农产负责人处的关系,不愁销不出去。

  但问题是果树见效太慢,三五年挂果都是很寻常的事,技术难度还高,各种病虫害和水肥管理不是庄稼人就一定懂的,即便赖绍农产给他介绍青云农业,说是提供果苗、提供技术服务,都无法打消疑虑。

  本钱少、风险低、利润持续……青农职工大概也能分析出客户画像,事实上这并不稀奇,许多农户都是一样的风格,若说招麦客,一天多少钱带顿午饭,来的都是五大三粗割麦好手,若是购买竹编草编,原材料不值钱,他们也乐意学一学试着干一干。

  时间和精力不是视作成本的要素,需要花钱的工具才是。

  于是,青农便推荐吴金明种菜,自然不能是纯粹种菜,那样经济效益太低,跟同行拉不开差距,不符合青农树立合作标杆的要求,最基础也得是温室大棚,即便吴金不舍得钢管,也可以用竹木土坯,搭建较为古典的温室,以供应冬春新鲜绿叶菜打出招牌。

  可以说是一炮而红,吴金明第一年就大赚一笔,许多人记住他,留他的联系方式,叫他明年还来卖菜。

  青云农业不骗人,费用公道,种子优良,技术扎实等等印象给吴金明留下深刻好感,因此他率先用了田黄麦种,作为一种回报,而青云投桃报李,以溢出市场的价格收购麦子,双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就结果而言,似有皆大欢喜之意,可论过程,格外艰难。

  传统农耕喜欢自己留种,主粮也好,经济作物也罢,甚至菜园的蔬菜,都不舍得去购买种子,打破陈规陋习,让吴金明这样的人认识到,科技农业带来的强力效果足够抹平成本,增大效益,绝非易事。

  很多农户没有耐心缺乏胆魄,一看到不好就容易退缩,青云不仅要让利,还得展现强有力的靠山模样。

  叶帆等人也是因此深刻了解农业之苦,光是培育市场都比青云食品艰难万分,后者只要做广告,紧扣“香甜、好喝、美味、时髦”等刺激眼球的主题,就有人尝试消费,哪像卖种子,见效太慢,必须得有耐心,尤其是在外地,人家不认青云的牌子。

  回想到田黄菜种推广故事,叶帆只能故技重施,否则青农开拓太慢,显不出成绩,他跟田秀禾钟乐脸上都无光。

  吴金明脑筋灵活,得到叶帆暗示之后,便不遗余力奔走相告,一是宣传田黄麦收购价格高,青云按照他家收成全部拿下,给付现钱让他去买亲戚的麦子交粮或者自己吃,如此就能多赚差价,二来宣扬他跟青云的合作何等公道,今后若是还有这样的连雨,青云照样开着机器过来,赔本把粮食收上来。

  吴金明是个引子,他一发声,那些受到青农好处的人家跟风宣扬,捧钱场自古艰难,捧人场惠而不费,动嘴皮子能卖好,干嘛不做?若是明年农机服务费用不变,咱们拉好关系,也能先请来不是。

  麦种的订购因此屡攀高峰,作为回报,叶帆同样告诫青农职工,踏踏实实把乡亲们的庄稼收上来,不要辜负这份情谊。

  “可惜,还是有很多地没收上来。”

  连绵的夏雨再次落下,叶帆不得不收拢队伍,准备迁徙到其他乡里,离别之前,吴金明设宴款待,他顺势说出这句话,既是遗憾哀叹,也是谦虚不邀功。

  吴金明对这种调调很不感冒,大声道:“叶小哥说这话真叫俺们脸红,要不是青云来个车队,俺们乡要大吃苦头。就是县里其他乡,不也是听说你们过来,想起还有收割机法宝,才纷纷筹钱组织邀请农机收割,避免血本无归,还有什么可惜的,啥时候都难十全十美呢。”

  “这倒也是,人力有时穷,光是三天晴,就这么点机器没办法。”叶帆道,“车队还往北走,回来时我给你电话,若是有天晴还要机器割,我们再来,若是人工收拾了,我们就直接返回。”

  “好着哩。”吴金明笑道,“保准问到位。”

  以当前情况而言,吴金明不光是活广告,还是青农代销点,种子禽苗农业合作啥的,本乡人都能经过他调和中介,两人之间隐隐是同事,所以讲话就不绕弯子,聊完麦子就进主题。

  “叶小哥,眼下我的蔬菜生意怎么做大呢,这一年到头工夫不少,收益眼见不长了。”

  “要么提高生产效率,让一个棚四季产出更多,可以采用缩短轮作时间,增加肥料使用,做架子增加空间利用率或者种一些收益更高的蔬菜和地生水果,要么带着你亲戚朋友种,产能大了累积收益自然高。”

  叶帆没有藏私,有什么说什么。

  “这些都是苦工,属于打基础的东西,还可以用些额外的方法,比如说品牌意识,让城里的顾客知道老吴种的蔬菜健康好吃,追着你买,饭店门市部认可你种的蔬菜,愿意给出溢价且长期大量订购。

  我是干这行的,不想瞒你,传统农业收益有天花板,想要做得更好,只能突破界限,采用新鲜的方法赋予更多价值。”

  吴金明听得如痴如醉,有些东西他有隐约的灵光,但是没有实践,没有形成概念,但叶帆的总结令思路越发清晰明了,不停用表情说话,“催促”叶帆再来点干货。

  叶帆不禁一笑,想到吴金明确实帮了不少忙,亦算是青云编外人马,还是多说两句。

  “以我们青云农业为例,我们有传统农业,蔬菜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果茶山地、鸡鸭林地、牛羊草地等等,但是做这种产品,我们注重精品化的概念。

  什么叫精品化?就像我刚才说的品牌意识,让大家伙知道老吴种的蔬菜好吃健康值得买,青云的生鲜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贴上青云田黄的牌子,顾客首选购买,价格上还要高出市场同行一截。”

  青农制的种子好,种养方法科学,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再加上适当的宣传,能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为这些额外的东西多掏钱,吴金明去过很多次城里,还是颇为理解。

  譬如一条鱼,有的人来卖,不善言辞,不懂修饰,只会干巴巴的标价,显然卖不出好价钱,可有的人嘴甜,能说会道,强调鱼是野生的,鲜活的,捕捞过程是艰苦的,送到人美心善的您面前是不容易的,顾客还会在意一毛两毛的差额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7页  当前第4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3/6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三修道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