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_分节阅读_第373节
小说作者:百里逍遥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83 MB   上传时间:2025-10-28 12:33:45

  “不方便,我还要带俺儿下地干活。”

  “没事,边走边聊,刚好我们也想去地里看看。”

  谷德永扫了扫徐南科,见他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没说重话,嘟囔道:“想当跟屁虫就来呗。”

  徐南科听清这话,却并不尴尬,跟着一家人浩浩荡荡往田里去,还别说,阵仗不小,两个儿子都是五大三粗,儿媳妇扛着铁锹挎着筐子,亦显得精明能干。

  田里的水还没干,长满青绿中泛着微黄色的空管根茎,沿着水沟和垄一片一片,水面有比指甲盖还小的浮萍,周文一眼望去,两大块田都是,不免有些眼晕,迟疑道:“这是葱?葱不是旱地作物么,虽然喜水但也不能在田里泡着吧。”

  未等徐南科说什么,谷德永已经嘿嘿笑出声:“苕孩,谁家把葱种田里,还不都淹死完,这是地栗子。”

  周文哦了一声,恍然大悟,地栗子是俗称,学名是荸荠,可能是大别山附近生产毛栗、板栗,两个家伙的果实形状有些许相似,因此得名地栗,在东南沿海又被称作马蹄,有清热化痰、消积利湿的功效。

  在玉阑,荸荠茭白菱角藕带都是常见且受欢迎的水生蔬菜,能炒能炖,切合当地冬日的饮食习惯,每桌必上热锅配炒菜,一顿酒从晌午喝到黄昏。

  霜降以后,荸荠可以采摘,越到后面越甜,多半能在田地保存到春分,是以整个春节都可将荸荠登堂入室,生吃如水果,炒着清脆,炖着绵软,夹在肉丸的馅料中,能添清脆之气。

  稻麦轮作,主粮种轰轰响的时候,一般人是不舍得种这些东西,价格虽高,收成却不稳定,还不像花生油菜这种有人包收,但价格无疑很高,毕竟物以稀为贵。

  徐南科望着两大块田的长势,毫不遮掩地马屁奉上。

  “老伯厉害啊,就这两块田,恐怕过年不会少赚。”

  谷德永哼道:“那当然,别人种什么,我就偏不种什么,就捡人少种的才能赚到大钱,青农说粮食不挣钱,粮食顿顿少不了,为啥不挣钱,还不是种的人多?不光俺们种,外国人也种,说到底要种经济作物,还不挑价格高的?”

  老丈骄傲的话语,已经回答徐南科许多未问出的疑惑,为什么谷德永跟青云农业是累坏手的合作模式,在田集人都自豪家乡有个青云农业,恨不得捧上天的时候,依然坚持自己的节奏,把青农当做好老师,而不是管他的爹。

  “老伯,你跟青云农业有关系么?你种出来的蔬菜,能否由青农代销或者卖给青农?”

  “什么叫有没有关系,我多少亲戚都在青农上工,我种的菜能达到青农的标准,他们为什么不收?不光要收,还是高价收,给的低了,我就自己拉到集市上卖。”

  很硬,嘴很硬,脖子很硬,根本就不能好好聊天,徐南科倒是习惯,毕竟老丈肯回答问题,不像刚才那样不搭理,就已经很不容易。

  “这种情况下,老伯怎么规划种植计划,对田地和劳作的安排,盈利能不能超过跟青农合作的人家?”

  “跟青农合作的人太多了,整个田集都是,跟谁比超不超得过?什么种植计划,搞那么玄乎干什么,不就是育苗施肥瞧水采摘,青云农业都有讲课,不明白就去听,听不懂就照着做。

  人家啥时节干什么活你就跟着,干两年就明白了,实在不行就去问,青云人也都是自家亲戚,就算不给出主意,对不对总是能问到,想的还怪多,担心这个怕那个。”

  倘若罗学云在此,一定会吐槽谷德永傲娇,明明想让别人吹嘘他认可他,偏偏嘴上不饶人,努力展示自己的云淡风轻。

  在反复的问答中,徐南科慢慢回过味。

  谷德永之所以身处田集而没有影从青农,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出身,祖辈出过地主老财,虽然只是擦边,没多大年纪家都败了,却学到一个很朴素的道理,给别人打工没有自己当老板赚的钱多,自己的田自己种,等同掌握到来钱的源头,这样才有可能聚成池塘,越做越大。

  至于种什么,不算难事,先不说青农在前面开拓市场,用它家的种苗,种出来质量大差不差,很容易被收购或者得到市场认可,就算真的不会,搞砸后也能询问请教,也能吃一垫长一智。

  徐南科难免想到西游记悟空拜师学艺的片段,求仙问卜或许能指示正确方向,在某些人眼中却不如自己做主,求的仙能否长存,问的卜是否总对,都是大问题,到时候输了败了,又该怪谁?

  当地人可能会觉得谷德永傻,不随大流,不自量力,所以有老倔的名号,一味坚持己见,轻易不改,但在徐南科眼中,却是活力涌动的代表,倘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动,那么造出来的成就一定非同小可。

  船大难掉头!

  队伍太长,一句话从头挪到尾都要离题万里,何况做事?

  徐南科在谷德永身上花费数天时间,将各项数据估摸得七七八八,也跟谷德永混熟,吃到他家的饭,得到他的大拇指认可。

  作为回报,徐南科向谷德永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管怎么说,田地出产有限,收入极度依赖规模,青农之所以要这么多地,这么多人,就是东西多了才有议价权,才有更多的机会。

  老伯靠种地攒够本钱之后,该考虑扩大规模或者经营产业,如此你手中的收入才会持续增多,说难听点,总有你干不动的时候,总有可能后人不想干、干不好。”

  谷德永听到这话,直翻白眼,转过头语重心长反劝徐南科:“年轻人不要听风就是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只是写的说的,真正落到实处很难,俺们庄稼汉一代负责一代,我当家养活儿子孙女,都上得起学,吃得起饭,屋子盖新的好的,等儿子当家,再说更将来。”

  徐南科竖起大拇指:“好一个脚踏实地,老伯心如明镜,亮得很。”

  “那是当然,不然这个家能现在这样红火,哼!”谷德永很骄傲。

  告别谷德永后,徐南科感慨万千,有许多说不出来的滋味,一看周文同样愁眉紧锁,不知道如何落笔。

  “群众不瞎不盲,心里都有自己小算盘,即便青云农业这般到位的合作方法,他们都会先考虑自己是不是能赚到更多好处,显然这群人做活了,整个地区就跟着活了。”徐南科笑道,“累坏手是这样,搭把手会不会更好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徐南科马不停蹄拜访第二个目标人物,胡寨的胡隆。

  青云农业给胡隆制定种植计划,细致程度接近青云职工,不光是要种什么,更有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浇水,除却他本人不是青云职工,其他少有差别。

  到收获时节,青云根据产量和质量定价,往往还有奖金补助。

  他的态度比谷德永好太多,对徐南科的问题,无论能不能回答,都会给予精确的回应,更不会说一句顶一句。

  “世界上哪有两全其美的好事?都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搭把手能跟青云共担风险,还有奖励补助,做起来并不亏,主要是田地全部租出去,我再给青农做工,心里空落落的不安宁,天天被组长吆喝着做事,做不好就要批评询问,也不大习惯。”

  懂了,胡隆希望一定的自由,一定的安稳,他不想青云如同枷锁,将他框成机器,也不想信马由缰,别人干得轰轰烈烈,自己跟不上趟。

第564章 选择

  随着走访的深入,徐南科跟周文对青农合作模式了解得越发通透,看似小小的田集如同犬牙差互,包含各种情况。

  似谷德永这般自己做主家庭生产作物者,比徐南科预料中更多,他原以为青云农业声名卓著,尤其在田集根深蒂固,应当是赢粮影从,一呼百应。

  而胡隆这样,请青农搭把手的亦是不少,事实上全部把耕地租给青农的,只占三分之一不到。

  听到徐南科询问这个问题,胡隆抽着烟连连摆手。

  “家里的地就是俺们的命根子,青云公司要不了那么多职工,倘若把地全部都租出去,大伙心里难免慌慌的,青农在他们长租地里,搞机械化生产,从栽种施肥灌溉到收割,都想用机器,一个人伺候好多田,还省劲。

  我看着也眼热,也想这样又快又麻溜,但话说回来,青农能种全乡的田,能雇全乡的人么?那些没田种,找不到活干,一年到头难道就在街上晃荡,靠点租金过日子?”

  徐南科若有所思:“这么说,只有青农职工才会把田租给青农,然后去上班?”

  “不止嘞。”胡隆道,“这两年都往外跑,说是大城市打工挣得多,家里男人出去,媳妇分心孩娃,老头子要没什么侄子女婿在家,一个人顾不住田,也愿意把田交给青农。

  平时有什么挣钱的散活,青农也会想着这家人,男人还放心家里,田不抛荒,公粮有人交,租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买粮食够全家人吃很久,老爹给人家栽秧割稻盖屋,老娘和媳妇再养两头猪,喂些鸡鸭,编编草帽啥的,没灾没病,日子很快就舒坦起来。”

  徐南科没有问胡隆为什么不这样选择,明摆着的事,他跟谷德永一样,对孩子看得很紧,不舍得他们外出打工,个人胆魄和家底又没有谷德永大,所以借着青农的光,一半走一半看。

  至此,徐南科脑海已有许多关于青农的想法,各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就好像青云农业并非是做生意赚钱,而是某种互助社,给乡亲们提供机会,提供平台,提供办法。

  而那些把家里刚分的田,全部甩给青云农业的人,着实吸引徐南科的注意力,从经济学角度讲,等同放弃生产资料,从经验传承来讲,等同抛弃一代一代的习惯,曾经这些人有多么想拥有自己的田地,想种什么种什么,现在放弃田地的选择就显得多么难得。

  “据我观察,全租地有两种情况。”周文说道,“一种是青农职工,家里有一个在青云公司上班,工资差不多就能养活小家庭,有点像城里的工人家庭,可能还要好点,毕竟在农村养鸡养鸭养鱼比城里方便,综合家庭收入更高,等同农业户口的职工家庭。

  第二种纯粹是不想或者说不能种地,公社不止是禁锢土地,更是禁锢人,分田到户之后,许多胆子大的人就流动到城市打工,家里耕地每年还在交粮,种吧,没法两头跑,顾不过来,不种吧,承担不起抛荒,何况还得口粮,干脆租给青农。

  我觉得,青云农业或者说罗学云是有意支持农业人口变成非农人口的,否则他没必要那么着急地施行机械化生产,每年关于拖拉机、收割机、运输车辆的各种培训,都占据很大一块成本,何况还对那些将田地流转出来的家庭进行扶持和帮助。

  能招进青云公司的,优先招工,实在名额不够的,也有各种手工合作社和散活,即便想出去打工,那些带头出去能顾住老乡不吃亏的人,罗学云都还给他们家里送礼品,照顾孩子上学。”

  说着说着,他长叹一口气:“我有时候觉得,罗学云为这个家操碎了心,许多辛苦且赔钱的事都在干,根本不像是商人应该干的事。”

  “商人该干什么事,唯利是图么?”徐南科问道。

  “还别说,就是这四个字,唯利是图。”周文道,“他可以赚了钱去挥霍乱花,但在经营环节一定要明晰成本,账目算不清楚,迟早垮台。”

  “你怎么就知道别人没有算成本呢?”

  “若是算成本,很多事都不应该做,浪费钱还浪费精力,就连合作模式,也不该有三种之多,应该是哪种对青云最有利,就选择哪种。”

  “你这只是计较金钱收益,但是非金钱收益呢?就像大路两边见到罗学云车就露出笑脸招手的乡亲们,你觉得这些能用钱买到?”

  “钱能不能买到不说,但是没钱一定做不到。”周文道,“青云做的许多助农益农关爱农村农户的事,无一不是建立在公司能盈利,有钱可以调动的基础上,一旦青云垮了,所有都如梦幻泡影,啪地碎掉。”

  “可正因如此,大家才不会让青云碎掉,他们知道谁在享受好处。”徐南科微微一笑,“不着急跟我吵,先去谢富贵家。”

  谢富贵家在谢岗亦是奇景,自己住的房子是灰不溜秋土房子,兔子住的圈舍却是水泥砖屋,亮堂平整,夏天有散热,冬天做保温,简直比人住的还舒服。

  “谢老哥。”徐南科刚一张口,谢富贵便回以笑脸。

  “省里来的干部是吧,有事情找我?”

  有轰隆响的边三轮摩托车代步,穿着规规矩矩,脖上挎相机,肩上有背包,手里有本子,举止迥异乡亲,不问可知是外来人。

  既然是外来人,就得彬彬有礼,别丢了家乡的脸面。

  “我想请教你跟青云农业的一些事情。”徐南科道,“你是青农职工么?”

  “是,也不是。”谢富贵认真答道。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是也不是?”

  “这圈舍你也看到了,养有许多兔子,得我把总情况,家里人搭手,没时间去青农上工随叫随到。”

  谢富贵憨憨笑道:“但是青农老说我养兔子有手艺,火眼金睛,非给我挂了个技术顾问的名号,一年到头也发工资给奖金送礼品,养多少兔子青农都收购,车直接开到门口,不要我多操心,这样一搞,可不就能算是,能算不是么。”

  “我有句话讲了,老哥别介意哈。”

  “讲就是,前段日子专门来人通知过我,说省里下来的研究员,青农职工都得好好招待,吃喝住有困难都帮忙,过后公司报销,怎么说我也算是青农一份子。”

  徐南科放缓语气:“青农注重人才和技术,这理念我来不长,耳朵却都听出茧子,只不过玉阑有许多农专,甚至还有名校的大学生过来,谢老哥的作用真是养兔技术顾问,而不是别的什么吗?”

  谢富贵纳罕道:“还能是别的什么?青农在谢岗的生产都有负责人,我问都不问一句,就是讲讲养兔技术,给养兔场瞅瞅情况。”

  徐南科意识到不能这么问,转而道:“能跟我们讲讲养兔的事么?”

  “没什么好讲的,我养兔子十多年,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些事,跟种庄稼没什么差别。”

  “十多年?”

  “嗯,早先养安哥拉长毛兔,剪的毛细腻软和,又白又干净,外国人可喜欢,特级一斤能有百十块,后来养的人多了,价格就掉下来,进出口公司一会儿收一会儿不收,兔子本身娇惯容易死,可废心思,还这样搞,不是害人么?

  气得我破口大骂,干脆去球,改养肉兔。

  那时候青云农业出了一种别山肉兔,听说是国外兔子和国内兔子对比筛选,优良杂交来的,肉皮两用,增重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好、出肉率高,最关键是买兔苗就登记,将来养成若是卖不出去,青云帮忙销售。

  青农搞兔子的小姑娘我认得,当年她也养长毛兔卖毛,还是我卖给她的,看到我去问,直接带我去食堂吃兔肉,还真别说,味道不差,我就干起来,还盖了新兔舍,小姑娘送我许多专业设备,让我好好干。

  后来,青农推广肉兔时老出问题,在试验基地活得好好的兔子,到养殖户家里各种毛病,小姑娘也是养过兔子的,却看不出啥毛病,只能让青农的人定标准,把养兔子搞得跟木匠活一样,每一步干什么,做到多少尺寸卡得死死的。

  作用不大,然后知道我养的兔子死亡率低,长势好,就来请教,当时说这些学问都是我自个钻研的,青农不能拿来就用,否则有不好的风气。

  我也不懂什么不好的风气,就是觉得小姑娘和青农对我都不错,该帮忙,就去讲课,去实地看,把肉兔推广的问题解决了,青农就来给我送钱,我哪敢要?不怕别人骂我钻钱眼啊,然后就成了什么顾问,有什么麻烦打电话叫我,我就去。”

  徐南科跟周文对视一眼,均看出对方眼中的惊讶,没想到眼前其貌不扬的老哥,居然有两把刷子,果然是真人不露相。

  他俩当然知道青农为什么这么做,很简单,就是子路受牛,不是所有人都跟谢富贵一样,和青农有交情,知恩图报,这种培养竞争对手的经验,若是青农不告而取,其他人得知不是敝帚自珍,也会不情不愿。

  相反,青农给谢富贵的奖励越丰厚,其他人就会权衡,可能会踊跃贡献经验,别山肉兔的事足够说明理论和实践有着巨大的差距,试验基地种得好,小批量养得好,不代表到养殖户手中也如此,这时候拥有实际经验的谢富贵发挥作用就更有价值。

  犹如花坛花盆之花卉,和路边埂上的野花杂木,前者胜在精美有度,后者胜在生命力强。

  “谢老哥的田还种么?”徐南科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7页  当前第3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3/6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三修道种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