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4.84×10^6n/cm3
“天呐……”玛丽卡·德容低声感叹,下意识地抓住了座椅扶手,“他们真能做到?”
尽管她从一开始就并不看好华夏人的方案,但毕竟是搞核工业研究的,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层关系在,到了这个时候还是难免从内心生出几分希冀。
而范德维尔的眼睛更是亮得惊人,盯着中子通量数据:
“9.89×10^6……接近临界点了。”
到了这个时候,控制室里的众人似乎也已经接受了测试成功的结果。
德容和施耐德更是几乎同步地掏出钱包,从里面取出20欧元,在背后偷偷塞到了范德维尔手中……
……
然而,就在这时,黄知涛的声音突然变得急促:
“中子产额增长率下降!当前9.91×10^6,增速减缓30%。”
核反应堆不是核弹,不可能让链式反应无休止地加速下去,因此当中子产额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肯定会逐渐趋于平缓。
但无论如何不应该是现在。
对于HFR来说,不足10^7cm3的中子密度,肯定是不足以维持链式反应自发进行的。
这一点从另外一个屏幕上的反应性曲线也能看出来。
只有外部引入的反应性消除,即反应堆总反应性达到或超过0,反应堆才算是进入临界状态。
而现在,数据还明显停留在X轴以下。
研究中心内的气氛瞬间凝固,彭觉先快步走到黄知涛身后:“检查探测器!”
“探测器工作正常,老师。”
黄知涛的声音有些发抖:
“增长率持续下降……9.93……9.94……”
数据流的刷新速度甚至不足以让他念出完整的科学计数法,只能以前面的数字代替,但变化幅度却越来越小。
方鉴明立即调整转鼓组参数:
“引入额外反应性,50pcm。”
屏幕上,蓝色曲线的上升几乎停滞。
HFR控制室报告:“堆芯反应性-0.001,功率增长停止。”
彭觉先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转向方鉴明:“尝试方案B,调整射线入射角度。”
又是二十分钟的紧张调整,中子产额艰难地爬升到9.94×10^6,然后再次停滞。
方鉴明看向彭觉先,眼中满是询问。
“再加100pcm。”彭觉先咬牙道。
实际到了这个时候,单纯增加外部反应性已经很难影响什么大局了,但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如此变故,即便是彭觉先身经百战,也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里。
观察室里,施耐德的表情已经从惊讶变得幸灾乐祸,进而又变成了困惑:
“他们在干什么?这不符合任何标准程序……”
舒尔廷则看得更加通透:“他们在尝试不同的中子增殖模式……只不过从结果来看,恐怕很难逆转现在的局面。”
她微微耸了耸肩,仍然保持着无喜无悲的表情:
“当然,好的一面是,他们承诺的安全性确实没有问题,放射区以外没有检测到超过允许量的辐射数据。”
范德维尔的神情则有些复杂,只好重新把已经揣进口袋的两张20欧元拿出来,又另外填了两张10欧元,从背后偷偷塞回到另外二人的手中。
当电子钟显示17:40时,经过整整两个小时的挣扎,中子产额最终定格在9.96×10^6n/cm3,距离自发运行所需的临界值仍有大约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对于正常发生的链式反应来说,一个数量级其实是个很微小的距离。
但现在,却如同天堑。
“停止测试。”
彭觉先深吸一口气,声音却异常平静。
“老师,这……”
任何实验都难免失败,但黄知涛作为博士生,确实没遇到过这种场面:
“会不会是我们的测试方案……”
彭觉先摇摇头:
“先别想这么多,保存所有数据,准备传输给国内。”
事已至此,与其关心那点脸面,不如赶紧想想问题出在哪里。
方案出错固然丢人,可反倒是最简单的结果。
他所担心的,是更糟糕的情况——
尽管整个技术路线是由常浩南院士提出,又经过了包括他在内的专家组审核通过,并且从对方过往的“战绩”来看,出现方向错误的情况也几乎不存在,但核能应用毕竟是个比较复杂的领域,谁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不出错。
而在观察室,玛丽卡·德容长叹一口气,不知是失望还是释然。
“他们几乎成功了……”舒尔廷轻声说。
“‘几乎’在研究中毫无意义。”范德维尔摇摇头,“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他说着转向同事们:
“华夏人肯定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第1468章 价值10万科研点数的灵光一闪
三小时后,HFR研究所已经完全被笼罩在了夜幕之中。
彭觉先快步穿过走廊,脚步声在空荡的通道里回响。
他的身后跟着方鉴明和黄知涛,三人一路上沉默不语,但紧绷的肩膀和急促的步伐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焦灼。
在门口读卡器上刷过通行证之后,HFR控制中心的门锁发出“咔哒”一声,紧接着,头顶的信号灯闪烁起绿光。
“你们俩在外面等。”
一句简短的指示之后,彭觉先推门而入。
不出意外地,除去坐在控制台前的几名例行操作人员以外,控制室里面还分散站着几名负责人,此时正在查看反应堆安全数据。
作为试验堆,HFR在允许操作尺度上远高于商业堆,只要没有放射性材料泄露之虞,单纯的启动失败其实不算个什么大事。
只是前面准备了那么一圈,最后虎头蛇尾显得有些丢人而已。
“我需要提取今天的反应堆运行数据。”
彭觉先开门见山:
“包括堆芯温度分布、功率分布、冷却剂运行情况,核燃料反应性……”
他如同报菜名一般说出一长串内容,都是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的部分。
这本来就是测试协议中的一部分,所以也没什么好掰扯的,操作人员当即从彭觉先手中接过存储设备,开始导出运行数据。
直到这时,汉斯·范德维尔才上前一步来到彭觉先面前:
“很遗憾,今天的测试没能成功……但我认为仍然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这句话乍一听起来有点阴阳怪气,但仔细品味一下的话,似乎又能从中感觉到不少真切的惋惜和遗憾。
显然,HFR方面对于这样的实验结果也是内心复杂,很难说就完全是幸灾乐祸或者物伤其类。
不过,彭觉先这会儿满脑子都在分析测试失败的可能原因,实在没工夫仔细分析这些细节,只是故作云淡风轻地回答道:
“科学研究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这没什么令人意外的。”
这当然是纯粹的外交辞令,言外之意基本相当于“我现在没工夫跟你说这些,赶紧哪凉快哪呆着去”。
但范德维尔或许是没听出话外之音,也或许是故意为之,总之毫不松懈地追问道:
“我注意到你们使用了异常数量的铍-9,是在尝试某种新型中子反射方案吗?”
德国人的直白在此刻显露无疑,以至于房间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彭觉先都不得不用咳嗽来掩盖自己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尴尬。
“常规材料配比罢了。”后者随便找了个鬼都不信的理由,“HFR供应商提供铍的同位素比例和我们国内有些不同,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多备了一点……”
范德维尔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刚准备再说点什么,就又被打断。
“毕竟模型和现实总有偏差。”彭觉先余光瞥见进度条跳到100%,“抱歉,我们得回去分析数据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范德维尔也不好再继续说什么。
反倒是一直没怎么言语的舒尔廷在彭觉先离开之前走上前去:“彭院士,如果有什么技术难题,HFR很乐意提供帮助。”
还不忘跟对方握了握手。
彭觉先感到对方手掌传来的力度,这个平时温文尔雅的白人女性此刻眼中闪烁着某种锐利的光芒。
“多谢好意。”彭觉先慢慢抽回手,“有需要我们会提出。”
送走几人之后,舒尔廷有些意味深长地开口道:
“我有些倾向于汉斯之前的判断了。”
引来另外三人好奇的目光。
几秒钟后,她又补充解释道:
“华夏人恐怕知道些什么……”
实际上,这完全是因为彭觉先演技到位,才给了外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他心里面也慌得一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