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314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我提议打个赌。”施耐德嘴角挂起挑衅的微笑,“我赌他们的测试会以失败告终,20欧元。”

  德容无奈吐槽道:“这不专业,科迪。”

  话虽如此,但在犹豫一秒钟之后,她还是点了点头:“我参与,但我也觉得他们会以失败告终……”

  范德维尔虽然支持华夏方面的测试,但其实也对结果没什么把握。

  只是话题都已经说到这了,他总不好扫兴:

  “那我就赌他们成功,也是20欧元……”

  这样的赌额显然无法配平,但在座各位谁也不是差钱的人,所以并没有人在意这些细节。

  而与此同时,相比急于表态的这三位同僚,尤利娅·舒尔廷女士作为领导显然更加沉得住气,此时正在认真翻阅着华夏团队提交的测试方案和刚才的会议记录——

  尽管其中并没有什么新内容。

  直到整个会议室的气氛陷入沉默之后,才终于开口:

  “你们还记不记得,上周我们通过视频联络的时候,彭院士曾经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内源性中子源?”

  她稍作停顿,却并没有等另外几人回答,而是直接抬头看向汉斯:

  “我回去查阅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信息很少,但其中有几篇论文的作者正是你,汉斯。”

  范德维尔的表情微妙地变化了一下,同时低头用咖啡勺在已经见底的杯子里搅动着,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几天前的讨论中,他有意隐藏了自己曾进行过相关研究的信息,装作对此完全不知情,但显然没能瞒过细心的舒尔廷。

  “好吧……1992年左右,在代尔夫特。”事已至此,范德维尔只好承认,“所谓内源性中子,原理是利用堆芯外高能射线中的质子、氘核或α粒子,轰击屏蔽层和堆芯材料,由反应堆内部产生的中子来激活堆芯,所以无需外部中子源的辅助……”

  施耐德和德容显然没想到,自己身边竟然坐着一名相关领域的专家。

  而自己竟然还跟对方打了赌。

  前者挑起一边眉毛:“然后呢?魔法般地变出中子?”

  “某种程度上,是的。”范德维尔无视了同事的阴阳怪气,略微抬头做回忆状,“当入射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短于核子间平均距离时,可以直接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强子——主要是中子。”

  舒尔廷在电脑上打开一份文档,接着他的话说道:“但你当年的结论是,低于100MeV的射线无法产生足够中子通量?”

  “精确地说,98.3MeV是最低临界值,低于这个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

  尽管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但范德维尔显然对自己的研究结果非常了解:

  “更高能量在理论上或许可行,但产生这种高能射线本身就需要很苛刻的条件,并且这个过程只是听上去简单,实际散裂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并没有一种很好的办法可以精确计算出粒子与重原子核撞击的物理过程,也难以预估所产生中子的量级……”

  到这里,众人也都听明白了。

  范德维尔的结论竟然和他此时的态度是相反的。

  “即便如此,你仍然觉得华夏人的测试可能成功?”

  德容一脸惊讶。

  范德维尔轻叹了口气,说出实情:

  “好吧,当年我还是个博士生,因为临近毕业和实验条件不足,所以很多数据都……有些修饰,你们知道,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出大乱子,一般都倾向于把结论写的保守一些……”

  其余几人顿时露出了然的神情。

  所谓“高阶数据处理”这种事情,大家其实心知肚明,面临水论文压力的时候也多多少少都干过。

  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至于到学术不端的程度。

  只是终究不太光彩,所以当初范德维尔才对此避而不谈。

  “所以,你现在觉得,自己当年的结论可能……过于保守了?”

  舒尔廷问道。

  “坦率地说,我不知道。”

  范德维尔苦笑着摇头:

  “那只是一篇影响因子不到1.5,几乎不会有人去看,更不会有人当回事的水刊而已,没有什么学术价值的,但内源性中子路线的可行性很低,确实是当年普遍的看法……所以我才想看看,华夏方面是不是握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技术。”

  他说着转向施耐德:“说起来,你审核材料清单时,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后者皱起眉头,做回忆状:“都是些常规材料,没什么特殊的……”

  但下一秒,施耐德的动作却突然停住:

  “非要说的话,他们申请了35公斤的铍,是一般测试用量的大约10倍。”

  “35公斤?”

  德容的手指微不可查地抖了一下。

  在各类稀有金属里面,铍-9算是相对量大管饱的,每年产量至少是以吨为单位进行计量,但一次测试就用掉这个数字仍然有些夸张。

  汉斯的眼睛也微微睁大,随即又恢复平静:“作为中子源,铍-9在受激时确实能产生大量中子,但慢化作用又会限制通量……”

  他喃喃自语,似乎在思考什么。

  “无论如何。”舒尔廷合上笔记本电脑的盖子,看了看手表,“再过上几个小时,就能看到他们的结果了……”

第1467章 令所有人意外的插曲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HFR精密研究中心内,华夏团队的十余名科研人员各就各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克制而焦灼的气氛。

  彭觉先院士站在中央控制台前,视线扫过巨大屏幕上显示着的各系统实时数据,十几个监视器分别追踪着温度、压力、中子通量等关键参数,确认所有参数都在预设范围内。

  尽管已经连轴工作了好几天,但这位年近七十的核工程专家脊背挺得笔直,灰白的鬓角在荧光灯下泛着银光。

  他看了看墙上的电子钟:14:25,接着下达了-5分钟准备的指令。

  “各岗位最终确认。”方鉴明教授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响起,低沉而清晰。

  黄知涛推了推完全没在往下掉的眼镜,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中子探测器校准完毕。”

  这是他第一次直接参与如此高级别的研究项目,就被分配到了监测中子产额和通量数据的岗位上。

  这项工作没什么难度,但却是整个测试工作的核心。

  “冷却系统待命。”

  “荷兰方面控制系统确认接入。”

  “……”

  翻译转述着来自控制室的反馈——

  HFR反应堆本身毕竟还是荷兰政府的财产,所以各国测试归测试,但堆芯工作情况和控制程序还是由荷兰核监管局负责管理。

  毕竟用着人家的资源做实验,总不可能一点好处都不给。

  14:30,彭觉先转向方鉴明:

  “开始吧。”

  后者的手指悬在红色启动按钮上方一秒钟,然后坚定地按下。

  反应堆安全壳内,低沉的机械嗡鸣声骤然响起,像是某种巨兽从沉睡中苏醒,巨大的转鼓组开始旋转,齿轮咬合的声音清晰可闻。

  远处控制室内,二号台上的指示灯由暗转红,旋即跳为黄色,表示转鼓组正在外旋开启。

  “转鼓组启动,角速度0.5rad/s,正反应性引入中。”方鉴明紧盯着屏幕,声音沉稳,“反应堆进入缓发超临界状态。”

  在人类肉眼无法观测的尺度上,高能射线如暴雨般轰击着反应堆屏蔽层和堆芯核燃料,每一次碰撞都像一颗微型超新星爆发,它们不绕行,不迟疑,直接穿透电子云的屏障,狠狠撞向原子核。

  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被撼动,束缚中子的“胶水“开始松脱,直到核结构被撕碎,释放出自由中子——

  这些不带电的幽灵从破碎的核中逸出,直接,或是经过铍反射层反射后飞向堆芯。。

  主屏幕上,一条蓝色的中子通量曲线在坐标轴最下方出现并缓缓延展,像是一条蛰伏的蛇,正在舒展身躯。

  14:35。

  “检测到初始中子产额。”黄知涛的声音略微提高,“4.0×10^4 n/s,符合预期。“

  HFR控制室的荷兰工程师声音紧随其后传来:“堆芯温度上升,当前功率0.13MW,二回路冷却系统激活。”

  彭觉先的嘴角微微上扬,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这只是开始。

  “继续监测中子产额增长率。”

  在观察室里,除去几名负责操作和状态监测的工作人员以外,几名HFR负责人也通过监控屏幕注视着这一切。

  科迪·施耐德的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扶手,范德维尔也在房间最后面来回踱步。

  两位女士尽管还保持着优雅的坐姿,但微微前倾的身体也泄露了内心的紧张。

  “见鬼,他们真的做到了第一步。”

  施耐德嘟囔着,拿起咖啡杯却发现已经空了。

  “初始中子产生是最简单的部分……”

  舒尔廷的眼睛紧盯着数据流:

  “当然理论上,只要中子增殖系数能够大于1,反应堆就能自发运行……”

  她没有参与赌约,从语气中也听不出什么悲喜。

  范德维尔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在几个关键参数之间快速切换,大脑飞速计算着各种可能性。

  以及,他仍然不明白为什么华夏人需要如此多的铍。

  如果只是用于反射中子,那么屏蔽壳内层就已经可以发挥足够的作用。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蓝色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

  14:45,中子产额达到5.20×10^4n/cm3;

  15:00,3.57×10^5n/cm3;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3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4/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