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着望远镜的双手也有些发抖。
他做了两个深呼吸,才勉强平复住自己的心态。
而这个时候,望远镜的视野已经偏移到了舰队的另外一边。
那里同样航行着一艘并非隶属于美军的驱逐舰。
忠武公李舜臣号。
高野心中泛起一丝不爽。
在最初的方案中,拦截舰队仅由包括金刚号在内的四艘军舰构成。
但在出航准备阶段,汉城方面却以“面临更加严重的中导威胁”为由,软磨硬泡般地要求参与其中。
于是才有了这第五艘成员。
但由于对方第一艘安装宙斯盾系统的世宗大王号驱逐舰尚未服役,因此只能安排一艘排水量更小、且不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通用驱逐舰参与。
显然与金刚号之间有着质的差距。
“哼……二等盟友罢了……”
他把这句话默默念叨几遍,仿佛找到了一丝奇妙的优越感。
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
……
与此同时,夏洛伊号巡洋舰的CIC内,却是一副全然不同的紧张景象。
舰队指挥官保罗·霍克少将正一脸严肃地紧盯着面前屏幕上由数据链传输而来的卫星轨道数据,等待着最终发射窗口的来临。
宙斯盾系统的AN/SPY1雷达从一开始就是面向舰队防空设计,虽然经过改造,但不论是探测距离还是视野角度,都并不支持独自完成反卫星任务。
尤其是前期的预警信息,只能由航天测控网对数据进行共享。
但再怎么高效的数据链也是有延迟的,同时标准3面对500公里轨道的拦截窗口又异常狭窄,对于指挥官的经验要求非常高。
“舰长,航毛伊岛光学观测站通报,目标卫星已经进入转移轨道!”
身后无线电操作员的声音,让霍克的大脑瞬间绷紧了弦。
“全体成员就位,将宙斯盾系统调整至半自动作战模式!”
稍微犹豫片刻之后,他又额外补充了一条指令:
“通知金刚号,让他们可以启动数据链和防空指挥系统,但仍然禁止开启雷达。”
随着他的指令下达,整艘军舰如同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开始飞速活动起来。
“报告舰长,已成功接入C2BMC系统!”
“报告舰长,轨道信息获取成功,准备输入拦截器火控中心!”
“热电池启动,导弹通电完成!”
“惯性测量装置归零……”
“LEAP战斗部导引头开始冷却……”
“……”
标准3的前两级与夏洛伊号已经无数次发射过的标准2系列相同,宙斯盾系统会自动完成检查,并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的工作。
但额外加装的第三级和战斗部(第四级)却是舰上所有人过去都没接触过的,因此每一步都需要格外注意。
几分钟后,导弹准备完成,进入随时待发状态。
同时,以窄脉冲和凝视状态工作的SPY1B雷达捕捉到了一个连续可见的信号。
距离740km,几乎处于反导模式下探测能力的极限。
“向航天司令部重新请求一遍目标轨道数据,一定要100%确认核准无误!”
霍克明白,本次任务的一切都濒临极限,因此雷达分辨率并不完全可靠。
正在天上飞行的太空器数量成百上千,万一打了个错误的目标,哪怕作为美国海军,也是非常棘手的麻烦。
好在正处于轨道转移过程中的UARS卫星特征过于明显,因此C2BMC系统很快传回了目标确认无误的消息。
霍克深吸一口气,双眼紧盯着屏幕上的目标参数。
十几秒过后,卫星进入位于鄂霍次克海上空的拦截窗口。
“发射!”
身旁早已练习过多次的武器控制官用力按下发射按钮,位于夏洛伊号前甲板的一个垂直发射单元旋即弹开盖板。
五分之一秒后,浓烟和烈焰沿着MK41中间的长条形排焰口猛然喷出,几乎照亮了整个舰桥前部。
紧接着,早已准备就绪的一枚标准3拦截弹冲破密封盖板,拖着亮黄色的火焰和滚滚白烟直入云霄。
几秒钟的延迟过后,这壮观的一幕通过分别安装在夏洛伊号和本福德号上的两部摄像机传到ABC电视台的演播室,继而被转播到全世界各国的观众们面前。
当然,也包括正在家中的常浩南。
当电视屏幕上导弹射出的那一刻,他察觉到,躺在自己腿上的姚梦娜身体微微紧绷,显然对结果颇为关心。
如果这次测试顺利完成,那么对于华夏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电视里名叫小威尔伯特·皮尔逊的嘉宾正对着转播画面滔滔不绝:
“看呐,导弹发射了!”
他双拳紧握,上身前倾,做出一幅恨不得钻进屏幕里的样子:
“因为卫星和导弹的飞行速度都非常快,而标准3属于直接上升式拦截弹,并不会像火箭那样把载荷送入一个稳定轨道,所以只有一次非常短暂的拦截机会,一旦错过就意味着失败……”
“上一次人类执行同样的任务,就是20年前我驾驶F15A发射ASM135导弹的那次,而即便已经过去了21年时间,整个地球上仍然只有我们美国掌握着这样伟大的技术……只不过,当年的我们是为了保护自由世界,而现在则是为了全体人类的安全……”
“……”
即便标准3导弹的前两级直接沿用自标准2,因此初段上升速度远不如A235之类的同行,但这一番长篇大论的功夫,也足够导弹消失在摄像机的画面中了。
演播室内,只能通过一个根据雷达探测信号模拟而成的演示动画来了解导弹和卫星所处的相对位置。
趁着导弹飞行的功夫,主持人赶紧介入话题:
“皮尔逊先生,刚好你说到保证全体人类的安全,我想知道,卫星在被导弹命中之后,是否会发生一些不可控的状况?”
皮尔逊刚才那个兴奋的样子本就是装出来的,现在听到这个关键问题顿时警觉起来:
“我不准备表演未卜先知,但可以向你介绍二十年前发生了什么。”
他顺手拿起早就准备好的卫星模型,又拿了一支笔当做导弹,开始回忆当年那次任务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所有人都看不到的高空中。
标准3拦截弹第三级已经按照指令完成了第二次点火,把导弹送入到大约400km的高度。
一秒钟后,第二根推进药柱燃烧殆尽,MK136发动机随之关闭,紧接着,释放出了早已露出真容的MK142动能战斗部(LEAP)。
失去动力的LEAP未能脱离地球引力的捕获,随即开始减速,并出现微弱的失稳征兆。
但早在第三级火箭停止工作前,导引头最顶端的256*256单元磅锡汞焦平面阵列便已经捕捉到了几乎位于视野中央的红外信号。
环绕在周围的10个姿态控制发动机随即启动,以每秒30次的频率调整推力,维持导引头对目标的角度和视角调整,时刻以最端正的姿态牢牢对准目标。
此时,战斗部距离卫星仅剩约55km。
而双方正以每秒15km的速度相向飞行。
4秒、3秒、2秒……
模拟示意图上,两个分别呈现不同颜色的光点重合在了一起,随即一起消失。
“拦截……命中!”
没有介质的外层空间无法传播声音,但MK142动能战斗部与UARS卫星的正面碰撞仍然像是一记洪钟,重重地敲响在了全世界所有同行的心中。
在所有人头顶500km炸开的烟火,一如美国那高高在上的军事技术霸权。
似乎……不可战胜。
第1250章 休斯顿,我们有大麻烦了
然而,相比于电视机前或是狂欢、或是失落的各国吃瓜群众们,夏洛伊号巡洋舰的CIC内,气氛却没有如同想象中的那般乐观。
拦截,毫无疑问是成功了。
MK142动能战斗部精准命中了调整轨道上的UARS卫星,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反卫星,或者也可以说是反导任务——
目标不同于寻常卫星的运行轨迹,而是处于类似弹道导弹末端的急速下坠过程中。
显然,这对于华夏,或者希望通过中程弹道导弹威胁美国的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次信号清晰的震慑。
尽管这一发经过改造后的标准3价格高达数千万美元,很难大批量生产和装备。
至少很难比得上弹道导弹的数量。
但也已经足够让对手在军事冒险之前多上几分顾虑了。
可麻烦在于。
打偏了。
或者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打的过于准了。
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在碰撞发生之后,电视转播所使用的示意图会直接显示两个信号同时消失。
但不是说俩东西撞完之后就真的全都没了。
除去体积很小,测控系统根本无法看到的碎片以外,雷达还捕捉到了大约30-40个有效信号。
这当然是正常的。
短暂的混乱之后,拦截系统很快重新计算出了这些大型碎块的新轨迹。
按照预期,它们将因为失去第一宇宙速度很快坠入大气层。
然而,就在周围一片喜气洋洋的时候,霍克少将却眼尖地发现了一个特别明显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