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呢……”
多尔丹叹了口气:
“还能是什么事?”
坎德尔闻言差点笑出声来:
“但我们……不对,是你们,不是早就放弃了独立完成载人航天项目?”
语气中带着浓烈的幸灾乐祸。
但多尔丹只是缩头看了对方一眼——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欧空局曾经有过一个预计耗资超过1000亿西德马克的载人航天计划。
而坎德尔本人,正是这个计划的狂热支持者和推动者。
不过,让欧洲人执行这样复杂的项目,结果总归是不会令人意外的——
ESA最终提出了一个令人窒息的三阶段发展路线。
首先是研发一种类似联盟号的宇宙飞船,并在阿丽亚娜3火箭的基础上研发改进型,将飞船和宇航员送上太空。
其次是比美国航天飞机稍小一个级别的“使神号”航天飞机,预计由当时尚在计划当中的阿丽亚娜5火箭执行发射。
第三是研发“哥伦布”号太空舱,实际就是一个小型空间站,实现宇航员不间断在轨驻留。
明眼人都能看出,到这里的问题就已经很大了——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小型空间站。
三者之间与其说是承接关系,还不如说是并行关系。
尤其是前面两项。
确实,苏联人在已经有了宇宙飞船的情况下,仍然在80年代开始研发新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但人家的联盟号毕竟都用了快30年,迭代出新产品属于顺利成章的事情。
反观你ESA呢?
资源本来就不够,还要一上来就同时搞两个运载工具。
怎么看都很不合理。
总之,互不相让之下,最后搞出了这么个充满妥协痕迹的方案。
整个计划也只好不了了之。
只剩下“哥伦布”号的名字被沿用到了国际空间站的一个舱段上面。
坎德尔也是被这事刺激,才离开了ESA的业务一线。
现在看着华夏人后来居上,难免有一种“你们可真TM活该”的想法。
同样经历过当年全程,因此不好反驳的多尔丹只好转移话题:
“也不完全是和载人航天有关……”
他说着把桌上的两份报告拿了过来:
“无论如何,你先看看这个。”
虽然坎德尔心里还是憋着口气,但毕竟和多尔丹私交不错,不可能直接拂了对方的面子。
再说来都来了。
所以,最后还是接到手中,以一目十行的速度很快翻到最后。
一阵沉默之后,他缓缓开口道:
“我认为……在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毕竟是大势所趋,就连美国人和俄国人都能凑在一起搞空间站,那有人希望我们在这件事情上持开放态度,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多尔丹的眼神微微动了动。
看上去,对方似乎是支持第一派意见。
但还没等他开口,就听到坎德尔话锋一转:
“但也要考虑到,我们的航天项目已经和NASA深度绑定,这第二份报告里面提到的风险也确实存在……”
“目前看来,华夏人擅长的是研发功能性太空载荷,比如卫星和飞船,而短板是缺少运载能力较强的大型火箭,这和我们在国际航天中的生态位完全一致……不能简单用EASA航空产业那边的情况来判断……”
这一番话,水平很高。
说得就跟说了句话一样。
汉弗莱附体了属于是。
多尔丹也露出一脸不忍直视的表情:
“我今天把你请过来,不是帮我端水的……”
坎德尔耸了耸肩,放下手中的两份报告:
“我都不用看报告提交者的名字,就知道这是ELDO派系和ESRO派系之间的内部斗争……你个局长都拿他们没办法,我一个早就离开ESA的教授,能怎么办?”
ELDO,欧洲运载火箭发展组织。
ESRO,欧洲空间研究组织。
这是太空探索初期,在欧共体基础上于1962年同时成立的两个组织。
虽然在1975年,二者合并成为了今天的欧洲航天局,但相互之间的利益纠葛并没有那么容易消失。
反而因为资源共享而愈发加剧了。
前面那个抽象到极致的载人航天方案,也和这两个派系之间的内斗有关。
双方的立场在不同时期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前者更倾向于开放合作,而后者则更倾向于绑定NASA。
至于为什么之前跟俄国人的合作能够通过……
那也是因为NASA带了头。
现在合作对象换成华夏,ESRO派系自然没那么好说话了。
还没等多尔丹再次开口,坎德尔就接着问道:
“说起来……我记得今年年初那会,我们不是要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上和华夏合作么,怎么后来又不了了之了?”
“别提了……”
前者松了松脖子上的领带:
“我们内部刚刚开始讨论合作的可行性,连派到华夏的考察团人选都还没定下来,就走漏了风声……美国人非常强硬地施压,很多一开始倾向于合作的人也很快改变了态度,最后只好暂时搁置了……”
坎德尔两手一摊,露出“我就知道”的表情:
“所以你看,连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都会这么快泄露,你想在敏感程度更高的载人航天,乃至深空探测领域和华夏合作,那和做梦有什么区别?”
“……”
多尔丹无言以对。
半晌之后才有些沉痛地说道:
“我们和NASA之间的绑定……确实有些过深了……”
没想到,这段本来有些自暴自弃的发言,却让坎德尔改了主意:
“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Ah?”
多尔丹瞬间就来了精神。
“你们ESA已经被渗透得和筛子差不多……肯定是没指望了。”
坎德尔非常直白地说道。
“呃……”
多尔丹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
坎德尔却完全无视了他:
“你如果真想破局,只能考虑放开民间资本进入航天产业,然后找个白手套来完成这件事……”
第1109章 向智能化生产进军!
“放开民间资本?”
虽然多尔丹刚才一直表现的像个死缠烂打的普通糟老头,但既然能在利益关系纷乱如麻的欧洲航天局里混到一把手,就必定不会真的是个糊涂蛋。
几乎是在坎德尔话音落下的同时,他整个人的气势就瞬间变得敏锐起来,一双如同狐狸般的眼睛微微眯起,在前者身上扫过了几个来回。
不过,只是短短几秒钟过后,多尔丹就又一次恢复了刚才的和蔼形象。
仿佛刚才那一刹那的变化从未存在过一般。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好像2000年的时候,美国那边就成立了一个类似性质的公司,应该叫蓝色起源?”
他并没有直接回应坎德尔的建议,而是说起了一个貌似有关系,但又不是特别密切的话题。
后者闻言一愣,似乎也是没想到对方会突然提起美国那边的事情,但很快就点点头:
“没错,一个叫杰夫·贝索斯的互联网企业老板创立的。”
2003年这会,世界还没有完全从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恢复过来,贝索斯也还不是后来那个举世闻名的世界首富。
对于行外人来说,没听过或者觉得陌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听说,那家企业现在还只是做一些亚轨道飞行器的研究?”
显然,多尔丹对此并非毫不知情。
意识到自己进入了对方节奏的坎德尔也是反应飞快:
“这不重要……反正你也不指望这家公司真的研究出来什么,只是需要一个干净并且安全的媒介,以便于两头下注而已。”
他耸了耸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