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官路商途_分节阅读_第610节
小说作者:更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68 MB   上传时间:2025-09-25 16:51:51

第888章 亏损

  新的一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论坛过后,眨眼就到了2003年的元旦。

  柳轶群到了退二线的年纪,也算圆满完成过渡的任务,元旦过后就调任省人大副主任,唐继华正式接任东洲市委书记;原省委副秘书长闻良渊调到东洲担任市委副书记、市长,跟唐继华搭班子。

  2002年度,鸿惠堂草本凉茶正式成为新鸿臣旗下,继茶饮料、包装水之外的第三款年销售突破百亿的子类;新鸿臣元旦过后,也正式成为港股千亿俱乐部的一员。

  这也爽了鸿臣的老股东们。

  朱璐家、夏侯家作为鸿臣的创始人家族,早年各自持有鸿臣8%左右的股份,九十年代中后期长期在三四亿港元之间震荡。

  虽然他们现在对新鸿臣的持股摊薄到3%左右,但他们在这一块的家族资产,实打实的上涨到三十亿港元了;这还没有算他们这几年在盈投控股持有的股权价值。

  同期的香港富豪圈,大多数人却受累于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楼市又是持续四五年两波大跌,腰包都是大大的瘦了好几圈,倾家荡产者也比比皆是。

  比较出来的幸福,真是让人做梦都要笑醒。

  朱鸿召、朱玮兴父子这些年对新鸿臣也是坚定持有,股价低迷时更是想尽办法增持,同时朱玮兴作为最核心的管理层成员,也有少量的授股,加上朱祎琳,朱家明面上还是新鸿臣的最大股东(8%+8%)。

  元旦前后香港很多媒体都开始将朱家跟熊家一起,列入香港十大豪门传播各种八卦了——朱家还是盈投控股的核心股东。

  虽然这迫使萧良与朱祎琳、胡婕在香港幽会不得不更加的小心翼翼,但这也是以盈投、新鸿、华茂为代表的星源系,在香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体现,也持续带动更大规模的产业资本流入东洲及江省其他地市。

  中石化东洲子公司所属的炼化工程一期,元旦前夕在狮山湾正式建成投产。

  其产品除了用于交通运输及工业燃料的汽油、柴油以及各种燃料油外,也有石蜡、沥青等建筑、道路建设原材料,也有芳烃、乙烯等工业原材料,进一步带动化工产业园的各种化工、合成材料项目的投资建设。

  添美网、趋势网元旦过后,受益全球科技股持续强劲的反弹,都相继登陆纳斯达克,两家互联网企业的总市值自上市之初就稳定在八十亿美元之上,距离萧良预测的一百亿美元总市值,也就差咫尺之遥了。

  在2002年年初前后拿出近一亿五千万美元,对添美网、趋势网进行注资的熊志远,自然也就成了两家互联网企业上市的最大赢家;在上市之后,持有两家互联网企业的市值激增逾十四亿美元(18%)。

  很多知道一些内幕,却又没有那么深入的人,看到萧良竟然没有在这两家互联网企业持股,都是诧异万分,一度怀疑萧良是不是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他们却是不知,萧良同期除了要支撑蜗巢科技这么大的盘子,还要源源不断支持鸿盈科技的产能建设(前后注资六十亿),还要对苹果、亚马逊等标的进行吸筹,哪有余钱再参与对添美网、趋势网的注资,将所有便宜都占尽?!

  2003年是全国实施福利分房制度全面退出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推动商品房市场制度的第一年。

  在经历持续五年的温和上涨后,东部沿海省市的房地产市场,于2003年开年就迎来第一波令普通市民记忆深刻的大涨——九十年代初的海南楼市暴涨,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太遥远了一些,那个年代城市里的人都还习惯福利分房。

  东洲市城区的新盘楼价,在2003年春节过后基本上就都上涨到三千元每平方米以上,昭示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降临。

  泛华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股东注资,净资产已经扩到三十亿,做好了接下来十数年参与波澜壮阔的楼市盛宴的准备,但萧良同样没有精力跟多余的资金,参与其中。

  在盈投控股的支持下,瑞成化工与现代化工合资的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元旦前夕在狮山湾化工园区正式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瑞成化工在东洲主导的,从炼化到下游PET的产业链。

  常林钢铁与现代钢铁除了四十万吨的硅钢项目进入施工后期外,在盈投控股、华茂投资的支持下,元旦前夕也了开启年产能逾六百万吨的三期工程建设。

  由于采用更高技术水平的生产工艺与装备,常林狮山湾钢铁项目三期,总投资远超一二期,高达四十亿美元。

  这还是反复谈判、优化后的结果。

  现代钢铁原先在韩国本土做出的项目预算,高达六十亿美元。

  东洲动力2003年春节过后,在省市政府的沟通协调下,最终以增发新股的形式,将江汽集团旗下业绩欠佳的商用车资产收入旗下,并配套增发新股筹资二十亿,用于一座全新的重卡、中卡及商用车零部件的产业园的建设。

  东洲动力也成为从车用柴油发动机到变速箱、车桥以及重卡、中卡整车生产的大型装备制造集团。

  东洲、江省乃至全国,要将大的经济框架搭起来,绝不离开重化工业及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城镇建设方面,除了狮山湾临港新城外,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东洲新城区,也在东洲大学新校区以西相续展开中央公园、体育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以及大规模住宅社区的建设。

  苹果公司2002年五月份推出第二代iPod产品,除了最初就兼容微软系统外,03年元旦前夕,其播放器管理软件itunes更新到3.0版本时,也作为线上平台,推出音乐商店功能,不仅进一步促成产品的全球热销,也象征苹果生态系统的初步成形。

  2003年元旦过后,鸿盈科技工业园三期工程也建成竣工,受益苹果iPod的全球热销,迄止到2003年六月,鸿盈科技每月单给苹果代工生产iPod就高达一百五十万台。

  鸿盈科技成立以来,除了继承原和永电子在精密模具,印刷电路板、表面贴装等方面的技术外,还从与恩益电气、现代电子的合作中得到极大的加强,可以说在代工制造领域,工艺水平已经不弱于亚洲任何一家OEM厂商。

  除此之外,蜗巢科技还在功能模组、线束等领域,加强独立以及联合研发的力度;而电源电池领域,更不要说就是星源时代的强项了。

  这也使得鸿盈科技除了有能力承接中高端电子产品的代工,也有能力从中挖掘更大的利润空间。

  迄止六月份,单给苹果代工月盈利就接近两千万美元。

  另外,鸿盈科技每月还承接三百万台中高端数字手机、三十万台笔记本电脑以及MP3播放器等其他电子产品逾五十万部的代工业务,又贡献逾两千万美元的利润。

  鸿盈科技的市值到六月份时也是稳步上涨到八百亿港元。

  要不是控股股东蜗巢新技术投资,六月份公布约5%的公开市场股票减持计划,鸿盈科技随时都有可能踏入千亿俱乐部的行列。

  萧良此时减持鸿盈科技少量的股份,主要还是蜗巢科技的研发体系依托星源时代每月逾五个亿的投入还是不足,需要他从外部持续不断的筹集新的增量资金补充进去。

  现阶段哪怕亚马逊、苹果等公司的股票相比较前期低点,都已经强劲反弹了两到四倍,但萧良现在怎么舍得减持这些股票?

  他个人对鸿盈科技的持股高达57%,也是太高了一些,没有必要都拽在个人手里。

  而受益于鸿盈科技的股价持续上涨,奈田家族在奈田银行旗下所主导的基金,持有鸿盈科技的股份,市值已经高达十七亿美元。

  奈田信正、奈田英男找了一家国际私募基金,承接了他们所持鸿盈科技7%的股份,打折换取六亿美元的现金,以六亿美元从恩益电气手里收购了新荣科技25%的股份。

  这么一来,奈田家族在奈田银行旗下所主导的基金,除了持有鸿盈科技10%的股份,还持有新荣科技35%的股份(最初奈田家族就持有新荣科技10%的股份),也就成了新荣科技第一大控股股东。

  新荣科技另外65%的股份,芙蓉财团旗下的奈田商事等成员企业持有24%,熊志远以及智埔投资、星视、光耀资本分别持有16%、10%、10%、5%的股份。

  也就是说奈田家族无论是联合熊志远,还是联合芙蓉财团,亦或联合星视系,都能掌握绝对的控股权——到这一步,萧良也算是基本履行了最初对奈田信正、奈田英男叔侄的承诺。

  当然,奈田信正、奈田英男叔侄也是遵守承诺,将现代电子的生产、研究全面往东洲、秣陵两地倾斜。

  现代电子除了保留最核心的存储芯片业务外,其家电、电子产品在韩国本土的工厂也陆续关闭,所有电子产品相关的生产以及制造相关的工艺、技术,基本上都转移给了鸿盈科技。

  这也最终促成现代电子的家电、电子产品部门剩余的,包括多地产品研发部门、韩国本土市场以及各种产品专利技术等有形无形资产在内,最终于九月中旬合并进新荣科技,换取20%的股份。

  在芙蓉财团与奈田家族的大力推动下,新荣科技九月底就成功登陆东京证券市场的创业板。

  现代电子两千年之前虽然在海外市场犹有三四十亿美元的销售额,但受财团内部的动荡及金融风暴的打击,当时就面临产品过时、市场不断萎缩的困境。

  新荣科技成立之后,承接现代电子的海外运营权,首先发展中国大陆市场的同时,又大刀阔斧砍掉其他市场的亏损业务。

  虽然经过三年时间的整顿,现代电子重新在亚洲市场站住脚,不过除了营收还没有恢复到早前的巅峰期外,又由于大规模的新品开发投入,盈利还非常有限。

  因此新荣科技登陆东京证券市场后,实际估值并没有获得多高的增涨,还在二十亿美元左右,主要还是通过上市完成证券化及近两亿美元的融资,补充发展资金的不足。

  新荣科技实施中国市场战略还是坚持以数字手机为核心,即便零三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但新荣科技通过发布更多、功能覆盖面更广的新品机型,月销量稳稳跻身第二梯队之列。

  而随着诺基亚、现代电子、摩托罗拉、东芝等品牌纷纷加大千元机等中低端机型的推出力度,星视通讯电子竞争压力倍增,即便通过更强大的市场营销攻势,但到第三季度月销量也不可避免的同比出现30%的下跌。

  虽然星视通讯电子在03年第三季度时,月销量还在保持在六十万部,位居国产手机第一,但由于市场营销宣传成本的上涨,以及手机销价的下调,第三季度自营手机品牌业务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亏损,预计第四季度亏损会进一步放大,吞噬掉今年前两季度原本就大幅削减的盈利。

  虽然袁可飞预料到这一状况的出现,年前也有意加强代工业务的发展,但自营品牌的竞争,特别是02年星视通讯电子自营品牌,单纯从销量上,在国内手机市场已经做到第四了,只要有可能,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东芝,谁会轻易将代工订单给星视?

  再一个,星视自营手机品牌就是做中低端机型,这几年发展的工艺制造技术也是集中在这一领域——袁可飞也是不知不觉间才发现,江粤等省在中低端电子产品领域的OEM代工厂商,越来越多了。

  第三季度依赖代工业务,星视通讯电子勉强做到不亏损,但第四季度,袁可飞就没有这个自信了。

  而到第四季度,射阳工业园第一期就将建成,如果没有足够的订单,射阳工业园建成就要陷入亏损……………

第889章 出局

  “这都是什么狗屁东西,要我怎么拿到董事会上交代?”

  郑仲湘英俊的脸抑制不住内心的怒火,禁不住露出一丝狰狞,愤怒的将星视通讯电子十一月的经营月报摔了出去。

  文件夹的一角重重砸在办公桌面上,里面的A4纸挣脱书夹的束缚,在办公桌前洒落了一地。

  袁可飞难堪的站在办公桌前,看着散落一地的雪白A4纸。

  秣陵傍晚的天空很难得十二月份中旬就开始飘起小雪,郑仲湘他的脸色就跟阴霾的天空一样灰暗、难看。

  他气愤不单单是上个月星视通讯电子的经营月报数据难看。

  星视通讯电子第三季度因为代工业务的拉抬,勉强保持没有发生亏损,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第四季度情况只会进一步恶化,发生亏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是星视电讯又逢多事之秋,郑仲湘不希望看到星视通讯电子在这时候业绩爆雷,要求袁可飞通过一些财务手段,尽最大限度将星视通讯电子第四季度的业绩做得好看。

  袁可飞十月份大幅削减一些研发项目,令十月份的经营月报勉强能看,没有掀起什么轩然大波。

  不过,再一次向董事会提交十一月份的经营月报了,袁可飞却不愿意再搞这种财务擦边手段,粉饰太平了。

  他甚至将十月份应提未提的一些成本,都算到十一月的经营数据里,导致十一月足足产生高达四千余万的亏损。

  经营月报未必需要对外披露,但提交到董事会,消息基本上不可能瞒得住,郑仲湘希望从袁可飞手里拿到一份“看得过去”的经营月报,没想到袁可飞连这点小事还不能趁他的心意!

  前年为了应对大东电报局等投资大股东对芯片造假等事的诘难,在郑家内部反复商议后,决定由星视电讯发行新股收购长和电讯旗下在港岛的通讯业务。

  此举意在进一步巩固星视电讯在港岛通讯市场的霸主地位,支撑星视电讯一再暴跌的股价,稳固投资股东的信心,算是对大东电报局诘难巧妙的化解。

  相关方案去年初就陆续通过股东大会、证券监管部门的审议批准,但待要正式实施了,香港另外几家通讯运营商反应过来了,以反垄断的名义,一纸讼诉将星视电讯、长和电讯告上法庭。

  当初为了反垄断,取消原香港电讯在港岛的独家运营权,港府向香港电讯付出高昂的代价,最终才在香港电讯之外新签发六家通讯运营牌照,终结了香港电讯独占香港通讯运营市场的局面。

  现在倒好,为了重新巩固成为星视电讯旗下子公司香港电讯集团在港岛的通讯市场占有率,重新回过头来,将获得六张新牌照之一的长和电讯的港岛运营业务合并进香港电讯集团,这算怎么回事?

  当初港府付出高昂代价,从香港电讯手里赎回独家运营权,又算怎么一回事?

  资产合并暂时被冻结下来,官司也打了好几轮,起初还是星视电讯占上风,郑家跟司法界的关系摆在那里,但去年下半年港岛楼市进一步下滑,相比九七年过后的最高点跌去70%,港岛社会面杂音变多变响,有不少还是针对郑家及长实集团,最终拖过证监部门的批准时效,增发收购方案流产。

  在这个节骨眼,原本在大东电报局等投资股东面前大吹特吹的星视通讯电子业绩暴雷,会发生什么?

  第三次股价雪崩一定会再次上演!

  郑仲湘额头青筋噗噗直跳,难以想象那一幕的发生,这也意味着他会被再次钉在耻辱柱上。

  不管怎么说,这两件事一定要错开来发生——更关键的是大东电报局历经漫长的减持后,持股已经低于5%了,接下来的清仓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

  而只要大东电报局先出局,星视电讯将来发生的股价异动不至于引起友邦惊诧,事情就容易处理多了。

  郑仲湘这一刻也是虎视眈眈盯住袁可飞,要袁可飞顺从他的意志。

  袁可飞低头看着镫亮的皮鞋尖,抿住嘴不吭声,也无意作任何的退让。

  第四季度亏损无法避免,星视通讯电子明年的情况只可能更糟糕,他此时在提交给董事会的经营月报上造假,有朝一日东窗案发,郑仲湘又或者郑家会保他吗?

  还是说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被郑仲湘当作棋子拖延时机,等到东窗案发之后再站出来替郑仲湘背锅?

  “你现在出去,明天之前将辞职信放到这张办公桌上!”郑仲湘恨恨的说道。

  陈逸森等人站在一旁,虽然对此感到非常突然,但看郑仲湘的脸色很难看,也没敢劝说什么。

  袁可飞见郑仲湘咬住牙的样子转过脸去,心里悲叹一声,没有多说什么,转身离开郑仲湘在科技园的独立办公室……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6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0/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新官路商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