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官路商途_分节阅读_第453节
小说作者:更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68 MB   上传时间:2025-09-25 16:51:51

  在香港楼市低迷之际,无上限的提高负债率,就不担心信息港项目建设稍有不顺,导致资金流枯竭,最终来个大崩盘?

  增发新股虽然会摊薄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但郑仲湘持有星视近70%的股份,这一次照上限增发20%的新股,郑仲湘对星视的持股仅仅是摊薄到58%,也压根不会影响他对星视的绝对掌控权。

  倘若能成功通过增发新股筹集上百亿资金,对星视的好处就太多了。

  单单星视的净资产从五十亿港元,通过这次增发,提升到一百八十亿港元,给人的感观就完全不一样。

  不过,郑仲湘作为郑家子弟,做事是更容易赢得关注跟信任,也能轻而易举获得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资源,但也不是说郑仲湘想要以每股一百港元的高价,增发一亿三千万股新股,投资机构就哭着喊着手捧一百三十亿港元跑过来跪求赏赐的。

  这一切的根本,投资机构得觉得参与新股增发,有利可图才行。

  因此,除了星视所做的项目,营造的概念,确实需要足够的吸引力外,投资机构也会提出种种附加条件:

  比如集团管理层以及董事会成员承诺延长持股锁定期。

  不仅承诺新一轮增发新股锁定期内,他们不减持一分钱的股票,还要给这些投资机构预留出一定的减持期限。

  简单的说,有意参加这一轮融资的几家投资机构,都希望星视的管理层以及董事会成员,能承诺延长持股锁定期至少24个月,才方便进一步细谈新股增发的事宜。

  作为郑仲湘的重要合作伙伴,萧良这段时间跟丁文江、韩振亚、韩振国、温骏以及怡田的邹志林,在秣陵也有不少见面的机会。

  郑仲湘此行秣陵,也是在丁文江的私人会所江南会馆里刚用过晚餐,大家走到前院坐下来喝茶、品尝雪茄,跟萧良谈及董事会成员延长持股锁定期这事。

  “啊?”

  听郑仲湘竟然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萧良都禁不住微微一愣,怀疑这段时间是不是对郑仲湘,对星视的事太热切、太热心了,以致他产生某种幻觉,疑惑说道,

  “那些投资机构提这样的条件,有些强人所难了吧?我连执行董事都不是,这些投资机构,怎么可以对我提这样的要求?”

  “也不是这几家投资机构强人所难,主要还是我觉得,我们既然都对互联网、移动通讯、信息电子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现在游说投资机构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星视在相关领域深入发展,我们自己也需要有实际的行动,对星视未来的成长,对星视的长期价值,展现我们更为坚定的信心!”

  郑仲湘说道,

  “我想,大概没有比承诺延长锁定期更直接的方法了吧!”

  星视借壳上市之初,郑仲湘就找了几家跟郑家关系密切的投资机构,参与了资产重组时的第一轮新股增发融资。

  当时的新股发行价仅为每股十五港元,这几家投资机构都没有进入董事会,目前都已经过了六个月锁定期,账面浮盈都高得惊人。

  不过,六个多月前第一轮就增发了八千多万股新股,目前市值高达八十多亿港元,这几家投资机构也不敢减持,就怕把其他投资者吓坏了,不知道股价会跌到什么地方去。

  这几家投资机构此时都有愿意参与第二轮的新股融资,但除了跟郑家长期以来的密切合作外,他们更主要的还是保障第一轮增发新股,能以一个极高的价格顺利减持出去,将盈利收入囊中。

  此时就算没有新的投资机构引进,这一增一减,这几家投资机构相当于再拿出五十多亿港元的资金,将持股规模从之前的八千多万股增加到一亿三千万股,实际能将持股成本能降到每股五十元以下。

  更为关键的,还是星视能获得关键的一百三十亿港元发展资金,将之前炒作的概念一步步做实,大家都相信股价未必不能跨入一个全新的高度。

  所以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第一轮增发的新股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顺利减持清仓,第二轮增发新股才能获得充足的融资,又或者这两者需要同时进行,即便可以找银行拆借过桥资金应付一些,但两者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这时候唯一头痛的,就是萧良联合盈投、鸿臣所持的六千六百万股,没有纳入他们的控制,一旦大规模提前减持,就极可能会彻底打乱掉他们设计好的节奏。

  这也是郑仲湘前期极其排斥萧良野蛮闯入的关键原因。

  这令他与陈逸森早就共同设计好的资本运作环节,很可能卡在萧良这一环难以持续下去,导致整个局面崩溃。

  虽然郑仲湘提这么话题很突兀,但萧良还是很洞察他真正的意图,说道:

  “郑先生应该知道蜗巢科技目前的消耗有多恐怖,也应该知道星源时代一两年内都很难盈利,还需要我持续不断从外部筹集资金投入,才能期待有朝一日结出丰硕肥美的果实。我现在坚定看好科技股,但每个月也至少减持五千万港元转回内地,我很难保证未来六到十二个月期间,完全不减持对星视的持股。”

  萧良心里说:你丫的别装了,你最多延长六个月的锁定期,反正目前还不打算从董事会辞退,第一轮增发新股在接下来六个月里,有足够空间减持出去,给第二轮增发筹集资金了。

  郑仲湘却不清楚科技股接下来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的走势,自然希望时间能更宽裕些,得寸进尺的说道:

  “蜗巢能不能承诺未来十八个月内不减持?”

  “这不是讨价还价的问题,”

  萧良吸了一口雪茄,说道,

  “我现在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未来六个月内,我的资金不会有问题,这段时间里,我可以仅代表蜗巢新技术投资不减持。”

  “如果蜗巢内地的业务缺乏资金,长和可以从其他渠道提供必要的贷款支持。”郑仲湘说道。

  “郑先生要这么说的话,那我六个月锁定期延长都不应该承诺了,这毕竟不是我应该承担的义务。”萧良不喜欢跟人讨价还价,摇头说道。

  “那我再跟几家投资机构商量商量吧!”郑仲湘不满意萧良仅给出六个月的延长期,心里不悦,却也不想第一次劝说就将关系搞僵,语气委婉道。

  “我觉得郑先生对这些投资机构态度可以更强硬一些,”萧良说道,“星视是有广阔未来的,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波折。我与鸿臣、盈投持股星视,主要还是财务投资,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好促进星视的发展,我们肯定也是不余遗力的。不过,遇到好的波段机会,我们肯定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减持、买入动作。就像天盈科技对亚马逊的操作一样。天盈科技六七月份在亚马逊上先减持再增持,不仅获得两千多万美元的现金,还将对亚马逊的持股市值增加到一亿五千万美元。在星视未来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希望能捕捉到一两次这样的机会!说实话,我承诺延长六个月的锁定期,都完全是多余的!我完全可以先卖掉一些星视,等过静默期再找机会买进一些……”

  丁文江、韩振亚他们不便硬凑过来,便此刻也是恨不得将耳朵竖到头顶上去,努努力,还是能隐约偷听到萧良跟郑仲湘的只言片语,知道他们在星视新一轮的新股增发融资这个问题,还是存在不小的争议……

第704章 未成的局

  萧良没有耐心将一根雪茄抽完,坐到九点钟就告辞离开。

  郑仲湘后脚也返回酒店,陈逸森、袁可飞、林杰等人都随之离开。

  这次试探萧良的态度并不令人满意,他们得跟郑仲湘赶回酒店,商讨下一步的对策。

  韩振亚、韩振国夜里没有别的安排,送郑仲湘等人乘车离开,又拉上温骏随丁文江返回院子里坐下,享受还未燃尽的雪茄。

  “丁总、温总,你们觉得沪深两市的科技股,最近会不会有比较大的机会?”韩振国坐下来后,就忍不住开口询问丁文江以及温骏对沪深两市科技股的一些看法。

  丁文江深深吸了一口雪茄,没有观察韩振亚、韩振国兄弟二人的神色,只是徐徐将如云烟气吐出,说道:“难说啊。”

  这段时间不要说欧美日韩了,港股里的科技股标的都异常的火热。

  星视作为港股今年的股王,不谈跟借壳前股价相比的暴涨了,单说六七月份科技股极致反转行情,涨跌幅度超过十倍,实在是叫人血脉贲张。

  港股里的其他科技股,虽说震荡幅度没有这么夸张,但截止十一月中旬,震荡三四倍、四五倍者也是比比皆是。

  在金融风暴惨烈的背景下,香港证券市场还不时有暴富传奇涌现,自然是备受关注。

  在香港证券市场,比萧良他们规模更大的资本比比皆是,但在六月中下旬精准抄底科技股,获得极其耀眼成绩的资本,却唯此一家。

  首先是蜗巢新技术投资联合鸿臣、盈投,赶在六月底之前,总计增持了星视六千六百万股,单在星视这一支股票上账面就实收高达五十亿港元的浮盈。

  除此之外,蜗巢新技术投资联合鸿臣、盈投、华茂,还大手笔在港股增持近四十亿港元的科技股,此时累计浮盈超过七十亿港元。

  这样的骄人战绩不可能不流传出来。

  丁文江、韩振亚、韩振国以及温骏他们听说了,又怎么可能不眼红?

  不过,眼红归眼红,内地资本想要进入香港,特别是想要进入港股市场,却非易事。

  而在沪深两市,虽然也不乏科技股的标的,但这些科技股标的,绝大多数在刚过两年时间里,刚经历过一轮爆涨爆跌,目前正处于沉寂期。

  因此,这一轮海外科技股行情,沪深两市除了极少数几只跟互联网直接挂钩、有题材炒作的股票,受到资金的热捧外,其他科技股的表现都非常一般。

  像科技股龙头长虹电子去年年中股价登顶,达到每股六十六元,之后就经历长达一年之久的暴跌,今年六月底跌到每股十二元,股价可以说直接砍到脚脖子,将散户的心都伤透了。

  这四五个月来,受海外科技股行情的影响,长虹电子的股价勉强从低点反弹了二三十个点,却因为人气太冷淡,十月下旬往后,股价又折向下跌。

  又比如天海精工,股价崩盘前,股价一度超过三十元,短短一年时间跌破每股五元,今年以来差不多都维持在每股八元左右波动。

  看着萧良这孙子在港股吃肉,他们的资金没有办法绕过国家的监管南下,内地的科技股不瘟不火,吃不上肉,丁文江、韩振亚、韩振国、温骏要说他们不眼红,不焦急,那是自欺欺人!

  他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海外这波科技股行情还会延续多久。

  如果说海外科技股行情能延续够久,沪深两市的科技股标的再多一些时间平复,还是有可能带起一波浪潮的;又或者说,只要海外科技股的行情能延续够久,他们可能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塑造一只跟互联网直接挂钩的科技股标的来。

  丁文江觉得他的回答,韩家兄弟不会太满意,又看向温骏,问道:“萧良似乎对这波科技股行情并没有太坚定看好啊?至少并不长期看好?”

  郑仲湘找萧良谈星视增发的事情,其他人不会硬凑到跟前去,但萧良为了促成星视新一轮的新股增发,最多承诺从现在起锁定对星视的持股六个月不进行减持,这些内容他们还是断断续续听进耳朵里去的。

  这说明萧良短时间内,对海外科技股行情还是看好,要不然六个月的锁定期都不会同意延长。

  不过,萧良没有完全遂郑仲湘的愿,最多只同意延长六个月的锁定期,说明萧良还是很清楚“涨久必跌”,“跌久必涨”的道理。

  温骏微微蹙着眉头,附从丁文江的见解说道:

  “不管萧良他这段时间怎么为科技股鼓吹,也不管他怎么为互联网以及信息电子等领域的初创企业鼓吹,我们都应该要注意到八九月份往后,萧良联合鸿臣、盈投以及华茂,实际都在小规模的减持科技股。”

  萧良小规模减持,是香港公司蜗巢新技术投资在八月过后,资金就抽调一空,但还需要继续每个月转五千万港元到内地支撑蜗巢科技的运转,他不得不小规模的减持一些短期超涨的科技股套现。

  鸿臣、盈投、华茂三家则是遵循既定的操作原则,在股票快速上涨一段时间过后,必然需要进行减持,才能避免股票资产占比长时间超过上限。

  还有就是鸿臣、盈投、华茂都以九月三十日作为财政年度中期结算日;七八九月作为财年第二季度,证券投资操作有很高的浮盈,客观上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减持,给投资人、股东增加中期分红。

  鸿臣、盈投以及华茂,不是说看好科技股的涨势,就一定要满仓从头持到尾。

  不过,香港一些咨询分析机构不知道,也不会分辨这里面的曲折,只是简单从这段时间爆火科技股的股东变化里,看到萧良与鸿臣、华茂、盈投连续两三个月都在小幅度减持科技股。

  而到了温骏这里,他宁可相信香港这些分析机构做出的表面判断,怀疑萧良不仅没有长期看好科技股行情,甚至从八九月份,实际就已经转向保守了,断然不信萧良亲口所说不断从香港公司拿钱,是为了填蜗巢科技这个无底洞。

  他甚至将这当成萧良的某种借口。

  “看来科技股这个概念,已成鸡肋了!”丁文江颇为惋惜的感慨道。

  温骏皱着眉头,说道:“放宽了算,海外科技股行情可能还有六到十二个月的时间,但我们想要亲自打造一支互联网概念股,时间还是太紧了。”

  丁文江名下就有上市公司主体,还在中高端商场与酒店经营等领域有相当不错的发展,往后他会更注重资本层面的运作,反而不太愿意冒险操纵股票牟利了。

  他对海外科技股行情的判断,就偏于保守,又或者说不甚关心。

  韩振亚、韩振国兄弟二人始终没有掌控一家上市公司,在江省富豪圈内,距离顶流终究是差了一个档次。

  而韩家兄弟二人,除了证券、娱乐产业的投资,更早是在秣陵珠江路从事计算机以及配件、耗材的销售,目前计算机及配件连锁门店在秣陵已经很有规模了,这两年甚至还进一步成立家用电脑部门,在旗下门店推出宏亚自有的整机电脑品牌。

  宏亚在计算机组装生产以及连锁经营等方面的业绩,算不上多好,这两年想独立上市非常难,韩振亚、韩振国兄弟二人就想着能不能借科技股的这波浪潮,也玩借壳上市。

  毕竟这个年代,不要说计算机组装生产了,哪怕是连锁经营计算机及配件,听上去也很有科技股的范儿。

  听丁文江、温骏的语气,似乎都无意支持光耀资本协助宏亚进行借壳操作,韩振亚也不便强求,微微蹙着眉头,说道:“搞大的动作可能来不得,就看现成的那些标的,有没有一些快进快出的操作机会。”

  “短期内科技股也确实值得关注,”温骏也更倾向关注科技股的短线机会,点点头说道,“现在比较头痛的,还是天海精工死死压制住股价,我们还有一半的持股没能清空。”

  最初是环泰、宏环以及温骏将各自总计市值约两亿的天海精工股票注入光耀资本,换得此时各占光耀资本30%的股权结构(剩余10%的股份由光耀资本除唐国斌、曹启华之外的管理团队持有),虽然光耀资本重组之后,也吸纳了不少投资,但目前还有一个亿的自有资本还锁在天海精工的股票里。

  这也是环泰、宏亚的伤心事。

  虽然这笔投资没有产生账面上的亏损,但两家各有两三个亿的资金,在天海精工上折腾一年多时间,却颗粒无收,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损失。

  这些资金放到其他项目上,随随便便都能赚三五千万回来啊!

  “天海精工放出消息说要搞增发,更没有资金愿意介入了,”韩振国说道,“实在不行,亏点就出掉吧,没必要跟这些孙子纠缠下去了。”

  对上市公司来说,只要能找到投资机构愿意参与,增发新股永远是筹资扩大资本规模最便捷有效的手段,除了控股股东的持股会被摊薄外,基本上没有其他负面影响。

  但对光耀资本以及账面还额外持有天海精工股票的宏亚、环泰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为他们知道,泛华以及东洲国投参与增发的话,手里的持股会变得更多,未来就会有更多的筹码,将天海精工的股价死死压制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4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3/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新官路商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