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良这两年将他个人持有的宿云生物股份,都出售给鸿臣了,但饮料业务,却是一点都没有转让。表面上看是饮料业务还没有盈利,不好估值,但实际上这两年南亭集团不是没有盈利,而是将实际所得的盈利,都持续投入再生产之中,账目之中才没有体现出盈利来,但资产规模增涨非常快,”
坐在无人打扰的行政酒廊里——大老板丁文江在这里跟朋友谈事件,行政酒廊也确实无人打扰,酒店的总经理以及部门经理,都远远守在外围。
温骏谈起他所了解的萧良及其旗下企业的情况,
“南亭集团除了在东洲,还在襄阳、湘城、密云等地建成三座生产基地,净资产可能都有十五亿。南亭集团在吸并卫雄包装新材料之后,不仅具备完整的包装印刷配套生产能力,总的饮料灌装生产能力,应该超过三十亿瓶。这次倘若传出来的消息是真的,南亭集团茶饮料及天然饮用水的年生产能力,应该有可能会达到五十亿瓶。这两年南亭集团在华东等地开拓了茶饮料市场,去年的市场动作不是特别大,但我以为,并非南亭集团市场拓展能力到了极限,应该是一直在为新的市场扩张动作蓄力。这次受到郑先生的刺激,南亭集团决定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我个人认为还是有能力执行下去的,怡田的压力不会小……”
“一下子出厂价下降这么多,南亭集团还能剩多少利润?”丁文江皱着眉头问道。
去年南亭集团以茶饮料为主,天然水为辅,实际市场销售规模应该在十七八亿瓶。
怡田视南亭集团在华东市场的竞争对手,这些都是很早就调查清楚的。
邹志林也预测南亭集团的实际单瓶饮料净利润在三到四毛钱左右。
怡田去年初也着手开拓茶饮料与纯净水市场,生产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大家都还没有拉开质的差距,利润水平也应该大致相当,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南亭集团这次虽然没有直接打价格战,但已经向各大经销商发出通知,从四月份开始就直接将各产品线的出厂价全部下调四毛钱,是非常恐怖的力度。
邹志林也是第一时间就得知相关消息,找到暂时还没有返回香港的郑仲湘,多少有点郑仲湘惹的事,他得负责的态度。
南亭集团实际上是要将既有的利润空间,都让给渠道商,将来只能更多依赖于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扩大,摊薄市场营销以及生产成本,从而挖掘出新的利润空间。
要说华东市场上的茶饮料、天然饮用水厂商不惊恐,那是自欺欺人。
“南亭集团很早就开始自己搞生产线集成,也很早就试用自己集成的生产线——像南亭集团在溪口镇的工厂,去年就全部改用自家集成的生产线。去年萧良将精密机械装备公司,从南亭集团划到旗下的蜗巢科技之后,其配套设备的进步更为明显,”
温骏说道,
“据内部消息称,星源时代精密装备有限公司,在关键设备进口的基础上,结合合作厂商供给的配套设备,采用全新研究的自动控制系统,所集成制造的通用型灌装生产线,水平已经不比全进口生产线差了。而这些生产线,供给南亭集团以及鸿惠集团的价格,却要比同类型进口线低四成。测算下来,南亭集团与鸿臣集团,产能扩张的成本应该要比其他同行业厂家低两成左右。这也意味着,通过抢夺市场,南亭集团能平摊的成本要更低一些。”
温骏这两天可以说花了苦功夫,潜心研究南亭集团与蜗巢科技,对情况的了解,远超丁文江等人的预料。
在他看来,怡田要大举进军南亭集团与鸿臣在华东已经形成优势的茶饮料、纯净水以及天然饮用水市场,至少要做好两三年内不能盈利,甚至小幅亏损的预案。
当然,怡田前几年借助乳酸菌、调味乳饮料,除了初步建设自有的生产基地外,也形成完善的营销体系,有比较健全的渠道。
而怡田的品牌知名度,在华东地区也不比南亭湖、鸿惠堂稍差。
怡田倘若不积极往茶饮料、纯净水等市场进行扩张,以形成更丰富的产品矩阵,其实也是浪费这么好的品牌与渠道资源。
“星源时代现在是什么情况?”郑仲湘抽着丁文江珍藏的雪茄,看向温骏问道。
他之前的信息渠道,对温骏评价不高,但实际接触下来,没想到温骏不仅对证券资本投资有极深的理解,对实体产业经济也有不俗的见解。
单就对南亭集团的了解,就比他从其他渠道了解的,要详实得多。
郑仲湘还是比较欣赏温骏这个人的,暗感丁文江用他执掌光耀资本,肯定是经过认真考量的。
“萧良成立星源时代,大举进军锂电池市场,是很出人意料的。锂电池毕竟跟饮料、保健品,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当然,萧良成立星源时代,也没有从南亭集团抽调什么资源。一方面是九六、九七年国内这一波牛市,萧良捞到不少钱,估计要有四五个亿;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向鸿臣出售宿云生物的股份,萧良在香港套现不少资金。我听说其香港公司借助熊家的担保,前后两次奈田银行香港分行借款总计两百六十亿的日元贷款,从同属芙蓉财团的日本恩益集团引进锂电池生产技术与设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形成今天的锂电池生产规模,”
温骏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他所掌握的情况,说道,
“不过,目前锂电池主要运用于日韩等国的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像机以及随身听等高端电子产品之中,市场规模并不大。为了能第一时间打入日韩市场,星源时代投产之后,就以日韩同类产品六折的价格,向日韩品牌厂商供货。以这个价格核算的话,星源时代根本不可能有盈利,甚至还承受一定比例的亏损。萧良应该还是想着借助前期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供给,先树立优质供应商的形象,打进日韩高端电子消费品的供应链!从目前的海关出口数据看,星源时代还是比较成功的,年后月出货量已经上升到一百万块电池板。现在不清楚的是,星源时代目前投产的产能上限在哪里,也不清楚其产能达到上限后,能不能有效将成本降低下来,实现盈利。这方面我们不是专家,也许芙蓉财团内部的专家,能有更准确的评估……”
“这么看来,南亭实业也好,星源时代也好,资金供给其实是非常紧张的是不是?”郑仲湘问道。
“听说其香港公司在证券市场的操作水平很高,好几次融券做空,都踩到关键节点,有相当不错的盈利,”
温骏迟疑的看了郑仲湘一眼,很怀疑他这么关心南亭集团与星源时代的资金链,到底在打什么主意,脸上却温顺的有问必答,说道,
“不过,听说他在研发上的投入也很阔绰,能这么快向南亭集团、鸿臣供应高水平的通用型灌装生产线,可以说是一个体现,但总的来说,其资金供给应该是趋紧的。”
“……”郑仲湘微微皱着眉头沉吟道,“其在香港证券市场操作水平是非常高。这段时间香港股市跌成那样,其香港子公司可能已经将超过十亿港元的盈利收入囊中了。不要看他不断将资金调回内地,在天盈投资也参加了不少投资项目,但他在香港还是掌握了近二十亿可用资金!”
丁文江、邹志林以及韩振亚、韩振国坐在旁边,听了都暗暗心惊:
难怪这么猖狂,这么目中无人啊!
温骏心神一动,说道:“如果怡田能集中资源进军茶饮料,压制南亭集团核心产品茶饮料在华东市场的扩张,使得其通过市场扩张摊薄生产营销成本的计划落到空处,相信他在资金方面,应该多多少少感受到一些压力的。”
南亭集团大幅调低出厂价,试图通过不断提供市场占有率,摊薄市场营销及生产成本,挖掘新的利润空间。
怡田与其他竞争厂商,在南亭集团最为核心的产品茶饮料赛道上,对其进行坚决的狙击,不仅不让南亭集团的茶饮料扩大市场份额,甚至还要侵夺、蚕食其市场份额,就能令南亭集团陷入微利甚至亏损运营之中。
南亭集团一旦失去造血功能,却还要在激烈甚至残忍的市场绞杀中咬牙坚持下去,一口气都不能松懈,自然就需要萧良从外部给南亭集团供血,从而加大其资金供给的压力。
丁文江点点头,说道:“这确实是个办法,虽说萧良不是不能从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问题,但他给奈田食品的两百亿报价,则注定成为笑话。”
郑仲湘看向邹志林。
邹志林说道:“软包装饮料市场竞争的激烈化、残酷化,是不可避免的。怡田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要做好打硬仗的决心跟准备。”
郑家除了广为人知的商业、住宅、写字楼等多种形态的地产投资主营业务外,还掌握港岛近一半的电力能源供应,在金融、电讯板块拥有大量的投资,掌握相当规模的港口码头、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业务,总之就是一个巨无霸。
郑家能在亚洲金融中心、全球第二大离岸财富中心的香港,坐二望一,资产之雄厚,远超常人之想象。
在去年香港股市臻于巅峰,分析机构普遍认为郑家公开的财富可能超过两千五百亿港元,控制的资产可能超过六千亿港元,而哪怕香港股市在金融风暴中跌成狗,郑家公开持有的财富依旧高达一千四五百亿,控制的资产在四千亿港元左右。
而早在八一年,郑家旗下的核心上市公司长和实业,还全资收购老牌国际零售及食品饮料巨头曲宸集团,并于八十年代早期,就将高端个人用品商店开到内地来了。
环泰国际在秣陵能成为高端商场的标志之一,就是很早就成功引进曲宸个人用品高端商店;丁文江与郑家的结识,也是源于此。
环泰国际入股东洲龙峰集团,也将在东洲环泰国际广场引进曲宸的个人用品商店。
曲宸集团除了全球高达六千余家高端个人用品连锁商店外,甚至更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在首都、广城以及沪市等地,开设国内最早的壹家连锁便利店——壹家同时也是香港最大的连锁便利企业。
曲宸集团同时还拥有个人护理化妆品以及饮料、食品品牌。
当然,曲宸自有的饮料品牌,如曲宸蒸馏水(纯净水)等,跟怡田等内家的饮料厂商也不构成竞争,主要还是走高端个人用品商店体系,甚至都没有往旗下的壹家便利连锁店铺货。
邹志林心里很清楚,怡田倘若能得到郑家的注资,除了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以及郑家背后更强有力的政商资源支持外,对怡田的品牌提升,以及进入曲宸的销售渠道体系,都有莫大的好处。
坐在一旁的曲宸集团大陆业务拓展部总裁侯敏军,却是满心的郁闷。
曲宸在内地的发展策略早就明确下来,首先在一二线城市进行个人用品商店及连锁便利店的布局,东洲作为三线欠发达城市,原本不在曲宸近年的发展规划之中。
个人用品商店进驻东洲环泰国际广场,其实还无所谓,主要还是跟环泰国际保持合作,但壹家便利连锁业务,却要同时在秣陵、东洲以及锡江三地展开布局,显然就打乱了既有规划,更不要说二公子的意思,还是希望曲宸集团注入怡田饮料,搅和到内地的饮料市场大战中去。
这都特么什么事啊?
关键侯敏军还不能抱怨,甚至在曲宸集团内部说这一切是他的主张,好或不好,都得替二公子背锅,要不然分分钟从曲宸集团走人。
曲宸集团秣陵办事处经理王元却是一脸的兴奋。
之前曲宸集团在秣陵仅有一家入驻秣陵环泰国际广场的个人用品商店,要是计划没有变动,东洲环泰国际广场会发展第二家商店,接受他的分管——在曲宸集团数以万计的员工群体里,他只能算是倒数第二级管理人员,跟侯敏军差了十万八千里。
倘若曲宸集团注资怡田饮料,又同时在秣陵、东洲大规模开展连锁便利店业务,他当然没有指望担任秣陵分公司的总经理,但哪怕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可以说是连升两三级。
关键是二公子对他这段时间的小翼伺候,还相当的欣赏,将来未尝没有坐上秣陵分公司总经理的机会。
第665章 各自聪明
“郑家二公子这么在意姓萧的,你觉不觉得有些奇怪?”
走出环泰国际大厦,韩振亚特意邀夜里饮酒又没有用司机的温骏,坐他们兄弟二人的车离开。
驶出新街口繁华的商业中心,秣陵城区的夜色变得黯淡无光,大道两侧的路灯是那样的有气无力,被新生枝叶的梧桐树遮挡。
今天受邀参加丁文江款待郑仲湘的私人宴请,韩振亚、韩振国兄弟二人也多少有些拘谨,话不多,但心里始终盘着疑问,一直到坐进车里,才问出来。
“以姓萧的目中无人的轻狂性子,之前又在香港玩那么多的动作,在某个地方得罪郑家二公子,实在太正常了,”
温骏看了一眼车窗外的夜色,目光又坚定回应韩振亚从后视镜里狐疑的凝望,笑道,
“我之前不是说过嘛?姓萧的死性不改,迟早会遇到能收拾他的人。郑家这个体量,相信够这孙子吃一壶的。我们就跟在旁边敲敲边鼓,随便拾点零碎,也够吃饱了。”
“这次跟怡田的合作,丁文江那边会有什么态度,你有没有跟他聊过?”韩振亚问道。
“没有细谈,但据我观察,丁总应该更倾向跟曲宸集团直接合作,”
温骏说道,
“曲宸个人用品商店是国际高端零售品牌,目前遍布全球发达地区有五六千家门店,就算将来在国内充分发展,所占比例也不会太高。环泰应该不大可能参与进去。而曲宸个人用品商店,仅品牌价值就高得吓人,就算郑家打开口子,环泰真要投三五亿,也占不到多少份额。不过,壹家连锁便利店,作为曲宸集团新拓展的业务,之前主要在香港发展,但也仅有两百来家门店,在内地的门店规模更是有限,发展也很缓慢。郑家对内地的发展潜力并不是特别看好,显得很犹豫,本身也有意引进新的合作方,共同开拓内地的市场。而这一块的市场呢,这两年已经展出不凡的潜力,像萧家在东洲的‘万家优品’,短短一年半时间就发展了七八十家门店,这还仅仅是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的发展规模。这一两年秣陵、锡江等地,也都有类似的连锁零售企业问世,丁总应该更看好这一块市场大有可为,而曲宸集团又有犹豫,正好有展开合作的契机。同时,不管是便利连锁,还是超级卖场,应该都是环泰国际在零售商业要完善的版图。我猜啊,丁总就算不跟曲宸合资,也有可能成立单独的公司进入这块。这么一来,环泰应该就不会有太强的意愿,介入怡田的合作了;就算介入,最多也就是象征性的。”
韩振亚点点头,笑道:“你看问题还是很全面的,也难怪郑家二公子欣赏你;你可要抓住这个机会。”
“郑家我哪有资格搭得上的?我就想跟着大韩总、小韩总吃饭。”温骏说道。
韩振国才不相信温骏会有这么老实,问道:
“丁文江也是觉得注资怡田的风险会比较大?”
“往后软包装饮料市场的竞争肯定会更激烈,”
温骏说道,
“郑二公子他是想压姓萧的一头,却未必在乎怡田的成败。再说了,就算能在软包装饮料领域,能压住姓萧的一头,但内地还有那么多的竞争对手呢,最后真未必会是怡田得利。像宗胜、益田、鼎新等家,背后有奈田食品介入,所能得到的资源,都不会比郑家稍差。”
丁文江也好,韩家兄弟也好,很显然都是滑头,不愿意直接拿资金冒险参与跟怡田的合作。
对他们这种心态,温骏再清楚不过,但也知道他们又都想搭住郑家这条线,由光耀资本出资,与郑家(曲宸集团)携手参与对怡田的注资,无疑是最为有利的选择。
天海精工控制权的隐秘之争无疾而终,光耀资本与星海投资在过去三个月里都进行了重组。
唐国斌、曹启华等人从光耀资本撤出,温骏携操盘团队带着折合约六千万市值的天海精工股票从星海投资撤出,加盟光耀资本;宏亚、环泰也将一部分天海精工的股票整合到光耀资本,最终将光耀资本的资本金提高到两亿,三方各持三分之一的股份。
有环泰与宏亚的加持,温骏整合星海、融金以及光耀资本原有的客户资源也算是顺利,在自有资本的基础上,投资基金规模迅速扩张到六亿。
就韩家兄弟与丁文江的意愿,一方面是将一部分天海精工的股票由光耀资本集中持有,方便手里剩下的股票顺利减持,另一方面还是借用光耀资本这个平台,撬动更多的私营资本为其所用,也不再局限于证券市场的投资。
这一次环泰国际携手光耀资本入股东洲龙峰集团,光耀资本就拿出一半的出资款。
这个项目未来能做出来,上市公司环泰商业给予一定的溢价,出资收购光耀资本所持的股份,可以说是皆大欢喜;而对环泰国际来说,前期则可以尽可能降低投入,降低资金压力,控制风险。
接下来由光耀资本出面,携手曲宸集团跟怡田进行合作,对环泰、宏亚也是算计精明的陪跑打法:
人情他们做了,风险由光耀资本承担。
虽说环泰、宏亚都是光耀资本的核心股东,环泰、宏亚此时的体量来说,对光耀资本的持股算不了什么。
再者,一旦投资项目发生重大损失,更多也将是由众多投资人共同分摊。
虽然对温骏来说,是将全部身家都押注到光耀资本上了,光耀资本的任何一项投资,以及能不能持续赢得投资人的信任,都决定他未来的发展。
不过,他既然要傍环泰、宏亚的大腿,就得有当工具人的自觉。
再说了,能跟郑家旗下的核心企业携手入股怡田,虽然风险很大,却未尝不是光耀资本的机遇——单这个合资项目,就能叫光耀资本的逼格再提两档。
更不要说温骏他个人还能借这个机会,与郑仲湘以及其他郑家成员牵上线。
他又怎么可能因为风险大而缩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