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以为他父亲郑基胜二十六岁时,就已经有了比萧良此时还高的成就跟地位?
“郑仲湘可能所图甚大吧,”萧良舒服的坐在座位上,眺望山谷深处深沉的夜色,撇嘴说道,“我准备到香港住一段时间,正好跟他好好玩一把;你也陪我回香港?”
“你回香港还缺人陪啊?”朱祎琳美眸横了萧良一眼,说道,“郑仲湘的行为真的是有些古怪呢,可能唯有所图甚大能解释得通……”
在香港证券市场找壳上市,一般也是分两个步骤:
先要拿到壳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实施资产重组方案,将壳公司的资产跟要装进壳公司的资产进行置换。
不过,跟内地沪深证券市场有所不同的是,星视集团就算拿到壳公司的控股权,但不管持有多少壳公司的股份,都不能参与资产重组方案的表决,而是由其他股东表决重组方案通不通过。
香港证券市场如此立法,初衷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这也决定了星视集团在香港想要借壳上市,就必然要对壳公司的其他股东,做出一定的让步跟利益倾斜。
朱祎琳刚刚查了一下,八号仔总股本约四亿股左右,每股五毛钱,总市值约两亿港元;而萧良花费一千万港元买进两千万股,持股比例约5%,不算少,但也绝不算多。
正常来说,星视集团最终实现借壳上市,萧良这些“投机者”,从中斩获十几二十倍的盈利撤出,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郑家再强横,也不可能一口汤都不留给别人喝。
当然,正常来说,萧良也不要指望能赚到更多。
星视集团九四年将最有价值的卫星传播业务出售了,目前仅仅名义上是资讯科技公司,实际主要做的,还是办公楼一类的地产项目开发。
当前香港的汇率、股市以及楼市,都是一片哀嚎。
以星视集团目前的业务基本盘,就算成功借壳上市,也就是一家套着资讯科技皮的中小地产公司,市场不可能给出多高的估值。
朱祎琳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觉得萧良猜测确有可能:
郑仲湘这次不是单纯想将星视集团现有的业务装入壳公司,而是另有计划。
偏偏萧良潜入在他看中的壳公司里面,又不是一般的投机者,叫郑仲湘有所忌惮,因此才会有今天异乎寻常的表现?
想到这里,朱祎琳深邃的眼眸看向萧良:“郑仲湘今天的目的,是施压不成,就刺激引诱你将大笔资金从香港调回来,在饮料业务上加码?而你让许建强、朱玮兴、熊志远他们散播消息,就是想告诉郑仲湘你中计上当了?”
“认真开车,”萧良将朱祎琳的小脸蛋扳正,让她集中注意力盯着前面的路面,吹着口哨说道,“郑仲湘是不是别有算计,时间会证明一切……”
郑家老二与星视集团以及八号仔的故事,前世媒体报道太多了,但萧良现在没有办法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说给朱祎琳听。
别看郑仲湘此时自视甚高,前世却公认是个志大才疏的家伙。
又不可否认的是,郑仲湘是真正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依托郑家,掌握别人可望而不得的资源。
前世香港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的摧残之后,一度想效仿新加坡、台湾,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科技产业,振兴港岛日益颓败的实业经济,九九年初专门推出轰动一时,有香港硅谷之称的信息岛项目。
早年创办星视集团,并将卫星传播业务高价出售给国际传媒集团的郑仲湘,除了三十岁之前就斩获五六十亿的个人巨额财富之余,还赢得“香港高科技创业第一人”“香港小巨人”的称谓。
加上郑家的背景,郑仲湘与他旗下借壳上市的星视集团,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信息港项目的唯一操盘人选。
叠加当时日渐火爆的互联网泡沫,星视集团在很短的时间内,市值就狂飚到六百亿港元以上。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星视集团就算成功借壳上市,就算股市走出颓势,市值也很难超过一百亿,股市表现不佳,借壳后的星视集团市值甚至都不可能超过五十亿。
不过,这是基于星视集团现有的地产开发业务测算的。
这大概是目前香港证券市场,萧良唯数不多印象深刻,可以进行投机操作的标的了。
两月底香港股市经受新一轮冲击时,萧良就趁着低价,分散买入郑仲湘名下涉及的几支仙股。
萧良也没有特别心黑,更没有指望历史一点都不发生偏转,傻乎乎专守八号仔这一棵独苗,而是郑仲湘旗下投资公司涉及的八支仙股,都雨露均沾的买进一千万守株待兔。
考虑到借壳上市实施重组,会对原有的壳股造成大比例的摊薄,萧良就算成功守到兔子,最终估计也就能吃到一两个点的股份。
当然,萧良一开始也就打算在星视集团身上,赚五六七八亿港元,为目前嗷嗷待哺的研发体系持续输血。
甚至星视集团后期收购香港电讯的事,萧良都没有想着插一脚。
虽然前世星视集团在成功收购香港电讯后,市值一度暴涨到八千亿港元,但这个收购项目规模太大了,郑仲湘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进行收购,收购款总计高达两百亿美元。
如此庞大、蛇吞象的收购项目,历史只要发生一点偏转,就极有可能泡汤。
还有一个,就是前世星视集团收购香港电讯的时间点是在两千年以后,距离互联网泡沫破灭、星视股价崩盘的时间节点非常近,稍有不慎,都未必有出逃的机会。
萧良想不到的是,他这次仅仅抱着蹭一把就走的投机心态,今天竟然会被正主找上门来。
这应该说明了,哪怕现在市面上没有一点风声吹动,郑仲湘很可能已经在筹备信息港项目了。
而他偏偏又不是一般的投机者,才会引起郑仲湘如此的猜忌?
当然了,不要说郑仲湘今天咄咄逼人的姿态了,就凭着前世郑仲湘种种坑爹表现,萧良不觉得他在郑仲湘的身上吸一口血,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的……
萧良点了一支烟,目光投入幽暗的山谷,暗想:
郑仲湘今天出现在他的面前,说明有关星视集团的历史轨迹,因为他的介入,在这一刻已经发生巨大偏转,他接下来要怎么做,才能保证先成功吸到第一口血?
第664章 叫萧良感受到资金压力
萧良与朱祎琳回到秀山家园,胡婕正坐在他屋里整理资料,看了一眼腕表,好奇的问道:“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瞧你这话说的。我们俩早点回来,不是证明我们俩没有背着你偷偷摸摸干什么吗?”朱祎琳说道。
“呸,”胡婕嗔骂道,“你俩偷偷摸摸干什么,挨着我什么事?省委书记刚调研视察完,狮山湾深水港应该很快就会通过国家审批,我还以为你们聊后续的建设规划会很亢奋,可能要拖到后半夜才回来呢。”
“顺利的话,五月份能拿到国家部委最终的审批,前期筹备工作也基本都准备就绪,但后续动作再快,至少也要两年时间才能建成一期工程,”
萧良懒洋洋的坐到沙发上,说道,
“现在也许会很激动人心,但再往后三五年,看到国内这种规模的基建工程频频上马,也就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
“对哦,这两天你好像都没有主动接这方面的话茬,新省长、新省委书记到东洲,你也就陪同到星源时代、南亭集团的现场调研。你不会耍滑头,以后就不沾手这些事了吧?”朱祎琳狐疑的盯着萧良问道。
“现在有华茂、天盈以及鸿臣携手推进相关工作,将来东洲地方财政也会持续不断得到改善,我再插手这些事干嘛?”萧良反问道。
东洲能接连上马徐东铁路、狮山湾深水港等超大型基建项目,今年底之前秣东铁路也极有可能正式拿到批文动工兴建,确实很振奋人心,但萧良非常清楚未来二十年国内的基建速度会有多快。
单拿铁路来说,徐东铁路是设计于八十年代初期的单轨线路,可以说是建成就将落后于时代。
萧良前段时间推动徐东铁路加速建设,也没有提这茬。
反正硬着头皮先建,眼前解决“从无到有”的这一根本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等建成之后再紧接着推动复线电气化改造就是。
萧良也能预见到,等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就要考虑同步进入动车、高铁时代了。
这也意味着,东洲连接外部的铁路交通建设,在接下来二十年都将马不停蹄往前奔跑,不要想有歇一口气的机会。
狮山湾深水港一期规划设计的港池、泊位、堆场、仓储等基础设施,建成后年吞吐量能达三千万吨,目前看也是超规格的。
不过,等到深水港一期实际建成,就会发现需要紧接着持续不断的增建、扩建集装箱码头、散装码头、能源矿石专用码头,以及堆场仓储等配套设施,才能跟得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而这背后也必然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本予以支持。
萧良现在想给自己减负还来不及,也好不容易把华茂以及天盈、鸿臣拉进这个“大坑”里,他不趁着大家都心满意足之时脱身,不怕以后会被继续抓壮丁啊?
那特么得有多少事等着他啊?
“他整天想着把别人往坑里带,你这么晚还在帮他整理资料啊?”朱祎琳将胡婕从电脑前拽起来,“让他自己干……”
胡婕虽然没有去参加今晚的答谢晚宴,但苏利文、熊玉琼夫妇来到东洲,她作为工作人员,也是参与了接待。
蜗巢科技每周的课题研究汇总,还是胡婕在负责。
蜗巢科技现在涉及的技术研发课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还涉及基础理论的一些研究开展,单是每周的研究工作汇总,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参与接待耽搁了一些时间,胡婕就需要夜里加班加点,才能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完。
同时她也得不断跟着学习,要不然连汇总资料里的专业术语都看不明白。
“快,自己去干活,你舍得胡婕整天为你那点工资卖命啊?”朱祎琳拽着胡婕坐到沙发上,要将萧良挤下去。
萧良赖皮挤到朱祎琳、胡婕中间坐下,叫两具温软馨香的娇躯挤得当真是好享受,跟胡婕说道:“我想这段时间就准备正式将办公室迁到秣陵,你以后日常都要在秣陵工作,你家里没什么问题吧?”
虽说东洲校东研发基地一直都在持续扩张中,对东洲工学院的学科扶持也在不断的加大力度,游说市委市政府对东洲工学院不断加强财政拨款,但东洲与秣陵的学术资源落差太大,也是萧良不能回避跟无视的现实。
在萧良的规划里,东洲校东研发基地,除了能源电化学领域的尖端研究不会中断外,其他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将更贴近,或者直接对接当前的实际工程应用领域。
更为尖端超前的技术研发,以及基础理论领域的一些研究,萧良则计划都放到年后刚刚启用的秣陵西南塘研究基地进行。
萧良个人的精力,也将更集中于后者。
这也决定蜗巢科技未来的重心,将往秣陵转移。
除了总裁办公室外,萧良还准备成立一个联席会议性质的机构,去解决两边诸多研究开发工作的协调与组织。
萧良原本计划上半年逐步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地。
郑仲湘的意外出现,萧良近期就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香港证券资本市场的运作上,相关工作也就要加速推进。
胡婕睁大眼睛问萧良道:
“遇到你这样的萧扒皮老板,我爸妈不想放我去秣陵工作,又有什么办法啊,我总不能失业待在家里吧?不过,我还没有跟家里说呢,怎么突然这么着急了?”
“你把胡婕拐到秣陵去,谁在东洲陪我?”朱祎琳隔着萧良,将胡婕紧紧拽住不放手。
胡婕瞪眼看着朱祎琳,但胳膊被朱祎琳拽住不放,她不得不贴住萧良的肩膀。她夜里回家洗过澡,才抽时间跑过来整理资料,图舒服,卫衣里面除了打底衫没有穿内衣。
这么贴着萧良的肩膀,太便宜他了。
“不是说好了,你这段时间陪我多去香港,想办法坑郑仲湘一把吗?”萧良跟朱祎琳说道,“鸿惠堂饮料公司的工作,可以更多让张健、徐晓冬他们承担起来了。”
朱祎琳立志要做个女强人,但她对工作的投入与专注度,还是没有办法跟何雪晴这些工作狂相提并论的。
鸿臣那边,萧良也是一直建议对陆籍管理干部放权,削减港籍干部的比例,同时也要对管理层更多的动用股权激励这个工具。
朱祎琳也需要从日常市场管理工作摆脱出来,放手让张健、徐晓冬一头干劲的人去拼市场。
另外,朱玮兴也要比前两年成熟多了,对大陆市场以及陆籍管理层的认知,都要比以前深刻多了,这几年的波折,也叫他与张健这些人也有更好的磨合。
萧良觉得朱祎琳也没有必要跟朱玮兴争日后鸿臣总裁或首席执行官的位置。
反正她个人在鸿臣持股最多,与朱鸿召一起掌控鸿臣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就可以了。
…………
…………
秣陵环泰国际大酒店,可以眺望秣陵城区新街口的繁华夜景。
只是对看惯维多利亚湾璀璨夜景的郑仲湘来说,新街口的夜景还是太稀疏平常了,百米以上的高楼都没有几栋;作为江省省会的秣陵,发展还是太滞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