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郭董、赵总说这些,并不是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多么斐然的成就。现阶段我们还只有能力从国外采购诸多单机设备进行集成组装,一条冷灌装生产线组装下来,成本可能比成套引进降低不了多少。不过,从此之后,保健品工厂也好,饮料工厂也好,设备及生产线的维护、维修,我们可以独立进行,而且能够及时快速的进行解决,不需要再花时间等国外厂商回应,派工程师过来了。就未来的发展而言,我们也将推动一些单机设备的国产替代,降低生产线的整体成本,乃至设计、开发更先进的生产线。我们近期有一个目标,就是到两千年左右,能够将制盖、吹瓶两道工序,集成到新一代的生产线上去……”
虽然有些残忍无情,但萧良还是将新澄瑞不进行自我产业技术革新,可能都不用四五年,就会被甩出南亭实业供应链的可能性,展现给赵瀚、郭秉厢。
这也比真到那一天来临时,赵瀚、郭秉厢才陡然发现到这点,要好得多。
除了萧良个人意愿往供应链上游不断拓进外,经过这两年的摸索,南亭实业的高层已经认识到从国外引进的成套生产线,除了一些需要极精密控制的少量零部件以及自动控制系统外,主要单机设备,国产替代的难度并不大。
依据萧良给南亭实业规划的发展路径,未来十年南亭实业倘若单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以满足产能扩张,花费就将高达三十亿。
倘若自行集成组装生产线,大部分单机设备采用国产替代,仅设备采购这一块少说能节约十亿的开支。
十年节约十个亿,足以支持南亭实业成立自己的生产线及设备生产部门了,更不要说平时的维护维修以及未来的生产线更新换代了。
当然,这也是南亭实业未来的市场野心足够大。
同时萧良也要求集团内部这两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及供应链的完善上,而非盲目的扩大销售,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
听萧良介绍南亭实业内部的发展规划,赵瀚、郭秉厢心情并不好受,一时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萧良说道:
“目前在珠三角广深等地,有数以万计北上投资建厂的香港企业。这次与苏董、钱先生他们这番交流,差不多可以断定,这些企业倘若还继续躺在廉价劳动力、廉价地租以及优惠税收、来料加工这种简单模式上赚钱,未来十年就会逐步被淘汰出局。九二南巡之后,大陆与台湾关系趋于缓和,每年有上千家台资企业进入珠三角地区投资建厂,其生产技术水平、业务模式,已经明显领先于港资工厂,更不要说内地的民营企业也在快速成长中。朱鸿召先生也正是看到这点,才锐意推动嘉鸿往更高的生产技术水平、更上游的供应链端迈进,而不是等哪一天被淘汰掉。所以基于这点,嘉鸿下一步会涉足彩盒包装业务,我也没有办法说什么,甚至还得承认他做得对。毕竟卫雄包装新材料也必须不断追求产业技术升级,不是说将嘉鸿集团摁住,就没有其他竞争者出现的。这也是我一贯宣扬的理念。”
萧良说的简单,赵潮、郭秉厢想要找到新澄瑞产业升级的道路,却不是一件易事。
当然,他们也可以躺平。
哪怕南亭实业三五年后成功设计、生产出新一代的生产线,老一代的生产线受厂区布局的限制,想要增加全新的两道工序,改造是非常困难的,多半还会使用到报废或彻底更换。
新澄瑞控制现有的产能规模,还可能与南亭实业维系好几年的合作。
就算几年之后从南亭实业的供应链里淘汰出局,但东洲接下来还会有陆续有中小型饮料、保健品以及其他灌装生产企业出现,还是会对PET瓶成品存在需求。
只不过真到那一步,新澄瑞也就泯然众人了,成为一家无足轻重、利润都不可能有什么保障的企业了。
看着赵瀚、郭秉厢都有些沮丧的告辞离开,张卫有些紧张的问道:
“南亭实业生产布局迈太快了吧?下一步会不会包装也自己做了?”
“彩盒包装,各种印刷品,又不能集成到现有的生产线上去,我们步子迈那么大,手伸那么宽干嘛?”萧良笑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南亭实业计算得很清楚。嘉鸿那边做,主要也是后续会专心发展生产基础,单纯的代工利润偏低,需要将业务链拉长,增加利润的厚度。”
“不过今年大大小小的包装厂又冒出好几家来,卫雄想要进一步做大,很难了啊!”张卫感慨道。
目前南亭实业主要还是采购卫雄的包装材料,总的采购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但受到保健品风暴的影响,利润最高的保健品包装,采购规模刚刚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新增的主要部分还是茶饮料及天然水的包装材料使用。
只是与保健品采用的过度奢华包装相比,茶饮料及饮用天然水的包装就要简单多了。
除开瓶盖容器部分,目前每一瓶南亭湖冰红茶折算下来的包装成本(包括运输包装在内)为九分钱。
卫雄包装新材料还承接了鸿惠堂纯净水的包材业务,今年总的营收规模,还会继续翻倍,但利润增涨幅度就低多了。
更关键的是张卫也意识到这一块的门槛很低,连着冒出好几家新的包装印刷厂,而嘉鸿集团接下来要新增这一块的投资,生产水平说不定比卫雄还要高出一截,还随时会将鸿惠堂纯净水的包材业务抢回去。
张卫要说此时没有压力,那纯粹是骗人的。
“这玩意就是这样,”萧良很舒服的靠着躺椅,眺望岩溪河初秋的风光,说道,“很多人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再想往前就千难万难,要么小富即安,做个富家翁,要么就是开始多元化发展拓大企业的规模,又或者寻找其他途径的投资。”
“我这两年才把包装印刷玩明白,别的就不想了,要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张卫感慨道。
“哈哈,你少吹牛,你离玩明白还远得很呢,”
萧良走到柜台那里,要守在柜台前的何红,将一瓶纸盒包装的果汁拿给他,走回来将里面的果汁都倒进他跟张卫、张斐丽的杯子里,将空纸盒递给张卫,说道,
“现有的果汁产品,有用玻璃瓶装的,有用PET塑的,更多是用这种纸盒,你说说有什么区别?”
“除了果汁,还有很多奶制品,易氧化变质,包装标准极高,采用这种纸盒,才能达到渗氧率、遮光率等方面的要求,保证货柜陈列足够长的时间而不影响品质。虽然你看不见,但是我还下了一些功夫的,”
张卫得意的说道,
“这种包装是瑞典利乐公司的专利产品,无菌灌装机也是利乐公司出产,有专门的智能码识别,别的厂商想要仿制这种纸塑材料上机,灌装机直接就不开动了……”
“那你能玩明白吗?”萧良问道。
“这是人家的专利产品啊?我们怎么玩?”张卫问道。
“那你还是没有玩明白啊,”萧良转身喊何红,“拿把剪刀给我。”
何红将剪刀拿过来,萧良将果汁的包装盒剪开,给张卫看,说道:
“利乐的专业,是基体原纸复合聚乙烯镀铝三层材料。蜗巢科技前段时间申请了一项专利,是纸复合PET膜镀铝。工艺上现在肯定还谈不上成熟,但专利咱们是有了……”
“做我们自己的无菌纸盒灌装机跟纸塑材料?”张卫禁不住坐直身子,问道。
“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没有这么容易做的,”萧良说道,“赵瀚、郭秉厢以及裕固技术那边,你这段时间多接触一下,暂时不要说这事,先看看他们的心态。等钱晋章过两天回东洲,我们先跟钱晋章碰头再说……”
原纸复合PET膜镀铝,在实验室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将高纯度铝丝高温蒸发成气态,然后沉淀到PET薄膜,镀铝膜再与基材原纸进行胶粘就行。
实验室做出来,申请相关的发明专利也简单。
不过,要实现低成本工业化生产,还需要绕过瑞典利乐公司诸多的专利陷阱,生产专用无菌灌装机与之配套,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蜗巢科技目前的技术资源太有限,萧良他个人精力也是有限的。
这一块也是卫雄包装新材料的业务延伸,萧良当然得将张卫用起来……
第525章 包装业霸主
包装业赫赫有名的霸主,利乐集团五十年代以前还仅仅是瑞典的一家小包装厂,主要为小商贩提供装面粉、麦子、玉米的纸袋包装。
欧洲二十世纪初期城镇化大规模发展,带来对牛奶与果汁的巨大需求。
为解决牛奶及果汁的长距离运输与保存问题,利乐集团的创办人在传统的玻璃瓶、塑料袋之外,发明了以原纸添加内衬塑料的新型包装材料,成为如今利乐包装的前身。
之后利乐集团又研制出一系列集无菌加工、灌装包装为一体的生产技术。
相比较巴氏灭菌法在冷藏状态下,仅能将液态奶保质十五天,利乐包装利用瞬时超高温灭菌技术以及新型材料在密封、防潮、防紫外线等卓越特性,可以将无防腐剂添加的液态奶,在常温状态的保质期延长到半年以上。
利乐集团凭借这一技术,最终垄断了欧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液态奶以及大部分的果汁包装市场,每年销售上千亿只利乐包装。
以原纸为基材,复合聚乙烯膜及铝箔的利乐包装,最早七二年就进入国内了,但目前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
这主要还是因为大部分国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养成日常喝牛奶的习惯。
果汁目前在国内还是一种奢侈型饮品,市场销量相对有限。
萧良接手南亭湖果汁厂时,果汁生产直接拿玻璃瓶罐装,为了延长保质期,也只是往里添加防腐剂。
之前都不考虑热灌装对口感及营养物质的破坏,哪里会考虑采用充氮工艺,以及替换高密封性与遮紫外线包装材料等问题?
目前国内鲜牛奶的销售,也是以传统玻璃瓶罐装为主。
由于短短数日的有效保质期,限制住传统鲜牛奶的销售半径,这使得一家家区域性的牛奶厂商,现在都活得有滋有味。
不过,萧良却很清楚,一旦等发迹于北方奶源地的牛奶厂商,看到利乐包装在常温状态能大幅延长保质期的巨大优势,以及瑞典利乐集团看到国内巨大的乳业市场发展潜力之后,两相结合起来,不仅会将其他地方那些还活得有滋有味的区域牛奶厂商打得满地找牙,利乐包装也将开启国内的液态奶及果汁包装市场的统治之路。
东洲虽然也有牛奶厂商,但全市奶牛存栏数量可能也就两三万头,没有大规模扩大奶牛养殖的廉价土地资源。
东洲的饮料行业,根本没有跻身常温液体奶市场分一杯羹的基础,最多将来在调制乳以及含乳饮料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萧良真正心动的还是纸塑复合包装材料这一块的市场。
这是存在较高技术门槛,中小厂商难以迈入,利润空间大并且发展潜力巨大的一块市场。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过去近五十年时间里,利乐集团不仅垄断了欧美百分九十的液态奶包装市场,建立了从纸塑材料生产、灭菌、灌装等一系列工艺技术、总计高达三四千项的专利池壁垒,还拥有超乎常人想象的资本扩张实力。
在萧良的印象中,利乐集团为了垄断性的占领国内液态奶及果汁包装市场,九七年之后采取的是购买包装材料直接赠送灌装机的营销策略。
价值数千万的高速利乐包专用灌装机,只要是利乐集团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厂商,后续保证持续购买他们的包装材料,就直接赠送。
国内稍有些崛起迹象的牛奶、果汁厂商,此时正缺资金扩大产能抢占市场,谁能抵挡得住这样的诱惑啊?
关键这时候在纸塑复合材料及专用灌装设备领域,国内外还没有别的竞争对手,供国内的液态奶、果汁厂商进行选择。
当然了,利乐集团的专业池虽然庞大,壁垒看似坚厚,但国内外的发明专利保护期只有二十年,利乐集团大部分专利其实都已经失效,可以直接拿过来就用。
不过,利用利乐集团已经过保护期的技术,以及个别取巧申请的新专利技术,开发出一整套纸塑复合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以及与之配套的灌装技术,也绝非简单的一件事。
萧良跟张卫聊了很久,跟张斐丽说道:“我这次去香港,有托人专门搞了一套利乐集团的资料,放在我办公桌左边的抽屉里,刚才忘了拿过来;你去拿一下。”
张斐丽看了萧良一眼,想问要是独一份的材料,不得复印过后再给张卫一份?转念又想萧良现在都很少在云社办公,要有什么材料应该会随身带着,怎么会专门放到抽屉里去呀?
张斐丽带着疑惑,小跑着赶回总部办公室帮萧良拿材料。
萧良给张卫详细介绍在实验室如何实现原纸复合PET膜镀铝专利技术的一些情况。
“脑健灵”很早就在包装上采用覆膜印刷等工艺技术,但外包装对密封性、材料强度等方面的要求较低,卫雄现有的一些技术,没有办法直接移植到纸塑材料的生产上。
很多时候原理看似相同,工艺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阀控蓄电池所用的隔膜,本质上跟建筑上所用的廉价卷材玻璃棉没有什么区别,但就是细度差一两个数量级,国内就是没有能力生产。
长海玻纤今年初花费数百万引进一套超高速离心设备,前后攻克了大半年,到现在还是没能出成果。
这不是简单缺一两台高端精密设施就能解决,而是国内目前的工业技术基础还是太薄弱了。
单单引进一台超高速离心设备,但与之相配套的设备却跟不上,技术人员以及工人又没有相关的经验,几乎一切都要从头进行摸索。
现在他们在理论上,是可以将原纸、PET膜、镀铝进行更多层的复合,来确保在密封性、材料强度等方面符合要求,但是工艺上要如何实现,以及成本能不能控制住,现在一切也都是未知数。
想一步开发出性能与利乐专用超高速灌装机相当的纸塑材料专用灌装设备,无疑也是痴人做梦。
南亭实业目前采用的冷灌装生产线,说白了前端也是采用瞬间超高温级灭菌技术,然后快速冷却到较低温度进行灌装——其工作原理,与利乐超高速度灌装机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倘若不奢望将所有的工艺集成到一台设备里,而是针对不同的工序、采用不同的单机设备进行处理,最终在一整套生产线上实现利用纸塑复合材料对液体饮料的灌装,理论上也是能够实现的。
理论是如此,但最终能不能实现,以及集成组装的第一条生产线,跟利乐此时高度集成化、年产能高达两亿包的超高速灌装机,会存在多大的差距,现在两眼也是一抹黑。
“听你这么一说,郭秉厢或许会赌一把,赵瀚多半会缩头,太他娘难了。”张卫感慨道。
萧良微微一笑。
这已经是他利用重生优势,在包装领域找到最具优势的一条捷径了。
对早期的合作者,萧良肯定是想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将南亭实业接下来的发展规划,坦诚告诉郭秉厢、赵瀚。
不过,锐意进取、坚持不懈,又永远是最难得的品质。
要是有条件,谁不想躺平摆烂?
因此,赵瀚、郭秉厢他们接下来会做怎样的选择,萧良都会平常心看待。
就算赵瀚、郭秉厢这次不愿意咬紧牙关跟着一起往前闯,萧良也不会有什么成见,还会尽其所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