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证券市场刚起步没几年,监管薄弱,从机构到个人投机心态都严重。这注定了有行情的时候,大家喜欢一窝蜂大上特上,一些股票闻庄起舞,短时候内涨幅可能就会非常的夸张。不过,这样的特性也注定了牛市行情的短促,短则三五个月,慢则一年,潮水就会快速退去。潮水退去时,所有人仓皇踩踏而逃,留下遍地尸骸,可能需要长得多的时间去休生养息——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完全借鉴欧美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否则的话,可能会栽大跟头……”
唐国斌、曹启华以及姚依燕神情都专注起来。
唐国斌、曹启华接触萧良次数还有限;姚依燕作为专属投资顾问,再加上叶晓华的关系,只要萧良在营业部出现,她基本都能凑到跟前去。
毕竟萧良在营业部出现,也没有跟胡婕单独待在超大户室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不过,萧良之前除了会跟胡婕聊一些经验之谈,哪里有空闲跟姚依燕推心置腹说这些?
虽说国内证券市场发展才四五年时间,绝大多数的证券从业者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主要还是借鉴欧美证券市场经验进行实操。
具体说到国内证券市场有什么有别于人的特征,唐国斌、曹启华他们都还没有清醒的认知。
对于绝大多数散户来说,肯定喜欢“慢牛长牛”的证券市场发展格局,但奈何前世证券市场哪怕多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萧良也从未有见到过一次。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肯定也更喜欢“慢牛长牛”的市场发展格局,运作的风险更小,更容易招揽投资人。
不过,“暴涨暴跌、慢熊快牛”的格局,只要能有清醒的认识,也非无利可图。
最致命的则是对“暴涨暴跌、快牛慢熊长熊”的市场格局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机构投资者以及横行一时的资本巨鳄也难逃其劫。
孙仰军前世那种养股资本局玩法,最大的凶险也源于此。
利用几千万或一两亿的启动资金控制住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各种炒作、操纵手段拉抬股价,利用虚高的股票资产反复进行抵押,获得更大规模的资金,搞资产并购、重组,继续拉抬股价,继续补充融资,控制新的上市公司,用同样的手法再玩上一遍。
养股资本局玩法,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令孙仰军等人的身家膨胀到令人瞪目结舌的地步。
问题是牛市行情里,这种养股玩法相对轻松,能会吸引大量的散户投机入局,共同做高股价,在高位轻松的派出筹码,收割利润。
然而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格局,却决定了任何一次的牛市行情都是短暂的。
甚至牛市行情的结束,都以暴跌的方式戛然而止,短时间内就会对散户以及诸多机构投资者的信心予以重创。
这时候资本局玩家就难受了。
股票是可以抵押出去,找金融机构以及各种资金公司拆借。
股价上涨,市值资产增加了,也可以向金融机构反复追增贷款,但股价下跌了,金融机构则必然会反过来要求补充更多的抵押资产,保证抵押率在一定的安全线以上。
资本局玩家没有大量的实体资产可以补充抵押,就只能死死扛住股价不下跌。
在牛市里,扛住一支暴涨数倍乃至十数倍的股票价格不下跌当然容易,但漫长的熊市呢?
资本局玩家里不是没有一两个光芒四溢的成功者,然而在两千年前后那些横空出世的所谓资本运作高手群体里,绝大多数却熬不过漫长的熊牛周期转换,而轰然倒塌。
前世孙仰军等人的崩盘,根源也在这里。
萧良不知道这一世孙仰军、沈君鹏、温骏等人会不会变得更聪明一些,但他从现在开始,将唐国斌、曹启华等人视为合作者,甚至还怂恿许建强、徐亚云直接参股唐、曹的私募型投资公司,自然需要将这些给点透……
第416章 怂恿别人上车
唐国斌、曹启华深深的震惊了。
过去一个半月,他们虽然接触萧良的次数很有限,但一直都在花功夫研究萧良,研究如星辰般崛起的南亭实业。
他们不做实体,因此对南亭实业的崛起以及企业运营管理的认识,只能说是停留在一般水准之上。
不过在证券行业,哪怕曾在孙仰军手里吃过大亏,但他们内心还是骄傲的。
细究萧良在广城股份、益川工业两支股票的操作,虽然他们得承认萧良的操作很成功,但他们更倾向认为萧良主要还是对人心、人性有很高水平的认识与掌控。
虽然具备了这一点,就具备了成为高手最坚实的基础,但他们还是觉得萧良的手法太粗糙了。
他们也很有信心的认为,他们具备萧良这样的资本实力,可以在玩得更漂亮,盈利可能远远不止两三百万,做出上千万的收益都是轻松。
萧良引他们入彀,诱骗他们抛出筹码砸盘,一举在徐海科工上建仓,是漂亮之极,唐国斌、曹启华也是心服口服,但他们依旧认为萧良主要还是精于操弄人心,同时早就知道沈君鹏、孙仰军在徐海科工上的操作,掌握别人没有的信息差。
总之,唐国斌、曹启华都倾向认为萧良真要踏足证券市场,日后绝对会成为令人瞩目的存在,会成为资本运作的高手,但此时的萧良在这个领域的道行还是略浅了一些,对证券市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深刻。
然而这一刻,他们还敢说萧良在这个行业还只能算是道行尚浅的新手?
他们这些年,很是认真学习了欧美证券市场盛行的技术分析、基础分析、心理分析等种种流派技术及诸多类似价值投资等理论,结合自身从业所感所悟,对未来道路的选择,确实存在很大的迷惘。
之所以最终决定摒弃投机心态,投入价值投资的怀抱,决心扎根于对产业经济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更深层次、更细致的考察与研究,除了主要这两年吃的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想争取萧良这个客户。
他们认识到南亭实业的崛起,有剑走偏锋的一面,但在体系建设上所花费的精力、资源,也是远超想象的,只不过媒体以及公众,更容易被南亭实业光辉耀眼的市场营销所吸引。
所以他们觉得选择走这样的道路,才有可能将萧良这样的超级客户抓在手里。
然而要从更高层次去解释他们的选择,或者说从内心、从根本上坚定他们的这一次选择,却是缺失的。
萧良的这番言论,所弥补的恰恰是他们所缺失的最关键一环。
萧良从国内以往以及未来可能会有的经济发展格局,从包括中小散户以及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从业人员的集体心理层面,对这几年来证券市场初步发展出现的一些迹象进行总结分析,预测未来证券市场最可能走出来的发展格局,进而揭示不同道路选择所要面临的风险。
萧良并没有说孙仰军之类的选择,一定没有成功的可能,甚至还会不断有这样那样的“成功者”涌现出来,甚至层出不穷,但这条道路一定蕴藏着大得多的风险乃至凶险。
萧良这番言论才是真正为他们指明了道路。
见唐国斌、曹启华一脸震惊的样子,萧良心里暗爽,心想老子前世炒股,差点内裤亏掉,但哪怕是被喂屎,把你们这些孙子晃点住,还是轻而易举的。
徐亚云不解的问道:“你既然对证券市场未来发展格局,有这样的认知与自信,为什么不投唐总的公司,却忽悠我们插一脚进去?”
“我不投,可以随意在酒桌上吹吹牛逼;酒喝完,转头就把这事给忘了,”萧良说道,“我要投了唐总的公司,不是自寻烦恼吗?我又不缺钱。”
“你这话说的,真是想让人对你翻两个白眼啊。”徐亚云笑道。
萧良哈哈一笑,跟唐国斌、曹启华说道:
“你们真不用打我的主意,我将来会进这个市场,也是等到保健品及饮料业务发展更成熟一些,将业务分拆上市。不过,国内证券市场三五年还不大可能发展成熟,哪怕是借壳上市,限制也多,脑健灵以及南亭湖饮料两块业务,可能还是会选择到香港上市……”
萧良这时候还是给唐国斌、曹启华下个钩子,让他们现在就分出一些精力,多关注、熟悉香港证券市场的动向,继续循循善诱说道,
“至于你们选择要走的这条道路,目前在这个市场还是非主流,也非常考验团队对产业发展以及公司经营的判断能力。不过,我相信你们会找到很多的机会;因为我也坚信国内经济持续发展,会有相当一批优秀上市企业,在这个大的环境摒弃投机心态,踏踏实实的做事,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机会。还有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财富快速积累,这个行业的投资需求及体量,也会持续的高速增涨!”
“对了,你这次到底买了多少?”许建强对萧良的认知水平早就有深刻感悟,直截了当的问道,他现在就关心萧良对接下来的证券市场行情有多看好。
“除了徐海科工,深发展、深万科、长虹这几支股票,我陆陆续续买了六千万吧。”萧良说道。
“靠,”许建强惊讶道,“你前面不就调了三四千万去玩徐海科工吗,哪来那么多资金?还是前两天徐立桓、顾培军两小子,都没有跟我说实话?”
“我总计是只调了四千万入场,但徐海科工涨得厉害,这部分股票虽然锁仓不能出售,但可以拿出来找资金公司抵押拆借啊,”
萧良笑着说道,
“孙仰军他们以前不就是玩这样的路数?先拿自有资金买进一支股票,将股价拉上来,再拿股票抵押拆借,再拉高,再补充抵押拆借——他们以前效仿我,我也可以借鉴借鉴他们啊!这点唐总还是很仗义的,除了最初三四笔拆借利息比较高,后面都没好意思再拿我的提成。”
“萧总在徐海科工上给我们搭车的机会,再在背地里拿萧总的提成,这种不要脸的事,我们还干不出来。”唐国斌谦虚的笑道。
“听你这么说,那老唐的公司我们是可以参与啊。我对证券市场也不是很懂,但跟紧萧良这个滑头,准是没错,”许建强问萧良,“对了,你到底买了哪几支股票,就深发展、深万科还有长虹三支股票吗?我手里正好有些资金闲着,闲着也是闲着,先跟买上两手再说……”
萧良不想外部干扰他对南亭实业发展的主导权,除了会分批给管理层授股以及相应的股权激励外,从头到尾都没有考虑过要引进外部资金。
后续有机会,萧良也只会将保健品、饮料等业务单独拿出去上市。
许建强对泛华的发展思路,跟萧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是泛华资金内生的速度,远不及南亭实业的保健品业务,需要引进外部股权投资,快速做大规模。
同时泛华的发展以及许建强他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族以及关联方的扶持。
泛华商业初步崛起了,初步呈现出极高的成长潜力,有些关联方的资本想要参与进来,许建强与徐亚云就在第三轮股权融资启动之前,将个人所持的一部分股份,以较低的价格转让出去,算是对以往支持者的回报,同时也是将这些关系更好的维持住,拧成一股绳。
这是许建强为人处世的风格,也因此他跟徐亚云个人名下,这段时间陆续回笼了上千万的资金。
万家优品跟泛华商业有一定的关联性,后续对万家优品追加注资,都将是以泛华商业的名义进行,不会动用到许建强与徐亚云他们个人名下的资金。
宿云山能源需要的资金体量巨大,他已经投了一千万,多投一千万意义不大,闲着也是闲着,扔到证券市场,也算是一个出路。
一顿酒喝下来,许建强、徐亚云除了将决定年后就将一千万个人资金投入股市,具体委托给唐国斌、曹启华代为管理外,还决定以徐亚云的名义投资唐国斌、曹启华的私募型投资公司。
这其实也涉及许建强、徐亚云夫妻两人的分工。
他们夫妻两人不可能都当工作狂,都将所有的精力倾注到泛华商业的业务发展上去。
泛华商业经过一年多的运营,除了周华、陆峰、韩涛三员大将外,运营团队也得到极大的充实、锻炼,不少中层骨干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了。
眼下是最关键的泛华新世界建设、招商期间,谁都不敢松懈,但夫妻二人也商量等忙过这一节,徐亚云还是要从泛华商业具体的业务层面淡出。
徐亚云兼顾家庭的同时,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相对轻松的财务以及投资管理上。
唐国斌、曹启华要成立私募型投资公司,正好是徐亚云可以兼顾的一个方向。
唐国斌、曹启华没有想到能直接拉萧良投资他们,但许建强、徐亚云夫妇能成为他们的合伙人,绝对是意外之喜。
许家在江省的地位自不用说,许建强创办泛华集团,旗下泛华商业在东洲已经站住根脚,两轮融资,估值就有三四个亿,不说跟南亭实业比了,但在这个年代,实力不算雄厚吗?
第417章 不住新宅
萧良他家年前搬进东湖路九号新宅,酒局过后,唐国斌、曹启华、姚依燕三人先告辞离去,萧良请许建强、徐亚云以及萧意、叶晓秀过去到他家新宅坐一坐。
出宴春楼,沿临湖的东湖路北行二百来米,就是新宅。
正好钱采芸跟她妈以及钱家老爷子,还有她小姑钱少芬一家人,在新宅做客,商议婚礼的一些细节;还有两天就是春节,萧潇与钱采薇的婚礼定在大年初五。
“婚房布置得这么漂亮,你们俩有没有试睡过啊?”众人上楼参观婚房布置,徐亚云开玩笑问萧潇、钱采薇两人。
“那肯定啊;我们俩证都领了,睡一起难道还怕警察来抓啊?”萧潇亲热的搂住钱采薇,厚着脸皮笑道。
钱采薇给萧潇就是“砰砰”两粉拳。
“这宅子真漂亮啊,”
叶晓华院前院后、楼上楼下参观了一遍,赞不绝口道,
“我早就劝我爸来田家营买这么一套宅子,我爸死活不搭理我,自以为家里房子足够宽敞漂亮了。我准备领他过来参观参观,让他认清楚什么叫井底之蛙。我家肯定没钱搞这么奢华,但大隐隐于市的格调,还是可以学一学的。”
“你是为了每天在夜总会喝得醉醺醺的,不用开车,方便直接走路回家吧!”叶晓秀不留情面的拆穿她哥内心的真实打算。
“你这是胡说八道,我是想跟萧良做邻居。”叶晓华大言不惭的说道。
众人在二楼正说说笑笑,萧良听到他妈在楼下院子里喊他,推开窗户探头看出去,却见是顾雄、顾培军捧着两只纸箱,到他家新宅来送年礼。
这时候钱采薇她妈跟老爷子以及小姑一家人已经离开了,但钱采芸还在等萧潇送她跟她姐一起回去。
照东洲的风俗,男女订婚就可以同房,钱采薇跟萧潇两人领证后还先一起住到新宅来了。
却是婚期临近,钱采薇她妈坚持要钱采薇每天都住回家里去,要等到婚礼那天再风光嫁到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