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新官路商途_分节阅读_第163节
小说作者:更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68 MB   上传时间:2025-09-25 16:51:51

  有这个基础,六月份额外需要增加的市场投入再多,也应该能打平,实现六月份的整体盈利。

  “对,不能太过迫切!”沈君鹏还比较欣赏朱金奇不急不躁的态度,“我看嘉乐下一阶段,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队伍建设上。乐少听着姓萧的名字就烦,但有时候该学还是要学。宿云生物年后就很明显放缓销售队伍的扩张步伐,没有急于扩张市场,这点就是我们要学的。”

第262章 焦虑的产能

  太过迫切追求销量上的突破,意味着需要进一步畸高追加市场投入、更大规模扩充销售队伍,同时使销售队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放大。

  现在嘉乐的基础销量已经提到一个相当高的地步了,就应该适当放缓一下——省外市场也无需太过急躁的扩张下去,前期可以更细心的做好布局工作。

  沈君鹏从商这么多年,能看到人海战术的巨大优势,但也不可能看不到人海战术的弊端。

  倘若他都不能有意识的去控制扩张的节奏,他这些年在商海就白混了。

  他甚至主张从六月往后,一直到春节前夕,嘉乐都应该控制住继续追加市场投入的冲动,而要腾出更多的精力加强内部队伍的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将市场推广做得更扎实一些,从这方面寻求基础周销量能有更高的突破。

  同时在狮山制药厂基础上成立的嘉鸿药品及保健品制造公司,产能扩张要跟上嘉乐的市场扩张步伐,也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嘉乐下一步也应该在药店渠道里,深耕“嘉乐灵芝丸”以及鸿臣系列产品。

  虽说沈君鹏没有直接领导嘉乐的运营,而是由孙仰军代表合资公司担任嘉乐的董事长,但沈君鹏事实上才是嘉乐的最大股东。

  再一个沈君鹏的阅历、能力,乃至君鹏实业此时的规模,在座众人包括朱玮兴在内,也都是信服的。

  说实话,嘉乐短时间以野蛮战术创造出来的市场佳绩,既令朱玮兴振奋,也难免有些担忧——担忧嘉乐粗放的管理模式,能放不能收。

  这时候尤其需要沈君鹏这种头脑冷静、声望以及手腕都足够强的人,拉一拉狂奔的马嚼子;这更符合鸿臣的利益。

  见大家对他的主张没有异议,沈君鹏也不想在今天啰嗦太多的细节扫大家的兴,岔开话题问朱玮兴:

  “我听说云社那边已经正式注册成立了南亭实业,将茶饮产品线的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那边甚至都不等新的产品下线,就迫不及待在江、浙等省做起大规模的宣传来。你们的鸿惠堂草本凉茶什么时候能推向市场?”

  “再快也要等到九月底才有产品下线……”朱玮兴蹙着眉头说道。

  “姓萧的小杆子就是心胸狭窄,谁要是跟他有点矛盾,他就事事都想压别人一头!”

  袁桐替朱玮兴打抱不平的说道,

  “不过以鸿臣的实力,就算拖后两三个月推出产品,前期市场会受到的压制应该也不会太严重……”

  不管袁桐是真看不出南亭湖茶饮的市场策略,还是纯粹说安慰人的话,朱玮兴都没有办法感受到半点安慰。

  鸿臣在香港推出的鸿惠堂草本凉茶,是易拉罐包装产品。

  朱玮兴亲自留在狮山坐镇,除了负责嘉鸿制药及保健品有限公司的产能改造、运营外,还负责鸿惠堂饮料有限公司的筹建与运营。

  在鸿臣集团内部,朱玮兴可以说是一方大将了。

  在周康元的鼎力支持下,鸿惠堂非常顺利的收购了亏损严重的狮山罐头厂,快速解决掉鸿惠堂草本凉茶前期生产厂房及员工的问题,但需要引进新的铝罐灌装线,再快也要等到九月份才有可能安装到位,之后才能组织生产。

  朱玮兴原定的计划,也是等到九月中下旬有草本凉茶产品下线,再同步推进相应的市场推广工作。

  这个速度已经是非常快的。

  只不过南亭湖饮料有限公司的动作更快。

  五月中上旬江浙鲁三省诸多报刊杂志上,南亭湖冰红茶饮料就已经进行一系列品牌宣传,公布即将向三省市场推出的新品茶饮料,没有一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相应的招商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展开。

  朱玮兴目前预计南亭湖饮料最早应该会赶在夏季饮料市场旺季之初,就正式推出这款新品茶饮料。

  萧良也早就明确说了,南亭湖饮料有限公司年底之前,就要实现六亿瓶产能的达产。

  在将溪口果汁厂刚刚收入囊中才半个月,厂区改造、生产线设备转移才刚刚开始,就迫不及待开始新品茶饮料的宣传,与其说是针对鸿臣,不如说萧良彰显出来的野心非常大。

  很显然萧良是希望南亭湖饮料在年底达产之时,就能将市场做得足够大,以便其产能优势更充分、更快的发挥出来。

  包装茶饮料作为真正起步才两三年的分类市场,南方省市以诸多凉茶品牌为主,北方省市则旭日冰茶攻城夺寨,唯有华东及中部省市基本上还是空白。

  鸿臣的产能建成后,也只有人家的十二分之一(以吨产计,为二十分之一),此时有资格让别人刻意针对吗?

  除了他们的产品线建设本身要慢三四个月,鸿惠堂草本凉茶的市场推广与销售,也严重依赖于嘉乐建立更高效的销售团队以及更为完善的经销渠道。

  在这方面,朱玮兴也必须承认,他们也是落后于南亭湖饮料的;人家经销商网络的成熟度,至少要领先嘉乐半年。

  (萧良会说,你这是认真的吗?只有半年?)

  此时嘉乐的市场推广非常粗犷野蛮,可以说是不计代价,朱玮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主要还是“嘉乐灵芝液”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空间极大,能够承受极大的营销成本,甚至这本身就是国内外保健品的常态。

  然而这一套用在茶饮料市场,逻辑就完全不成立了。

  茶饮料作为廉价快消品,想要打开市场,对市场营销的依赖性当然也是极强,营销成本也势必占据营业成本相当大的份额。

  不过,茶饮料有限的市场售价,注定了需要管理更为精细、高效的市场推广、品牌营销运作。

  沈君鹏对嘉乐下一阶段核心工作的主张,朱玮兴是极其赞同的,但调整需要时间。

  从各个方面考虑,鸿惠堂草本凉茶,比南亭湖茶饮慢三四个月,甚至半年后再正式推出,都是合适的。

  真正叫朱玮兴焦虑的,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产能建设。

  产品可以晚半年再推出来,但问题是半年之后,他们的产能建设还是远远落后于人家啊!

  与保健品相比,饮料市场的天花板要高得多。

  江省目前饮料市场,虽然主要为碳酸饮料与包装饮用水占据,但规模已经可以拿巨大来形容了。

  九四年江省全省饮料市场销售规模约十五亿瓶(听),整个华东地区九四年饮料市场销售规模约七十亿瓶。

  此外,饮料市场每年的增涨幅度都极为可观,近五年来每年基本都有百分之二三十左右的复合增涨率。

  也就是说,华东地区今年饮料市场总销量预计在九十亿瓶,九六年有可能突破一百亿到一百二十亿瓶。

  说实话,以南亭实业的产能扩张,才有点进军饮料市场大显身手的架势,鸿臣区区两百多万箱草本凉茶的年产能,真的只能算试水。

  也不怪当初在狮山宾馆的小礼堂里被萧良当众打脸,朱玮兴没有资格吭一声——他自己都得承认这一点。

  鸿臣没有足够庞大的产能支撑,是没有资格去做人家对手的。

  然而铝制易拉罐包装,除了包装成本更高,生产线投资也要比PET瓶高得多。

  一条年产高达三亿瓶的大型易拉罐罐装生产线,报价高达两亿元。

  鸿惠堂草本凉茶,想要追赶南亭湖的茶饮产能,要上两条线,再加上厂房建设、生产运营等等,总投资不可能低于六亿。

  朱玮兴仅仅是鸿臣食饮部副总裁,就算他父亲朱鸿召,也没有办法拍板现在将如此巨资砸到狮山来。

  朱玮兴前段时间向集团总部提出一个折中方案。

  就是学南亭湖饮料三厂,建造新厂房引进多条成本低廉的中型PET瓶热灌装生产线,可以将六亿瓶规模的产能投资,大幅度控制到两亿以下。

  更关键的还是包装成本能大幅下降。

  目前一只易拉铝罐,大宗采购价高达零点六元。

  一只PET聚酯塑料瓶,目前大宗采购价为零点三五元。

  现在南亭实业直接拉投资厂在南亭工业园建配套PET瓶坯厂,预计成本还有大幅下降的空间。

  朱玮兴认为他能看得清未来发展的方向,可惜集团总部还是认为他的计划太过躁进了。

  鸿臣总部以总裁朱玮益为代表,一是认为嘉乐的市场销售体系建设还不够成熟,二来华东及中部省市的茶饮料市场发展前景还谈不上明朗。

  南亭湖茶饮此时大举进军,正好是他们观察、学习的机会,何苦太急躁、太冒进,鸿臣拖后一两年再发力,又会有什么损失?

  朱玮兴心里却完全是另一番感受。

  他一直以来都是鸿臣推动进军内地饮料市场的核心人物,也坚定看好内地茶饮料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

  即便前两年在广省等地试水以失败告终,都不能改变他对内地茶饮料的市场判断。

  推动在狮山建厂并投资嘉乐的市场销售体系,可以说是朱玮兴对之前试水失败的经验总结——绝对不是在万紫千红挨那一脚的冲动之举。

  南亭湖饮料如此声势浩大的动作,更是进一步坚定朱玮兴的判断,很显然萧良这样的角色,也看到市场机会了嘛。

  拖后一两年再发力推出鸿惠堂草本凉茶,看似鸿臣可以省去许多市场开荒期的艰辛,但朱玮兴又怎么可能看不到,一旦叫南亭湖两款新品茶饮,率先在华东及中部省市的民众心目建立起来茶饮料的概念,他们要追赶南亭湖的先发劣势,又要额外付出多少成本?

第263章 曲线救国

  深夜从华宥大厦离开,在乘车前往狮山宾馆途中,朱玮兴跟沈君鹏、孙仰军同乘一部车,将鸿惠堂草本凉茶目前最紧迫的产能以及包装成本等问题,跟他们提了出来。

  鸿臣总部目前无意过于激进的追加产能投资,但朱玮兴不觉得就束手无策了,就真的要坐等集团总部出资。

  他完全可以另外筹资扩建产能,等将市场做起来,再说服集团总部收购这部分产能资产。

  这不仅可以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他个人还能从中获取一部分额外的收益。

  嘉乐的其他出资人,是没有什么资金可榨了,但沈君鹏在香港发展了十多年,他总计才往嘉乐投入三四千万的资金,还不足以体现他雄厚的实力——朱玮兴认为沈君鹏在香港资本圈的地位也是不弱的。

  “说实话,除非嘉乐的市场业绩能做得十分稳定,要不然短期内鸿臣不大可能会直接收购嘉乐。真要说谋求暴利,鸿臣大可以加大在香港的地产投资,”

  朱玮兴也是掏心窝子的,跟沈君鹏解释鸿臣当下真正的核心经营思路,

  “我叔伯几人从凉茶铺子做起,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产业兴衰风波跌宕,也见识、经历不少,他们都更愿意在能抵挡市场冲击的行业里扎根耕耘。有时候不能说他们不正确,但有时候又确实有些保守了;我现在也很头痛。我现在比较能肯定的,茶饮料市场能做起来,鸿臣收购这一块的产能资产,绝对要比直接收购嘉乐容易得多。当然了,到时候沈总就未必愿意出售这一块的资产也说不定。”

  沈君鹏克制住没有去看孙仰军的反应,点头赞同朱玮兴的话:

  “确实,姓萧的那边都敢直接押下这么大的筹码,我们不能明明看得到茶饮料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实际动作却比姓萧的保守那么多——你有这个想法,我肯定是支持你的。”

  沈君鹏在香港混迹这么多年,知道香港的资本市场早就有成熟的套路。

  除非他们自己到香港买壳上市,倘若想要哪家经营稳健的香港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或现金等方式,收购草创期的嘉乐,无疑是异想天开。

  除非嘉乐的经营能彻底稳健下来,并且有相当明确的利润增涨预期。

  就算有傻子公司,香港证券市场也有审计监管部门,会进行严苛的审查。

  至于茶饮料的产能投资以及将来更有可能为鸿臣收购,沈君鹏也相信朱玮兴的判断。

  一方面是鸿惠堂草本凉茶真能在内地打开市场,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方便更大规模的扩大产能去占领市场,只要价格合适,鸿臣绝对会优先收购已经形成稳定供货或者说代工关系的产能资产。

  这并不单单朱玮兴作为朱家子弟参与这一块的投资,而这确实符合鸿臣的利益。

  另一方面,就算鸿惠堂草本凉茶没能做起来,投资建造的工厂,依旧可以通过给其他茶饮品牌代工,或者自创新的品牌生存下来。

  这不是什么风险投资,而是一项稳健的投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1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3/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新官路商途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