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雷1979_分节阅读_第140节
小说作者:牛凳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716 KB   上传时间:2025-07-28 15:43:10

  就在这时,餐车乘务员送来了铝制饭盒装的餐食。

  吴青禾一边打开饭盒,一边说道:“春雷,你要是想买什么香港货、台湾货,你就跟我说,保证比你从深圳买的要便宜。”

  “好啊!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去你说的市场看看,我很想见识一下。”韩春雷饶有兴趣。

  “欢迎啊,你也不用什么有没有机会,你要是这趟不赶时间回深圳,就跟我一起下车呗。再过两站就到我们温州站了,方便的很。”吴青禾一边吃饭,一边发出了邀请,“我还能带你去我们拿货的码头看看,每天那些渔船进港时,真是千帆入港,船桅林立,蔚为壮观啊!”

  “还可以去码头参观吗?”韩春雷颇为意外。

  “当然可以啦,这有什么不方便的。那就这么说定了,一会儿跟我下车!”吴青禾说着,猛挖了两口饭。

  吴青禾对柴家坞的人很有感情,对韩春雷自然也是格外热情,加上韩春雷对他说的这些,也真的非常感兴趣。

  于是乎,韩春雷临时改道,跟着吴青禾在温州站下了车。

  之后跟着他转了小巴,辗转一路,到了吴青禾的家乡温州乐清三山乡。

第192章 十里私货场

  吴青禾的家在乐清市三山乡新城公社夹尾垟大队。

  夹尾垟村跟柴家坞差不多大,不过要比韩春雷他们村要要热闹。

  韩春雷跟着吴青禾进村后,发现他们村里的很多房子上,都挂着饭摊、旅馆的招牌。

  走了一路,韩春雷暗暗数了一路,粗粗算下来,村里的饭摊和旅馆加起来不下十家。

  “吴老师,你们村很厉害啊,居然有这么多的饭摊和旅馆。”韩春雷一边走着,一边说道。

  “现在搞私货生意的人多,那些外地来我们这进货的,都要要吃饭、过夜。所以村里的饭摊和旅馆就多了起来,这私货生意越好,饭摊旅馆也就越开越多了。”

  吴青禾解释完之后,又一脸嫌恶的说道,“虽然村里比以前热闹了,但也不太平了许多。三天两头,就有人赌钱打架,住着也挺糟心的。”

  韩春雷讶异道:“还有人赌钱吗?”

  “当然有了。”吴青禾点点头,道:“很多旅馆里,晚上都有开赌局的。那么多外地来的买卖人到我们这,白天去看货扫货,一到晚上没啥玩的,就只能赌钱找乐子了。”

  韩春雷点点头。

  吴青禾说得倒是实情。

  无论什么时候,这南来北往的生意人聚在一起,到了晚上,要么是喝酒耍钱,要么是玩女人。

  他说道:“吴老师,既然村里有旅馆,那我直接找家旅馆住就好了,就不去你家添麻烦了。明早你出门的时候,顺道过来叫我一声就行。”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来我们村,还能让你去住旅馆?必须去我家住!再说了,那些旅馆的卫生条件也不行!”

  吴青禾很热情,说什么也不肯让韩春雷住旅馆,最后直接拉着他就往自己家走。吴青禾家是一个小院子,院子里坐北朝南有几间矮房,外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看着有些破败,但是院子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很干净很整洁。屋里电视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应有尽头,啥都不缺。

  总之,这个年代最时髦的玩意儿,吴青禾家都配齐了。

  “春雷,我妈去我哥家帮忙带孩子了,现在这老房子就我一个人住,你可别嫌这里破旧。”吴青禾一边招呼韩春雷坐下,一边动手生火烧水。

  “不会,不会。吴老师你家里各种家电齐备,很现代化啊。”韩春雷轻轻用手摸了摸电视机。

  “哈哈,在我们村,家里有这些家伙什,没啥稀奇的。”

  吴青禾从灶台里探出头来,笑着说道,“我家这台电视机还是黑白的,村里好几户人家都换成彩色电视机了,那才叫现代化家庭呢。”

  韩春雷轻嗯一声,吴青禾的这话,他信。

  因为走私,浙南沿海地区很多胆子大的人家,都率先富了起来。

  ……

  第二天,一早。

  韩春雷跟着吴青禾出门了。

  “我们这里最近的就两个市场。一个东市场、一个西市场。”

  吴青禾用板车推着布匹,往夹尾垟西市场走去,“我哥在东市场有个摊位,就把西市场的这个旧摊位让给我了。”

  韩春雷在后面他推着车,问道:“你在火车上不是说,你们公社有七八个私货市场吗?”

  “对啊。那几个离得其实也不远,不过都没有西市场大。整个西市场差不多有五公里长,都是卖私货的。”吴青禾介绍道。

  很快,他们就到了夹尾垟西市场。

  这时,西市场里已经有不少人了。

  大家搬搬抬抬的,不甚平整的泥地上,到处堆满了货物。

  这个市场,和韩春雷想象得不太一样,与其说是集市,不如是一条长街,长街的一面是鳞次栉比的铺子,一面是围墙。

  围墙这一面的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地摊。两条长凳往地上一摆,上面架个米筛、门板,就是个地摊。那些货物就放在米筛或是门板上。

  当然,也有人图方便省事儿,干脆直接在地上铺了个凉席,这样算是一个摊位。

  像吴青禾是这种带着拖车来的,直接在推车下面架个板凳,放平了,也是一个摊位。

  铺子这一溜,卖得东西比较齐全和丰富,一家铺子里,基本上啥东西都能买得到。

  反倒是地摊位上,多数都是一个地摊只卖一种货。

  就像吴青禾的地摊,只卖涤纶布。

  有的地摊,只卖手表,各式各样的手表和电子表。

  也有地摊专卖录音机、磁带、还有专卖尼龙伞的……

  太阳渐渐升起,来市场里卖货淘货的人,越来越多了。

  本地的,外地的……哪儿的人都有。

  吆喝声,询价声,砍价声,当然还有各种骂骂咧咧的本地方言。

  各个摊位间,也多了不少身上背着货,拦路兜售的本地人。

  不知什么时候,卖录音机和磁带的摊位上,响起邓丽君何日君再来的歌声,轻柔绵软的曲调,飘荡在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声中,将这西市场映衬得倒有几分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

  韩春雷突然有点恍惚,仿佛回到了四十年后的大型批发市场里。

  “老板,这个大金表很有派头的。收你50块钞票,真的一点都不贵。”

  一个清脆的声音穿入韩春雷的耳中。

  他循声一看,离吴青禾摊位不到五米的地方,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胸前挂着七八块手表,正满头大汗地跟个外地货郎在讨价还价。

  “30怎么样?30可以的话,我就带两块走。”外地货郎说道。

  小姑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摇头道:“30肯定不行,我拿都拿不到这个价钱。一人让一步,40吧,老板!这个手表,放在大商场里卖,少200块钞票绝对不干。你要不信的话,你往前走五十米,有个卖手表的摊位,他如果不跟你要60一块,我身上挂着的这些手表,统统都送你。”

  “呃……行吧,,给我来2只。”外地货郎伸手从公文包里数出了几张大团结。

  小姑娘麻利地摘下胸前挂着的手表,仔细地用袖口擦了擦表面,然后将两块手表递了过去。

  一整套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很是流畅,把韩春雷看呆了!

  “她刚刚说的那个往前走五十米的卖手表摊位,是她爸妈开的。”吴青禾见韩春雷这幅模样,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一句。

  韩春雷恍然大悟:“原来是套路啊!这姑娘可真会做生意。”

  吴青禾说道:“她叫吴丽萍,也是我们村的。本来今年读五年级了,现在学校不开学,她就跟着家里人一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道来西市场卖私货了。”

  韩春雷忍不住赞许道:“这姑娘的脑袋瓜子灵光得很,刚才我都差点忍不住跟她买块手表了。”吴青禾笑道:“这孩子读书那会儿就聪明,学习一直都在年段前几。你知道不?我刚从柴家坞小学辞职,回来家卖货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张嘴,还是这小姑娘教了我几下子。这不,我也出师了,敢逢人吆喝了,知道怎么讨价还价了。不过我还是觉得,丽萍她们这个年纪,该回到学校,该回到课堂上,而不该在这里。”

  “是啊。”韩春雷扫了一眼西市的市场,随处可见学生在卖货,不少摊位都是半大孩子跟着父母在吆喝。

  转眼,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这会儿,客流量也渐渐少了些。

  吴青禾趁机盘了盘手里的货,一个上午,足足卖了一百米的涤纶布。

  “今天还不错,下午三点我就能收摊。到时候我带你去码头,天擦黑之前渔船就会回港。我们都是在那个时候进货的。”

  吴青禾一边整理着摊位上被客人翻乱了的涤纶布,一边跟韩春雷说着下午的安排。

第193章 江边上货忙

  下午五点左右,夕阳西斜,余晖洒落天边。

  韩春雷跟着吴青禾到了一条大江的岸边。

  江风很大,但并不影响站在岸边翘首以盼的人们。

  “吴老师,我们是要在这里等货吗?这里看着也不像是卸货的码头啊。”韩春雷捋了捋被风吹乱了的头发,不解地问道。

  “正经码头有缉私队守着,不太安全。反正瓯江通海,渔船直接开到这里,我们提货还更方便呢。”吴青禾解释道。

  韩春雷点了点头,又问道:“难道在这边卸货就没人管?我看这地方,也不像个隐秘的地方,公安也会来抓人的吧?”

  吴青禾抿嘴微微一笑。

  随后看了眼四周,压低着声音附在韩春雷的耳边,悄声说道:“在码头卸货,缉私队就算不想管也得管。但是换到这里卸货,呵呵,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去做这个恶人。毕竟不是只有我们老百姓才做私货生意。再说了,那些社队干部,就算他们自己家里没人做私货,也有亲戚朋友在做。所以啊,在这里进港卸货,安全得很。”

  韩春雷听后,心情突然略有些沉重起来。

  这个时代的法制,无法跟四十年后相媲美,总有个慢慢健全的过程。就像吴青禾说得这些隐秘,他也只在影视剧的桥段里看过,从未切身体验过。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努力拢了拢衣服,不让江风倒灌进来,然后和岸边所有人一样,等待着,等待着渔船进来。

  当最后一抹夕阳彻底没入天际时,灰暗的江面上,有一个黑点突然进入了众人的视线,接着又有一个黑点,一个接着一个……

  韩春雷在心里默数着,走私的渔船竟然有十三条之多。

  很快,走私渔船陆续在江边靠岸。

  几块木板在船和泥岸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小桥。

  一箱箱的私货,被渔民们抬上了岸,驻岸等货的人群分成几堆,纷纷开始抢货。

  说是“抢”,有些不准确,其实无论是等货的人,还是出货的渔民,他们都墨守成规,有条不紊地进行交易,有专门点数的,有专门记账的,还有专门维持现场秩序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5页  当前第1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0/2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雷1979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