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春雷1979_分节阅读_第139节
小说作者:牛凳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716 KB   上传时间:2025-07-28 15:43:10

  “你们公司也遇到了?”魏建设有些惊讶,急问道,“那你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韩春雷笑问:“你怎么知道我解决了?”

  魏建设道:“你要是没解决掉这个问题,你能安心回老家?”

  “姐夫,懂我!”

  韩春雷冲魏建设竖了个拇指,说道:“其实啊,究其原因,还是这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大锅饭思想在作祟……”

  接着,他把自己深圳公

  司的新政策“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末位淘汰”,细细跟魏建设介绍了起来。

  不过等韩春雷讲完,魏建设也沉默了。

  脸色十分难看。

  韩春雷问道:“姐夫,你这是……”

  “诶,你这政策绝对是好政策,但是……”魏建设喟然一叹:“我们茶厂和你的春雷茶业不一样。我们的茶厂属于车头大队的集体资产,茶厂这些人既是员工又是村民。我若在茶厂里推行你这个新政策,其中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啊!”

  也是!

  既然是集体资产,那村民既是茶厂的员工,也是茶厂的主人。

  如果这些吃惯了大锅饭的主人翁们不同意,谈何容易?

  韩春雷点点头:“我能理解你的难处,姐夫。”

  这时,魏建设的爸妈已经在隔壁张罗好了饭菜,叫他们可以过去吃晚饭了。

  乡下,晚饭吃得都比较早,五点出头就能吃晚饭了。

  这顿晚饭,魏建设的几个表兄弟也过来了,在饭桌上大家竞相敬韩春雷酒。

  好几壶黄酒下去,韩春雷已经醉得不省人事。

  第二天等他醒来时,已经是早上九点。

  洗漱完到了院子,魏建设正在院子里逗孩子。

  看韩春雷起来,他把孩子交给了韩春桃,然后把韩春雷拉到一边,低声说道:“春雷,过几天,我就把春桃和小铃铛先送回娘家住上一阵子,你看行不?”

  “这有什么不行的?”

  韩春雷说道:“柴家坞那边也是你俩的家啊,想回去住,就随时回去住,咱们不这么外道,姐夫。”

  “那就好!”

  魏建设微握了握拳,说道:“接下来,他们怎么反对我,怎么说我闲话,我都无所谓!但是,我不能因为改革厂里,连累到春桃和小铃铛!”

  韩春雷一听他这话,俨然知道,魏建设已经做好了决定!

第191章 家家在搞钱

  第二天,韩春桃带着小铃铛,就跟着娘家人一起动身离开了车头村。

  这一幕,正巧被车头大队的村民们看见了。

  这浩浩荡荡的阵势,村民们不知所以然。

  哪有刚出月子就带娃回娘家的?

  莫不是昨晚,魏家跟韩家闹别扭了?

  有好闲话的村民,跑到魏家去打听,不过魏运锁和老伴儿并没有多做解释。

  魏建设虽然舍不得媳妇和闺女回娘家,但只有她们娘俩离开,他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改革茶厂。

  短暂的分别,只为下次更好的相聚。

  这话是小舅子韩春雷昨晚跟他说的。

  讲得真好。

  他很纳闷,都是小学文化,为啥差距总这么大呢?

  ……

  韩春雷在家待了三天,跟老支书韩占奎、还有上塘竹制厂的李和平,都分别聚了一下之后,才启程回了深圳。

  因为是临时买的火车票,没买到座票,所以韩春雷只能在餐车上要了一份餐,蹭个位置坐,不然一路站到深圳,得二十几个小时呢。

  他在餐车上没坐多久,就看到对面位置有个人冲自己招了招手。

  这人长得有些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韩春雷瞅着有点眼熟,但脑子一宕机,忽然记不起对方名字。

  那人看出了韩春雷的尴尬,赶紧自我介绍道:“韩春风的哥哥韩春雷吧?我是柴家坞小学的吴青禾啊!”

  “吴青禾老师?”

  韩春雷终于记起起对方的名字了。

  前几天不是还听春风说,他们吴老师不教课了,回老家卖蛤蟆镜去了吗?

  他赶紧站了起来,走过去跟吴青禾握了手:“哈哈,没想到这么巧,居然在火车上遇到你啊,吴老师。”

  “是啊,这也太有缘分了,春雷,坐!”

  吴青禾笑容和熙,请韩春雷坐了下来,说道:“我刚刚还担心自己认错人了呢。你这趟是从杭州回深圳?”

  韩春雷颔首:“是啊。”

  吴青禾:“我之前听你弟春风讲过,说你现在在深圳都当大老板了,真是年轻有为,又可畏啊!春雷。”

  韩春雷一头黑线,春风这小子估计没少拿自己在学校里吹牛。

  他不迭扶额摇头,道:“我哪是什么大老板啊?混口饭吃而已,别听我弟吹牛。吴老师,你这是去哪里啊?”

  “我回温州呀!前两天送了点货来杭州,这不,送完就回去了。”吴青禾扶了扶眼镜,似乎对自己辞职人民教师,去送货干买卖这件事,有些汗颜。

  这倒也正常。

  这年头干倒爷虽然挣钱,但绝对没有人民教师来的光荣啊。

  在老派人眼中,吴青禾这是自甘堕落。

  不过韩春雷倒是不以为意,说道:“我这次回家听春风讲过吴老师的事了,没想到吴老师也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海了。”

  “下海……这词儿倒是应景啊。”

  吴青禾轻笑了一下,叹道:“说来惭愧啊,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还是……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当老师,教书育人,每天跟孩子们一起,很开心,也充实。”

  吴青禾的这番话,有些出乎韩春雷的意料之外。

  听他这意思,下海倒腾蛤蟆镜,好像不是他本人的意愿?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尤其是生意上,所以话讲到这里,韩春雷也就点到为止,不打算再往下问了。

  问多了,反而有点让人不舒服。

  他客套地回应了一句:“吴老师,下海做买卖,也挺好的。”

  谁知他不打算往下问,吴青禾却自顾自地,继续往下说道:“春雷,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之前回苍南当了老师,现在他们学校都关门了!”

  韩春雷好奇问道:“怎么学校都能关门啊?”

  吴青禾嗤笑一声,说道:“因为我老家那边,大家都在搞私货生意,每天都有十几艘渔船从台湾那边过来。学生们都被家里人叫去卖蛤蟆镜、卖收音机了。没有了学生,学校当然要关门。”

  韩春雷知道,他口中的“私货生意”,就是走私。八十年代的浙南沿海走私猖獗,这段历史他清楚。

  吴青禾继续道:“我那位同学,老师当不成了,一家老小又要养活,于是被帮那些船老大拉去做账。每次分点私货,他转手一卖,一次就能几十上百的进账,抵得上我们当老师大半年的工资了。这不,我家里人才催我回去,说我教一辈子书,都没有卖涤纶布的文盲挣钱。”

  吴青禾的语气中透着落寞和失意。

  韩春雷没有想到,吴青禾他们那边会到了学校都关门,全民皆走私的地步。

  “吴老师你现在也是在卖私货?”韩春雷问。

  “是啊。卖涤纶布。生意还不错,一天能卖掉两三百米的布。”

  吴青禾指了指杭州的方向:“这次,有个杭州的朋友想要点这个货,所以我就给送来了。”

  韩春雷若有所思:“这涤纶布得多少钱一米啊?”

  “我们卖的话,就三块一米。不过没他们转手挣得多。”吴青禾直接道。

  韩春雷点了点头,这一点吴青禾说得大实话。

  这涤纶布,还有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叫“的确良”。

  在这个物资缺乏的时代,人们穿衣主要以棉布为主。但是棉布的颜色比较单一,而且不耐穿。的确良这种料子光滑、耐用,还可以印染出鲜亮的色彩和图案。这个时候,要是能有一件的确良的衣服,那绝对是一个追赶潮流的时髦人。

  去年韩春桃结婚,毛玉珍买过几块的确良的布,大概是要10块钱一米,价格很是不菲。

  吴青禾说,他一天就能卖出去两三百米涤纶米。就算他一天平均能卖两百米的涤纶布,按照他三块钱一米的价格,一天就能营收六百,一个月将近两万的营业额。

  就算他50的利润,这一个月净利润都能上万啊!

  靠,一个月,一个人,挣出一个万元户???

  两个月的净利润,就顶上了他春雷茶业去年一年的利润?

  走私,真踏马是暴利啊!韩春雷这么默默一算,心里有些酸了。

  难怪蔡井泉又是大金链子、又是大金牙的,在东门墟招摇过市,看来这家伙是真挣了不老少。

  吴青禾看着韩春雷一脸震惊的样子,并不奇怪。

  因为他当初也这么被震撼过!

  他压低着声音,说道:“我们这个涤纶布,挣得并不算多。他们卖手表的,有人一天能卖出2000只,那个真叫日进斗金啊!”

  “一天卖两千只手表???”

  韩春雷闻言,不禁咋舌:“你们这货怎么卖?是在船上,还是?”

  “有专门的市场。光我们公社就有七八个这种市场,有能耐的就在市场里占个位置。没能耐的就背着东西满街跑呗。”吴青禾道,“我哥干这个买卖干得早,所以我们家在市场里占了两个位置。”

  韩春雷点了点头,这事绝非他一个人能行的,肯定是整个家族在走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5页  当前第1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9/2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春雷1979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