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阿姨可能干了,很早之前就有机会成为副厂长的,我听说她要是坚持,现在肯定是厂长了。可秋雨从小身体不好,又没有人搭把手,她爸当时在乡下也经常回不来,曾阿姨就去了工会。”
这年头很多女性为了家庭孩子,明明有能力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去到清闲但没有什么上升空间的位置上。
王慧婷说到这里,忍不住吐槽:“要是曾阿姨是厂长,我觉得纺织厂也不至于像现在一样,肯定越来越好的。曾阿姨能干,还特别有品位,她主导生产肯定能跟得上时代。男人懂什么纺织,他们那眼光太差了,生产出来的布料土不拉几的,乡下人都不爱买。”
开放以后,从前鼎盛的纺织厂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作为县里王牌级别的厂子,最辉煌的时候,连市纺织厂都是不放在眼里的,甚至能跟省纺织厂平分秋色。
可是这样的成绩,让后来的厂领导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了,计划经济时还好,开放以后逐渐跟不上时代跟不上市场,可还是坚持用老一套。
市场竞争那么激烈,还不以为然,等到反应过来时,市场都被占领了大半。
于是效益越来越差,现在都发不全工资了。
想当初,纺织厂多牛气啊,纺织厂子弟走出来都是鼻孔朝天的。对比之下家具厂是个小厂子,那都能矮人一节。
虽然都是厂二代,却也是有鄙视链的。
苏如意越听,越觉得找曾国琴最合适。
纺织厂要比家具厂大得多,生活区里光是篮球场都有三个,还有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等,可见当初鼎盛时期的繁荣。
卢秋雨家是住在一梯两户的单元楼里,条件要比王慧婷家好得多。
王慧婷羡慕道:“秋雨家是三房一厅,有专门的厨房,而且可大了,里面能放桌子吃饭,还带有独立卫生间呢。”
卢秋雨家就她一个孩子,因此她不仅有自己独立宽敞的房间,他们家还有一个房间是专门的书房。
王慧婷第一次上门的时候,那叫个羡慕啊。
竟然有人家里还有专门睡人的书房!真是太奢侈了。
苏如意也羡慕了,她也想过外面租房子,可这年头在小县城里,真没几个对外出租房子的。
就算有,条件也很差,要跟主人家住一个院子里,院子里好几户人家,闹哄哄的,苏如意觉得还不如留在家具厂呢。
敲开门,是卢秋雨过来开的门,她笑盈盈道:
“我刚才在楼上就看到你们了。”
卢秋雨打量着苏如意,虽然早就知道苏如意这个人,也在街上看到过,可正式会面却是第一次。
王慧婷没少跟她们提起苏如意,尤其从省城回来后,都要成为苏如意的迷妹了。
因此卢秋雨对苏如意并不陌生,只是近距离看到本人,她还是有些诧异,明明比她们大不了多少,怎么就这么能耐呢。
卢秋雨请两人进屋,还拿出了拖鞋。
这个在几十年后很普遍的习惯,在现在尤其在小县城里却是很少见的,说明家里头条件不错,才有能力这么讲究。
苏如意换上了鞋,看了一眼卢秋雨家。
难怪王慧婷提起卢秋雨家的时候,眼底的羡慕都快溢出来了。
卢秋雨家不仅宽敞明亮,而且装修在这个时代算是很不错的,东西也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个地方被擦得蹭亮,桌上还摆着假花。
假花的质量明显比市面上常见的要好,假得没有那么明显,远远看还以为是真的,为屋子里增添了色彩。
有一面墙挂着很多相片,最大的一张是一家三口的相片,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整个屋子给人非常温馨的感觉,可见这个家不仅条件好,主人还是个很有情趣品味的人。
曾国琴也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看到苏如意和王慧婷手里提着东西,微微皱眉:
“来就来了,还拿什么东西。你们才多大,也来这么一套。”
王慧婷笑眯眯道:“曾阿姨,我现在挣钱了!不是以前的我了。”
从前王慧婷都是空手过来的,还经常在这里蹭饭。
她是学生,真要带东西过来,曾国琴也绝对不会收的。
曾国琴也知道这件事,卢秋雨也跟着一起沾了不少光。她对女儿要求没那么严格,不需要放假的时候还一天窝家里看书,能出去体验一下也挺好。
“行,那阿姨这次就收了,下次可不能再这么客气了。”
曾国琴又看向了苏如意:“你就是如意吧?我可早就听说了你的大名。”
苏如意笑着打招呼:“阿姨好,我就是苏如意。”
“好好,真是能干啊,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什么都还不知道呢。”
别人不清楚,曾国琴却是知道,苏如意这一波肯定是赚大了。
不过才刚成年,还是从大老远的乡下来的,一来就在县里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曾国琴也忍不住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阿姨您谦虚了,我也早就听说您以前的事,您可是当之无愧的铁娘子。”
曾国琴摆摆手:“我们就不互相夸了,我这里就差不多好了,一会儿尝尝我的手艺。”
卢秋雨抿着笑道:“我妈什么都做得特别好,唯独厨艺很一般,你们一会可别嫌弃。”
“你这孩子!我现在也没有那么差,还是有几个拿手好菜的。”曾国琴嗔怪道。
卢秋雨吐了吐舌头,“妈,我这么说,一会儿有一点儿好吃大家都能夸你。”
苏如意原本不想饭点时候过来的,是曾国琴让她们这个时候过来。
曾国琴是个好妈妈,她非常珍惜女儿的朋友。
一顿饭下来,彼此确实也熟悉了不少。
曾国琴的手艺一般,却也不至于难吃,只是对比李梅的手艺有些惨烈。
苏如意依然吃得很高兴,她现在胃口大了胃口也比以前好,吃什么都觉得香。
吃完饭,曾国琴也没拐弯抹角,就跟苏如意提起正事。
“仓库的事我已经听说了,纺织厂这边没问题,你想要租,我可以帮你安排。”
纺织厂这几年不景气,有部分外地资产已经被售卖,或者被出租出去。
因此一切都是有先例的,不过是租借一个仓库,并不是什么大事。
当然,要是苏如意自己过来找纺织厂,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厂里看不上这仨瓜俩枣,还不够操心的。
“曾阿姨,太谢谢你了!”苏如意由衷道。
“这也是给纺织厂创收,不用谢我。只是仓库在厂里,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得遵守。”
纺织厂都是易燃物品,而且大厂子有自己一套管理方式,因此比家具厂的要求要多很多,要受到很多约束。
比如下班后,是没法出入的。进出的运货车子,都要经过检查,并且要走规定路线等等。
虽然有些麻烦,但是也能保证货物的安全,苏如意都一一应了下来。
仓库租金也要比家具厂贵,而且还贵了不少,不过整体还是划算的,因此苏如意也没有介意。
“没什么异议,明天你就到厂里来找我,我带你去签约。”
苏如意点点头:“好,我明天早上就过去。”
曾国琴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正准备下楼消消食,把空间让给几个孩子。
苏如意却道:“曾阿姨,我还有一件事想跟您商量。”
“什么事?”
“我想问问,纺织厂能不能生产弹力大、丝质感的面料?”
第44章 健美裤
“弹力大,有丝质感的面料?舞蹈裤那种吗?”
苏如意点点头:“对,就类似舞蹈裤。曾阿姨,你听说过健美裤吗?”
苏如意也不知道健美裤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她的记忆里健美裤是在九十年代初风靡全国的。
这跟亚运会也有很大关系,和呼啦圈一起在这个时代突然一夜之间就在全国流行了。
不过苏如意之前在批发市场和省城街头闲逛的时候,都极少看到健美裤的存在。
虽然也有,但并没有成为主流,目前还只是现在的时髦女郎们的时尚单品,并不是全国女性必备。
苏如意有记忆的时候,健美裤已经不怎么流行了,但是她小时候也是有的。她收拾她妈妈留在家里的衣服时,也看到不少条五颜六色的健美裤。
最流行的时候,全国女性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几乎都有一条,覆盖面特别地广。
这种裤子弹力大,面料顺滑,在这个时代会觉得穿着很舒适,还非常符合现在的审美。
“健美裤?是不是那种脚踩的裤子,面料很贴身。”
“对。健美裤也叫踏脚裤,现在南方开始流行,我在省城也看到有人穿了。”
苏如意其实也不知道南方是否已经流行,不过应该也差不离。
清省这边总是比南方大城市慢了一些,既然街道上已经有女性穿着,而且还是时髦的年轻女性,那就意味着这股风迟早会吹起来,而南方这时候已经流行起来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苏如意很有自信这么说。
曾国琴点点头:“我有朋友在羊城,就说那边开始流行一种裤子,穿着特别舒服,还很修饰身材。我还让她帮着寄了两条回来,想着开学的时候,秋雨可以穿着新裤子去学校。”
曾国琴毕竟是干这一行的,因此有很多同行的朋友,对这些信息也就比较灵通。
她又是个疼女儿的,经常从沪市、羊城等地方购买新款式的衣服给她,就想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卢秋雨和王慧婷在一旁吃着西瓜,听到这话,卢秋雨道:
“妈,我衣服多着呢,你不用给我买。”
“女人的衣服哪里有多的。”曾国琴不赞同道。
王慧婷羡慕极了:“曾阿姨,做你女儿太幸福了!”
卢秋雨并不是张扬性子,甚至整个人有些冷冰冰的,但是她总是班里穿得最好最漂亮的。
王慧婷就喜欢漂亮衣服,看到卢秋雨这么多好看衣服,就想跟她做朋友。
因此也不管卢秋雨的冷脸,愣是要凑上去。
卢秋雨也被她热情打动,两人加上张瑶,一直都是最好的朋友。
虽然时不时也会吵架,可没过多久都会和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