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给多少钱啊?”老板娘问道。
苏如意:“一天给你们一块行吗?”
一个月算下来就白拿三十!
门口空着也是空着,三十块能买二三十斤猪肉了。
老板娘嘴上却道:“一块太少了,一天两块。”
“这也太多了,我也是小本生意,我看大姐您是个爽快人,也不跟您一分一分还价,这样,一块二咋样?”
两人你来我往,最后定在了一块五一天。
并且协商好如果东西不多,晚上苏如意也可以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放在店后面的仓库里。
离开包子铺,童云云不解:
“姐,你干嘛给他们那么多钱,你随便在附近找个地方摆摊不就完事了。”
现在在外头摆摊也没什么人管,何必花这冤枉钱。
“有个固定地方更好,更容易被人找到。咱们这是花小钱,办大事。”
包子铺的位置非常好,人来人往,所以桃子卖得很快。
呼啦圈这玩意占地方,要是在人家店门口售卖多少占地方,容易引来不满。
走街串巷也能卖,可还是有个固定摊位更适合打广告。
一天一块五也不多,苏如意愿意花这个钱,跟店铺老板打好交道。
“姐,呼啦圈啥时候能到啊。”
童云云眼巴巴问道,她现在晚上做梦都梦到自己在玩呼啦圈。
“快了快了。”
童云云听这话就泄气,大人最喜欢用这种话忽悠小孩了,实际上快不了一点。
不过苏如意明显不是童云云口里的那种大人,没过两天,真的有货车把呼啦圈送来了。
厂里没有秘密,李梅租厂里厂房的事,不少人之前就知道了,不少人在背后嘀咕。
一家都是女人,一天天也不知道在搞什么,拿了点钱一点也不安分。
他们对苏如意印象就是个小女孩,顶多就是力气大了点,不像李梅因为被童爱华影响,把她当成了可以依靠的人。
因此都觉得苏如意这个乡下来的孩子,非常地不安分,跟长相完全不同。
原本有些人家看苏如意长得好,虽然是乡下来的,可也高中毕业了,内心是有那么点想法的。
结果一看这架势,只觉得苏如意太能折腾。
小小年纪还学人家做生意,也不怕把抚恤金都赔了。
这年头做生意是容易挣钱,可亏钱的也不少。
尤其前几年政策比较模糊,尤其在他们这个小县城,比不上大城市。整个市场不明朗,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讳,被当成投机倒把,钱没挣到不说,还容易进去,不少人就踩了坑。
不少人还觉得,苏如意就不是善茬,一直惦记李梅手里的钱,想法子各种诓钱呢。
做什么生意能用得上这么大的仓库,还真把自己当大老板了。
大家时不时就问李梅,货怎么还不来,苏如意做的什么生意,一个月多少钱。
李梅也不是不知好歹的,明显察觉到那些人一副看热闹的嘴脸,也就什么都没说。
她也怕透露出去,万一被人抢了先,那不就麻烦了,所以只跟关系要好的人说了苏如意要准备卖呼啦圈。
苏如意倒是无所谓,有人拦着她问,她就趁机宣传。
不过虽然宣传出去了,可还是很多人不当一回事,下次见到你还能重复同样问题。
说到底,就是不信苏如意一个小姑娘能做生意,他们询问都是不怀好意的,压根不在意你的答案。
大人们不信,孩子们可早就期待了。
所以大卡车一来,最嘴碎的大妈大爷们还没反应过来,孩子们先炸开了锅。
不仅是家具厂的孩子们,附近纺织厂、印染厂等等的孩子们全都朝着这边跑,他们早就盼着呼啦圈了。
小孩拥有自己特殊的信息渠道,虽然整个县没多少个人有,可他们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在外头卖得可火可流行了。
可惜,县里没人售卖,都需要从省城或者市里带过来,这不仅成本高,很多人没这渠道。
自从得知有人要做这项生意,孩子们早就翘首以盼。
车子一来,将盖布一掀,所有孩子都‘哇——’地惊呼。
五颜六色的呼啦圈整整齐齐地码着,一摞一摞用绳子绑着。
那么多呼啦圈堆放在一起,看着着实壮观,而且看着比之前看的还要好看。
卸货的时候,一群孩子眼巴巴在一旁守着,要不是童云云带着自己的小伙伴拦着,指不定这群孩子就要冲过来了。
有些孩子手里还拿着钱过来的,捏着大团结在那挥,现在大团结不像前些年那么值钱,可一个小孩能拿到那么多钱的依旧很少见。
“不急,货全都卸下来再说。你们看这里有那么多呢,不怕你们买不到。”
苏如意看到一群孩子这么热情,心里更加有底了。
等货全都卸下来,安排好司机的午饭,就将每一种颜色的呼啦圈拿出一部分出来,直接就在仓库边上售卖。
这时候现场已经来了不少凑热闹的成年人,看着孩子们这么狂热,也不禁觉得好奇。
不过孩子们狂热,能掏出这么多钱购买的孩子还是比较少的。
大的一个七块,小的六块,价格并不便宜。
不过对比批发市场给的价格,苏如意觉得一开始定这个价格,也不算太坑人。
苏如意也不着急,扩散肯定需要一点时间。
“这个圈圈有啥好玩的?卖得这么贵。”
一个大娘被孙子拉过来,闹着要买呼啦圈,看到就这么个塑料圈子竟然卖这么贵。
自从计划生育以后,小一点孩子不少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是宠着惯着的,所以听说一个玩具需要六七块钱,心里那是一万个不愿意,可孙子拉着她也就只能过来了。
其他人也很是好奇,这东西干什么用的?
虽然已经有孩子买到了,可都还宝贝地拿在手里,跟旁边的小伙伴炫耀,或是有的还不怎么会玩,大家也就看不大明白。
“大娘,这东西玩法可多了。”
苏如意笑着拆了一个呼啦圈,递给眼睛里充满期待的童云云。
这孩子虽然爱玩,可还是很有原则的。
她让童云云帮忙,她就能一直忍着,没有第一时间闹着要玩。
童云云眼睛一亮,立马拿了过来,将呼啦圈套在肚子上开始转了起来。
第一下有点掌握不好方法,没转两圈,呼啦圈就掉了下去。
等到两三次以后,她就转得非常好了,还能边走边甩,还能让呼啦圈上到脖子脑袋,下到脚踝,还能转到手上,那叫利索。
苏如意又拿了一个,“云云,我再给你一个,看你能不能同时转。”
“大姐,你扔过来!”
苏如意让童云云别停下,从不远处投到她身上,一开始呼啦圈打架,差点全都掉了,可童云云一扭立马又给救了回来,两个呼啦圈很快同步一起摇了起来。
大家看得惊呼不已,尤其小孩子更是兴奋。
有的孩子直接跑回家,闹着要买呼啦圈。
而父母爷爷奶奶在身边的孩子,撒泼打滚也要买。
“这个看着还挺有意思的。”有一些成年人看着也觉得挺有意思。
苏如意笑道:“这个现在在京城沪市等等大城市都很流行,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一开始是为了运动发明的。不是就要亚运会了吗,咱们也要响应号召,全□□动起来。
呼啦圈占地小,还有意思,是非常有意思的运动,还能瘦腰呢。不过任何运动都得讲究适度,可别因为好玩而过度啊,否则就是伤身了。”
“真的假的?京城沪市也流行这个?”
对于小县城来说,这些大城市特别时髦,是他们学习的标杆。
再加上这东西还是从国外引进的,那就更是时髦尖端产品了,不少人都开始心动起来。
尤其年轻人,觉得要是大城市都流行,他们也不能落伍。
“不信你们可以问问在那些大城市的人,过不了多久,呼啦圈就会风靡全国。我现在就那么点货,都是从厂里抢的,外头卖得特别好,工厂生产都来不及。”
一些人心动,虽然这个价格不便宜,却也还能接受,咬咬牙就能买了。
呼啦圈刚到货,还来不及走出家具厂,苏如意一口气就卖了三十多个,真是多亏了那么多吃瓜群众,要不然也没那么大客流量。
看热闹的人散去后,苏如意将童云云和她的小伙伴招了过来。
“我给你们每人一个呼啦圈,你们自己挑地方,分别到孩子多的地方去玩。要是有人问你们呼啦圈哪里买的,就说在中心街十字路口的‘香十里’包子铺门口。你们要是能坚持一个星期,我就把呼啦圈送给你们。”
“真的吗!?直接送给我们吗!”
孩子们沸腾了,他们刚才要不是看在童云云面子上,留在这里维持秩序,早就跑回家闹着家长要买了。
从童云云开始说自己大姐要卖呼啦圈起,这几个孩子就已经跟家里闹过了。
甚至更早的时候,看到有孩子在玩,就已经闹着了。
有那受宠的孩子,家里人说没地方买还不乐意,还要拿着一定要,被胖揍了一顿。
现在竟然能白拿!谁不想要啊!
童云云的这些小伙伴家里基本都是普通家庭,六七块钱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多的,过年的时候压岁钱加起来也不过才十几二十块,还都要上交。
因此不少孩子都不敢相信,确认了好几次,才知道天下竟然真的有这样的好事。
玩竟然也能挣到钱了!
童云云最是骄傲,下巴一直高高抬起,整个人昂首挺胸。
哼,之前还有人说她吹牛,说她呼啦圈都没有,还想组建呼啦圈队,一直笑话她,现在后悔了吧!
“我大姐说话,一个唾沫一个钉。你们都要好好表现,这东西可贵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