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铺货需要李广前一家一家跑,现在经销商直接上门求购。
苏如意不得不紧急调货,否则这边就不够卖了!
连带提供塑料包装的塑料厂,生意也被拉动。
今年的果干产量比去年更高,今年水果产量其实并不如去年,大量的雨水导致了减产,水果价格也整体提高。
可因为雨水太多,运输保存就成了大问题,若是不及时售卖和保管,很多果子还没运出去就烂在了地里。
因此地头上收购价依然很低,很多收购商还不愿意过来收购,因为损坏的量太大,他们也经受不住风险。
有些村子还因为连续下雨导致塌方,车子根本就进不去,需要驴或者人运出来。
看天吃饭就是如此,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别说是现在,就是几十年后,人类依旧没有战胜大自然,只能说比现在好很多,可一旦遇到极端天气也会颗粒无收。
水果卖不出去,压力就给到了果干厂这边。
苏英女士作为老D员,不想看到乡亲们辛苦一年,结果还得赔钱。不用县里给压力,她自己就咬着牙加大生产把果子都收了,全都制作成了果干。
去年的量就已经给果干厂造成巨大压力,若不是苏如意这边运了不少去大毛那边换物资,怕是那些果干能囤到今年也出售不完。
苏英做好把去年和今年挣的钱,都给赔进去的准备,反正她有工资饿不死。
苏如意这边就给她带来好消息,让她赶紧把所有存货都发过来。
苏英是知道陆挺今年不再跑大毛,这条线虽然很挣钱,可风险也是极大的。
因此赚了一笔之后,陆挺就激流勇退,开始搞实业了。
苏如意也就不再跟着分肉汤,现在还要这么多货,能卖得完吗?
别看那些果子在当地很便宜,在外头是很贵的,果干也同样不便宜,实在是物流等费用太过昂贵,成本也就提高了许多。
光靠李广前几个人,哪怕加上在报纸上打广告,销售量依旧是有限的。
“我知道你想帮我,你的心意领了,但我不需要你跟我一样把钱往水里扔。”
苏英不赞同道,她可以为了自己的信仰奉献一切,但是不会强求自己的孩子也如此。
苏如意和陆挺手底下是有很多人,可以当作福利发下去,但是这也依旧是额外开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苏如意轻快道:“妈,我正要跟你说我最近干的好事呢!”
苏如意得意地将自己是如何投资电视节目的事,一一跟苏英说明白。
因为家里没有电视,而且他们村那小地方很多电视台是收不到的,苏如意之前也就没提这事,等到确定自己投资有成果了才显摆。
“这个节目的广告转化率非常高,现在每天都有批发商打电话上门求购呢。所以你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你只需要负责生产,保证质量,销售的事可以放心交给我。”
苏如意今年将果干分小袋装售卖,最小一包零售价2毛,里面就一小片。
这是专门卖给小学生的,这样的电视节目很容易受到孩子喜欢,他们肯定愿意购买节目里的同款零食。
孩子们也是消费主力军,现在生活好了,很多孩子手里都有些零花钱的。
各种类型包装,针对不同的人群。
苏如意今年将其正规化,成立食品公司。
她在塑料厂新址租借了一块地建了食品厂,卤味的中央厨房也会建在这里。
苏如意租借这块地,不仅是因为陆挺的关系,租金很便宜,还因为塑料厂属于军事化管理,整个厂区管理非常严格。
做食品的安全生产非常重要,这年头不正当竞争可不少,手段往往都很低劣,法外狂徒很多。
李梅之所以会找苏如意合作,也是感受到了威胁,想找靠山。
她开的卤味店生意非常好,门口经常排着很长的队。
眼红的人不少,知道这口味自己琢磨不出来,就想要利用不法手段,胁迫李梅将秘方贱卖给自己的。
可李梅租的铺子是陆挺的,苏如意之前也交代过,所以有人在盯着,也就没让那些人得逞。
其实在工地前摆摊的时候,就有人看她一个女人,想要把她排挤走抢生意的,也是陆挺出面镇场,让人知道李梅背后有人,不敢再搞小动作。
苏如意将厂子建在这里也比较安心,即便未来跟陆挺闹崩了,依照对他品行的了解,也不会那么小气背后下黑手。
苏英听了之后,也没再客气,将库存全都清给苏如意,并且继续扩大收购水果制作果干。
苏英给的是果干原材料,苏如意这边则自己创建品牌进行包装售卖。
亲母女,明算账。
苏英按照市场价给货,不会故意压低,苏如意也不会因为对方是亲妈,就会故意抬高价格收货。
第二期节目的广告比第一期更多,第一期除了如意服饰独家冠名播出用了明广,其他产品都是隐藏在节目里的暗广,镜头都是扫过去的。
第二期广告则会在节目里,明确摆出广告宣传牌,不过都是精心设计的,融合进了舞台,不会像电线杆上的广告一样碍眼,但是又足够醒目。
屏幕下方时不时也会滚动播放广告词,将联系电话放在上面。
上一期的猜柠檬水,变成了猜测谁吃了爆辣卤味,非常正大光明地在节目里打广告。
而其中一个表演节目里,则直接将陆挺新楼盘广告编到了故事里,男女主都在那个小区买了房子,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发现了彼此。
王晓薇虽然年纪不大,而且还是第一次在节目里插入广告,可依旧融合得非常自然,不会让人感到很刻意。
现在也没有人这么打广告的,因此润物细无声,明明节目里到处是广告,愣是感受不到可又给记住了,效果非常好。
电视台的领导都震惊了,原来还有这样的骚操作。
原本他们还挺担心苏如意一下上这么多广告,会不会让观众厌恶,现在不用担心了。
第二期节目再次创了新高,收视率在同一时段除央视外排名第一。
这个结果远超于预期,台里当晚就开了庆功宴。
广告部更是迎来了春天,之前都得他们出去拉广告,现在是别人求上门。
苏如意只拿了节目里广告位,节目前后已经中间插播的广告,苏如意是不参与的,随着节目热播,这些时间段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而节目里的广告位,除去苏如意自家品牌,还能插入不少。
现在电视台对广告的约束并没有那么多,只要不担心影响效果,可以随意插入广告。
不过苏如意并没有盲目,按照之前的设想与适合的广告商合作。电视台那边也是要审核的,不能为了获得更多广告费而砸了这个金字招牌。
即便如此,依旧很快地让苏如意的投资看到了回报。除了自家品牌受益,还从中赚了钱。
拿到分红的时候,苏如意给节目组每个工作人员都发了个大红包。
苏如意现在和经视台的关系非常好,因为她很大方,而且公事公办,重心是在做好节目上,不会胡乱安插人,因此台里有什么新节目,都喜欢先找她寻求合作。
经视台经过《开心俱乐部》的冲击,对个性、创新的节目更有包容心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除了苏如意在节目前就很看好《开心俱乐部》这种新颖节目的缘故,送到苏如意面前的项目,全都是和传统节目有着很大不同,都很大胆创新。
整体而言,都比较偏向娱乐性,估计是觉得苏如意这样的年轻人,更喜欢欢乐一点的节目。
苏如意并不打算挑选同类型的节目,因此最后投资了一个益智类有奖竞猜节目,以及一个闯关竞技类节目。
这两个节目的嘉宾全都是从普通老百姓里选来的,不像《开心俱乐部》一样,本身就自带热度,纯靠节目本身吸引大家的眼球。
两个节目都非常刺激,第一个节目刺激点在于不断挑战,每一次晋级后都能获得奖品,越往后奖品越大,选手可以自行选择什么时候放弃,若是不及时放弃后面闯关失败,前面的奖品也全都无法获得。
这种带着赌博行为的比赛,不仅让选手非常紧张,观众也跟着捏一把汗。
节目里的问题五花八门,非常考验选手的知识面。
另一个节目则是游戏本身挑战就很刺激,观众观看时就感受到紧张刺激。
这两种节目形式在国内新鲜,实际早就出现。
之前就有人提过,但是因为经费不低,也就暂时放到一边。
现在经视台的收视率逐渐起来,而且台里娱乐类型节目是目前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空白,因此大力发展这一块。
这两个节目也就被提了出来,而第一个想到的合作人就是苏如意。
别看现在《开心俱乐部》开了个好头,愿意投资这些节目的人依旧很少。节目本身固然很精彩,可邀请的嘉宾都是有些名气的文艺工作者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除了最新一期邀请的是正在热播剧的演员,之前的全都是邀请早年的电影电视剧主演,卖情怀吸引人。
新节目的嘉宾都是普通人,没有观众基础风险太大,空白也意味着高风险。
即便愿意合作的,也不会投入太多的钱。
经视台的人都很了解苏如意的风格,不看谁的面子,只看节目本身,因此做了充足的功课。
苏如意看了之后很满意,依照之前的模式投了这两个节目。
之前从《开心俱乐部》赚到的钱,在口袋里还没焐热又给花了出去,甚至还倒贴不少。
苏如意能这么干脆大方,也是因为卤味加盟搞得如火如荼。
自从在节目里开始打广告,就吸引了很多捧着钱过来想要合作的人。
现在的电视节目还是很有公信力的,大家觉得能在电视上打广告的,都是值得信任的。
现在不少人手里有钱,又苦于找不到投资项目,因此一看到就觉得这个生意可行。
谨慎一点的人,还会去现场查看,发现卤味生意确实好,再买来品尝,更是认准。
因为现在冷链成本高,因此苏如意和李梅目前只打算在省城和周边地区开店,今年总数预计不超过十家。
在她们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并不打算盲目扩张。
不过同时还会研究制作能够放置时间更长的真空包装类,这样更方便售卖到其他地方。
因为广告打得好,带钱过来求合作的人远超于预期,于是在那么多人里择优选,加盟费也比之前定的要高。
不过这个加盟费并不是为了割韭菜,一部分是作为保证金,只要合作期间不出问题就会全额退款。其他费用也都是用于品牌本身,品牌价值越高,合伙人收益越大。
店面的装修等,人员培训等都是统一安排,又给陆挺的装修公司拉了生意。
苏如意感叹:“这年代真是不缺大胆的人啊。”
前期投资并不低,虽然李梅的店开得如火如荼,可依旧极具风险的。
没想到这么多人愿意投资,出钱还非常干脆。
大部分投资者都是这几年暴富的暴发户,因为曾经一夜暴富,因此非常大胆,撒钱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苏如意将卤味的业务交给了徐晓楠,由她全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