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形式在几十年后极为常见,也是很多人对综艺的理解。
可放在现在却是独一份,至少苏如意在这个世界的电视里没有看到过。目前的电视娱乐节目都是以呈现艺术作品为主,大家通过有趣的艺术表演获得欢乐。
《综艺周六见》这个节目形式,则非常新颖,虽然也有节目表演,可只是占了非常小的部分。
放在这个年代这个世界,无疑是非常大胆地创新和尝试。
苏如意这下可算明白,为什么刘全拉不到赞助了。
别说是光看策划书,就算是几十年后很多人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综艺节目这么受欢迎。一群人在那嘻嘻哈哈没个正形,在那玩玩闹闹跟疯子似的,有什么好看的,一点深度也没有。
现在的人看到干巴巴的策划书,只会更这么认为。
而且还是在新台播出,这种节目会有谁看啊?投资这个节目,钱都得打水漂。
“你对这个节目感兴趣?”陆挺问道。
从苏如意的表情里,可以看出她是有兴趣的,不是为了应付刘全。
“嗯,我觉得这个节目还挺大胆和新颖的,至于节目效果如何,我也不能确定。”
虽然苏如意知道这种模式的综艺是未来趋势,会被观众喜欢,可她不知道现在的人是否会接受,接受度又会是怎么样。
新颖的节目形式,创作者又是否能跟得上节奏。
主持人的反应速度,以及风格是否适配。邀请的嘉宾是否能融入节目,是否能碰撞出火花。
综艺节目能出效果,节目设置、主持人、嘉宾以及制作团队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颖的形式虽然容易夺人眼球,可也因为没有经验,非常容易失败。
而且苏如意目前的服装和门店,并不需要花费太多钱去宣传。
“你要是喜欢就试试呗。”陆挺看得出苏如意的心动。
“如果不确定就先投一个月试试,新台新节目,要价肯定很低。即便效果不好,也不会有太大亏损,就当是为了跟电视台牵线的投资了。”
刘全人脉广,是很值得结交的。
雪中送炭难,他现在陷入困境,若是能拉一把,今后关系必然不同。
苏如意现在手头里有不少钱,之前跟着陆挺喝汤,大赚一笔。
两人现在因为见义勇为,又得到了大力宣传,服装厂和门店的生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用愁。
那么冒险做一些想要做的事,未尝不可。
苏如意并没有参与投资陆挺的房地产开发,一来是不希望两个人捆绑在一起,苏如意一向是不喜欢夫妻店的,很多事情会算不清楚。
陆挺起初对这个言论很是不喜,觉得苏如意太过见外。
陆挺属于典型的北方汉子,很讲义气,只要是兄弟家人,不喜欢计算太清楚。
苏如意却是坚持,并用“我们俩的钱都混一起了,那就很容易没有了仪式感”作为理由。
你花钱买礼物,感觉花的是我自己的钱,左手进右手出,实在是太无趣了。
陆挺对此解释并不满意,苏如意又强调,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两人各自有自己的事业,万一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也能有力支持,陆挺这才没再说些什么。
不过虽说两人各自经营,苏如意也还是插手了不少事,而且还低价购买了一整条商业街,还购买了商业大厦的十个店铺。
陆挺一开始只打算建居民住宅区,苏如意觉得这样太过浪费。
这块地皮不小,而且他们打算建的是带电梯的高楼,虽然绿化面积和活动区域都不小,可整个楼盘能容纳的人数不低。
周边居民也多,而且也陆续有几块地皮准备开发建房子。
因此,苏如意建议可以打造商业住宅为一体的楼盘,这种模式在未来很常见。
商业、学区、公园和住宅等为一体,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更利于房屋售卖。若是操作得当,即便楼盘位置比较偏僻,也依然能吸引购房者,将那一块地方带动起来。
陆挺那块地虽然附近也很热闹,可还是在城市边缘的,若没有吸引人的项目,很多人不一定考虑在那里买房。
可若是把商业搞起来,让那里变成新的购物活动中心,居民出行和购物方便,也就不会嫌弃那里偏僻了。
而且吸取了这次经验以后,未来可以去更偏僻的地方开辟新楼盘,并且用这个楼盘背书,让购房者信任。
陆挺对这个模式非常感兴趣,当场就拍板就要这么搞,于是将需求传达给设计师。
苏如意有后世经验,给予了不少意见,那位设计师也基本都采纳了。
于是,房子还没建起来,苏如意就以低价贷款购买了一堆的铺子,让陆挺的资金更加充足,也不急着售卖铺面。
因为是贷款买房,银行明显对她很信任,贷出了不少钱,所以虽然买了一堆铺子,实际并没有花多少钱。
虽然房贷利息加起来高得惊人,苏如意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撒钱投资还是很宽松的。
苏如意原本就打算尝试,听到陆挺这么一说,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不过节目内容,苏如意觉得还可以再优化一下。
策划书里的节目主要是基于目前的民间游戏,然后进一步改良。
比如文字接龙、猜谜、跳房子、蒙眼抓人等等,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竞争和惩罚,让游戏更有趣味性。
整体还是很有意思的,可作为看了无数综艺的苏如意,觉得还有进步的空间。
苏如意并不急着找刘全,不能让对方看到她的喜爱,才能更好争取主动权。
而苏如意在未来半个月,也没有时间应对。
《老百姓》栏目组的动作非常快,采访后第三天就播放了苏如意和陆挺的那期节目。
“怎么分了两期?”苏如意很是诧异,他们有这么多东西需要报道的吗。
“这还是第一次分两期播放!”王慧婷激动道。
李广前同样兴奋不已:“这说明老大和大姐夫很特别,一集内容都塞不下去。”
苏如意笑笑,她只瞄了两眼就没继续了,看自己的访谈还是有些别扭。
不过就那么几眼,也让她更感受到这个节目的魅力,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可放出来还真挺吸引人的。
节目播出后,反响非常大。
《老百姓》的观众盘本来就大,收视率极为抗打,苏如意和陆挺的故事又极为具有传奇性,更加吸引人了。
整个节目是以访谈和实地拍摄等方式剪辑的,不仅将见义勇为和打拐的故事讲清楚,也让大家看到了两人的发家史。
因为“罐头换飞机”的事件带来极大轰动,大众对前往大毛交换物资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陆挺虽然提得不多,可对于完全不了解的人来说,已经足够跌宕起伏。
上集主要讲的是见义勇为和打拐的事迹,下期才是具体讲述两人的发家史。
上集已经提了一些,并且在最后丢了钩子,勾得人恨不得快点播放下一集。
节目播放第二天,大街小巷都在议论。有关注内容的,也有关注其他的。
苏慧刚进办公室,隔壁座位的赵曼就拉着她聊天。
“你们看了昨天的《老百姓》了吗?”
“当然看了,我们家每天吃晚饭的时候,都会放这个节目。没想到如意服饰的老板竟然这么年轻!”
苏慧感叹不已,之前她通过报纸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也知道如意服饰的老板非常年轻,可看到真人还是吓了一跳。
赵曼:“不仅年轻还好漂亮啊!她在杨琦身边都不逊色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明星呢。”
办公室里另一个人也凑了过来:“对!我回家晚了,打开电视的时候就已经放到一半了,我刚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哪个演员或者歌手呢。”
“她对象也长得好,真的是郎才女貌,那画面看着也太赏心悦目了。”
办公室里唯一一个男同事忍不住道:“你们女人也太肤浅了,怎么只能看外貌呢,人得心灵美。”
赵曼翻了个白眼:“他们人美心善我一起夸不行啊?你心灵美,你去抓杀人犯,去打拐啊。”
类似的话在不同的地方上演,大家敬佩苏如意和陆挺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外形所吸引。
如此具有传奇色彩的人,长得还好,而且还有两个,还是一对情侣。
两人生下的孩子不知道多好看,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不知道多幸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原本节目内容就很出彩,再加上当事人还非常漂亮帅气,也就更受人瞩目了。
第一期节目直接创造了收视率新高,引爆了话题。
而苏如意和陆挺旗下的产业,也比之前纸媒报道更加受人关注,销量再一次提升。
大家对于他们打拐行为都大为赞赏,甚至还有人想要捐款支持,被工作人员及时拦住了。
捐款可以,但是必须要走正规流程。
现在的慈善事业还处于无序状态,可苏如意觉得既然要做就得正规,一开始打好基石,以后就不容易出现贪腐的情况。
打拐队的工资是苏如意和陆挺另外发的,不会挪动爱心人士的捐赠,捐款只用于寻人。
苏如意和陆挺因为这个采访,让不少人都记住了她。
走在大街上,经常会被认出来,还有大姨询问苏如意什么时候结婚。
苏如意哭笑不得,没想到在这个世界还有了明星待遇。
她上辈子虽然做了一段时间的自媒体博主,并且小有名气,可那时候的网红太多了,家装赛道粉丝量也有限,很少遇到认识她的人。
因为销售量的增加,工厂那边紧锣密鼓地生产,门店这边的人手忙不过来,只能又招了几个售货员。
服装厂那边,缝纫机都快踩出火星子了,可产能还是跟不上需求,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
“这一波流量是有数的,工厂这边能接多少单就接多少,不再考虑扩大生产。”
苏如意回了一趟榴林县,明确自己的意见。
县里希望苏如意能吸收更多劳动力,并找了厂顾问李明德专门说了这件事。
苏如意听了之后,直接拒绝了。
她的摊子已经很大了,再增加人手负担太重,抗压能力也随之降低。
李明德也明白这一点,叹道:“现在失业青年太多,不为他们创造工作岗位,加深社会的不稳定性。”
服装厂扩大产能,还会带动纺织厂,目前苏如意大部分布料都是出自县纺织厂。
“我们服装厂的产品太单一了,现在的摊子我都觉得太大了,如果再增加人,那么很可能会侵占老员工的利益。甚至影响工厂经营。若是经营不下去,失业的人会更多。”苏如意态度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