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份,去国外深造。
沈盼睇不知道明槿不寻常的路子,只以为是硕士毕业生,算着人家比她早了几年:“月月,研究所读了几年?”
明槿:……
沈盼睇转头,看着欲言又止的明槿,她双手交叉在脸前:“好了,好了,不用说了。”
「两三年……」明槿不知道沈盼睇的为难。
但他看得见沈盼睇的假笑,听她说:「你真厉害。」
明槿琢磨她到底生气没,只能瞧见她的后脑勺了。
他答错了,应该回答两年或者三年。
这样的答案一听就知道他没有念过书。
“我不是骗你。”回去的路上明槿解释,在展销会的时候陪着沈盼睇选书,一直没提起这个话题,“我是跟着爷爷在研究所,是出国前才拿到硕士学位的,不知道哪一天才算是入学。”
“说两三年,是因为我也不清楚。狐′恋,文,学¨追^最¢新′章?节·”
沈盼睇只是有一点点受挫,但是早就缓过来,这时候听明槿这样说,用手抓了抓耳朵旁边的头发,发现自己是扎着辫子的,又重新扎头发:“你真厉害,这回真心的。”
看出来了。
她忍不住感慨:「太厉害了。」
一双眼亮晶晶的,被这样瞧一眼,都能大大满足虚荣心,明槿偏偏说:“我没什么朋友。”
「你有我啊!」沈盼睇自夸,“苹果里头的金苹果,朋友里头的金朋友。”
第47章 习题集
沈盼睇对男色没有多大的概念,可明槿笑的时候,她立刻给明槿打上美色的标签。
不止男人会对楚楚可怜有印象。
沈盼睇为了明槿的一句没有什么朋友,毛遂自荐,颇有为红颜一怒的滋味?
明槿也拖着沈盼睇,没有让她这句话收会去,一路上保持着飘飘然的状态聊着天,沈盼睇下了保证,是有事能用上的朋友。
重逢后见了两次的人,一下子成了能接续联系的。
飘飘然的沈盼睇没有去反思自己,反而感慨聪明有聪明的难处。明槿就是聪明过头了,虽说这样的人交朋友不看年龄而是看脑子看三观。
但这个年纪有着年龄相近的朋友会少些孤单的。
小时候的明槿好像就没有什么朋友,一个人落了单,才被她骗吃的。
那也不能叫骗,现在想起来能给当时的自己一个很正义的形容,劳动所得。
或许聪明的明槿,在当时就看破了这一点,才会在多年之后,想起她这个玩伴。
或许是为了增添几分可信度,他们拍下一张照片,傻傻拿着一张大字「我的金苹果」。
照片过些日子才会拿到,沈盼睇贡献了自己不太聪明的模样,给明槿一个承诺。
没拿到照片,沈盼睇没去想自己会是什么模样,大概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姑娘,与室友说:“我真是个好人。”
“现在好人可不是什么好听的话。”孙菲说,“一来坏人也会说自己是好人,二来说一个人是好人,跟说一个人好骗,没多大的区别。”
这话王露认同,这年代真的就是好人难当:“你是拾金不昧交给警察叔叔了?”
这样子的好人做起来没什么风险,比别的好人要好做。
除此之外还是少成为别人口中的好人。
多是假好人,真容易欺负的人。
孙菲跟王露都要比沈盼睇晚回来,周末有些聚会,又是国庆就回来晚了。
沈盼睇是吃过晚饭就回校的,就在学校外头的小吃店吃的,凉皮上浇上酱料,明槿不太能吃辣,明明是十月瞧着像是被热着了,更是秀色可餐。
他也不说辣,只是默默多喝凉水,时不时就抿一口,被沈盼睇注意到小动作,承认自己不太吃辣,是这些年吃的少。
王露说自己是穷快活,人活着要有点孔乙己的精神。她看得书不少,很有文艺的气质,在男同学里头,挺受欢迎的,去个聚会是有人跟她搭讪的。
这年头,谈对象的也不少,自由、浪漫也是大学生的追求。孙菲能省吃俭用买一件呢大衣,那劲头王露比不了的。当然的,一件呢大衣不是王露省吃俭用就能买到的。
沈盼睇说:“今天展销会,我买了点高三的复⚹习资料。”
王露咽了咽口水,果然是好人,一时不知道是自己的妹妹可怜,还是盼妹的弟弟可怜。
“等婷婷她们回来,问问她那边有什么资料,一起给弟弟整理过去。”孙菲认真给建议,为沈水鸣的求学路添砖加瓦,“要真的有,哪怕是几年前也没到小地方去。”
这地方跟地方的差距还是不小的,在大学云集的首都,有的学生编高中复习册出版,印发的册子不多,质量参差不齐,经过一轮轮选择,肯定是能选到好的,再说了只要答案不是错的,知识点不是超纲的,管
一百四十
他好坏,多做题也没什么错,又不是做不完。
“这点子好,不成也就不成,要是成,我弟肯定开心。”
「……」成不成是一回事,开不开心绝对是另外一回事。
沈盼睇说:“他喜欢学习的。”
其实王露考上大学也是拼全力的,设想下那时候有人为她整理习题,那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念了几年大学,那时候的心态就变了。
顺顺利利毕业,那就是有份好工作的,这下子王露才发现自己心里头对学习有些松懈。
看上去是读了不少书,以书为靠,实际上也就那样一回事。念书的时候,她在学校里都是佼佼者,到了大学,那真是连泯然众人都得使把劲,这聪明人真多。
一来二去的,也没了争先的念头,差不多差不多的,努力也努力了,可咬牙冲一冲的劲持续不了多久。
从前是有个明确的目标,如今是等着分配工作?
王露剖析了一下自己的内心,沈盼睇没想到就这两句话王露能联系这么深。
说着自己学习松懈的王露,在行动上瞧不出什么松懈来,人总不能是永远绷着一根弦。
她的时间轨迹,在外人看来是瞧不出什么松懈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别人没有办法窥探。
高中的时候为了能够考上大学,王露也是卯足了劲的,现在反过来觉得高中刷题是一种压力。
瞧见沈盼睇给她弟弟寻找习题集,还心里有点可怜弟弟。其实也就两年多,她差不多忘了高中是怎么度过的。
比起大学的学习,高中的比较单调,一个知识点也能重复许多次,大学的学习是向广向深的,总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不像是整个高三,都是巩固复习训练。
宿舍里的六个人里,只有沈盼睇是农村户口的。
三个首都人、孙菲是豫州省城,王露是吉省人。
念大学的多是家里条件过得去,虽然大学生过得也不是多么的滋润,不是钱随便花,但是放眼中国,多的是供不起孩子念书的。
孩子很会念书,但是家里条件太差的,会让孩子读中专。
也有咬咬牙让孩子继续念高中考大学的,而县重点都算不上的高中,根本没有什么升学率。
生源不好、学习氛围不好、师资不如重点高中,一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个大学生。
沈盼睇给弟弟邮复习册,对一个小县城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件好事。
并非是学校的老师不尽责,而是有时候人的能力有限,跟学生一样他们能够得到的资源有限,被封闭在一个小地方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有老师。老师跟学生是相互成就的,好的学生也能倒逼老师优秀。
沈水鸣读的是县中,学校里的老师多是老教师,他们有着各自的教学方法,不藏私的将自己知道的传递给学生。一个老师也能教出不一样的学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沈盼睇给她弟弟找的资料,是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人能够得到更好的资源,为什么要错过呢。
王露说了这样多,孙菲有些紧张:“也不用感悟得这样深,大彻大悟跟出家人样。”
沈盼睇点点头:“脱离了那个环境,以现在的状态去思考再正常不过,让我再考一次我也不乐意的。现在虽然有学习的压力,但是没有恐惧感。”
恐惧不能够离开,恐惧被村庄束缚住。
“恐惧感,对。”孙菲握紧拳头做出鼓劲的姿态,“就是这个词,很好概括了那时候我的心态。担心考不上大学,对未来、甚至是对高考本身都存在恐惧。
哪怕考试考到麻木,但心里头对高考的恐惧并没有降下来。
太知道高考能够改变一生,那句‘行行出状元’并不能说服我。到了现在知道各行各业都存在佼佼者,可真的在那个时候高考是一座大山。那座大山虽然沉重、陡峭,却是走向光明最近的坦途。”
高考很难,可是不通过高考,想要出人头地更难。
考上大学,不说大富大贵,但毕业之后不用为未来担心是真的。
比同龄人更好的待遇,更受重视,他人眼中光明的未来。
确实是一片坦途,如果不提及远大的宏大的理想,只提及个人的生活,在一些人的设想中,考上大学就是成功的人生。
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命运,个人成长与时代紧紧相连。学校的思想教育下,他们多有奉献自身、建设祖国的热血。
在改开的热潮下,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人无限希望。
怀抱共产主义的理想,励志做进步青年、有为青年。
“行行出状元在这个时代、在未来的时代都没有错,但是在当下能考上大学绝对是「年轻有为」的一条大道,我们太看重高考。
考上大学,视野开阔后,回头看高考是真正的重要,我想我很难不去感谢高考。
“
沈盼睇说:”无论有没有考上大学,八零后的父母都会重视他们的教育。
因为孩子少了,望子成龙的父母,会倾注更多的资源在一个儿女身上。
孙菲:“真不敢想,我当妈的样子,我会是九零后的母亲。”
王露:“大晚上的不要在这里讲鬼故事。”
大学里头结婚要打报告的,结婚还是毕业后的事,张芸生的孩子是念大学前生的,跟她们的情况可不一样。
当九零后的母亲不是什么鬼故事,跟她们一个年纪没有念大学的,都成了八零后的母亲。
沈盼睇展销会拿回来的书,不仅仅有高中生的复习资料,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书。
去了趟展销会,鸣子寄过来的钱用了个干净。
沈盼睇在信里头写了这件事,说用他的钱买了书,生日礼物她很喜欢。
信只写了一半,等着问问林婷她们有没有好用的高中学习资料,要是有到时候整理些一起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