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第二好,那就是第一啊!
何琼玉有点奇怪的感受,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她迟疑道:“这是不是优越感?”
齐梅是真的佩服沈盼睇的,就算她不是第一,也佩服她。沈盼睇平时的用功她们是看得到的,每天晚上在寝室都是要学习的,到了她的学习时间,别人说话也不会干扰到她。
沈盼睇也不会让大家不要吵之类的话,她就是自己安静学习。
沈盼睇对知识有一种渴望,沈盼睇身上可以看到向上的力量。
沈盼睇摆摆手:“不是第一,是感觉比上一次进步了,不是比别人厉害了。他人也不会一直在原地踏步,等我我赶超。”
齐小鱼问:“你有没有什么学习的妙招。”
“都在你眼下了,晚上回寝室继续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到这里沈盼睇笑起来,“付出才会有回报。”
齐小鱼是城里人,要是能考上高中,家里是让上学的。
王招儿没问,她现在也是城里人,但家里觉得女孩子上学是没有什么用的。
这样认为的不是一家两家,是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多数人都认为没有问题,那就跟真理差不多。
县里有女高中生的指标,要到一定的数额,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
比起男学生,女学生的成绩要差一些,她们对学习并不重视,很多人上初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是不会读高中的,从来没有想过要念高中。
初中的成绩马马虎虎,不被劝退,拿一个毕业证就好了,这是许多女生的想法,也是家里人对她们的期望。
而对男学生,家长是望子成龙的。
沈盼睇的好成绩,并不有多么惹人羡慕,甚至还会有人私下嘲讽。
成绩好代表不了什么,毕业后都只是初中毕业生,没人想知道你初中每一次考试考几分。
努力学习,考高分数,最后一点用也没有。
⚹
「老师……」
秦桂枝面前放着搪瓷杯,里头还冒着热气:“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过来么?”
沈盼睇老实摇头,说不知道。
这一回的月考,她回到了第一名的位置,英语也及格了。
难道老师要表扬她?
沈盼睇乖巧抬头,秦桂枝发现了沈盼睇的笑意,还是个孩子。
沈盼睇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别的人都十二三岁,她十一岁。十月初出生的,满十一就一个月,之前说着十二岁都是虚了两岁了。
跟她一样七一年下半年的,现在应该在上五年级。
对学生应当是一视同仁,可也要因材施教。
作为老师,对好学生,对爱学习的好学生,看着会顺心一点也是自然感情。
叫沈盼睇过来,为的还是她的英语成绩。
作为教英语的班主任,秦桂枝看着沈盼睇的成绩单,都有些愧疚感。别的科目都是好成绩,英语成绩跟塔里木盆地似的。
“你对英语这门课,有什么想法么?”秦桂枝解释,“不是问你对老师是不是有什么意见,而是
你偏科很严重,英语严重拖了你的后腿。
要是你成绩是这样的以后你只能上高中。
但是你英语成绩上去,你可能考上中专。
外语不好,上了高中也难跟上去,外语越来越重要。今年的高考,外语已经是七十分了,以后的高考外语跟语文政治一样重要。
英语要从初中就抓起,你们的机会很好,初一就开始学习英语。但也很糟糕,没有正式的英语老师,两年前,我在当语文老师。”
就是再早两年,大家对英语都不怎么重视,沈盼睇的成绩坚持下去,或许能考上中专,可是现在不行了,总有更优秀的学生,中专是有名额的。
“老师不是想打击你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觉得你需要更好的学习条件。为了让我们班的学生能好好学英语,我打算给大家周六补课,我希望你留下来并且参加英语学习。”
秦桂枝打算将录音机带到学校来,放磁带给学生听。
秦桂枝不知道怎么教学生英语才是对的,那就让学生多听多跟真外国人学,总比她abc都有口音的好。
好学的学生来问她读音,她都觉得心虚。
学校里的英语课,之前学校里不重视,当然没配上录音机。
家里的录音机,今年才买上。
秦桂枝已经给学校里提意见,之后会不会配录音机她不清楚。
但她的学生都可以用录音机听课文磁带。
英语书是配磁带的,现在大多数人都卖不起录音机。
只有老师的教材,是一定配磁带的,学生需要课文磁带另外花钱买,为大部分学生省下来一笔钱。
“这件事情需要你组织班里甚至隔壁班的同学,周六的补习机会留给留校的同学。以后课堂教学,老师也会带着录音机过去给大家播放课本磁带,希望你不要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秦桂枝很少看到这样要强的女学生,农村女孩子总有很多事情要做。特别是通校的,她们要做了活再来上学,到了课堂上容易犯困。
城里的女孩子要好一点,不过没有几个有一定要升学的念头,她们年纪还很小,就被生活磨平了斗志。
秦桂枝理解的同时,觉得有些难受。
还有一些学生,是读着读着就回家了,甚至有的是读着读着结个婚。
沈盼睇的开心溢于言表,回答的语气里都充斥着喜悦。
这是好事!
她遇到了好老师,他们遇到了好老师。
她几乎是跳着出办公室的,不用愁录音机的事,能不能买到是难题一,买到之后放在哪里是难题二。
秦老师的提议,解决了沈盼睇眼下最大的忧愁。她看过报纸,报纸上有说外语的重要性。
秦桂枝知道,自己跟一个初一的学生说高考,太远了。
她想用这样的话,让沈盼睇周六留在学⚹校里,也希望她能动员更多的学生留下来听英文。
学生就是希望,他们将会建设更加光明的未来。
从前她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以后也不能拖外语教师的腿,自己先跟不上,那就借外力。人啊,就该活到老,学到老。
十二月的第一天,初一一班有的学生第一回 接触到了录音机。
录音机第一回 为他们服务。
专注精神,全神贯注,从第一课课文开始。
哪怕是abc,他们也不觉得聒噪。
太新奇了,不是么?
第9章 糖葫芦
沈时娇发现她这个妹妹运气真不赖:“你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是不是经常玩录音机?”
“姐你周六也要留下来么,只要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可以到英语自习室,现在一个班都没有排满。不是玩录音机,是老师给我们播放英语磁带,听英语,上课的时候跟着读。”
沈时娇那一届是没有学习英语的。
八零年高考,英语才三十分,学校没有在意英语的学习。
像这样的村镇小学还有许多,不是只有他们学校。
八二年高考英语七十分,学校里对外语才重视起来。
就是听人说话,那有什么意思,又听不懂:“不能放歌么?你不是课代表?”
“当然不可以,这是秦老师的录音机,是给同学学习英语的。又不是我们家的录音机,二姐,你要不然也留校自习,秦老师说了外语是未来的趋势。”
未来的趋势。
什么趋势她也追不上啊,还不如跟苏允仙搞好关系。
到时候要是能到厂里工作就好了:“要留你留,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家里肯定念不起高中,你也别太用功了。”
“可这是我努力得来的学习机会。”
沈时娇一愣,想起妹妹跟妈妈犟非要来读书。她比妹妹懂事多了,看妹妹这个样子,还想继续念高中,跟妈说的一样,这个盼睇太自私了,她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家。
沈时娇想说些什么,最后觉得自己跟这个妹妹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因着苏允仙的关系,沈时娇觉得能赚到学杂费,也没多少了不起的。
暑假的两个月里
,日头那么晒,沈盼睇天天出去,卖那么点冰棍,才攒下些学费。
可苏允仙在家里编编草也能挣到十块钱,哪个轻松哪个更挣钱,一目了然的。
“你不要以为你能挣到学费就很了不起,别人的半个月就能挣你两个月挣到的钱,初中毕业去当学徒,之后转正一级一级升上去,工资会越来越高,日子能越过越好。”
沈时娇想着有份工作,每个月领工资跟票,在城里过日子嫁个工人,那日子才是好,“早点工作没什么不好的,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吃的穿的玩的,发了工资钱都是自己的。”
她说着这些也没指望能说动顽固的妹妹,她妹是“只管自己锅满,不管别人屋漏”的那种人。
沈盼睇闹着要上初中的事,弄得全家不得安宁,村里头那些人的话也多了起来。
沈时娇真不觉得自己的妹妹讨喜,沈盼睇那种不达目的不放弃不罢休的架势,让她害怕了。
沈盼睇可能是想吸引爸妈的注意力,从而得到父母的宠爱,不过感情这种事是有来有回的,不是哭着喊着闹着要宠爱,父母就会看爱她,爸妈根本没有精力跟沈盼睇闹。
听话点、懂事点,不是应该的么?
“姐记得跟爸妈说,我不回去了,这三根糖葫芦是给弟弟妹妹带的,他们每人一根。”
“就你会做好人。”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沈盼睇是知道弟弟妹妹喜欢吃,冬天的时候,村里也有吆喝糖葫芦的,沈盼睇每年都会吃一串糖葫芦,沈水鸣总跟她待在一处,自然也有他的份。
沈盼睇真没想到给二姐买糖葫芦,从小到大二姐都没分过什么吃的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