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一样她都要替沈盼睇打碎,她跟她谁都别想好过!
证明自己离开柳家依然能过得好,跟龙凤胎维系好的关系,本是她的愿望。
可是……这些东西在仇恨面前,不值一文。
沈如玉没有去找愿意接收自己的的学校,拿着钱,她回了夏城。
首都的报纸、电视节目并没有到夏城来。
跟电影上映隔了大半年,走在路上也没人能认出沈如玉来。
沈如玉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事,沈水鸣的存在令她内心不安。
她要除掉这个人,为自己报仇。
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是说说而已。
她要将沈盼睇从她这里拿走的东西一点点拿回来。
沈如玉通过线人收买了急需要钱的人,花五万块钱买沈水鸣的命。
就算是不急需用钱的人,看到这钱也会动摇良心——一脚油门,五十年的收入。
沈如玉并未在夏城久待,对亡命之徒,她并不放心。
远离是非之地,是沈如玉的选择。
回程的路上,因为脑海中设想的画面,一路心情愉悦。
她会打碎沈盼睇的温室。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自己不会这样做的。
这一切跟沈如玉设想的重来一次的人生,完全不同。上辈子后悔时
,沈如玉设想过若是一开始选择离开柳家,自己的人生会不会不同。
没有人预知未来,是为了再次体验一次悲惨人生。
来到这里,看到温柔的顾敏,沈如玉那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更深,其实她都忘记曾经的自己被那样温柔善待过。
她记住的是,跟柳家势同水火的关系,其实在重生之前她跟柳家就已经决裂。
贪恋温暖是人的本性,哪怕是经历过上一辈子的决裂,在面对还不知道真相的养父母。沈如玉坚定的、要离开的念头,有在被慢慢冲散。
经历过资本的洗礼,沈如玉更了解该如何利用好手里的资源。
如果不是顾敏不同于上辈子最初的选择,沈如玉的演艺圈的道路会顺利许多。
而不是不敢说自己的姓氏,跟一个乡巴佬一样用大哥大显露自己的身份……
种种样样本该是在她离开柳家前完成的。
晚了两年回来的沈盼睇,自信许多,能言善道。
沈如玉期待沈盼睇的反应。
富贵的人生是一场虚烟,眨眼就过。
至于亲近的弟弟,人生会结束在最好的十七岁。
将沈盼睇的心里防线一点点打破,只有见证了沈盼睇的悲惨,她才能感受到快乐。
调换孩子的事,足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柳如玉、不对、应该是沈如玉,她的成长有迹可循。
就读的学校、学习的兴趣班……剧组群演的投稿爆料,首都营销出来的明星沈如玉的小道消息传得很快。
让沈如玉绞尽脑汁的人设,被廉价的小道消息毁了。
从优等生到差生,白富美到劳改犯的孩子……
剧烈的反差,足够的吸人眼球。
而沈如玉的谎话连篇更是增添了别人的乐趣。
勤工俭学、努力上进……实际上是个谎话精
被沈如玉贬低的柳家,为她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生活环境。
在她口中对她吝啬的柳家,就算是赶她离开,也让她带走了贵重物品。
沈如玉吸引的粉丝,从报纸八卦中来,也很快因为新的八卦散去。
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是指数级。
好事情知道的人不一定会很多,至于丑闻,关注沈如玉的「影迷」肯定都清楚了。
他们对沈如玉的喜欢,来自对美丽、优秀事物的喜欢,当丑陋的内里暴露出来,那么喜爱也就烟消云散。
远在鹏城的何红星都接到了朋友的电话,说起沈如玉的事来。
这些新闻只是指向沈如玉,并未有提及沈盼睇。
沈如玉的养父母是劳改犯的事,并非出自柳东升之口。
但这样的消息跟上过电视节目的柳东升的反驳传播得一样快。
不是错抱,而是调换。
古时候「狸换太子」的故事,原来是真实存在的。
他人将这当成故事,这故事要比沈如玉拍的电影,更能成为她的代表作。
实际上,父母的罪责不应该牵连到子女身上。
更何况是并不在劳改犯身边养大的孩子。
沈如玉这个情况不同,父母劳改的信息,是因为沈如玉人品低下、谎话连篇才被扒出来。
不是以父母的坏,来说沈如玉的坏,而是他们是坏到一块儿去了。
后来的一篇爆料,意指在劳改犯身边长大的是柳家的孩子。
父母养她十几年。
全篇说了两点,一用养育之恩说柳家孩子的心狠,二说在劳改犯身边长大的是柳家孩子,已经明指了教养问题。
沈如玉是死鸭子嘴硬,至于文稿她是早就找人修饰过的。在选择成为明星的那一刻,沈如玉就设想好了自己可能会面对的舆论危机。
即使在这个时代对明星的道德要求不是那样高,只要光鲜亮丽就好。
沈如玉想要的却是十全十美,再者,她担心柳家成为她演绎道路上拦路虎。
早早做好准备的沈如玉,对小道消息的反应很快。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最差的结果。
什么也不做,是认命。
而反驳,是沈如玉在赌。
就算是柳家想到了如何反驳她的话,柳家人的话也要有人信才行,她去夏城时,等待柳家人的是调查,官商勾结可不是一件小事。
沈如玉不信这些年来,顾仁兴没有行使过柳家的方便。
够柳家喝一壶的。
扳倒柳杨绝对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柳老最起码也会受到影响。当初还在柳家,沈如玉不是一次听到顾敏对顾仁兴的责备,要求他不要太高调,更不要让自己的女儿太高调。在旋转餐厅过的十七岁生日,来客里可没有柳杨的那些同事。
柳杨是避开这样的场所的,那些漂亮的娃娃,沈如玉也没有都拿出来给别人看。⚹那些最新的最珍贵的,摆在柜子里,并不与其他人分享……回想过去,沈如玉认为自己为柳
家做了不少的事情。
等到柳家受到处罚,柳家那边的言辞就不再有用。
沈如玉是这样想的。
沈盼睇看见了泼脏水的文稿,其实这篇文章写得挺好的,能引起人的反思、共鸣,利用情绪的堆积。
对沈如玉这个人的行事,沈盼睇是不理解的。不过这件事,确实像沈如玉会做出来的。
她这个人很怪。
最初只是认为这个人与自己三观不合。
但在知道别人眼中的沈如玉后,就发现沈如玉的情绪转变很奇怪,太激烈太没有理由,不像是一种连续性的转变。
人在遭受刺激的时候,在面临人生巨变之后,性格确实会发生变化。
但这种变化,依然是经得起推敲的。
而沈如玉的变化,似乎是隔了一大段时光的。
是缺少必要元素的。
她好像突然之间成了另外一个人,而并没有经历转变的必要经历。
听上去,沈如玉比别人多了一段时光。
当初那一句有病的话,成了沈如玉性格的合理解释:上辈子。
上辈子该还的都还清了。
可是这要是沈如玉再来一次的人生,她上辈子一定是蠢死的。
对沈如玉,不用以什么好的心思去揣测。逻辑约束不了人的思想,不喜欢一个人并不需要听解释的言辞,不需要在别人分条析理后反思自己、改变自己。
法律道德约束着人的行为,如果连「不喜欢」「讨厌」这种情绪都不准在人的大脑中存在,那就不是修人、而是修神。
沈盼睇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认为自己应该在承受沈如玉的恶意后,还要对她喜欢。
在柳家还没有决定沈如玉去留的时候,她也没有提出过「非此即彼」的要求。
将自己置于天平的一侧,供人选择,在那时的沈盼睇心里是最糟糕的做法。因为……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中,她从未被选择过。
“她好像把我当个哑巴。”
说这话的时候沈盼睇还是笑着的,沈如玉这样的小伎俩还真的起不起多大的风浪。
明槿:「她好蠢……」
沈盼睇侧过脸看明槿,抬起自己的手掌:“我们心有灵犀。”
她也认为沈如玉好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