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的产量会是往年的好几倍。
是人参热后的第一个丰收年。
如果一切跟参农期盼的那样,沈盼睇没有什么不高兴的。
但无论结果怎么样,这都不影响沈盼睇对人参食用价值的研究。
因为如果只做药用,国内的市场摆在那里。
而要销往国外,多少会受制于人。
跟往年留在首都不通过,期末考一结束,王露就回到家乡实习。
她牵挂着家乡,更关切参农的利益。
她从吉省走出去,应该回馈这片土地些什么。
哪怕是微末的力量,也是其中的一点点助力。
人参的研究吉省一直在做,主要攻克方向是药⚹品效用。至于将人参应用到日常,寻常的观念并不太有市场,研究进度一直都毕竟缓慢。
而当这个年轻姑娘,带着数据、带着国内外的市场资料分析。
因为沈盼睇是作为首都某制药厂的代表来到的,所以得到了相对的重视。
沈盼睇没有拒绝顾敏的好意,这能够令她行事方便,能够让人在最初就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次一次的碰壁。
回到柳家方便了沈盼睇对人参食用产品的研究,也有利于之后工作的推进。沈盼睇清楚这一点,她也没有浪费这一点,将收集的国内市场
二百一十三
分析、海外产品资料、跟几年下来做的大量实验数据摆在他人面前,分析他们可能面临的风险,展望人参食品进入市场后对吉省的经济贡献
打一巴掌,再给一个甜枣。
制药厂的领导又替沈盼睇联系了相关单位,凭借着沈盼睇的口才和制药厂老领导的信誉,召集几个单位开了一次会议。
沈盼睇具体描述的内容,有条理、有数据、有实例,让他们意识到这是迫在眉睫的事。
万事不能只想着好。
会议结束后,单独成了了一个小组,争分夺秒解决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连续六年的种参热下,如果真的遭遇「产量过剩」的问题,那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一年,而是至少六年。
而没有合理的价格管控,这足以让吉省的人参持续性崩溃。
这样的风险就摆在面前,参农面对的的「人祸」不比「天灾」损害低。
王露自然分到了这一个小组,没有多少经验的她只是一个助手,对此王露没有任何的不满。
在这件事上,她对沈盼睇是服气的。
主意差不多是沈盼睇提起的,而他们也参考着沈盼睇之前的实验数据。
纵然如此沈盼睇也不贪工,愿意将权力让人。在此之前,王露还以为这些年沈盼睇就跟那西瓜杠上了,从实验的时间线上看,进入大学不久后,或许是听她说起人参的种植热后,沈盼睇就将人参效用的研究放入了日常生活。
她看见的是参农的订单,沈盼睇看见的还有外商。
对商人沈盼睇没有多好的评价,虽然沈盼睇认为她的评价是对商人的最高评价——只注重利益的商人。
并非是所有的人商人都如此,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真的是可以抛下许多的。
历史述说过,现实里也不断上演着。
在沈盼睇的分析里,如果外商打击了长白山的人参市场,这样的不良影响能持续几十年。·看¢书屋……
小-说_网·?已`发⚹布!最?新-章,节,王露不知道沈盼睇怎么会知道这样多,从她的口中更深刻了解到品牌、广告、营销。
沈盼睇不做商人真的很可惜,如果她经商一定能挣许多钱。
跟年纪更小的沈盼睇比起来,王露认为自己像那种一定会被坑的冤大头。
小组里,没人会说沈盼睇是关系户。
详尽的资料足够让人知道沈盼睇是个有内容的。
资料需要层层的上报,保健品的生产确实得到了合格证,但食品的制作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外国人参食品的制作已经发展,但是在中国因为历史因素,人参并未走进寻常百姓家。
无论是作为药品还是作为食品,药食两用,从来是有钱人。
在人参食用产品上,中国比较落后,甚至处于小儿学步阶段。
到了十月迟迟不来的收购商,和不断下跌的人参价格,让许多参农绝望。
吉省政府要求国有企业囤人参,才稳住了人参的市场。
但即使这样人参的价格也只有往年的1/3,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种植了更多的人参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得到的钱却跟从前差不多,可消耗的却是往年的数倍。
这样的冲击下,让人对未来的期待也不是很深。
明年的价格还会下跌么?
不种植人参能够种什么?
而已经在土地里埋着的人参,已经许多年,它们将参农紧紧束缚住,他们脱不掉这些人参,甚至有的人是在贷款种人参。
这些年的人参热,让人觉得这是有利可图的。
大家还指望着人参发财,可市场是这样的不乐观。
十二月长白山人参保健品的广告出现在香江,一批批的长白山人参制品在香江销售。
这批保健品是吉省、首都的制药厂、人参研究机构共同研发的产品,从原材料质量到成品效用都通过了国内、国际双重标准。
外商所谓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农药残留」其实并不是真实的,而「关税」之类更是他们为了压低市场价格的借口。
如果没有一批重利商人的「里应外合」低价抛售囤积的人参,参农也不至于这样惶恐。
低价抛售部分囤货,是为了以低价收入人参,再以低价卖给外国商人。
好在他们的保健品能够投入生产,收购一批人参,给一些国企减轻了压力。
有人还有些后怕,要不是早有准备,他们之后要怎么应对这样的情况?
明年的人参价格战,只会比今年的更夸张。
沈盼睇简直成了吉省制药厂的吉祥物。
保健品能够顺利投入香江市场,也与沈盼睇有关。
是她联系上的顾仁兴。
顾仁兴负责了产品的销售,并且入股了生产线。
就算是有了商人的帮忙,产品才得以顺利投入市场,王露不忘骂可耻的商人。
若不是外国商人跟参农签订了大笔订单,人参的种植规模不会在几年内翻几番。
因为心里认定外商可恶……
二百一十四
对在香江的保健品市场王露不是非常看好。¢6加1^看书ꞏ网!加最ꞏ新?章_节!更-新^快_
沈盼睇劝王露别担心,换成是他们或许确实不成,但是这一回是顾仁兴的生意。顾仁兴比他们更懂得市场,在香江也有资本的积累。
她不认为顾仁兴会做什么配本的买卖。
要知道外甥女是这样想的,顾仁兴还是会有点伤心的。
参这笔生意,他还真不只是为了挣钱。
他有更挣钱也不麻烦的项目的。
同时吉省出了一支“长白山风景广告”,演绎主席所说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是齐沧浪出的主意,赚到钱的齐沧浪是有风骨的齐沧浪,不再为几分钱折骨,但是他被长白山的风光惊艳了。
齐沧浪不愧是齐沧浪,他导的风景片上了中央电视台。
吉省的长白山得到了一波免费的宣传。
美丽的北国风光。
从未见过雪的南方人,见识了一遍彩电里的长白山实在是心动?
2`8-看ꞏ书¨网?免!费¢阅⚹读?
某几个电影院甚至在电影开播前放一遍彩色的长白山。
因此这几个电影院观看人次都提升了。
毕竟家里有彩电的人还是少数。
这时候已经是次年的三月。
顾仁兴发现外甥女真的有两把刷子。因为沈盼睇的严谨,设想过最糟糕的情况,准备好的检测材料足够顾仁兴堵上污蔑者的嘴。
而长白山的风景宣传片,无疑也为长白山参打了一个好底。
这些都让顾仁兴打了一个漂亮战。
这对顾仁兴来说是意外之喜,毕竟最初他只是答应外甥女一个他能做到的要求罢了,能用钱解决的事,对顾仁兴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顾仁兴对沈如玉好也仅是因为当初的沈如玉是顾敏的女儿。
这是他跟沈如玉的关联。
当顾敏要跟沈如玉划清界限,在顾仁兴这里的沈如玉就什么也不是。
顾仁兴对外甥女的态度,取决于姐姐的态度。
不过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女生,沈盼睇做出的事足够顾仁兴刮目相看。
顾仁兴重新审视沈盼睇这个人。
沈盼睇通过了研究生的考试,下半年就会成为华大的研究生。而王露考回了吉省大学,她似乎爱上了人参,在这之前王露没有多少想读研的念头,也好在学校里她那才女的名头,让她在学业上不曾懈怠,不然这研究生考试,她可难上了。
一个班上研究生就四个,她们寝室占了两个。
薛宣放下了国内蒸蒸日上的事业,走上了远洋之旅,去海外求学。
为了抵消货币的贬值、五物价的上涨,薛宣用大部分的积蓄在鹏城买下了地皮,建设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