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家属院前往集市的人聚集完毕,热热闹闹地朝着目的地走去。
蜜芽和刘丽梅一家走在后面,跟随着人群,不断往前走。
这一次是步行去集市,刘丽梅格外开恩,将一直在家里耍赖的大娃也带上了,自然不能留二妮一个人在家。
刚开始大娃还兴奋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可随着走的时间越来越长,根本腾不出说话的力气。
望着刚刚冒出一丝光亮的天际,双手撑着膝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
“娘,什么时候才能到赶集的地方?累死我了。”
听见声音,蜜芽她们都朝身后钉在地上的小人看去。
其中,刘丽梅嘴角不自觉抽动,冷笑一声,“早说别来,累也自己走,再叽叽歪歪,下次外出再也不带你。”
极具威胁性的话语吓得大娃迅速站直身体,他还指望自己这一次外出回家属院后,和小伙伴们炫耀,哪里能够接受再也没有类似的机会。
“不累,我一定也不累!”
如果说话没有大喘气的话,蜜芽一定信了。
她诧异地看了刘嫂子一眼,沉默不语,下意识地观察着这里和她记忆里矛盾的一切,学习模仿。
接下来的路,大娃果然没有再说累,也没有人帮他。
天光大亮,蜜芽她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望着格外热闹的集市,家属院的人都不自觉地发出雀跃的声音。
带队的姜雨转身对着队伍喊道:“各位嫂子,下午集合回去的时间是三点,准时出发!”
“还有,大家一定不要出集市,就在这里逛。这里是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可能会出现未知的危险,一定要谨慎。”
话音未落,人群一哄而散,朝着自己看准的目标冲过去。
最多人的自然是集市上摆的肉摊,上次听说时就有不少人意动,现在就在眼前,哪里还能忍得住?
肉食也是刘丽梅的目标之一,她跟着人群,拿出在老家时在供销社抢东西的本事,拽着蜜芽就往前冲。
蜜芽都还没反应过来,只记得眼前是一道道黑色、灰色和绿色的布料。
再次睁开眼,就是鲜红的野猪肉,以及屠夫身上格外鲜亮的服饰花样和样式。
卖肉的村民扯着嗓子喊道:“要哪里?要多少?”
刘丽梅手疾眼快地指着野猪最肥的一块肉说,咬着牙齿说:
“这里,来三斤。对了,大肠也卖给我。”
“行!”
村民没想到大肠这玩意还有人抢着要,看刘丽梅还买了这么多的肉,直接抹了零头。
刘丽梅激动地接过想要的肉,用胳膊撞醒蜜芽,“蜜芽,你快点买。”
蜜芽下意识的选择和大家一样,要了最肥的部分,准备带回家榨油。
“两斤半,给我两块五。”村民手就是尺,一切斤数足足的。
蜜芽昨晚熬夜学的认钱派上用场,熟练地掏出两块钱和五毛,递给屠夫。
“给!”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蜜芽拎着肉挤出人群时,脑子都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回过神时,她看着手里的肉,心想:第一次自己花钱的滋味可真好。
一旁,大娃已经激动地绕着母亲手里拎的肉转圈圈,嘴角隐隐有一点水光反射。
二妮鄙夷地看了一眼埋汰的弟弟,立即指着母亲想要买东西的摊位说:
“娘,你想买的鸡苗在那里。”
蜜芽听到鸡苗,立即循着二妮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脑子里想的都是家里养鸡后的画面。
家里没鸡,她是真的不习惯。
少了知晓时间的信号不说,鸡蛋还需要特意花钱去买,想想都心疼。
刘丽梅注意到蜜芽心动的目光,立即带着人朝卖鸡苗的摊位走去。
“老乡,鸡苗怎么卖的?”
村民露出憨厚的笑容,竖起两根手指,“两毛一只。”
一听,刘丽梅和蜜芽不约而同地皱眉,这个价格可不低。
但看着眼前的鸡苗还算健壮,刘丽梅皱着眉头,熟练地开始砍价。
“两毛太贵了,一斤鸡蛋才五毛,你这一只鸡苗就卖两毛,便宜点。”
“那怎么能这样算?”
卖鸡苗的村民不乐意了,当即反驳道:
“孵鸡蛋也是有损耗的,更何况一只老母鸡,卖上四五块也是有的。”
“你也说了是老母鸡,一只鸡苗长成老母鸡,得喂多久?”
“那你说多少钱?”村民后退一步。
“一毛五一只。”
“不行,一毛八。”
“一毛五。”
……
蜜芽在一旁听得口水都快干了,最后以一家买十只的数量作为基础,一只一毛六成交。
她双眼放光地看着刘嫂子,多花一毛钱将装鸡苗的竹篓一起买下。
拎着手里叽叽喳喳的鸡苗,蜜芽脚下的步子都轻快不少,她羡慕地看着刘嫂子,“嫂子,你可真厉害!”
刘丽梅摆摆手,不在意地说:“这算什么?比我预计的还多花了一分钱。”
如果母亲脸上的笑容不那么夸张的话,二妮真的会相信母亲是真的这样想的。
她看着真诚夸赞的蜜芽,笑到花牙子都露出来的母亲,觉得两人年龄差距虽然大,但意外地还挺搭。
买完鸡苗,两人家继续往前走。
路上,蜜芽把想要的背篓、梭子、汤勺……
反正是家里缺的,全部拿下。
买完用的,蜜芽将目光转向吃的,不少摊位上都放着满满当当的新鲜野菜,她认识的不足十之一二。
现在她不止惊讶于集市上人们穿着的奇异服饰,对吃的也很好奇。
蜜芽蹲下身体,指着一把全是嫩芽组成的野菜,“同志,这是什么菜?”
村民一眼就看出蜜芽是外地人,热情地开始介绍:
“小姑娘,这是我们本地独有的臭菜。”
名字一出,蜜芽迅速收回手,和大妮一起往后躲。
“哈哈哈!”两人的举动逗得村民哈哈大笑,连忙解释道:“别听名字带臭,但它的味道可好了。切碎和鸡蛋一起炒,又香又嫩。”
听到解释,蜜芽和大妮缓缓回正身体,继续聆听摊主的介绍。
“还有这个金雀花,和鸡蛋一起炒也好吃。这个是芭蕉芯、刺嫩芽、折耳根……都可以试一试。”
在没有亲眼见过以前,蜜芽绝对想不到原来山上那么多的野菜都可以吃。
不止她,大妮也是大开眼界。
原本她觉得自己和蜜芽相比,认识的野菜已经算多的。
但是今天和缅宁本地人一比,她充其量算个小孩子。
摊位上的不少野菜蜜芽在山上见过,她咬咬牙挑选了没见过的金雀花,准备买回家尝一尝。
摊主看两人待了这么久只买一碗金雀花也不生气,笑吟吟地送走两人。
蜜芽将买来的野菜稳当地放进背篓里,防止压坏。
转身,寻找刘丽梅三人的踪迹。
刘嫂子没找到,站在一个摊位前一动不动的大娃被看得一清二楚。
蜜芽和大妮疑惑地朝大娃走过去,大妮轻轻拍了一下大娃的肩膀,“你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在什么?娘呢?”
大娃激动地转身过,慌乱擦拭嘴角的口水,深吸一口气,指着摊位上的炭火。
“大姐,你看!烧肉米线。”
大妮闻到烧肉的香味有些意动,但常年的忍耐让人根本无法从面上看出。
“娘呢?你一个人在这,万一被拐走了,怎么办?”
面对大姐的质问,大娃丝毫不心虚,指着大姐身后的摊位说:
“娘在你后面买布。”
大妮和蜜芽转身一看,一眼就发现和二妮一起挤在人群中的刘丽梅,买布的架势丝毫不弱于刚刚抢肉。
蜜芽看清楚摊位上的布料时,也不禁眼前一亮。
摊位上的布料样式明显是本地人喜欢的样式,花色繁复、精美,与百货大楼里卖的黯淡的黑灰绿比起来,简直不要太吸引人。
如果不是上次在百货大楼三哥给她买了料子,蜜芽也想要上去抢上一两块。
三人静静地站在身后看着,直至刘丽梅和二妮大获全胜地从人群中挣脱出来。
刘丽梅看见蜜芽三人,得意地炫耀手里红色占据大部分面积的布料。
“你们看,这红色的料子在供销社想买也买不到,没想到集市上居然有。这年头,哪家姑娘出门能有一身红色的衣裳,在婆家腰杆都是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