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梦碎了。
以为自己能在耳顺之年碰到这辈子的真爱,没想到不仅是假的,对方甚至还是个男的……想想过去和他的点点滴滴,在他耳边说过的那些情话。
“啊……啊啊……”
捶着盖在身上的被子,李守民后悔极了。
儿女们并没有心疼他的眼泪,反而冷漠地把昨天拿到的那些金子放在了床头柜上,“既然你没啥事,俺俩就回去了。”
李守民声音沙哑道:“恁,恁俩可走了?”
“不然呢?在这儿讨你的嫌?”
“你的吃喝拉撒不用担心,俺给你找好护工了,一会就过来,有啥事你直接给人家说就行。”
李守民的嘴唇微翕,还想再说些什么,可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知道,上次是自己把话说得太绝了,没有给自己留有半点余地。
否定了和胡秋菊的婚姻,就相当于否定了自己对他们的爱,间接就是否定了情感上的父子关系。
他们是会安排人照顾自己,但这也仅限于法律上的赡养义务,想从他们身上再得到更多的关爱,似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恁妈知道这事儿不?”
在他们走之前,李守民弱弱地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把包背在肩上,女儿的语气十分平淡:“不知道,恁俩已经都离婚了,你的事儿就没必要再告诉她。”
儿女们都不想告诉胡秋菊,一是因为李守民的事跟她无关,二是怕她知道李守民的遭遇后会心软,万一到时候因为可怜他再选择复婚……
可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
况且李守民自己也长了嘴,就算别人有意地瞒着胡秋菊,他也可以自己想办法告诉她。
住院的第三天,李守民给胡秋菊打了电话,不过他没有说出全部的真相,只说了自己因为血压太高住院的那部分。
“老李昨儿晚上给我打电话,说想吃我做的捞面条了。”
上午,胡秋菊来活动中心跟程玉秀她们一起布置棋牌室的时候,随口提了一句:“恁中午谁陪我去一趟医院?”
众人:???
“他跟你说他为啥住院没?”
“吃捞面条?吃他大那蛋!孬鳖孙!”
“秋菊,你可不能糊涂啊,这婚都离了,你还管他干啥?”
“就是啊,他当初都那么说你了,你还去看他?我看你是昏头了!”
胡秋菊没说话,只是一张张地把麻将牌摆好。
她当然知道李守民发生了什么,就算李守民不说,吹到耳边的风也能把真相带给她。
不过,她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那我自己去吧。”
“去,我跟你去。”
话音刚落,程玉秀就跟着说道。
“我也去。”
“对,都去,一块去!”
不管怎么样,她们可不能再让胡秋菊犯傻了。
她这个人就是心太软,多个人跟着一起去,到时候要是她犯起傻来,还能有个人在旁边拦一拦。
中午,几个人陪着胡秋菊一起去了医院。
不过她们没有跟着进病房,她们没一个待见李守民,多看他一眼都觉得烦,索性就在走廊里坐着等,要是里面有什么动静了再进去。
于是,胡秋菊就自己拎着保温桶,推开了病房的门。
“你来了。”
短短几天没见,李守民似乎老了好几岁。
他的脸色看起来很不好,不仅憔悴,还没有什么血色,鬓角的白头发也多了很多。
但是在看到胡秋菊的时候,他那一双黯淡的眼神里还是生出了几分光彩。
跟他一起过了几十年,胡秋菊还是第一次见他用这样的目光看自己。
就像是看到一道明亮的光,而此时此刻,自己就是他生命里的那束光。
“嗯。”
走到他的床边,胡秋菊把椅子拉开坐下。
李守民抬了下手示意护工出去,他有一些话要单独跟胡秋菊说。
这几天的时间,胡秋菊的脸上也有了一些变化。
和他不同的是,胡秋菊的状态是变得更好了,不仅气色比记忆里的好,身上那套穿了几年不舍得换的旧衣裳,也成换了商场里的新款式。
“你带捞面条来了?”李守民又问。
胡秋菊理了理耳边的碎发,又“嗯”了一声。
拧开保温桶,顿时一股浓郁的香气从里面涌了出来。
亲手擀的面条煮得软硬刚好,再配上一勺放了醋和香菜的肉卤,向来是李守民最爱吃的。
这两天他一直吃医院的食堂,虽然有营养,但远远比不上胡秋菊做得香。
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想起胡秋菊的好。
“我记得咱俩刚结婚的第一天,你做的就是捞面条。”
“当时没有肉,你就往里面打了个鸡蛋,又滴了两滴香油,真是香得很啊,满满一大碗我全都吃完了。”
提起当初的日子,李守民的话里话外都透着怀念和不舍。
他好像忘了,当初逼着胡秋菊跟自己离婚时,是怎么说她的。
胡秋菊微笑道:“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啊。”
李守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咋可能忘,这么多年了,咱以前的那些事,每一样我都记得清楚着哩。”
说着,他便扶着床坐直了一些,然后伸手去接那一桶面条。
当他的手快要碰到保温桶时,胡秋菊忽然收了回去。
只停顿了一秒,随后便把桶里的面条当着他的面,全部倒在了脚边的那只尿桶里。
哗啦啦……
李守民根本来不及阻止,一眨眼的功夫,保温桶就被倒了个干干净净。
“你,你这是干啥?!”
李守民懵了,他没想到向来节俭的胡秋菊会做出浪费粮食的事,更不理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
“想吃我做的捞面条啊?”
将手里的保温桶放在一旁,站起身后,居高临下的胡秋菊脸上的笑容变得更灿烂了,“那就继续想着吧,我做的捞面条,就算倒进粪坑里也不可能再进你的嘴!”
第50章
李守民后悔了。
从出院后, 他就成了一块狗皮膏药,天天跟在胡秋菊的屁股后面想着复婚。
胡秋菊也不傻,自从那次跟他吵过一架后,脑子就清醒多了, 知道他这么做是为了想再要回房子, 想着有人天天像丫鬟一样给他端茶送饭。
所以哪怕他再怎么殷勤, 也不会心软。
别说是胡秋菊了,村里的人也天天看李守民的笑话。
那段时间,只要提起“李”这个字,都会说起他被一个男人骗得团团转, 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也要跟人家在一起的事。
走出伤痛最好的方式, 就是给自己找点事做。
忘记男人最快的方法,是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胡秋菊虽然不懂得这些大道理,但她还是逐渐摸索着, 从离婚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程玉秀的活动中心赶在年底前建好了, 胡秋菊成了活动中心的一名管理员。
活动中心的二楼是午托部,不仅给走读的学生们提供一顿午饭,还会安排睡午觉的地方。
胡秋菊和村里的马艳红主要负责午托部,日常的工作就是上午备饭、中午去接孩子们放学、下午送孩子们上学这些事,有些学生父母回来得晚,到傍晚还会再管一顿饭。
虽说程玉秀开这个活动中心的初衷, 是为了给十里堡的村民们提供方便, 不过别的村民或是市里的孩子们想来她也照样欢迎。
起初,她想着是以棋牌为主, 午托和老托都是顺带手的事,可当开起来后才发现,来午托的小学生是最多的, 三十个名额,不到半个月就报满了。
天天忙着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又要给他们做饭,可把胡秋菊给忙坏了,哪还有功夫去想李守民的那点破事?
中午十一点,胡秋菊早早扛起了印有“十里堡午托部”的小招牌,准备去学校接孩子们放学,马艳红本来要一起去的,但家里有点事,只能先回家一趟。
快走到学校门口时,她老远就看到一个梳得油亮的大脑袋瓜,正蹲守在学校旁边的那棵大榕树下。
可能这就是生活几十年培养出的默契,胡秋菊只是看了一眼,李守民立刻觉察到她来了,连忙站起身去迎她。
“今儿咋就你一个人?”
李守民一边说一边帮她接过招牌,同时往她的怀里塞了一只热乎乎的烤红薯。
看着那只胖嘟嘟,表皮还流着几滴蜜的红薯,胡秋菊冷冷地“嗯”了一声。
李守民又换策略了?
刚开始是天天蹲在她家门口认错,后来又跑来活动中心打扫卫生,意识到活动中心的人不待见他,现在又跑来学校门口陪她一块吹冷风了。
可惜,就算他的花招再多,胡秋菊也不会心软。
“给你买的红薯你快吃吧,我替你看着,学生们出来了有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