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凝:“……”
是有点儿早,但是钛厂的生产能力有限,如果现在就让黄飞把资源都带走,大院要等很久才能排队等到钛合金。
三代火箭的发射时间提前了,她还有很多事没做。
江福都替云凝尴尬。
瞧瞧人家军代表,三言两语就把云凝的话堵回去了。
年轻人就是太冒失,只有一腔热血,没策略。
现在被打击到了吧?
云凝看向江福,“江主任,能借我车间用用吗?我们在这里做实验。”
江福怔住,“在钛厂做实验?”
云凝道:“我回去也是去厂子,您这边肯定比我们更专业。”
她又看向黄飞,“黄代表,零件做好后,我们还要把零件送回去试车,可能需要时间。”
黄飞一口答应,“没问题。”
江福沉默。
云凝没气馁,她还想到了新办法。
但黄飞怎么会同意,他们一直催着厂子生产,都把黄飞派过来监工了。
江福送走云凝和陆凌,看向黄飞,欲言又止。
黄飞轻轻摩挲着无名指上的婚戒,“有话就说。”
江福道:“他们年轻,有些冲动,您别和他们计较。”
黄飞道:“我没那么无聊。”
“可您……您真要等他们去做实验?还要等他们送零件?”
黄飞看向江福,意味深长道:“要他们先把零件做出来才行。”
江福:“……”
做零件的工艺,他们懂吗?
年轻人,还是太想当然,只有热血是不行的。
江福帮忙安排了车间,还让几个老师傅来帮忙。
云凝和陆凌是冲动了点儿,但国家发展,最需要的或许就是热血和冲动。
他就不会为了单位的利益努力争取,他老了,注意力都在小家上。
有人还愿意这样做,江福挺开心的。
江福忍不住对着云凝唠叨,“黄代表是答应了,但你们和他说话一定要注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有,去给你们领导打电话,让他们向上级反映,领导的一通电话比什么都强。”
云凝专注地看着刚到手的钛合金,“江主任,这是完全符合标准的吗?”
“我的话你们是一句都没听!”
云凝笑道:“您是担心我做不出来吧?没关系的,我以前经常往厂子里跑,您这里不是有老师傅吗,肯定能做出来。”
江福真心实意道:“有的时候我真想和你一样自信。”
云凝忍着笑,再次问道:“钛合金符合标准?”
这回江福是真的有点儿佩服云凝了。
江福说:“氧含量0.18%。”
云凝拧眉,“那就超过ELI标准了。”
江福无奈道:“我们也没办法,以前厂子有几个苏联专家,那会儿还好好的,他们撤走以后,探伤合格率只有70%,好像做什么都不太对。”
他低声说:“我估摸着黄代表来厂子里,也是因为这事,可能也不符合他们的标准。”
云凝看向陆凌。
陆凌道:“如果是这样,不能用。”
云凝点头,“看来得先找出原因才行,没道理以前能做,现在不能做。”
江福:“……”
他们还要找出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也太自信了吧?!
第58章
云凝和陆凌是从首都来的“专家”,江福还是带他们去了生产的车间。
钛合金车间厂房高大,混凝土墙面上有很多金属粉尘,贴着“自力更生”的标语。
有工人正用平板车运转原材料海绵钛。
空气弥漫着切割金属、高温金属特有的气味,刚进来会有些刺鼻。
轧机正在运行,不远处还传来锻锤时的巨响。
恰好黄飞也在。
江福道:“黄代表,我带航天一院的两位来看看。”
黄飞淡淡点头,只维持基本礼貌,没有过多交谈的欲望。
云凝问江福,“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出来的氧含量增高了的?”
“这得有些年头了,”江福说,“我都来厂子多少年了?我记得我来厂子没几年,就成了现在的情况。”
黄飞听到江福的话,知道云凝是来找“原因”了。
钢城钛厂生产出的钛合金一直不能达标,对他们也有影响。
这次派他过来,名义上是军方代表,其实就是要找到原因。
他已经来了一段时间,确认这里的老师傅没有偷懒,而且他来以后,他们都在积极地寻找原因。但试了几次,还是不行。
黄飞见一直是云凝和江福交流,陆凌并不开口,便问:“你是助理?”
陆凌客气道:“我是11所的设计师。”
黄飞诧异道:“她是?”
“她是数据科的职员。”
没有头衔,听起来像是普通职员。
黄飞拧眉,“她是高校毕业生?”
陆凌如实答道:“还在夜校读书。”
黄飞:“……”
他非常支持成年人求学,但……航天大院没有其他人了吗??
陆凌道:“她有天赋,方案是她提出的,我陪她来,只起到保镖的作用。”
黄飞神情复杂。
他忽然觉得自己也能到航天大院工作。
都说隔行如隔山,看到云凝后,他认为他们之间什么都没隔。
陆凌看向云凝。
云凝还在认真地听江福发牢骚,她试图找到无法达成标准的原因。
陆凌说:“专业问题上,您不用担心。冒昧问一句,如果我们的方案行得通,您那边时间上能协调好吗?”
黄飞道:“我可以直接告诉你,我需要的是符合标准的钛合金,现在已经生产的这一批,我们能用,但符合标准的更好。如果真能找到原因,其他都不是问题。”
另一边,云凝重复着问一句话,“现在只熔炼两次?”
江福说:“这不是我们厂定的标准,全国都一样。”
黄飞见状,走近两人,“怎么,不应该吗?”
云凝答道:“正常来说是要熔炼三次的。”
熔炼指的是在生产钛锭时,钛锭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中进行的熔炼循环次数。
高品质的钛合金必须三次熔炼。
黄飞看向江湖,“是这样吗?”
“这……我还真不清楚,我记得都是两次,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对军品也是进行两次熔炼。”
几个老师傅走过来,“熔炼三次?那要再多炼一周,两次就够用了。”
“全国能生产的钛厂有几个?就这么几个厂子,根本供不过来,让熔三次,这不是找事吗?”
“我敢保证,熔炼两次就行,我在车间里多少年了?我恨不得刚出生就在车间里跑!到底行不行,我看一眼就知道。”
现在的老师傅大多凭经验做事。
不进行第三次熔炼只能说是对资源紧缺、生产力不足等情况的妥协。
多加一次熔炼,生产时间加一周,成本也要增加。
真供不过来。
云凝知道国内的情况,认真解释道:“第一次熔炼是将原材料初步合金化,压制成电击棒,此时电极的化学成分分布不均匀,内部会存在孔隙和杂质。”
“第二次熔炼,就是消除第一次熔炼电极中的孔隙和杂质。”
“两次熔炼后,内部仍然可能存在未被检测到的微小β偏析或者成分不均。”
如果使用只熔炼两次的钛合金,这些缺陷仍然可能成为疲劳裂纹的起源,导致部件失效。
“进行第三次熔炼,才是最关键的一步,彻底消除β偏析,获得纯净、均匀、高性能的钛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