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年初, 大儿子黎青峰在复旦大学已经读大二, 下半年大三,秦想想去找儿子,询问他有没有数据分析方面的大学人才。
黎青峰:“还真有一个,妈,可能是你要的人才, 数学系的才女,孙晓艳, 她特别沉迷于数据分析,几乎每天都泡在学校图书馆。”
秦想想感到微微脸红:“……”
图书馆这种东西,她去的次数并不多,更别提天天泡在图书馆。
“她泡在图书馆里写数学题?”
“错了!”黎青峰摇摇头:“说她痴迷于数据分析, 很奇怪的一个人,我在图书馆碰上过她好几次,她喜欢分析《经济日报》上面的工业数据,还有火车货运时刻表,甚至还有天气报告。”
秦想想以手托腮:“这些能分析出什么东西?”
“大概就是通过分析矿石运输量的变化,来推演宝钢下一季度的产能趋势,然后提前预判未来钢材价格浮动变化……”
秦想想:“??????!!!!”
居然特么还能这么分析。
秦想想这下眼睛亮了,这可真的是人才啊,数学数据分析,看来是必不可少的专业人才。
如果是许小满之类的,是主动去打听消息,属于人(-)肉侦查;而这个数学才女,那就是根据各种信息,提前预判了消息,属于数据分析。
人才两手抓。
……反正她们这个物资情报网络,实际上也是个“草台班子”,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天,复旦大学图书馆角落里,数学系学生孙晓艳如同往日一样,在笔记本上,通过“神秘过程”来预测下周的降雨概率,这是她的个人爱好。
事实上她忍不住在内心夸奖自己,如果她放在古代,就是当“神婆”的命,预测下雨,预测天气……在古代,那是神婆概率,而在现代,自有一方独到的测算。
系主任在这时突然找了过来:
“孙晓艳,你快准备一下,飞燕联合工厂的秦厂长,她指名说要见你!”
秦厂长?就是那个电视剧和广播报纸上频频出现的“秦厂长”?在复旦大学经济课上,也曾用这位秦厂长当案例分析,她可是全国闻名的传奇人物。
这样的大角色,说要见她?
孙晓艳脑袋里嗡的一声,险些没拿稳手里的书,心情忐忑跟着系主任来到办公室,见到了传闻中的“秦厂长”。
眼前的女人,比报纸上和电视上都要更加漂亮,穿着一身质地极好的羊绒衫,笑起来的样子眉眼弯弯。
秦想想:“孙晓艳同学是吗?”
“是,是的。”
“听说你擅长做数据分析,我们工厂需要一位能做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你能不能试着来帮忙?”
孙晓艳愣了片刻,她,她,她还只是个学生啊!工作对于她来说,还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眼前的秦厂长,可是万人大厂的厂长!
她毕业后,都不一定能分配去对方的国营工厂。从这时候的待遇来说,能去飞燕联合工厂,无疑是个非常好的去处。
对方这是请她过去帮忙?还是希望她将来能留在工厂里?
“秦厂长,我当然愿意!”
名气是把双刃剑,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但是当“秦厂长”成了金灿灿的活字招牌时,无需过多劝说,就能招揽人才。
于是乎,秦想想又为自己的物资情报中心捞到了一枚宝贵的人才,因为孙晓艳还是个学生,只能算是校外兼职,而学校也乐意见到这样的“校外扩展”,并且对秦想想所提到的“物资情报调配分析”十分感兴趣。
“孙同学,你就过去吧,这是你的机会!”
孙晓艳来到了“飞燕物资调剂中心”的临时办公室,来到上浦纺织厂的老办公室,里面有类似曾经特务使用的电报设备,让孙晓艳恍惚觉得自己从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民国时期的我党特工。
坐在靠窗的工位上,秦想想让人给她搬去了一沓厚报表,内容包括飞燕联合工厂过去三年的原材料采购价格,运输成本,库存周转等等数据,其他的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剪报,以及火车时刻表,甚至还有港口货轮潮汐表……
孙晓艳:“????”她懵逼了呀,这些乱七八糟的数据,跟图书馆里那些干净规整的数据统计完全不一样。
秦想想则眨巴眨巴眼睛望着她,听说这家伙能根据什么火车,什么矿石运送来推测宝钢产量,以及钢材价格浮动,秦想想就把各种觉得有用的数据给她找过来了。
——朕的情报工作人员,帮朕捡漏啊!
秦想想:“除了这些‘死数据’之外,你还有一个搭档许小满,是个退伍通信兵,也擅长侦察侦听,他就是你的‘活耳朵’,会把自己打听到的各种小信息汇报给你。”
就在这一刻,秦想想都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感觉到一丝丝的“激动”。
感觉她们真的像是在搞“地下工作”。
孙晓艳这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尽管面对眼前一团乱的数据,她也被这种类似“特务”的地下情报工作给深深地吸引着迷了。
谁让七十年代最流行的小说,就是特务情报类小说呢。
秦想想:“因为你才刚开始工作,怕你不熟悉,我作为厂长,我在旁边配合你的工作,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
原本偷懒不喜欢揽事情的秦想想,也被这种“搞情报”的刺激工作给吸引了。
她也想来个现实版的《一只绣花鞋》(X)。
好了,从现在起,“飞燕地下情报组织”成立了!
“厂长,我一定会努力的!”孙晓艳这个女大学生,原本面对眼前这纷繁复杂的情况,还有些打退堂鼓,觉得自己难当重任。
可眼前的风云传奇人物“秦厂长”,她自个儿都“身先士卒”了,自己哪还有退缩的道理。
面对杂乱如麻的数据,也能抽丝剥茧的建立模型,从中窥探隐藏在数据之下的真实信息。
“好了,从现在开始,我是地下特务,我要搞地下情报工作。”秦想想带着这样的刺激,哪怕回到家里,睡觉前都忍不住对身边的男人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她睡在柔软的枕头上,心脏刺激到扑通扑通狂跳,上浦纺织厂的民国老建筑风格,太适合搞这种情报工作了,有气氛!
而某海军基地司令部副参谋长:“……”
自己的身边,睡了个“特务老婆”,这是在家里上演“潜伏”吗?
黎剑知:“我们家里成了‘天津站’。”
秦想想:“????”
“天津这个地方,情况太复杂了。”
秦想想:“我们怎么也是上海地下党啊?你跑哪去了?”
黎剑知:“戴笠的飞机又坠机了。”
众所周知,每一部谍战片,戴笠的飞机都要失事一次,已经不知道累积坠亡了多少次。
秦想想:“……我看你脑袋里的情况更加复杂。”
带着这种“搞情报”的刺激,秦特务同志开开心心开始了自己的情报工作初探。
首先,她也在想,“情报工作”真的有用吗?
没几天,许小满那边就已经搜罗到了一些情报,比如最近华东地区多雨,建筑工地开工率预计下降,带来连锁反应,水泥在短期需求减少,运输成本因下雨路况问题可能上升……
别说是大学生孙晓艳,就连秦厂长李书记等人,看着这些情报,都觉得一头雾水。
“看似好像知道了很多事情,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李书记也掺和进“飞燕特务情报小组”,哪怕是个中年老头,都感觉十分刺激:“以前那些老总也是,每次做决策之前,手里都有好几份,甚至是十几份不同的情报,而我们当领头人,也要从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报中,找到有利于我们的重要信息。”
秦想想:“李书记说得对啊。”
孙晓艳:“???!!”
她们这到底是在搞物资调配,还是在搞地下情报分析,为什么感觉这么刺激。
很快,孙晓艳上手了手里的工作,也给出了一些预测,但是也出现了很多矛盾的事情。
比如,孙晓艳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下个月钢材可能会涨价。”
而另一边许小满却又打听到另外的消息:“我听到有风声说,下个月有大厂要抛售‘库存钢材’。”
李书记:“????”
孙晓艳:“????”
秦想想:“?????”
……
“我的妈呀,那这情报工作怎么做?”
如果完全收到两份结果相悖的情报消息,要怎么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是这未来根本无法预判?
所以这钢材,到底是涨价,还是降价?
“现实这个情况,也实在太复杂了。”
秦想想:“孙晓艳你的数据分析重要,许小满收集到的那些风声小道消息也重要,要全都纳入进来,综合考量,晓艳,你再建立一个新的预测模型。”
虽然总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若是能有预测指导,至少能大幅度提高正确率。
孙晓艳也逐步将她收集到的正统经济数据,以及孙小满收集到的小道消息,互相补充来做预测。
很快,孙晓艳从各地经济数据上发现了一个“捡漏商机”,数据显示某地的玻璃库存积压,而许小满也根据情报网打听确认当地工厂厂长确实在找关系清库存。
秦想想立刻让采购员前去联系当地工厂,以低于市场价格百分之二十的成本,购买到了一批优质玻璃。
“厂长,低于市场价格百分之二十,这可是百分之二十啊!”李书记等人激动坏了,若是放在以前,哪里会有这么多“漏”可以捡。
以前没有价格双轨制,全国各地也大的离谱,为了节省这点成本,跑死几个采购员都不一定能每一次精准捡漏。
这是“飞燕特工”情报工作的大胜利!
第330章 年终总结 厂长,咱们这是发大财了呀!……
捡漏这种事情, 会让人上瘾!
购买玻璃这件事情出来之后,厂里的人都品尝到了“情报工作”的甜头,孙晓艳和许小满等人这一次取得的情报, 效果惊人。
“如果一年多来个这种机会, 咱们生产成本都能下降几十万!”
这种可预见性的收益, 让人心脏听了都要骤停片刻!别说是许小满和孙晓艳这样的普通退伍兵和高校大学生, 就连见多大风大浪的李书记,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
还有些话不好说, 光是凭借这些信息, 他们工厂化身“倒爷”,高买低卖, 估计都要发大财。
不过当倒爷的风险性太高,秦想想暂时没打算走这条路,为自己工厂节省成本, 平安上路足够了。
在这之后, 孙晓艳和许小满等人, 又挖掘出更多情报方面工作在物资采购上的应用。
不仅能捡漏,还能提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