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上去领吧,张大勇!”
……
如果说周文清周红梅等人能考上大学,是大家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这个锅炉工张大勇能考上外国语学校,那就是“奇迹”一般的事情。
复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很多人都不敢报考,怕考不上。
这下张大勇的通知书一出来,多少人暗中羡慕,拍断大腿!
心想:早知道我也报名去考试。
“孙建安,浙大高分子材料系。”
“吴巧妹,浙省美术学院。”
“李爱华,华东纺织大学。”
……
每一个名字被念出来,就伴随着一阵阵欢呼与喝彩,以及一个脚步踉跄,仿佛身在云端,被梦想和希望砸中的晕乎乎身影。
太多的录取通知书,厂里太多人考上了大学。
经过这么一轮,飞燕纺织厂的学习积极性空前的提高,他们厂里今年能出清华和北大的学生,明年还有人考清华和北大。
很多人暗自下决心要努力读书学习,明年还要参加高考。
“秦——想——想,华东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
杨知夏故意把这个名字留在最后面,她的声音越来越激昂,这名字一出来,全厂更是响起了无比热烈的掌声。
华东纺织大学,这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重点大学,是排名第一的纺织学校。
纺织大学可是无比热门的学校,在这会儿比以后很多重点大学都要重点大学,因为很多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其他的专业,就知道“纺织”是一块金字招牌,有钱!待遇好!
秦想想一脸懵逼:“我考上了?”
她就填了三个大学,清华北大华东纺织,还真给考上了,如果她考不上,那边还说要推举她去读纺织大学。
唉——读就读吧,如果是其他的专业,还要从头到尾重新学习,而她老纺织子女了,学这个专业,就是回老家喽。
而且还能再学校里多挖掘一些人才,来给她做漂亮衣服。
事已至此,也就这样吧。
秦想想打了个哈欠:“如果有美食大学,那我肯定考美食大学的美食专业。”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笑声。
“今天晚上食堂加餐!酱菜管够,猪肉管够!”喜悦的气氛笼罩整个飞燕纺织厂,何助理兴奋不已,并且说要去买鞭炮,“夜里吃完饭,先放鞭炮!”
“咱们厂里的大喜事!”
“周文清是省状元!”
“天哪!”
“厂长,我申请再吃鸭脚煲,这就是状元煲!”
……
考上大学的工人们互相道贺,秦想想被众人簇拥着去礼堂,还要她发表感言感想,激励更多的青年工人,秦想想脑壳疼。
“让何副厂长上去讲话!”
“考上了?华东纺织大学,这可是个好大学!”黎剑知得知这个消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在以后,这所纺织大学随着纺织行业的寥落,名声没有以前响亮。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可是一流的重点大学,也是最好的纺织学校。
“你这个厂长去纺织大学学习,那就是拿着渔网跳进海里捞大鱼,把那些厉害的纺织学子全都攥到手里。”
秦想想:“读大学,还得上课考试,真麻烦。”
“能者多劳嘛!”
“算一算开学的时间?你也该去沪市报到了,还有两个厂合并的事情,除了上课考试,还有一堆事情等着咱们的劳模想想。”
穗穗:“妈妈好辛苦!”
黎小胖:“我妈妈就是生产队的驴,一刻都停歇不下来。”
小禾苗和澜澜:“驴!驴!驴!”
吴雪雁:“……要好好心疼妈妈。”
黎剑知:“我要心疼老婆,等会儿我来烧菜做饭。”
秦想想生气:“你们全都滚一边去。”
秦想想回到房间里躺下,闭上眼睛,神态安详,她多希望这是一场噩梦,为什么她一条咸鱼,咋就莫名其妙地考上大学,并且还成为什么总厂长?
“都怪杨知夏她舅舅当年摘桃子不及时。”
林秀琴收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华东纺织大学。
她几乎要翻白眼晕死过去,为什么兜兜转转还是这个学校?
这就是她和“秦想想”曾经读的大学!
林秀琴十分糟心看着手里的录取通知书,红星纺织厂的人都在祝福她,偏偏她连嘴角都扯不起来。
“林秀琴,你考上大学了?”何秀秀望着林秀琴,语气里没由来夹杂着一丝羡慕,这个林秀琴竟然考上了最顶尖的纺织大学。
“嗯。”
何秀秀:“你真是了不起,我们家属院秦厂长,也就是秦想想,她和你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也是华东纺织大学,在沪市,你们俩都很厉害。”
林秀琴如遭雷轰,这简直是就是一轮诅咒!
兜兜转转的,又回去了,她又要在这所学校跟秦想想相逢,还要和她一同当大学同学,并且这个“秦想想”的父母在沪市还有一套老公房。
林秀琴身体歪歪扭扭,险些要翻着白眼眩晕过去,她简直后悔莫测。
为什么要在书里写这个秦想想?
“说起来,那个飞燕纺织厂更加了不起,咱们省的省状元都在他们厂里,他们厂里好多考上了重点大学!清华的,北大的,浙大的!整个岛上的教育系统都震荡起来。”
“就连教育局的人都要去他们厂里参观!”
林秀琴人麻了,清华的,北大的,浙大的……还有省状元!这都是秦想想卷出来的。
秦想想怎么不卷自己啊!
“这下飞燕纺织厂更是出名了!更出名的还有他们厂里的那个’猪皮大衣‘,现在被人称做’状元衣服‘,报纸上刊登了一张高考当天的考生照片。”
“全都穿着那件状元大衣!”
“好些家里有考生备考的,全都在求这一款短大衣。”
第255章 人呢? 新厂长还是没有来。……
一九七八年春, 几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驶入了飞燕纺织厂,省教育厅的干部们,带着一众教育专家, 以及各种媒体报纸的记者, 一同下车, 踏入飞燕纺织厂的门楣。
他们此行到来, 都是为了探访这一个诞生了省状元,以及包括清华北大浙大等等重点大学学子的“神奇教育工厂”。
“他们是怎么学习的?”
“厂长十分注重教育?”
……
教育厅等一众人走进了“养猪学习室”, 专家随手拿起了周文清的笔记, 被上面密密麻麻的公式数据给惊呆了,“看看这, 这个我看不懂……这是他亲手画的纺织机结构图?”
“真是了不得。”
养猪学习室里还遗留着很多利用数学来解决养猪问题的研究,什么母猪下崽最优,什么最优猪饲料配比线性代数……
“这竟然是用数学矩阵来算怎么让猪长得最快?这还当真是把应用数学给用在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
“你们厂的猪养得好吧?”
“什么?你们厂里一大早还有几十个人学习外语?”
庄小满大声道:“领导, 现在可不止啦, 以前是几十个人, 现在是上百个人集体早读,念散文诗歌的,念外语的,齐刷刷的一大片!”
教育厅一行人倍感震撼,尤其是教育厅的副厅长, 找到了厂长秦想想,诚恳请教:“秦厂长, 请您务必介绍一下,飞燕纺织厂是如何在狠抓生产的同时,创造了这样的教育奇迹?”
秦想想:“一切的起点,都是为了养猪。”
副厅长和其他专家们:“……”
“学习, 从配比发酵猪饲料开始。”
几天之后,省报头版刊发报道《海岛奇观:纺织厂里飞出一群金凤凰》,报道配上了考试当天清晨,一群身着短大衣的考生在考点集结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统一的飞燕纺织厂藏蓝大衣,以及工人考生们坚毅的眼神,在报纸上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
一时之间,“状元大衣”的名号不胫而走。
“飞燕纺织厂的大衣有文气,这是文曲星钦点的衣服,穿了能沾状元的才气,能考试顺利,考上大学!”
“这种短大衣还有卖吗?”
“老天爷,这衣服这么便宜?!”
……
状元大衣引起了抢购狂潮,一夜之间,飞燕纺织厂的服装车间,被全国各地的采购电话打爆了,全都是求购“状元大衣”的。
岛上供销社的人提着现金在厂门口排队——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
生产出一批,赶紧抢一批。
“快快快,搬走搬走,现在顾客等不及了。”
“供销社天天被围得水泄不通。”
“真是不得了,还有人愿意出三倍价格购买。”
……
谢导演看见了报纸,并且听说了短大衣的抢购狂潮,他不禁摇头笑笑,“当初你们还嫌弃这大衣便宜,现在你看看,你们看看,都已经成了状元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