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久攻不下,荀彘也想招降朝鲜,但朝鲜只想归附杨仆,于是他怀疑杨仆要谋反。】
【刘彻:……】
刘彻面无表情地看着天幕上两位将军的表现。
难怪小小的朝鲜能够负隅顽抗这么久,原来是他的两个将军竟是如此“会师”。
此时远在塞外的荀彘满脸通红。
他也不理解未来的自己怎能如此不智,实在有愧于大将军的教导。
【秦念:得知两将军意见相左,你就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调和,允许他便宜行事。】
公孙遂只觉心惊胆战。
生怕未来的自己也辜负圣恩。
【秦念:荀彘先告状,说杨仆数次拒绝与他一同攻城,恐怕是要谋反。于是公孙遂召杨仆过来,把人绑了,将两军都交给荀彘统领。】
公孙遂绝望了。
他竟然听信荀彘一面之词,绑了正在与朝鲜大臣商议招降的杨仆?
【秦念:荀彘尽力攻打朝鲜,朝鲜的大臣杀死了朝鲜王右渠和继续抵抗的大臣成巳,向汉朝投降,此时已是元封三年夏。】
【秦念:在这对卧龙凤雏的努力下,虽然攻打了将近一年才攻下朝鲜,但朝鲜也从可能会继续依附的外臣,变成了汉朝可以直接管理的四个郡,这何尝不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呢?】
【刘彻:……】
开疆拓土,本该是值得喜悦的事情。
但在看完两位“奇才”的表现后,他竟然只觉松了口气。
总算是结束了。
【朱棣:此战之后,荀彘因争功弃市,杨仆冒进当诛,赎为庶人。】
秦念删掉刚刚打好的字。
朱棣抢了她的台词。
从结果来看,不难看出汉武帝对战果的极度不满。
秦念猜测是这场持续近一年的战争里,大汉的损失也不少,甚至远高于四郡之地带来的收获。
《史记》记载“左将军素侍中,幸”,可见荀彘是汉武帝的亲信。
另外荀彘是和公孙遂一起被诛,应该是汉武帝认为杨仆本可以与朝鲜大臣暗中达成协议轻取朝鲜。
秦念觉得公孙遂有一点冤虽然不多:
公孙遂不清楚战况,汉武帝又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可当他便宜行事没达到汉武帝的要求,那也得死。
这场战争中出现的三个使者:涉何、卫山、公孙遂,一个都没活下来。
可见在汉朝当使者也很高危。
【朱棣:荀彘杨仆二人,怎能说是“卧龙凤雏”?】
秦念满头问号。
啊?
朱棣抢她台词只是想说这个?
呃……倒也正常。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明成祖很有可能知道卧龙凤雏代指诸葛亮和庞统。
突然看到她将荀彘杨仆与这两位并论,会感到疑惑才是正常。
【秦念:后世对“卧龙凤雏”这个词的用法有所变化,当然,卧龙与凤雏这两位本人依旧备受推崇。】
朱棣还以为后世是在像贬低儒家那般贬低诸葛亮与庞统。
原来只是“卧龙凤雏”这个词有所变化。
【朱棣:什么变化?】
【秦念:现意是“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的衍生。】
【朱棣:……】
刘彻嘴角抽了下。
“卧龙与凤雏”指的是后世两个备受推崇的人,这两人或许如萧何张良般同出一时。
但秦念用于评价荀彘杨仆的“卧龙凤雏”,指的却是“有荀彘这样的人的地方,就会有杨仆这样的人”。
后世人说话都是秦念这般?
【秦念:刘彻,其实派楼船将军对朝鲜作战,是华夏史上首次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本该有着略次于封狼居胥的开先河之功——可惜登陆首战即溃败,变成一般不会被提及的寻常历史。】
【刘彻:……朕知道了。】
刘彻恨得牙痒。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是此战尚未发生。
他还有机会更正错误。
这是开先河之功!
刘彻并未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杨仆。
“卧龙凤雏”、“各打各的”的根源,是他没有确立指挥权。
这是首次海上登陆作战,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误以为二者既然不能互通,就无需确立主将。
秦念如此详细解释战争经过,正是为了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
虽然说话实在难听。
【秦念:继续说你的汉使。车令、涉何,这两个汉使已经很抽象了。】
【秦念:但最抽象的还得是安国少季。】
第24章
【刘彻:……他又做了什么?】
看到安国少季的名字, 刘彻就想到了南越。
十六年前,闽越国攻打南越国,南越王赵眜向刘彻求助。
刘彻派兵平定闽越之乱, 让赵眜来长安朝见。
赵眜不敢前来,将太子赵婴齐送来长安,成为他的侍卫。
三年前赵眜病重,赵婴齐请求返回南越,刘彻放他回去继承南越王之位。
赵婴齐早年在南越有妻并生长子赵建德,到长安给他当侍卫的时候,又娶邯郸樛氏女子为妻,生下次子赵兴。
继位后赵婴齐上书立樛氏为王后,赵兴为太子。
刘彻准了。
而安国少季……与尚未为齐姬的樛氏有旧情。
所以见到秦念提及安国少季, 刘彻立即就怀疑是南越有变。
【秦念:元鼎四年, 也就是六年后, 赵婴齐死后赵兴继位。这时的南越王年幼,是樛太后辅政。你想让南越从藩属国变成诸侯国,就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
刘彻不想让秦念继续说下去。
但不知为何,又有点想知道后续。
【秦念:赵婴齐在长安给你当侍卫的时候娶了樛氏, 而樛氏婚前与安国少季有旧情——这是你派安国少季去南越的理由吗?】
【刘彻:……】
史书并没有记载汉武帝对于安国少季与樛氏的关系是否知情。
但秦念认为他知道。
因为安国少季死在这次出使过程中, 而《史记》记载“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 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
那么大概率在他出使之前,司马迁就知道他与樛氏的旧情。
史官知道的事,汉武帝没理由不知道。
比起不知情的情况下恰好选择安国少季作为使者,显然汉武帝刻意为之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串省略号,表明刘彻的扮演者对此有着同样的看法。
既然如此有默契, 那秦念当然要加点节目效果:
【秦念:所以这事不能算安国少季抽象, 是你故意的?】
“朕如何知道此事!”
刘彻矢口否认, 但此言被天幕认定为“谎言”。
安国少季坚强地看着天幕,假装感受不到周边人的目光。
而刘彻治下百姓皆惊。
南越王的王后曾与安国少季有旧情?!
陛下竟然知道此事?
陛下竟然还因此派安国少季出使南越?
令刘彻更加无语的是,他一直在不断来回波动的民心竟然因此上窜一截。
?
他治下的汉民是怎么回事???
………
“阿父应不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