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163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回来后上奏:“臣闻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岂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以亲亲言之,则天皇是陛下夫也,皇嗣是陛下子也,陛下正合传之子孙,为万代计。况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若立承嗣,臣恐天皇不血食矣。”

  ——好玩的是这里有九五CP的嗑点,最后一句翻译过来就是:武则天因李治的托付才有天下,假如立武承嗣为太子,李治的祭祀就要断了。

  其实这段《旧唐书》的记载有点前后矛盾:

  不知道为什么李昭德的劝说后有一句“则天寤之,乃止”——

  武则天明明对立武承嗣为太子一事的态度一直是“不许”,她需要“止”什么?

  《旧唐书·外戚传》中也明确记载:

  “承嗣自为次当为皇储,令凤阁舍人张嘉福讽谕百姓,抗表陈请,则天竟不许。如意元年,授特进,寻拜太子太保,罢知政事。承嗣以不得立为皇太子,怏怏而卒”。

  至于武三思——《旧唐书》就没有武则天想立他当储君的相关记载。

  而在宋编的《新唐书》中,却出现了“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狄仁杰则以“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为由劝阻武则天。

  这分明就是将《旧唐书》中李昭德的“岂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进行了张冠李戴。

  李显即位后,继续重用武三思,也可见武三思跟皇位并没有关系,这段史实就是宋朝史官的造谣。

  《旧唐书》中狄仁杰对武曌的劝说,是以母子亲情劝武曌复立李显为皇太子,“仁杰前后匡复奏对凡数万言”,跟武承嗣武三思毫无关系。

  【朱元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

  这该死的宋朝儒家史官!

  天幕为证,武曌所言不是谎言,那就只能是宋朝的史官又在编造伪史!

第93章

  【赵匡胤:朕绝不会让儒家史官修唐史!】

  不等任何人责问, 赵匡胤已经熟练地说出免责声明。

  ………

  李世民颔首。

  以武曌的声誉排名,他相信武曌不会昏聩到舍弃亲生子嗣而取武氏子侄。

  同被宋朝史官造谣,李世民对武曌反倒又多了一分认可。

  【朱元璋:秦念, 你是因自身是女子,才想要提升女子的地位?】

  周礼的男女有别是假,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私通是假,武曌欲立武氏子侄还是假。

  反倒是吕雉临朝称制为后世称颂。

  回顾汉朝史书,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

  纵有后宫干政不利朝堂之事,也亦有如吕雉一般稳固朝堂的太后。

  固有思维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朱元璋对此感到非常不适。

  追究不适的根源——那就是秦念。

  【秦念:朕没有这么高尚的情操。不过是华夏已至亡族灭种的边缘,朕不得不求变。】

  “自身是女子,才想要提升女子的地位”这话其实也没什么不妥。

  但秦念知道, 换个角度更适合用于说服“朱元璋”。

  甲方搞聊天群, 应该就是想解决意难平。

  明太祖搞的那一堆打压女性的操作, 显然算是意难平。

  朱元璋的扮演者突然问这么一句,肯定是为了“合情合理”地修改明太祖的剧本,秦念当然要帮同事铺好台阶。

  【朱元璋:……】

  天幕禁止谎言。

  朱元璋来回看了这句话数遍,未能找出任何规避规则的痕迹。

  华夏已至亡族灭种的边缘?

  外部是三境强敌, 内部……是异族。

  他没忘记那群声誉榜排名不低的异族。

  “亡族灭种的边缘”……

  “朕说儒家致使华夏衰落, 那是全方位的衰落。你不用太惊讶, 因为越往后就越矮。”

  “你们分明都知道阴阳调和之说,怎么就不懂得贬阴则势必阳衰的道理?”

  朱元璋陷入良久的沉默。

  【赵匡胤:救华夏于将覆之际,秦皇若在声誉榜,或在千古一帝之列。】

  赵匡胤不吝夸赞。

  在心虚之下就更得夸赞。

  要找出非儒家出身的史官并非易事,于本朝实录, 赵匡胤也决定采用秦念之策, 以多人修出多部史书互相印证。

  而修唐史一事, 赵匡胤已多次承诺不以儒家史官修唐朝史书。

  只是这个人选,赵匡胤知道说出来必然为唐朝诸帝、甚至为秦念所不喜。

  于是对此相当心虚。

  虽是心虚才夸赞,但能够现于天幕,这也算是真话。

  【秦念:盖棺才能定论。朕还没死呢,谁知道会不会晚年跟李隆基一样昏聩?】

  【李隆基:……】

  李隆基一直没出言,是因为此前的话题他都不好插话。

  此外就是他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被视为昏君!

  晚年……他是晚年昏聩?

  而随着秦念的定论,李隆基的民心再度下降。

  ………

  武曌时期。

  少年李隆基知道陛下极有可能采纳秦念的建议,择太平公主为皇储。

  秦念民心居首,其透露的功绩过于骇人,更是步步递进——

  贬低儒家,言上古女子为尊,说阴衰致使阳衰,以及透露后世的危患……

  仅仅四十日,就几乎扫平了太平公主继位的所有阻碍。

  ………

  李显时期。

  李隆基与其父李旦皆被禁军所囚。

  此时安乐公主大婚,李隆基等人皆在观礼。

  看到李隆基之名时,韦皇后就脸色骤变,谏言陛下立即拿下这两个逆贼!

  太平公主为李旦父子说情,两人才没有立即被诛杀。

  然而转瞬就看到秦念道她是皇储的首选。

  太平公主只能拼尽全力思考如何自救。

  年轻的自己或许正欣喜若狂,但如今的自己却面临死局!

  “陛下!阿耶若是问起臣妹与四哥,你要如何作答?”

  太平公主跪地泣道:“至少等阿耶问过我们,你再杀我们不迟!”

  已经被韦皇后劝动的李显再度动摇。

  ………

  “李隆基晚年昏聩?”

  武曌此问为天幕所阻。

  李隆基民心虽降至十九,但这个民心远没有低到会有人在盛世诛杀他。

  既然不会被杀,李隆基的话题就不会放开。

  武曌思索如何避开限制,才能问清楚李隆基是怎样的昏聩、方致使声誉与民心差距如此之大。

  知道后事,才能防止太平重蹈李隆基的覆辙。

  【李世民:李隆基是雉奴的后代?】

  既然确定是前明后昏,从李隆基此前排第二的民心来看,应是正处于明君时期。

  李世民当然想要劝诫他一番。

  既为李隆基应是雉奴的后人,也是为了大唐的百姓。

  君王昏聩,最苦的是百姓。

  【秦念:他是李旦之子,李治的孙子。若是太平公主骄奢的毛病改不了,李隆基就是武曌皇储的次选。】

  秦念不确定太平公主的骄奢是形势所迫,还是秉性如此。

  那就以李隆基为备选,让太平公主有紧迫感。

  ………

  必然改之!

  太平公主已经在入宫觐见的路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1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3/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