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西汉庖厨养娃_分节阅读_第223节
小说作者:万重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5 KB   上传时间:2025-10-26 13:09:32

  这里吃酒散了席,田氏心里还在琢磨这事,次早,正要去找媒人来家,不料接连的有媒人登门了。

  “田夫人,田夫人,给你道喜,给你贺喜呀!”

  其中一个媒人簪着大红绢花,笑的喜气洋洋的,说着到田氏跟前来。

  “你这媒人,倒说说,哪来的喜?”

  田氏身边的田豆先问道。

  “你家的官女儿,昨日才荣迁比六百石的汤官丞,你们竟不知道?”

  蔡媒人的话,田氏听了,脸上别提多有神采了,说:

  “我这女儿,向来不好声张的,她的性子就是这样,稳的住。”

  “是,我们做媒人的,都知道田夫人有个聪明温柔的官女儿,才半年,就连升好几阶了,多少为官的男子,也没有她晋升的快呀。”

  一番话人把田氏奉承的找不着北了,只顾着乐,媒人吃了口田豆捧来的茶,接道:

  “我这里有一桩亲事,叫夫人家里喜上加喜,男家呢,是早年迁茂陵邑的三百万巨富,日子和您家一样,美着呢!

  又承袭了祖上七大夫的军爵,能够复身免役,他家的儿郎,今年二十,从小饱读经书,读过太学,后来还学了医道,如今在太医署做待诏侍医呢,和你家的女儿,同是少府的官儿!这可是门当户对的缘分。”

  若是田氏答应媒人的介婚,便要给媒人包一份喜钱。

  男家那里得到媒人的好消息,便会派人,一般是长辈,备了礼物上门来会见女家,看看这家女儿的仪容样貌,端不端正,是不是像媒人或是外头说的那样,这也叫做“纳采”。

  去年田氏安排的盐吏、五大夫两家,都是背着女儿的。

  她女儿一心庖厨,不肯配合她,她便想了个法子,请那两家先后到渭水桥上等着,女儿回家时会打马路过那里,田氏等在那里迎她下马,两家也就能远远的看上一眼,看她走路,看她的相貌。

  这些田氏很有把握,她女儿的仪容自然没得挑的,就是出门骑马不坐轿,那两家也不到讲究这些繁文缛节的地步,因此对季胥都很满意。

  相看满意了,后来就到问名占卜了,也就是拿着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回去占卜,看凶吉,不料接连的都在这一步出了差池。

  “附近多少俊秀的女娘要嫁给他,好容易等到他家的媒,我自然想着夫人你了。”

  媒人道,

  “田夫人,你可得早做决断哪!”

  双喜临门,田氏脑子一热,险些答应了。

  想了想:

  这家不比宋妹子介绍,知根知底,我可不能瞎答应,招了人家来相看,万一不好,岂不误了我女儿?

  因说:

  “嗯,我想想,改日答复你。”

  媒人走的时候,还叫她别耽误了这门好亲,田氏本想去一趟茂陵邑,向宋氏打听打听这家人,后来一想,就近问秋姑也行呀,便去她家了,她家旺儿在门口读书,字写的比以前还好了。

  秋姑在屋里向窗缠线,田氏也上手帮她,说了这门亲,秋姑却摇头道:

  “待诏侍医,啥是待诏?那就是等着诏令。他家那个,只能算是临时的侍医,还没成为正式的呢,故而才叫待诏。

  官阶比现在的胥娘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你才说是姓什么,姓方?家里有七大夫的军爵?

  不成不成,他家才迁茂陵的时候确实是三百万巨富,可惜子嗣不争气,败家,如今落魄的不行了,怕是看你家平安食肆开的好,胥娘又是汤官丞了,打着拉拔他家的主意呢!”

  田氏听了不禁骂道:

  “好个蔡媒人,说的天花乱坠,险些把我哄住了,亏的我们这里有个秋姑,有个百事通。”

第205章

  次日,蔡媒人果又登门来了,田氏可不是昨日那样迷瞪瞪的,心里可清醒着,说:

  “怪道说媒人的嘴,一尺水十丈波!你昨日将那待诏侍医说的千好万好,根本不是那回事,他的官阶,不过才比二百石。

  我的女儿,如今可是比六百石的汤官丞了,我也不贪图什么高嫁,且得找个门当户对,品行好,样貌端正的官丈夫!”

  蔡媒人自个打了一个嘴巴子,又凑过来,有说有笑的:

  “昨日那七大夫家的待诏侍医,论理是差了你家一些,田夫人看不上,也是我料想之中的,若非他家的夫人一再叫我来,我也不来说这样孬的亲事。”

  各家有适婚男女的,都不想和媒人闹的不堪,她们的嘴没量斗,谁知道会在外头说道什么,没的妨碍了自家的姻缘。

  因此蔡媒人把话说圆了,田氏也不好端着了,命金豆煎茶来,请她到榻上坐了,这蔡媒人又道了:

  “今日我来,有一桩真正好的姻亲。”

  “你的嘴我可不敢信了。”

  田氏被她哄了一回,也只是半信半疑的听了,蔡媒人道:

  “田夫人听我说,这可不是我混编的,那男家丈夫,是羽林左监,与你家的女儿可是有过谋面的,就说半年前闹瘟疫,你的女儿可是在东郊的收容所做庖厨?”

  这倒是,她女儿在那里足足待了五十天,只听这蔡媒人接道:

  “那羽林左监,叫做顾秋,便也在收容所那里,手下带了一队人,专在各处查一些染疫的百姓,带到收容所去,也是那里做事的,还吃过你家女儿做的羹汤、髓饼呢。他也许心里藏了情意,这不禀明了父母,请我来介婚。”

  蔡媒人吃了茶,说:

  “要说他家,也是有军爵的,虽说是曾大父那一辈买来的军爵,那也是捐了一万二千石粟米买来的,一万二千石!那可是能够一家七口吃上一辈子的粮食,这顾秋已经死了的曾大父,那时便是个有许多良田的富户,故而能捐的起,因此得了十八级爵位——大庶长。

  这大庶长呢,可比五大夫、七大夫的爵位都要高,复身免役自不必说了,这大庶长的爵,还是能世袭继承的,你若有了外孙、曾外孙、曾曾外孙……他们可都是能继承这爵位的,也就都能复身免役了。”

  田氏不禁听迷了,军爵能世袭,那女儿的后代,可都不用受兵役劳役的苦头了!

  想想她那死了的丈夫,孩子们的阿翁,虽说不是个东西,在父母面前就是个软耳朵,委屈了自己的妻女也要尽孝,啥也不争。

  田氏为了自家顶撞姑舅时,他还要数落田氏的不是,甚至动过手,好在田氏泼蛮,又还算高大,敢于还手和他对打。

  他也占不着便宜,便扬言要休

  了她,若不是家里没钱另娶,只怕早也将她扫下堂了,因此他死了,田氏也不难过。

  这会儿会想到他,是蔡媒人说了承爵免役的事。

  季贵便是为了挣点盖房钱,替人家代役,去修栈道,被落石给砸死的。

  在她看来,服役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老家还有不少的男人,因为服役,断了手,残了腿,甚至还一去不回的,留了一个寡妇,带着子女,日子别提多艰难了。

  因此听说了这家有大庶长的世袭爵位,能够子孙后代免服兵役劳役,心中狠狠动摇了,拉着蔡媒人的手,就要答应男家来纳采相看了。

  好在是银豆在旁边守着,咳了声,说:

  “这事还是得问过小姐。”

  “哎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人也不可太纵容女儿了,这么好的姻亲,还有什么挑的呢,小姐年齿十九了,可得抓紧呐。”

  媒人劝道。

  田氏到底找回了几分理智,说:

  “我那女儿,向来有主意,否则也不能做官了,这样,我劝她,一定将她劝妥当了,再给蔡媒人你一个答复。”

  笑盈盈的送走了蔡媒人,也留了个心眼,又到秋姑家里,打听了这羽林左监顾秋这一家,秋姑说的,倒和那蔡媒人的没啥出入。

  且还有一点,田氏也问了:

  “那羽林左监,官阶咋样?”

  “嗯,秩次六百石,倒比胥娘的比六百石,还高一阶。”

  听了秋姑此言,田氏也就彻底宽心了,只等女儿休沐归家,告诉她这一喜事。

  “你们可听说了,大将军有意把女儿许配给如今的光禄勋。谁是光禄勋?”

  小葫芦如今地位也不一般了,因季胥拜迁了,虽说这一岁,仍旧兼领膳人一职,可汤官丞事务繁多,到底忙不过来。

  因此汤官令和季胥商议了,另派了两个做老了的庖人到这里来,一个姓刁,一个姓卓,季胥都教了他们饼酵法,以及这里饼饵的做法。

  日后教熟了,她只要偶尔这里来,无需事必躬亲了,厨婢也另添了三个,小葫芦管着这里的钥匙,和从前的周平一样,是为首的大厨婢了。

  听了小葫芦问的,那个新来的刁庖人道:

  “哎呀,就是曾经活捉了匈奴的瓯脱王的那个羽林中郎将,后来又彻查了瘟疫一事,拜迁成现在的光禄勋,年纪轻轻就位列九卿了,日后必定能入内朝佐政了,听说二十几了,还未娶呢!不过也快了,大将军有意结亲,要把女儿许配给他了。”

  季胥来这饼饵次室,正好听见了这话,两个庖人见汤官丞来了,也都不说闲话,专心的做饼饵了。

  “用饼酵发过的面团,要揉着将气要排干净。”季胥看了卓庖人手里的面团道。

  又在这里教了他们一会儿,去了隔壁的饼饵室、果蔬室、酒浆室、羹汤室,依次看了。

  她如今亲手庖厨的时候少了,以指挥居多,除非是一些新菜,或是禁中指明了要吃她做的什么,才要亲自动手。

  她要负责的是这里食官的调动、考绩,和其他太官、导官两处的协商,包括各室竹牌的安排,等等。

  从前这里缺了汤官丞一职,因此一些菜馔酒浆的安排,暂时由导官处的食监全揽了,现在她填了这位置,也有一半的抉择权。

  汤官令年迈,已有致仕的想法,因此派了身边的一个老嬷嬷来教她,季胥每日事多繁剧,不过也充实,直到她休沐,才有工夫歇一歇。

  汤官丞比六百石,月俸六十斛。她如今在试守期间,拿的还不是全俸,是一半的俸禄,到一年后职称为真了,才领全俸,得到黑绶带。

  不过好在在出行上面,还是提前给了待遇的,她有官署配的马车、车夫了,回家不用自己到槀街上去雇车了。

  且若是正式出行,按照比六百石官员的规格,前面还会配备两个开路的骑吏,前后各有导车、从车,不过休沐回家也就不至于这么兴师动众了。

  车夫驾车送她回家,沿着香室街,从清明门出了城,到了渭水边上,忽然勒停了马匹。

  这车夫姓邹,老伯的年纪,季胥称他为邹老伯,掀帘问道:

  “邹老伯,怎么停了?”

  “前路两车相撞,纠缠不休,堵了路,恐怕在等司隶校尉的人来处理了。”

  季胥看了,确实如他所言,这条道狭窄,常有“车祸”发生,司隶校尉的人是专管京中道路秩序的,等他们来,只怕要一会,要么就绕远一点路。

  这里离家也不远了,季胥索性下了车,说:

  “邹老伯原路返回罢,我家就在不远处,看看夕阳水景,走回去也好。”

  “哎,汤官丞行路注意脚下。”车夫向她作揖了,掉转车头,离去了。

  这里相撞的两车,都是宝盖华车,一个的车夫说:

  “是你冲出来太快!”

  另一个车夫则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9页  当前第2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3/2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西汉庖厨养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