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西汉庖厨养娃_分节阅读_第138节
小说作者:万重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5 KB   上传时间:2025-10-26 13:09:32

  “要一个梅花糕。”

  只见季胥将面浆注入十九个孔内,各加了一匙赤豆沙,再用面浆填满梅花孔,面上撒个三钱的红绿丝,并一些事先煮好的圆糯丸子。

  阖盖烧熟了取出来,是个形如梅花,上头有白如珍珠,红绿点缀的糕点。

  那太学生吃了,不一会儿又带了同袍来买,他们这四五个都是这附近赁房求学的,缊袍着身,去不起那大店肆,这样的小摊价钱经济,他们也负担的起。

  “这梅花糕鲜甜柔软,你们都尝尝。”

  “我要这梅花糕。”

  “我要这藕粉圆子!”

  “我也要!”

  季胥这里将东西做好给他们,只见一华服子弟打马从槐林里经过,金冠佩环,珑璁作响,后头一行侍从策马相随,马蹄子踏起一阵灰尘。

  季胥忙的找麻

  布将东西都盖上,摊前四五个学生也都以袖掩着手中吃食,皱眉头道:

  “这人可真无礼。”

  “他们五陵弟子向来这般肆无忌惮,况那是安陵邑令之子,晁五郎。”

  这长安附近的陵邑地位特殊,并不属于三辅管辖,由每个陵邑的邑令管理,邑令是二千石高官了,虽说和郡太守同秩,但实际地位要更高。

  “女郎,你早上怎么不到这处来卖?”他们吃着东西好,因问道。

  “这处早上也可卖?不曾有官吏来驱赶?”

  “早些并不防事,这太学附近早晚都有卖吃食的小摊,避着市吏上下值,也就驱赶不着了。”

  季胥听了心喜不已,原来这太学附近每日也有散户做点小买卖,只是学生们摆摊卖书籍才拘于望、朔二日。

  “你这梅花糕好,不是那辛辣重口之物,就是平日当作朝食吃,也不用担心口中有味道,冲撞了博士先生。”

  “是呀,这藕粉圆子早上来一碗,多清爽舒服。”

  季胥学他们做了一揖道:“多谢提点,以后我每日都来,来,送你们每人一个梅花糕吃。”

  他们都是丁男子,这梅花糕小巧,味好,只可惜一个不顶饱,又舍不得买第二个,得了季胥送的,都作揖谢了,说改日带同窗来光顾。

  季胥这日备的梅花糕、藕粉圆子各备的四十份都卖了了,太学内有成百上千的学生,高官望族子弟和寒门子弟各占半数,至于那些高门望族之子,礼仪多,并不在这样的小摊就食,就是长安城内的东西大市,他们也不去的,讲究千金之子不入市,就是要吃,也令小僮买回家去。

  那些挟弹遨游、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就另说了。

  不过她这小摊经济实惠,还是很受寒门学生喜爱的,卖个一早一晚,卖四十份左右不成问题,虽说远了点,但不用赁金,各种税钱,还是很划算的。

  回去时,田氏一口一个好阿娇,直夸她有能为,

  “交门市做不得,槐市照样做得!二凤,去渭桥北头打两升挏马酒来,阿母做了下酒菜,母女吃个痛快。”

  又额外给了些钱,叫她买两升甜甜的柘浆,孩子们吃。

第123章

  来到这桑树巷半个月有余,季凤早将附近混熟了。

  如今太阳还没下山,渭桥北头的交门市还未闭市,季凤攥了钱,风风火火的跑去了。

  “二凤,晡食了还往外跑,不怕你阿母捶你啊?”

  对面倒泔水的刘老姑见状道。

  “阿母唤我打酒去,怎么会捶我呢?”

  不一会儿将东西买回来,余了三个钱,田氏叫她留着买糖吃,这就是季凤最盼着跑腿的缘故了,将钱塞进自己的小荷包,这里头还有从前在郡守府带出来的三十个钱。

  当初阿姊借了她和小珠的这钱去买菜,后来将地底下的银饼挖出来了,破了银子便将钱都还给她与小珠了,每人各三十钱。

  平时去渭桥北头跑腿多了的钱还能攒着,偶尔拉了小珠、小幺,买个油滋滋的羊肉胡饼分着吃。

  外头蝉虫啁鸣,老桑树在微风中簌簌作响,这外间的门开着,后头有扇小窗支开了,能透进股凉快的风来。

  她们向案就食,季胥吃着挏马酒,那三个小的喝柘浆,吃上口菜,说说笑笑的,竟像过年似的欢快。

  “那会儿在涿郡,我还直担心到了长安要怎么活,如今倒好,槐市那处有了营生,日进三百钱!这要搁在老家,不多久就能买田置地,养些佃户收佃租,成了富户了。”田氏乐道。

  季胥道:“我赚了大钱,在五陵给阿母买房置地,再置一辆轺车驮着阿母,天天的从东市逛到西市。”

  这话哄的田氏越发开心了,搂着她亲香不已,

  “我女儿有出息,到时让她金大妇眼馋去!不就是两间屋子,一匹马,还能教她狂一辈子?”

  季胥给田氏斟了酒,哄说道:

  “我瞧着槐市那处好,阿母何不撇下码头那边,咱们母女同到槐市摆摊去?不比阿母在码头搬搬扛扛的轻松许多?”

  “可码头那处……”

  田氏犹豫住了,她在码头做活,看准的是能顺东西出来卖钱,听说明日要运一船铜器下江南,她哪放的下。

  又不敢和女儿说实情,只道:

  “那也算不得辛苦,不过是搬一阵歇一阵罢了,是槐市忙不过来?明日叫上二凤去给你帮忙。”

  季凤咬着鸡脚骨连连点头,“我早都想去了。”

  “不是我这处忙不来,我看那太学生日常要用些笔墨,都得绕远去买,我想着,阿母若从城北的直市,贩些个毛笔砚台之类的小东西来卖,生意想必差不了,比阿母在码头划算多了。”

  季胥道,拴住田氏在槐市,既能挣钱,又能免了她顺东西的风险,在槐市就算被市吏上值撞上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家当被没收,人被驱赶而已,况且掐着点也能避开他们。

  “如今女儿虽说日进三百,但离买房也还差的多,买了房不仅阿母脸上有光,咱们也能有个安身之处,就是她们三个小的,也好在附近接着读蒙学呀。”

  当初来长安有一个原因,就是妹妹们读书的事,可是这阵子在附近打听了。

  这蒙学不比全国招生的太学,长安附近的蒙学多是只收三辅地区的学生,她们户籍在吴地,读不了,落户长安才能达到入学门槛。

  但她们在这长安无房无地,家赀微薄,是没法迁户在此处的。

  因此最近都是季胥睡前在教妹妹和小幺学《仓颉篇》,但她究竟没有经历这个朝代的教育,有的只是上辈子练习八分书,对阅览过的汉隶古卷的熟悉。

  蒙学的书籍通俗易懂,识字算术她也能教。

  但涉及到天文学的算经就不成了,她在那槐市淘了本翻旧了的《周髀算经》,自己也还在翻看学习的阶段,不时的要请教那些太学生,远不及融会贯通的阶段,就别提教授两个妹妹了。

  况且她每日要做吃食,能教她们的空暇并不多,究竟还是要送去蒙学,更为妥帖长远,尤其不想将小珠耽误成伤仲永的故事结局。

  这话说的田氏动心了,次日酒醒了,算了算账。

  女儿在槐市那卖熟食,除去面粉、糯米粉、枣脯、胡桃等的本钱,能日入三百钱,月入九两;她在那码头搬搬扛扛,不时的顺点漆器出来卖,加上每日应得的工钱,一月能有一两半贯钱的进项。

  除去每月一两半的赁房钱,六百的薪水钱,八百的油米钱,并些个头油皂荚、针线布头、菜蔬杂物,一家子五口人,怎么也要五六百才够使。

  这样一来,家里每月还能攒下七两银子,这要搁在老家,做梦也要笑醒了,可这长安之地,五步一个高官贵人,十步一个富贾。

  就连那隔壁的金氏,也有自家的两间房、一匹马、一头牛。

  田氏掐指算了算道:“这安陵邑还是五陵之中房价最低的,就是买两间屋子,竟也要七八年才能攒够?且还不知道日后房价涨不涨呢。”

  便听季胥的,撇下码头的活计,由季胥陪着,到城北直市挑挑拣拣,进了一担货回来。

  次早和季胥同车去了槐市,那直市出名的一口价,她进的多,价钱便宜,到这处能挣个差价。

  因她卖的是用的,到了同样做这营生的老翁附近。

  “老丈,你这席子自己编的?好手艺。”

  这老翁面前摆了草履竹席,都是亲自织的,点了头道:

  “我与家中妇人织的,背来卖几个钱,你卖何物?”

  只见田氏将筐箩倒扣过来,上架木板,摆了些兔毫、砚台、墨块、竹简、木牍之物,连铜镜都有,

  “你瞧,都是我女儿挑的,她在那头卖熟食。”

  田氏第二回来这了,不过先时在槐树林深处挑些旧物,只远远的看了太学的影子,如今就在这太学边道上支的摊。

  只见这里碧瓦朱甍,楼阙巍巍,郁郁葱葱,巨石刻着一卷卷天书似的经文,她一个字也看不懂。

  如今正值各处学生来就学的时辰,门口轺车宝马,堵的水泄不通。

  田氏看了,心道:要是我那三个女儿,也在这处读书,是多好的事!

  不过这太学并不见钗裙身影,只有男子就读。

  那些车马上下来的贵公子,是一眼也不看这小摊的,直朝太学内去了。

  但有徒步而来的学子,被田氏这小摊引住,驻在摊前,买些个笔墨竹简,也有挑选镜子的。

  “小郎君,这铜镜好着呢,是江南来的,照此镜者,学有进益,买此镜者,家道富昌,将来生个五男四女,为侯王!”

  田氏比划着,说的这些学子们倒觉有趣。

  “这上头有铭文,都是我女儿细心挑的,你们读书人识的字,看哪个合意买去罢!”

  只见这铜镜背面一圈有“明如日月,照见四方”,还有“学而时习之”

  、“明镜省吾身”之类的吉祥镜铭文。

  他们在太学,要修礼,可不是要注意仪容,因买镜的也不在少数。

  “阿母,如何?”

  学子们陆陆续续进去后,槐林隧道各处空了下来,季胥拾掇了那里卖吃食的摊子,经过各式的卖饼卖羹的小摊,来这处找田氏,她这里都是卖用具的。

  田氏乐道:“好着呢,你挑的这些东西好卖着呢,瞧,卖出去多少,阿母还去码头做什么,每日到这来卖东西多好。”

  说的季胥笑了,“那些太学生们大多都进去了,不剩多少人了,再过上一会子便要敲钟开堂了,那些市吏也该巡逻到这处了,咱们收拾东西回去,晚些时候再来。”

  隔壁那卖席子草鞋的老翁也在收拾,说话间挑担走了,

  “走咯,明日再来!”

  他生意不如田氏,每日只卖个早市或晚市,今日早上卖了,傍晚则不来了。

  “瞧这太阳毒起来了,怎么不将帷帽戴上呢,女娘家的,白白净净的模样多好看,别晒黑了。”

  说话将帷帽给季胥系上了,帕子擦擦她脸上的汗珠。

  这顶帷帽还是田氏前些日子买给季胥的,叫她在槐市别晒坏了,如今放下帷幔遮了毒太阳照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29页  当前第1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8/22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西汉庖厨养娃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