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确实是挺没福气的,莫氏第一次赞同婆婆的话。
像她和女儿们吃了就没事,所以她们才是有福气的人。
莫氏心里高兴的想道。
不过那红烧肉味道真是绝了,连带着晚上做梦的时候莫氏都还在想,红烧肉可真好吃啊。
与她这样的情况还有好几家,晚上都是带着红烧肉的香入睡的。
当然也有闻了一晚上肉香馋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人家……
谁也没料想到苏家今晚上竟然做了红烧肉,众人原本以为不过是像从前其他人请客,割两斤肉切得薄薄的炖菜,一人能捞上一片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听吃了席的人回来说,不仅肉多,还有整整五条红烧鱼和那个什么特别好吃的鱼杂,吃完了回来的人都赞不绝口,说是比香满楼的大厨做的还要好吃,虽然大多数人没吃过香满楼,但
是可以想像出来,那得多好吃啊?!
早知道他们也主动跟着去了,后悔的心又开始死灰复燃。
苏家,苏梨和苏桃正在屋子里帮着大姐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只是把东西放进屋子,衣裳收拢叠好就行了。
苏梨三下两下叠好,苏桃拿起放进箱子里,莲姑则坐在床上吃苏桃的松子糖,
“好吃吧?四姨对你好吧?”
苏桃平日里最是嘴馋,但是莲姑来后,她不仅样样都让着,就连最爱吃的松子糖都肯拿出来分她吃,倒有些大人样子了。
“好!”莲姑腮帮子鼓起,眼睛亮亮的。
“那是四姨更好还是小姨更好?”
又是无聊的大人游戏,苏梨看了一眼四姐苏桃没有理会。
不过小孩子却将这话当真了,手指戳着竹席,眼睛转了转,半天后童言童语道,“小姨!”
?!这个答案是苏桃没有想过的。
她还以为是她呢!苏桃有些不服,问道,
“为什么是小姨?”
谁知莲姑腾地一下跳下床,不作答,哒哒哒找娘去了…
至于原因嘛,自然是小姨做的红烧肉太好吃了!!!
苏桃哼了一声,没良心的小家伙!亏她还给她洗尿裤子!
另一边,
“娘,这银子你拿着。”苏红将今日李家给的银子递给陈氏,她知道如今家里是娘在当家。
“你给我干啥,你自己放着啊。”女儿和离了,又带着莲姑,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去了,给她干啥。
苏红闻言却不肯收回去,“你拿去作家用。”她带着女儿回娘家,哪儿好意思白吃白喝家里的,就算爹娘爷奶肯,她也不愿意,她想好了,等这两日安顿好,就买些鸡鸭养了卖,再去开荒种些菜,终归是饿不死她和莲姑的,就是暂时还没银子盖房子,只能住在娘家,
“若是爹和弟弟日后得空能帮我跟莲姑在后边盖间屋子就更好了。”这话说出口,苏红脸如同煮熟的虾子。
回娘家已经是让村子里的人看笑话了,还要在娘家修屋子,估计得被村子里人把脊梁骨戳断,但是苏红也实在没办法了,她如今唯一依靠的只有娘家父兄姊妹了。
“盖屋子的事情,等我跟你爹商量一下。”确实家里屋子太少了,如今大女儿回来只能跟小女儿她们挤在一间,多有不便,不过平日里儿子们不在,倒是可以暂时让大女儿住进去,这个暂时也不着急。
倒是还有一件事,陈氏想起,说道:
“你小妹让我问你一句,日后跟着我们去卖吃食不知你肯不肯。”
这是苏梨昨晚上找到陈氏说的,如今在码头上卖得不错,也有一点银子了,不如再去县里也支个摊子卖吃食,正好大姐回来了,家里人也多了,可以再去县里也支一个摊试试。
左不过一开始少卖一些,若是生意好,日后再多卖些,也算是给大姐找个事做,不用整日想着从前的事情。
“你小妹说了,一个月给你200文的工钱,若是生意好,再多加一些。”
苏梨说的是提成,不过陈氏不懂提成什么意思,她理解了一下就成了多加一些。
说完见大女儿不说话,陈氏觑了一下她的神情是否有什么不快,其实陈氏原本是不想说得这样生分的,但是小女儿说了,若是她不主动说,大女儿肯定是一个铜板都不肯要的,陈氏觉得有道理,这才这么说,但是话一出口,陈氏又觉得不应该这么说,万一大女儿心里不高兴,觉得她这个做娘的将她当外人怎么办?
正当她想找补两句,却听大女儿苏红道,“好。”
“我随你们去就是了,不过不用给银子。”苏红是知道娘和两个妹妹每日做饭食去码头上卖的,但是她还不知道究竟能卖出多少银子,只以为娘和妹妹不容易,定也挣不了多少,所以才主动开口说不用工钱。
“这哪儿成,就这么说定了。”陈氏见女儿没有不高兴的同时,又觉得小女儿说的果然都是对的,仿佛什么都被她预料到了一样。
“那娘先将这银子收好吧,不然我也不要工钱了。”苏红说完又将银子塞到陈氏手中,至于工钱的事,日后再说吧,200文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在李家这些年,虽说她没有怎么去过县城,但是也是知道那做活的价钱的,就拿她们村去接活的妇人来说,普通人浆洗衣裳也不过才一百来文,娘说的给她200文一个月,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苏红说这话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一个月能拿几两银子,拿几十两银子。
当然这是后话了。
夏日的风吹过,
“祖祖…”莲姑像蝴蝶一样扑到陈氏怀中,陈氏只得暂时将银子放进怀中,一把抱住莲姑。
“嗳,莲姑怎么了?”
莲姑摇摇头表示没什么,但是那双亮亮的大眼睛却看着屋子的方向。
“那咱们去洗脚脚好不好?”陈氏哄道。
“好!”莲姑点头。
要不怎么说隔辈亲呢,陈氏从前可没有这样小心哄过几个女儿。
苏桃听着心里有些吃味,出门前还特意转过头苏梨问道,“五妹,走,咱们也去洗脚脚了。”
“……”
“?”
另一边,苏老头和吴婆子屋子里,“为什么这件事回来的时候不说?”
原来,今夜苏老头那桌席面上,就有其他军户提起几日后出发北上的事,都在说要带些什么衣物吃食上路的事,苏老头和吴婆子也是那时才得知儿子和孙子三日后就要出发的事,心里一时又气又难受。
“想着过两天再跟你们说。”苏父低着头,将近四旬的人了,在此刻依旧像孩子一样,语气里也有些不知所措。
“还过两日…”吴婆子都不知道该怎么骂儿子了,过两日过两日,是要走的时候才说是吧?
“多少银子一个人?”这时,苏老头突然开口道,卫所不能没有人,一般情况下都会留守一批人才对,许多年前是老弱病残留下,这几年就需得花些银子才能留下了,像这种归期不定的,家中有银子的,都会拿银子赎人。
“爹,我和二郎三郎已经决定好了要去。”不提家里根本拿不出那高达50两一人的“买命银”,就说这种日子,父子三人也实在是受够了,三人分析了一下,此次跟着百户追随冀王北上,虽然风险很大,但是收益也大,说不定到时候能捞个一官半职也算熬出头了,最不济的就是战死沙场,头掉了,碗大一个疤,这样窝窝囊囊的日子他们是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留下来有什么好?留下来还不是要继续给人当牛做马,供人驱使,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来,为自己挣出功名,才算是不枉此生。
曾经也是军丁的苏老头自然能理解儿子的想法,只是人老了,心肠也软了,只要一想起可能这一去儿子孙子此生就再也见不着,苏老头就心中悲恸,昏暗的油灯下,几只蛾子飞来飞去,室内寂静无声,兹拉,是蛾子飞到火上燃烧的声音。
“好,既然决定了,那就去吧。”为自己博一条生路出来。
“老头子…”
“爹…”
-----------------------
作者有话说:今日份更新[亲亲][亲亲][亲亲]
第49章
陈氏推门进来,带进一室凉风。
原来不知不觉间外边突然下起了豆大的雨,伴随着沉闷的雷声。
“我不同意……”
陈氏原本只是想着夜深了,来找丈夫回去睡觉,没曾想竟听到丈夫和公爹他们的对话,她就说怎么感觉这几日丈夫儿子有些不对劲。
若是从前不管再怎样两人或多或少都会吵几句嘴,可这几日丈夫却事事顺着她,让着她。
两个儿子也是做什么事都抢着做,明明家里后院已经堆满了柴,依旧有时间就去砍回来放着,让他们烧了再砍,也
不肯,只说留着她们慢慢烧,原来他们早就打算好了…
陈氏眼中含着泪,“这次需要多少银子,我去借,我去找大哥和三姐她们借…”
不行吗?陈氏看着丈夫的眼神,眼中的泪终究是落了下来。
“哎…”一声叹息,随着暴雨落下,今夜注定对于众人是难眠的一夜。
翌日,苏梨起床的时候看着奶吴婆子,娘陈氏和大姐红肿的眼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吃早饭的时候才听说了爹和二哥三哥过两日就要出发离开,语气里隐藏着很有可能再也回不来的意思的时候,苏梨也沉默了,她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快一个月了,自然明白这些话的意思,也明白这个世界里军户家庭的无奈与悲凉,残酷的现实,大多数时候是不以她们意志为转移的。
饭桌上气氛更是异常低沉,完全没有往日的欢快,就连苏桃也低着头抹着眼泪,要知道昨晚上她还在吵着今天早上吃葱油饼什么的,没想到一早起来就听到这个噩耗。
小小的莲姑也察觉到了不对,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只是她年纪还太小,不懂离别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好像娘和祖祖舅舅他们不太开心的样子。
“还是要带着冬天过冬的衣物,再带些吃食。”苏老头突然开口说道。
北方冬天冷,普通的御寒衣物肯定是不行的,穿少了恐怕得冻死。
“我跟你娘商量了一下,这两日没事,干脆将我们屋的被褥拆了,将里面的棉花拆出来缝进你们衣物里。”棉花价高不易得,苏家家中最值钱的就是苏老头年轻的时候买回来的几床带着棉花的被褥了,虽然时间久了棉絮总是团成一块,但是终归还是能用。
“爹…”苏父想也没想就开口拒绝,却听苏老头说道,
“先听我说完!”
苏父不说话了,苏老头这才转头对着陈氏道,
“青山娘这两日辛苦你和你娘带着大丫她们多烙些饼,让大郎他们带着在路上吃。”
“还有肉干也得做些带着。”
行军路上不可谓不艰难,有时候一连一两月都在山里,没吃没喝,饿了只能啃树皮掘草根,渴了只能喝脏水,不知道多少人因为千奇百怪的理由死在路上,正是因为清楚知道,苏老头才想尽可能的将能想到的就尽量想到。
“对了,差点忘了,还得买张驴皮或者鹿皮回来,不用太大,能做三双靴子的样子就成。”如今虽然天还热着,但是越往北走,天越冷,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听说冷得能将人的脚趾头都冻掉,得做几双保暖些的鞋子才行。
“待会儿我去问问,看看铁柱他们家有没有。”王家是猎户,家中定是存着各种动物的皮子。
“还有止泻驱虫的药也得买些备着。”
苏老头一件一件慢慢交代,似乎怕遗漏了什么似的,这些都是他昨夜想了一夜才想好的。
等实在没什么了,吴婆子才接着道,“那炉子烘肉怕是太小,待会儿还是找口大点的陶缸出来。”
苏家的炉子平日里是用来煮粥的小炉子,实在太小,一次性烤不了多少,陶缸就是时下很好的替代,只需要将陶缸底部敲掉,放置在土灶上,再将肉条挂到里面烘就好了。
“成,吃了饭就去。”苏老头喝了口稀饭点头。
“还有什么,到时候想到再说,吃饭吧。”
就这样,苏家人吃完饭,各自行动了起来,苏老头苏父去隔壁王家买鹿皮,吴婆子陈氏去拆被褥做衣物,大姐苏红苏梨和苏桃去烙饼,苏青山和苏青河则是去弄黄泥在院子里垒土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