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笑着点头,“现在不是允许个体户经营了嘛,我就想着跟于嫂子一起合伙,开一个面馆。”
“什么时候开?”乌海忙问。
其他人也很想知道,嫂子这面馆一开,他们嘴馋的时候,就可以来面馆打牙祭了。
把自己的津贴贡献到食堂和国营饭店他们舍不得,但贡献到嫂子的面馆,他们是一百个舍得的。
嫂子的做的吃食,可比食堂和国营饭店好吃多了。
余惠想了想道:“再怎么也要个五六日吧。”
五六日那也要不了多久,乌海有些激动地道:“等面馆开了业,我一定来吃。”
以后才馋嫂子的手艺了,就可以来吃碗面解馋。
于大强:“我们也来。”
余惠笑着说:“都来,到时候我给你们打折。”
顾淮让会修桌凳的人,把坏的桌凳修一修,他带着两个人,一起垒灶台和案台。
顾淮理解能力很强,余惠一讲,他就明白了。
拌了沙,开始垒灶台。
余惠站着看了一会儿,就冲乌海他们道:“我先回家做饭了,你们中午都到家里吃饭啊,别偷偷跑了。”
于大强嬉皮笑脸地道:“嫂子你放心,我们日盼夜盼就盼着能吃一顿你做的饭呢,如今机会来了,才不会放过。”
余惠被他逗笑,和钱兰先带着北北回去了,顾南和顾西要在店里玩儿,就让他们爸回家的时候,带他们一起回去。
回到家收拾了一下,余惠就开始准备午饭。
余惠去集市买了一只鸡和一副肥肠,还有些小芋儿,打算做一个芋儿肥肠鸡。
还买了一条大花鲢,打算做一个水煮鱼。
余惠和钱兰一边聊天,一边做饭,菜快做好时,顾淮他们也回来了。
顾淮招呼着乌海他们洗手,他自己洗完手后,就进了厨房。
“有啥要我帮忙的?”
钱兰羡慕地看着余惠开玩笑,“你家顾副团长就是好,在外头忙完回来,还进厨房问有啥他能帮忙的。不像我家老于,从来都不会踏进厨房半步,酱油瓶倒了都不会扶的。”
明明是开玩笑,说着说着还有点儿心酸了。
余惠笑了一下,看着顾淮道:“你去于嫂子家,把她家的桌子和凳子搬过来,我这里再炒两个菜就可以吃饭了。”
“行。”顾淮走出厨房,又叫了两个人跟自己去于家搬桌子。
钱兰看着顾淮的背影,冲余惠道:“小余你其实也算个有福的,虽然是做后妈的,前那个留下的孩子也多,但顾副团长这个男人是真好,比大多数男人都强多了。”
“好些挣钱的男人,就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王,回了家啥也不干,就等吃等喝。你女人,在家不挣钱,靠我挣钱样,就该伺候我。”
“说白了,我家老于也是这样,不过我看顾副团长,是没有这种思想的。”
“这样的男人,你可得好好珍惜。”不知道是不是她感觉错了,她总觉得小余似乎没那么在意顾淮。
余惠挑了挑眉没说话。
顾淮比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男人强,这一点她不否认的,他也比大多数男人,更尊重女性和肯定女性对家庭的付出。
他是个好男人没错,但这也不代表,她要因为他是一个好男人,就跟他过一辈子。
跟一个人组建家庭,过一辈子的前提是,是三观契合,彼此喜欢。
第201章 你们弄得还挺快
菜摆上桌,顾东和于建设两兄弟也放学回来了。
于建设两兄弟直接跟顾东进了顾家的院子,嘴甜地叫了人。
顾淮招呼乌海他们坐了一桌,乌海等人看着桌上的芋儿肥肠鸡,水煮鱼,回锅肉,红烧茄子,烧椒皮蛋,木耳炒鸡蛋,猪肝瘦肉汤直咽口水。
这么多好吃的,他们也太幸福了,心中无比庆幸,自己没有跟着战友去城里,才有机会吃上这顿美味。
“不是早就想吃你们嫂子做的饭了吗?快动筷子吧。”顾淮笑着招呼。
于强舔了舔唇,“副团长你先动筷子嘛,你不动我们怎么好意思动。”
“就是。”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顾淮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肥肠送进嘴里,肥肠软糯鲜香十分美味。
乌海他们也动了筷子,夹到自己想吃的菜送进嘴里,然后都一脸享受地咀嚼。
“嫂子,你做的菜真的是太好吃了。”于强忍不住冲另一桌的余惠喊,还竖起了大拇指。
余惠用帕子给吃的满嘴都是的北北擦了擦嘴,笑着回:“是吗?好吃你们就多吃些。”
于强他们很听话的多吃了些,水煮鱼的汤他们都喝干净了,芋儿肥肠鸡的汤汁,也全被他们拌了饭。
吃完午饭,坐着休息了一会儿,乌海他们就跟余惠道谢离开了,感谢她的美食款待。
碗是顾淮带着顾东一起洗的,余惠没插手。
钱兰见了更加羡慕了。
乌海他们进了宿舍楼,就一间宿舍一间宿舍地炫耀,他们今天在副团长家,吃了嫂子做的啥,声色俱佳地诉说他们吃到的菜有多么的美味,馋得人家把他们撵了出来。
同宿舍的人下午回来,听他们说了,顾副团长让他们搬桌凳,还招待他们在家里吃了一顿的事,又是羡慕又是后悔。
后悔自己不在宿舍去了国营饭店,错过了这么一顿美食。
下午余惠去店里看了一下,店里的桌子和凳子都已经摆好,而且擦得干干净净。
灶台和案台砌出来的,也很符合她的预期。
接下来,就是置办锅具和碗筷了。
明天周六,余惠想让顾东他们在家里看着弟弟妹妹,和钱兰一起去城里的制碗厂买。
第二天,余惠就和钱兰相携进了城。
二人先去了碗厂,买了八十个面碗,钱兰觉得买多了,肯定用不着这么多碗的。
但余惠坚持要买这么多,也是她给钱,钱兰就没再说啥了。
买好碗余惠便背上了,八十个碗分量可真是不轻,压弯了她的腰。
“小余,还是我来背吧。”背着空背篓的钱兰,见余惠背得这么吃力,就想让她放下来自己背。
余惠摇头,“嫂子你不用跟我争,等会儿还有锅呢。”
锅可不比碗轻。
闻言,钱兰又把手收了回去,这碗要是自己背了,小余等会儿不就得背锅了吗?
她们要买的锅可不小,怕是会更重些。
要一路走到国营商店太远了,二人在路上拦了个三轮车,坐车去了国营商店。
余惠跟国营饭店的人熟,就把装碗的背篓寄存在了国营饭店。
两人在国营商店挑了一口大铁锅,不便宜,一张工业券,二十二块钱。
筷子余惠和钱兰就没买了,集市上有卖的,一大把竹筷子,只要几毛钱。
买好碗和锅,两人就背着背篓坐上了公交车。
因为背篓占地,还多给了一个人的车费。
两人直接把锅碗放在了店里,背着过去的时候,看见文招娣和她婆婆妈正在零三号房打扫卫生。
钱兰把锅放在灶眼上,看了看合不合适。
“不大不小,正正好。”
“我家有个不用的铝锅,到时候就放在小灶眼上。”钱兰笑着对把碗往案台下摆的余惠道。
余惠笑着点头,一抬眼见文招娣在门口伸长脖子,朝里头看。
钱兰也瞧见了,皱着眉问了一句:“看啥呢?”
文招娣讪讪地笑了笑,“你们弄得还挺快,这东西都置办齐了。”
她们这才开始打扫卫生呢,她们连锅碗桌椅都置办齐了。
看这样子,怕是过不了几天,就能直接开门做生意了。
这让原本想赶在余惠之前开业,压她一头的文招娣心里有些急了。
钱兰和余惠都没接她的话,文招娣不尴不尬地站了一会儿,就回去了。
“妈,就几天的时间,余惠那便连锅灶桌凳都置办好了,怕是要比咱们先开业。”文招娣看着在打扬尘的婆婆妈说道。
郑杰秀皱眉,“她们咋搞得这么快?”
“这谁知道呢?咱们也得搞快些了,今天收一收,明天也把灶台砌了。咱们只是卖包子馒头,倒不用桌子凳子可以省一笔。”
“说你蠢,还真不是冤枉了你。”郑杰秀一脸嫌弃地数落儿媳,“咱们这店面积够大,能摆几张桌子,为啥不摆?”
“摆几张桌子,还可以卖稀饭,卖汤,让人下包子馒头吃,这又能多卖些钱。”
文招娣被数落得满脸通红,心里生气,却又不敢表达出来,只能忍着。
她想起余惠店里摆的那些桌凳,看着不像是新的,也不知道是在哪里买的二手的。
新的贵,买二手的便宜,能省不少钱,或许可以打听打听,她们在哪里买的。
于是,晚上转路的时候,文招娣就去找了钱兰套近乎,旁敲侧击地打听桌凳是在哪里买的。
“钱姐……”
钱兰斜眼看她,“叫谁姐呢?我可比你还小一岁。”
文招娣表情一僵,随即干笑着改口,“钱、钱同志,我看你们店里的桌子和凳子,瞧着不像是新的,是买的二手的吗?”
“这二手的是不是便宜很多呀?”
钱兰见她打听桌凳,就猜出她也想要,眼珠子一转,说了一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