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秀是没把这个竞争对手放在眼里的。
“那是。”文招娣笑着恭维,“妈你做包子的手艺那么好,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吃,咱们家的生意肯定比她的好。”
郑杰秀的胸脯挺得更高了一些。
接到儿子的电话,她就马不停蹄地丢下家里的一堆事进城了。
儿子说了,这个包子铺主要是她做主经营,儿媳就负责打下手。
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再把她老郑家的手艺拿出来,开上一间包子铺。
她是下了决心的,一定要把这包子铺给开出个名堂来。
晚上顾淮一回来,余惠就把营业执照拿了出来给他看。
“看,这是我面馆的营业执照。”
顾淮接过看了看,姓名那一栏,写着余惠两个字。
他也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很高兴。
“挺好。”
“我也看看,我也看看。”顾南拉着爸爸的手要看。
顾淮把手放低给他看,“这上头的字你都认识吗?”
顾南不服气地说:“我认识。”
“个体户营业执照,姓名:余惠,地址……,时间1979年9月4号。”
“你还真认识?”顾淮有些意外。
顾南哼了哼,小瞧他了吧。
“你跟谁学的?”顾淮问。
顾南摊手耸肩,“这还用学吗?哥哥看书做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看一看就记住了。”
余惠意外地看着顾南,她一直都觉得,这个顾南看着比较聪明,没想到他这么聪明。
于是弯腰看着他考道:“1加1等于几?”
顾南浅浅翻了一个白眼,“当然是2呀!”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
“7加9呢?”余惠又问。
“16。”
“16加18?”
这次顾南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过了三秒才回道:“34。”
“34减12呢?”
“22。”
余惠&顾淮:这孩子怕不是个天才。
顾东神色复杂地看着二弟,有一种突然发现自己是笨蛋的感觉。
半年之前,他还对两位数的加减法抓耳挠腮,可二弟都没上过一天学,竟然就能很快的直接口算出正确答案。
所以不是老师教得不好,也不是学习太难,是他太笨!
“你咋知道怎么算的?”余惠好奇地问。
顾南眨了眨眼道:“妈妈你给哥哥讲题的时候,我听到了,就知道怎么算了。”
余惠侧头看向顾淮问:“现在去给他报名读一年级还来得及吗?”
顾南怕不只是单纯的聪明,而是一个天才。
顾淮:“……”
孩子都还没上幼儿园呢?
顾南连忙拒绝,“我不要这么早去读书,妈妈要开面馆了会很忙,我要在家里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读书要早起,要早读,还要做作业,他都还没到读书的年纪,他傻了才去提前吃读书的苦。
顾淮一听也说:“还是明年再看吧,南南还没到年龄呢。”
余惠想了想也是,自己要开面馆了,会很忙,顾南这个大点儿的哥哥,要是能看着弟弟妹妹,自己也能轻松一些。
“也行,明年就让他去读一年级,他这么聪明,就不用去读学前班浪费时间了。”
顾南明年去上一年级的事,就这么轻松愉快地决定了。
“我明天休息,上午就去找几个休息的战士,去营区仓库把桌椅板凳搬回来,你看到时候是不是得请他们吃一顿?”顾淮看着余惠问。
去搬桌椅板凳的事,余惠昨天就给他说了,他都记着呢。
“应该的。”请人家帮了忙,肯定要请人吃饭的。“到时候桌子板凳就直接搬到店里去吧。我明天也打算,找人垒灶台和案台,到时候就给垒灶的师傅一起吃呗。”
顾淮:“垒灶台还找什么人?我就会,到时候桌子搬回来,让那些臭小子跟我一起垒,上午就能弄好。”
余惠挑了挑眉,没想到他还会垒灶台,又省钱了。
“行,明天早上,于嫂子老乡,会把沙和砖头拉过来。”
钱兰有个老乡,就是在砖厂上班儿,这么点砖和沙人家一般都是不送的,也是看在老乡的份儿上,才给送过来。
第二天一早,余惠就去了集市买肉买菜,还给钱兰打了招呼,让她中午就别做饭了,到家里一起吃。
买饭菜回来,吃过早饭顾淮就去营区了。
钱兰来拿了钥匙,去店门口等着她老乡拉砖和沙来,余惠把买砖和沙的钱,也给了钱兰,让她转交。
乌海正在宿舍的床上,跟同宿舍的于大强他们闲聊。
“就你们几个在呀?”顾副团长的声音骤然响起。
这宿舍里都是被他练的没脾气的兵,听到他的声音,都跟应激了一样,一个鲤鱼打挺翻下床,中指贴着裤缝站直。
“报告副团长,今天休息,其他人都进城打牙祭了。”于大强高声回道。
第200章 又不是出任务
顾淮扫了一眼宿舍里的七个人,“你们怎么没去?”
于大强小声道:“我们这不是想省点钱寄回家嘛。”
“你们几个跟我走。”
乌海他们以为要执行什么任务,连忙拿了帽子戴上,还拿起挂在床尾的皮带往腰上系。
顾淮见此便说:“又不是出任务,用不着穿戴得这么正式。”
不是出任务那是干什么?
几人对视一眼,又把手上的皮带放下,把戴在头上的帽子也取了下来,带着一肚子疑问,跟着副团长出了宿舍。
到仓库外的时候,乌海他们还在想,副团长是不是带他们来清理仓库的。
推开仓库门,顾淮扇了扇门框上掉下来的灰,看着左边堆着的桌子和凳子,冲乌海等人道:“你们从这些桌子凳子里,选出八套能用的出来。”
桌子都是六人坐的长桌,凳子也是长凳,一张桌子两条长凳便是一套了。
乌海他们也没多问,听令行事,在桌凳上一番挑选,挑选了出了八套来。
即便是选的最好的,也有一两张桌子和凳子,的脚步稳了,拿回去后,还需要修一修。
桌子选出来,顾淮就扛上一套桌凳,让乌海等人也扛上一套桌凳跟自己走。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扛着桌凳出了营区,往军属院的方向去。
“副团长搞这么多桌子凳子到家里做什么?他家也摆不下呀。”于强扛着桌凳走到乌海身边问。
乌海摇头,“到了就知道了。”
他们都以为副团长是要把这么多桌凳拿回家,可到了军属院门口,副团长又没带着他进去,而是朝右边一拐。
店的门已经开了,砖和沙下在了门口,钱兰在店里站着,见顾淮他们来了,一边上去接一边说:“哟,拿了这么多桌子凳子回来呢。”
顾淮扛着桌凳进了店,又冲乌海他们说:“进来吧,把桌凳放屋里。”
乌海等人把桌凳扛进屋里,放在地上,扫视了屋子一圈。
“副团长这是家里不够住吗?又搞了一间这么大的房子。”于强小声嘀咕。
这时,余惠带着三个孩子来了。
“都拿来了?”
坐在凳子上的顾淮站了起来,“拿了八套回来,你看够不够?不够我再去拿。”
乌海等人也看着余惠喊嫂子。
余惠点点头,“够了,这店里也就摆得下八张桌子。”再多就摆不下了。
“呀,乌海叔叔。”顾西西的小奶音里透着惊喜,小跑两步站在乌海面前。
后者冲他一笑,弯腰把他抱起来举高高。
“哇哈哈。”顾西西开心大笑。
“我也要。”顾南也走到乌海面前,张开双手蹦。
乌海放下顾西西,把顾南也抱起来举高高。
“叭叭……”北北牵着妈妈的手手,仰头看着爸爸。
顾淮弯腰抱起她,看了一眼跟乌海玩儿得开心的两个儿子,还是觉得女儿最好。
“嫂子,这屋里摆这么多桌子是要干啥?”于强忍不住问。
余惠笑着答:“开面馆。”
“开面馆?”七个战士异口同声地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