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乌孙也挺抠门的,汉乌两国结为t昆弟之好,汉遣细君公主和亲,赠送甚厚,这种国家级别的外交,乌孙只送了一千匹马为聘礼,简陋程度不亚于大汉赠送了一千头猪当陪嫁。
不过那个时候大汉诸臣都没有见到过品种这么好的马,再加上主要目的是结盟共击匈奴,所以就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乌孙王号昆莫,名猎骄靡,王庭在赤谷城西北角,天山脚下,虽然是用木条和兽皮搭建出来的毡帐,却很宽阔豪华,帐内铺有精美的罽宾毛毯,很多希腊风格的金银器物点缀其中,除此之外,还挂有一些彩色织锦,花纹精美复杂,就是颜色有些旧了,应该是从前和匈奴交好时,匈奴送给他们的礼物。
乌孙与匈奴同俗,国家制度也相同,昆莫之下,有丞相、各位诸侯、大将、都尉等官员,他们对于从汉地来的使者很重视,此刻都等在王庭中与之会面,主要还是汉击败匈奴这个战绩震惊到他们了。
西域诸国中,乌孙人形貌最异,不光高鼻梁深眼窝,还青眼赤须,在汉人眼中,这是一个很像猕猴的人种,他们第一次见到乌孙人时,还以为落入了野人王国呢。
乌孙昆莫今年五十多岁,颧骨高耸,满面风霜,高、瘦却并不衰弱,长时间的征战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加苍老一些,从前精明的眼睛也逐渐浑浊起来,虽然心中的算计一点儿都不比之前少,可因为年纪老迈,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历史上张骞带着礼物和乌孙昆莫会面时,也不知昆莫心里是怎么盘算的,居然用对待单于使者的礼节来对待张骞,如果遇到一个息事宁人好说话的使者也就罢了,可能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偏偏昆莫遇到的是张骞,史书认证的超级大犟种,才不惯着他。
张骞直接告诉乌孙昆莫,这是我们天子赐给你的礼物,如果你不用大汉的礼节拜谢,那便请将这些礼物还给我们罢,昆莫听到他这么刚的话后,也知道了大汉不是个软弱好拿捏的国家,只好如张骞所言起身行拜礼。
不过乌孙昆莫现在可没什么好拿乔的地方,收到汉使的礼物后,直接带着满王庭的贵族官员们行了拜礼,又道:“蛮夷之人,不懂中原礼节,若有不周之处,还望汉使莫怪。”
闻棠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昆莫,这位已经老迈的乌孙王年少时的身世与经历堪称拿了龙傲天剧本。
乌孙人原本和大月氏一起住在祁连山和敦煌一带,二者国力相当,后来大月氏攻打乌孙,夺取了乌孙的土地并将当时的乌孙昆莫难兜靡,也就是猎骄靡的父亲杀掉了,难兜靡的子民只好逃往到匈奴,刚出生的猎骄靡也不例外,同样跟着一起逃亡。
但这孩子天生与常人不同,还在襁褓时便有狼主动来喂养它,还有乌鸦衔着肉在他身边盘旋,猎骄靡的叔父觉得这是神迹,于是将他带到匈奴,匈奴单于也认为这孩子异于常人,便亲自抚养了他。
等猎骄靡长大强壮后,继承自己父亲的子民,多次带领他们西征,打败已经西迁的大月氏,占领了他们的地盘,壮大军队,增强国力,恰好这时单于去世,猎骄靡干脆带领乌孙百姓独立,不再臣服匈奴。
猎骄靡叛逆期间,匈奴也派军队打过好几次乌孙,但都失败了,所以迷信的匈奴人愈发觉得猎骄靡是打不赢的神,就都远离他,不打他了。
也不知这个狼乳喂养的经历到底是真的,还是他叔父在给他造势,反正乌孙和匈奴人都信了这些话。
收回思绪,闻棠回道:“昆莫毋需顾虑,待乌孙日后谴使来汉,自会了解中原之礼。”
乌孙昆莫道:“久闻汉之广大富庶,若能得见并与之相交,实乃乌孙之幸也。”
七分场面话中倒也夹杂着三分真心,乌孙昆莫从前为老上单于效力时,虽然没有亲自带兵征讨过大汉,但也没少听匈奴人抱怨大汉的难对付。
昆莫当时也曾跃跃欲试,有过去打汉朝边境的想法,不过那时候汉匈正处于和平期,不经常打仗,他就没有得偿所愿,带领乌孙人脱离匈奴后,因为距离遥远,很少听到和汉有关的消息。
就在他以为汉和匈奴会一直这样尴尬下去的时候,没想到汉居然闷声干大事,直接灭掉了匈奴王庭,这个结果的的确确震惊到了他,所以昆莫才会对汉使这样尊敬。
昆莫拜道:“乌孙地偏贫穷,无以为报,愿遣使献好马百匹相赠。以窥汉之广大。”
对于他的态度和回应,汉使倒是很满意,说出与之相交的原因:
“匈奴存在百年,部落分散且地域广大,适应能力极强。”
“如今虽然单于庭、左右王庭已被汉军破坏,匈奴大部队覆灭,匈奴贵族为汉之隶臣妾,河西之地也成为了汉军领地,但我依旧担心。”
“匈奴像是冬天的野草,若不处理干净,春天的风一吹,便又复生了啊。”
乌孙王:……
这位汉使言语之间担忧成分很少,剩下的全是对大汉战绩的骄傲自豪。
乌孙昆莫虽然年老不足,但还是有些政治家思想的,稍一寻思,就听明白了闻棠话中潜意。
他连忙表态道:“乌孙愿与汉共谋,结成兄弟之国,以天山为界限,尽我们微小绵薄的力量,在此阻击匈奴残兵,成为汉背后的盾。”
宣帝时期,匈奴在自然灾害严重、内部斗争等各种原因下,迫不得已分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在呼韩邪单于的带领下归附大汉,成为汉朝藩属,开始汉化,最后融入大汉。
北匈奴在郅支单于的带领下短暂复兴一段时间,不过最终还是被大汉打败,被迫西迁,先是迁到悦般(今新疆库车),然后再越过伊犁河谷、翻过天山和葱岭,从康居迁至粟特等地。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匈奴好歹是个人口百万的大国,划拉划拉那些漏网之鱼还能凑出来几千上万个匈奴人呢,可不能给他们留后路。
“那就多谢大王了。”听到乌孙昆莫的回应,闻棠态度极好,“我们天子明白您的心意,一定会赠送更多礼物金帛来感谢您的帮忙。”
乌孙昆莫早已为汉使备好筵席,酒菜舞乐应有尽有,几名舞者身穿彩色舞衣,编成发鞭的头发上面装点各种金银琉璃制成的饰品,寻橦跳剑,帐内琵琶羯鼓声络绎不绝,场面很盛大,但闻棠总觉得,这乌孙昆莫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果然,一支舞蹈结束后,乌孙昆莫终于忍不住了,问道:“曾闻汉女美丽高贵,老王恳请汉皇帝嫁公主为夫人,乌孙当赠重礼为聘,结婚姻之好。”
问:如何一句话激怒汉使者。
答:和亲。
细君公主十七岁出塞和亲,而那时乌孙昆弥已经七十多岁,且这个乌孙还挺会左右逢源,因为汉朝以右为贵,乌孙便以汉公主为右夫人,匈奴以左为贵,他们便以匈奴女为左夫人。
昆莫年老,公主语言不通,思念故土,吃不惯这里的肉酪,原本已经很痛苦了。偏偏这时,乌孙昆莫觉得自己年老将逝,便让公主再嫁自己的孙子,先嫁爷后嫁孙,细君公主无法忍受这样荒谬的习俗,几年后就去世了。
再嫁过来的解忧公主处境比细君公主还要惨,她在乌孙一生三嫁,甚至最后一次嫁的人还是自己的政敌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
唉!
意识到汉使脸色的变化,台下舞者乐师接连退去,殿中气氛变得凝重,昆莫解释道:“汉使误会了,我已经年老,早已没有那些心思。”
汉使面色并未改变,依旧霜寒,昆莫道:“我有一孙名岑陬,岑陬正值壮年,威勇无双,弓马娴熟,将会是乌孙的下一任昆莫,若公主嫁来乌……”
乌孙昆莫有十几个儿子,他原本是有太子的,不过乌孙太子早亡,临时之前恳求昆莫一定要立自己的儿子岑陬为太子。昆莫当时实在太过悲伤,就同意了太子的话,立原太子的儿子岑陬为新太子。
他还有另外一个叫做大禄的儿子,大禄身强体壮还善于领兵作战,知道昆莫立岑陬为太子后大怒,带领自己的兄弟们叛变了。
自此乌孙分裂为三部分,虽然名义上还是昆莫管辖,不过实际是由昆莫、岑陬、和大禄三个人一起统治的。
昆莫心向岑陬,认为若岑陬能娶到汉公主t,兴许就能获得汉朝的兵力帮助,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外援……
“昆莫。”闻棠打断他的喋喋不休,“刚刚是我忘记言明,大汉不和亲。”
乌孙昆莫做出一副很惊讶的模样:“可汉从前不是曾派遣过公主与匈奴和亲的吗?”
他王帐上挂着的织锦就是老上单于时,公主和亲送到匈奴的礼物。
“那是从前。”闻棠一字一句道,“从今以后,大汉不会再派出任何一位公主和亲。”
“若岑陬王子思慕汉公主,可以来长安,追求公主,我们天子一向大方,如果王子决定在长安定居,会为他在长安城中修建一座大大的宫殿,绝对不会亏待岑陬王子的。”
昆莫:……
帐中其他人:……
这不就是赘婿吗?
闻棠:赘婿又如何,多少人想当大汉的赘婿都当不了呢!
昆莫依旧不死心,试图劝说汉使:“公主与岑陬的孩子将会是乌孙的下一代昆莫……”
闻棠本来想怼一句那你和岑陬嘎巴一下死了,让我们家公主直接当乌孙太后呗,随后看到周围使者们的眼神,似乎是在和她说:
两国外交,自当雅量。
闻雅量棠:“中原有句话,叫做再一再二不再三,但因为天子礼重乌孙,我可以给你第四次机会,这是最后一次告诉您。”
“大汉不和亲!”
昆莫闻言,有些讪讪,不再说话。
汉使这股子气势,昆莫丝毫不怀疑如果自己再提出“和亲”二字,他们会立刻放下手中酒杯,离开乌孙。
离开前还得把送给乌孙的礼物要回去。
眼见自己震慑到乌孙昆莫,成功达到目的,闻棠又换了副表情,一抹微笑在她脸上浮起:
“啊,您也不要误会,并非是大汉针对谁,只是我们自从军臣单于时起就不和亲的。”
“我们的天子是真的很重视您,或许您可以考虑考虑我的建议。”
“我们大汉很富有很豪华的。”闻棠像个哄骗无知儿童的怪阿姨,数着手指头计算道,“我们的关中地区沃野千里,粟米流脂,粮仓里的麦粟堆积到腐烂都吃不完。”
“河洛地区更是商贾云集,金帛盈市,明珠、犀角、珊瑚、漆器青铜,各种贵重之物简直数不胜数,”
……
她滔滔不绝说了许多,上林苑里的珍禽异兽,各个宫殿的恢弘壮阔,长安街市的繁华热闹……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听得帐内这些乌孙贵族们还真有一点点心动了。
闻棠呈上一剑:“久闻乌孙爱刀剑,便以此剑赠送予您,权当我的一点小小心意。”
“虽然汉乌两国无法结秦晋之好,但这也不会分裂我们的友好关系,您说对吗,昆莫?”
剑上镶有宝石,证明大汉很富,剑身锋利,寒光闪闪,证明大汉很强。
昆莫还能怎么办,昆莫只好妥协:“对对对,您说的对,汉乌乃是兄弟之国,又怎么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呢。”
闻棠:很好,虽然不是俊杰,但识时务。
二人相视而笑,闻棠一口饮尽杯中酒水,然后接着奏乐接着舞。
出使乌孙,看似和出使别的国家相同,甚至远没有大宛或者楼兰那里危险紧急,惊心动魄。
但某些地方却又有很多不同……
打发完第九个来拜访自己的乌孙贵族,闻棠靠在墙上,毫无形象地了长叹一口气。
那日,她将大汉描述的实在是太好了,宴会结束后一传十,十传百,汉之广大富饶这件事逐渐传播出去。
第三天就有一位十几岁的乌孙贵族来拜访闻棠,并超绝不经意间地询问大汉公主喜欢什么样的男子。
嗯……
喜欢什么样的也不会喜欢一个红头发野人吧?
为了不伤害兄弟之国的感情,她尽量回答地比较委婉,以为这样能让他们知难而退。
很显然,她错了。
这日,昆莫第七子所生第五子来拜访闻棠,昆莫本来就有许多儿子,而他的小透明七儿子也有八九个儿子,这就显得他更可有可无了。
于是他询问了闻棠关于中原质子的制度。
闻棠:……
唉,乌孙人还是太想进步了。
第85章 闻学
闻棠看似沉默,实际已经开始在高速运转自己的脑子了。
在中原,质子这个活计,听起来很危险会被嫌弃,可含金量却是杠杠的。
细数历史上那些著名质子,什么齐桓公、楚顷襄王、以及嬴政祖孙三代等,一回国立刻开始搅动风云,称王称霸搞大事,就连最拉胯的燕太子丹,都因为蹭上了秦始皇的热度,在史书里留下好几行记录。
所以面前这位乌孙小贵族如果想去汉当质子,可能在长安待上几年后,就能学到写中原的政治思想,再来打乌孙的低端局岂不是嘎嘎乱杀?
毕竟乌孙这种政权一分为三,天都快塌下来了的局面,早在数百年前赵武灵王时期就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