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在这儿等着她
刘据没想到,新年的第二日,沈乐妮就来给他上课了。
窗外金色的阳光洒落,将枯枝的影子映于窗扇上;窗内炭火静静燃烧,晕染一室温热。
“夫子,今日要讲的是什么?”刘据端坐在矮桌前,仰着头问面前的沈乐妮。
沈乐妮笑眯眯道:“今日,臣给大皇子上一堂科学课。”
刘据眨着眼:“何为科学?”
沈乐妮给刘据简单解释了一下,可刘据还是听得云里雾里的,沈乐妮便道:“听不懂没关系。科学一词,涵盖之物极为广大,大皇子如今年岁尚小,等您长大了,臣再给您细讲。”
刘据点头:“是,夫子。”
沈乐妮从桌上端起一碗水放到他的桌上,对他道:“今日,臣便给大皇子讲讲这个。”
“水?”刘据疑惑地开口。
“是的,就是水。今日的内容,就叫做水的三种形态。”
“三种形态是何意?”刘据拿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她。
沈乐妮讲道:“三种形态,大皇子可以理解为水的三种不同的样子。就比如这碗里的水,它现在的形态,叫做液体,而液体就是可以流动且摸得着、但没有固定样子的东西。”
说着,沈乐妮在刘据桌前蹲下,然后一边用手舀起一些水再慢慢倾倒回碗里,一边道:“大皇子瞧,液体就是这样,可以摸得着,也可以四处流动。”
刘据道:“夫子,据儿明白了。”
沈乐妮开始提问:“那大皇子想一想,咱们的身边除了水,还有什么东西是像液体一样的?”
刘据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回道:“酒,还有汤!”
“大皇子真聪明!”沈乐妮夸赞道。
刘据主动问道:“那水的另外两种样子是什么?”
“大皇子不如先猜一猜?”
刘据又想了半天,最终摇了摇头,“夫子,据儿不知。”
沈乐妮这才开始讲道:“另外两种形态,叫做固体,和气体。”她指着桌子道:“固体的意思,就是像这个碗、这张桌子一样,是固定的,不能流动……”
她把这两个词的意思解释完后,又讲道:“冰,还有雪,都是水的固体,而气体,就比如咱们喝热茶时,从杯里飘起来的雾气。”
刘据恍然地点了点他的小脑袋。
虽然这几个词的概念有些难,但沈乐妮讲的慢且简单通俗,加上刘据本身比较聪慧,所以他倒也能听明白个百分之七八十。
“现在水的三种形态讲完了,那么大皇子来说一下,是哪三种呢?”
刘据脆生生道:“液体,固体,还有气体。”
“没错。那么也就是说,冰块和雾气,和水都是同一种东西。大皇子可知,水为什么会变成不同的样子?”
刘据摇头。
沈乐妮讲道:“因为温度的变化,也就是温热与寒冷的缘故。大皇子想一想,是不是只有在冬日才会下雪,而河水也只有在冬日才会结冰?”
刘据点头。
“是不是在春日回暖之时,雪才会融化,河面的冰才会消散?”
刘据又点头。
“而一杯茶,是不是只有水很烫的时候,才会冒雾气,当茶水凉了以后,就没有雾气了?”
刘据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夫子,据儿懂了。”
沈乐妮总结道:“所以,水在平常状态下是液体,而当环境变得很热时,就会变成气体;当环境变冷时,又会变成固体。”
关于这节课的内容,沈乐妮并没有讲的很复杂,她现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刘据了解生活里的一些东西,然后培养刘据对于科学的兴趣,就足够了。
希望通过这个途径,能让他以后重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
“到这里呢,这节课就算上完了。臣依旧要给大皇子布置一个作业,内容便是请大皇子观察一下咱们身边的东西分别都是什么形态,下节课臣会提问的哦。”
刘据点头道:“据儿知道了。”说完,他望着沈乐妮,认真说道:“夫子讲的课与石夫子、董夫子讲的都不同,据儿很喜欢听沈夫子的课。”
沈乐妮弯眸一笑:“多谢大皇子的喜欢。但是石夫子和董夫子讲的,大皇子也要认真听哦。”
“嗯!”
等刘据离开,沈乐妮收拾好东西也准备出宫,这时御前侍候的宫人来找她,让她去见刘彻。
来到温室殿,刘彻这会儿倒是没有处理奏章,坐在窗边饮茶赏冬日的暖阳。
“陛下。”沈乐妮来到刘彻面前。
“来了。”刘彻放下手里端着的茶盏,“课讲完了?”
“是。”
刘彻饶有兴趣地问:“讲的是什么?”
沈乐妮干笑道:“陛下,这说来怕是有些费时间……”
刘彻挥手,“无妨,朕今日有空。”
闻言,沈乐妮便给他简单讲了讲。刘彻听完后,挑着唇道:“你讲的,倒是别具一格。”
沈乐妮呵呵一笑:“深奥之理,臣定是不如石大人和董大人,那臣也只有讲一些简单有趣的知识了。”
刘彻轻笑道:“国师太过谦虚。能说出那四句话的,又岂是浅薄之人?”
沈乐妮知道他指的是那四句,便无奈解释道:“陛下,那四句话可不是出自于臣。臣是为了堵住那些文人的嘴,才不得已借用了一下先贤的话。”
“那也能说明国师是一个博览群书之人。”刘彻夸她道。
“谢陛下称赞!”
刘彻转移话题道:“朕听闻,你要去太学授课?”
沈乐妮点了下头:“董大人说太学学生邀臣去细讲一下这四句话。”
“刘彻也不说话,就拿一双眼睛看着她。
沈乐妮笑嘻嘻道:“真是瞒不过陛下。其实臣是想去看看大汉太学是个什么模样,才答应了董大人。”
“你就不怕那些学生为难你?”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刘彻轻笑了声,道:“那朕便看你如何掩。”
.
三日后,沈乐妮应邀前往太学讲课。
一大早,沈乐妮穿了一身女裙,乘坐马车往太学而去。
早在董仲舒前来邀请她的时候,沈乐妮就知道那些学生肯定不安好心,只是没想到,她才刚到太学大门,就遭遇了第一次为难。
吃了个闭门羹。
但沈乐妮却并没有生气,而是走到门边的墙面,然后环起手靠了上去。
等了许久门终于开了,里面出来个儒生打扮的年轻人,想来是这里面的学生。他一看见沈乐妮,先是惊讶了一番,然后赶紧行礼道歉道:“您便是国师大人吧?实在抱歉啊,这门可能是风吹的。学生们还疑惑国师怎的许久未至,原来竟早便到了。”
沈乐妮扬起个恰好的笑容道:“原来这门是风吹的,本官还以为太学这个时辰
了还尚未开课。”
那学生呵呵一笑,赶紧把沈乐妮迎了进去。
董仲舒这时候还在授课,沈乐妮坐了会儿他才赶至,他行过礼后问道:“国师可是临时有事耽搁了?”
沈乐妮不打算为那些学生瞒过去,浅笑着回道:“并不是,只是在门外等了许久。”
“在门外等了许久?”董仲舒疑惑道:“没有学生在门口等着国师?”
“我到时发现大门关着,还以为尚未到开课时辰,就等了等,后来有个学生来开门,说那门许是被风吹的。”
听到这里,董仲舒还有什么不懂的,显然是那些学生故意为之。他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很快收了起来,向沈乐妮道歉道:“国师恕罪,下官定严惩那些学生。”
沈乐妮大方地道:“无事,无事。”
董仲舒将沈乐妮带去了讲课的地方,由于想听讲的学生非常多,授课的地方就设在了室外一处空阔的地方,据董仲舒说这里是专门用来开展一些大型讲学和辩论的地方。
沈乐妮随董仲舒走进太学深处,在满是儒生儒士的地方,身着女裙的沈乐妮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就像是在一片灰寂里,发现了一抹跳跃的色彩。
来到讲课的地方时,已经有许多学生在此等候了,放眼望去,怕是有小几百人。
甫一见到一个漂亮女子,许多学生先是一讶,然后才反应过来,这位想来便是国师沈乐妮了。
董仲舒先是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下,这些学生也纷纷起身行了礼。而后董仲舒才把主场交给了沈乐妮。
沈乐妮按照学生们的要求,将那四句话给详细地讲解了一下,又回答了一些学生的问题。幸好她以前稍微的研究过那么一下,不然这下让她讲她肯定半天都憋不出一个字。
这边讲边解答,小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沈乐妮说完最后一句话,便道:“诸位还有什么疑问?没有的话,这几句话就讲到这里了。”
学生们面面相看,过了会儿,人群里有个学生站起了身,他带着个看不出是好是坏的笑容,扬声道:“想不到国师大人一介女身,却博学多识、出口成章,实在令学生们开眼!学生们想与国师比试一场,不知国师是否敢应下?”
他话音才落下,就被董仲舒呵斥了一声。
沈乐妮唇角轻轻一挑。
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第115章 司马迁
沈乐妮皮笑肉不笑道:“什么比试?”
那学生正要开口,又被董仲舒喝止了,沈乐妮对董仲舒道:“无妨,董大人,让他说吧,我对他们的比试倒是很感兴趣。”
那学生道:“就比作诗,国师觉得如何?”
沈乐妮问:“谁和我比?”